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研究1996-2011年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死亡原因构成特点。方法以1162例年龄≥65岁长期定居北京并于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死亡的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死亡记录确定死亡原因。结果15年间于我院老年病房死亡的老年男性患者共1162例,平均死亡年龄(83.3±6.5)岁。死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脑血管病,分别占总死因的41.7%、20.7%、20.4%和6.4%。肺癌、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及肺炎分别是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与<80岁年龄组相比,≥80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所致死亡比例减少,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在两年龄组比例相当(P>0.05);近15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增加(P<0.01);心血管疾病死亡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所致死亡比例变化不大。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是老年男性主要死亡原因。随年龄增长,恶性肿瘤死亡比例降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升高。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所致死亡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报导 :国外为 3.2 % ,国内报导分别为 1.1% [1] 、0 .9% [2 ] 和 1.0 % [3 ] ,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 ,因精神病本身致死的较为少见 ,多数都是与躯体疾病共存导致死亡。因此做好躯体疾病护理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 临床资料本组 89例 ,其中男性 5 0例 ,女性 39例 ,年龄 19~ 86岁 ,平均 5 0 .9岁 ,其中 40岁以上发病率 6 8例占 76 .4%。所患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 32例 ;2 )消化系统疾病 38例 ;3)循环系统疾病 13例 ;4)神经系统疾病 4例 ;5 )泌尿系统疾病 2例。2 护理由于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病患者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18-1419
目的:分析我院患有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死亡原因,了解死亡率高的疾病,以便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我院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病史(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7日)共计94例资料分析.结果: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7日间死亡病例94例,死亡率1.82%.其中躯体疾病导致死亡的77例,占总死亡人数的81.9%,前三位分别是呼吸系统33例(35.12%),循环系统30例(31.91%),消化系统10例(10.6%);另外意外死亡的17例(18.09%),其中以心脏性猝死7例(7.45%),自缢2例(2.12%),噎食3例(3.19%).结论:加强精神障碍患者伴有躯体疾病的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命质量,另外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加强安全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精神病患者病死率及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5~2009年住院期间死亡的精神病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内容包括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如性别、年龄、入院诊断、住院方式、住院时间、死亡前用药、死亡原因、阳性辅助检查结果、纠纷登记、死前情绪等.结果:总住院3 000例,死亡8例,病死率0.27%.其中,男性5例、女性3例;精神分裂症4例,合并躯体疾病3例;情感障碍1例;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死亡年龄19~62岁.住院时间10小时~18个月.死亡原因:躯体疾病死亡3例,多脏器衰竭2例,急性粒细胞减少症合并感染1例,猝死1例,脑外伤合并精神障碍1例.发生医疗纠纷3例.结论: 我院15年来精神病患者病死率0.27%,低于国内文献报道的0.52%,其中躯体疾病致死是主要原因.建议患者住开放病房,这样更有利于降低精神病患者住院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特点,以降低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病历,自制死亡病例调查表,进行死亡原因及病死率分析。结果:1975年-2007年32年期间共收治精神病患者51 231人,住院死亡精神病患者共77例,死亡率为0.15%,其中死于躯体疾病42例(54.5%);抗精神病药物中毒6例(7.8%);癫痫6例(7.8%);自杀5例(6.5%);机械性窒息5例(6.5%);酒类中毒3例(3.9%);高热中暑2例(2.6%);坠楼2例(2.6%);溺水1例(1.3%);死因不明5例(6.5%)。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躯体疾病,且以心脑血管疾病和肺部感染多见。提示对此类患者应加强躯体疾病诊治,同时注意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时严密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不良反应,防止意外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我院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主要心血管疾病。方法 收集我院老年病区1976 年-2011 年死亡患者病例1 920例,对其进行致死原因分析。结果 1 920 例平均死亡年龄(81.48±7.64) 岁,<60 岁占0.95%,60-70 岁占4.94%,70-80 岁占30.67%,> 80 岁占63.44%。其中男性占95.94%,女性占4.06%。肿瘤(705 例)、心血管疾病(328 例)、呼吸系统疾病(307例) 为死亡原因前三位。冠心病(45%)、心源性猝死(33%)、心衰(12%) 为心因死亡的主要原发疾病。结论 我院老年病区死亡患者多为高龄老年人;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老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冠心病、心源性猝死、心衰为心血管主要原发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院内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死亡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的病历。结果:死亡原因为躯体疾病40例(90.91%);意外死亡4例(9.09%)。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做好护理防范。  相似文献   

8.
陈琼  雷志豪  邱堂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64-146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住院期死亡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以躯体疾病占首位,其次是自杀、猝死。结论:在作好精神病专科护理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加强护理措施,以延长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猝死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查阅我院近10年来死亡病例,逐个登记28例猝死者的自然状况和需观察项目。结果:猝死的发生率为1.12%,占同期死亡人数的9.3%。其中使用精神病药物27例,占猝死者的96.4%,未用精神病药物1例(3.57%),有躯体疾病5例(17.86%)。使用氯丙嗪15例(53.57%),奋乃静4例(14.29%),多塞平4例(14.28%),氯氮平3例(10.71%),利培酮1例(3.57%)。结论:猝死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关,亦与躯体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探讨降低精神病患者病死率及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对近10年住院期间死亡的精神病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0年间死亡17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躯体疾病11例,猝死3例,自杀3例。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以躯体疾病为主。精神科专科医生必须熟悉掌握综合科基础知识,重视临床知识的更新,提高对躯体疾病的诊治水平。建议患者住开放病房,家属陪伴,这样更有利于降低精神病患者住院病死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1.
杨曦  莫迪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158-2159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医院30年来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人数为52例,死亡率为0.48%。死于躯体疾病35例,占67.30%,其中死于全身衰竭的最多,余依次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其它;意外死亡14例,占26.92%,其中猝死8例、自杀4例、噎死及跳楼摔死各1例;由抗精神病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所致3例,占5.76%,其中恶性症状群2例,急性粒细胞减少1例。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详细的病史,严格的体格检查,定期复查,合理用药,加强护理,严密观察,强化工娱疗,适当的户外活动,可减少住院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吴凤祥  梁长秋  邢君  石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49-2349
目的:分析我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死亡的16精神病患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我院死亡患者合并有躯体合并症3种以上,病程1~30年;死于肺部感染占50%.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应重视躯体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易患躯体疾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琳  李恩  董太新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7):2013-2014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1年以上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64例住院时间〉1年的精神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包括住院期间曾患及目前患的躯体疾病和相关因素。结果:90.6%的患者合并躯体疾病,常见的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和营养、皮肤系统等疾病。结论: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易患躯体疾病,必须加以重视,积极预防及治疗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2010年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猝死的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ST-T改变者占93.3%,高血压占55%,低血压占15%,高TG和(或)TC者占76.7%,均多为中老年患者;猝死1例。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多有心电图、血压、血脂的异常改变,入院时状态差、合并躯体疾病、心电图异常等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宪慧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09-14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不同躯体疾病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对目前我院住院的230例精神病患者,分有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对其出现的躯体疾病及相关因素作一调查分析。结果:2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者112例,其中有的患者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躯体疾病,总发生率为157例次,按系统分类:心血管系统67例(42.68%),神经系统24例(15.29%),内分泌系统20例(12.74%),消化系统13例(8.28%),呼吸系统13例(8.28%),泌尿系统8例(5.09%),其它12例(7.64%)。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要重视其躯体疾病的发生,并要加强与相关学科协作,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4~2010年住院精神病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于躯体疾病8例(34.8%)、自杀8例(34.8%)、药物副作用2例(8.7%)、人为意外1例(4.3%)、猝死4例(17.4%)。结论: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主要为躯体疾病、自杀、猝死、药物副作用等四类。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责任心、改善住院环境是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建院16年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变迁,从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133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死亡率为6.71%,入院诊断为痴呆、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患者死亡率偏高,死亡原因分类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猝死,其中因躯体疾病的直接死亡原因常见肺炎、冠心病及猝死。结论: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死亡的风险不容忽视,医院要加强全科医师的培养与引进,同时还要健全会诊、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的原因。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7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因躯体疾病死亡30例(63.8%)。主要与年龄、住院时间、季节有一定关系。结论:对住院精神患者加强治疗、护理及管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盛夏  金善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2257-2258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特点,以便降低其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查阅我院7年间死亡病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死亡患者共有139例,死亡率3.85%,其中躯体疾病较多占81.1%,其次为猝死占10.1%。结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及时诊治,慎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我院精神科男、女各一个疗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17例,使用自制表格收集相关资料。结果:117例精神病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者88例,占75.21%。常见的有心血管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年龄、病程、住院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种类与躯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精神科临床要重视患者的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