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肺孢子菌肺炎曾被称为卡氏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is carini pneumonia,PCP)。后研究发现肺孢子虫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与真菌特别接近,2001年国际原生物会议将感染人的肺孢子虫更名为伊氏肺孢子虫(pneumocystis jiroveci,PJ),又称为伊氏肺孢子菌,明确其为真菌属性。肺孢子菌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器官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免疫低下的患者,以发热、干  相似文献   

2.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由伊氏肺孢子菌(PJ)引起的急性肺炎。PCP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是严重的机会感染,为艾滋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干咳、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鼻翼翕动和发绀等,症状呈进行性加剧,如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测序(mNGS)在艾滋病合并耶氏肺孢子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长沙市第一医院艾滋病科诊断为艾滋病合并感染共236例患者的呼吸道和其他体液标本及其病例背景资料, 同时进行传统病原学六胺银染色、血清G试验和mNGS检测。采用Fisher精确检验统计分析其结果, 比较mNGS与六胺银染色和血清G试验的诊断性能差异。结果共收集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236例, 临床初步诊断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77例, 非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15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 mNGS检测出耶氏肺孢子菌阳性者77例, 检出率为32.63%(77/236), 六胺银染色法检测, 耶氏肺孢子菌阳性者10例, 检出率为4.24%(10/236), 血清G试验阳性者146例, 检出率为61.86%(146/236)。以临床治疗性诊断为标准, 77例耶氏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中, mNGS检测的敏感度为100%(77/77), 高于六胺银染色[12.99%(10/77), P=0.046]和血清G试验[58.44%(45/77), P=0.038]。mNGS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血浆1,3-β-D葡聚糖(BG)用于诊断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患者50例,卡氏肺孢子菌(PC)定植的患者50例及同期非PC定植的患者50例,检测其血浆中的BG浓度。结果 PCP患者血浆BG的中位数是698.5pg/mL[四分位距(IQR):184.4~1 256.0pg/mL],高于PC定植患者和非PC定植患者的血浆BG中位数66.5pg/mL(IQR:50.0~91.0pg/mL)、135.9pg/mL(IQR:54.0~556.3pg/mL)。PCP患者血浆BG的平均水平是(1 022.8±982.6)pg/mL,明显高于PC定植[(74.7±33.6)pg/mL]和非PC定植[(562.7±934.9)pg/mL]患者血浆BG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151.5pg/mL为阳性临界值时,血浆BG诊断PC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6.0%、74.0%、64.9%和97.4%。以血浆BG作为PCP的诊断方法时,AUC为0.89。结论血浆BG可以作为PCP的一个早期诊断指标,同时可以根据BG结果鉴别PCP或PC定植。  相似文献   

5.
肺孢子菌属于真菌,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运用以及肿瘤放化疗的施行,肺孢子菌的感染出现在非AIDS患者中。鉴于近年来肺孢子菌肺炎(PCP)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较高的致死率,高危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及时得到诊断治疗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非AIDS患者发生PCP的高危因素及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的病原菌为肺孢子菌,原称肺孢子虫,它是免疫抑制患者,特别是器官移植患者严重和致命的机会性肺炎。近年来,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进步和手术例数的增加,PCP患者也明显增加,如果没有预防性用药,器官移植患者有5%~25%会罹患PCP,非艾滋病患者合并PCP病死率高达30%~60%,其中主要死亡原因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iratory d istress syndrome,ARDS)[1]。现将我院成功救治肾移植后PCP并发ARDS 1例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47岁。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他克莫司(FK…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和六胺银染色对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似PCP患者非重复送检标本共2 525例,其中2 492例标本用六胺银染色法对肺孢子菌孢囊进行检测,33例标本用实时荧光PCR法对PCP-DNA进行检测,429份标本同时用六胺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分析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六胺银染色法的阳性率为1.2%(30/2 492),其中痰、气管插管支气管吸取物和肺泡灌洗液的阳性率分别为0.70%(13/1 845),4.00%(10/250)和2.72%(7/257)。实时荧光PCR法的阳性率为34.20%(158/462),痰和肺泡灌洗液的阳性率分别为30.61%(105/343)和44.54%(53/119)。六胺银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敏感度13.97%vs 72.07%(χ~2=68.625,P0.01),特异度100%vs94.24%(χ~2=4.296,P0.05),阳性预测值100%vs 92.14%(χ~2=6.380,P0.01),阴性预测值55.36%vs 78.26%(χ~2=11.873,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时荧光PCR敏感度高,相对干扰因素少,临床诊断价值高,但标本送检率明显低于六胺银染色,建议临床提高其送检率,提高PCP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孢子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可引起严重的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艾滋病患者,致死率为10%~20%[1].然而,近年一些非艾滋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血液病、肿瘤等并发感染PCP数量增多,致死率高达50%[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期检测血浆降钙素原及CRP在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对我院55例肾移植术后PCP的患者在入院后立刻进行外周血降钙素原与CRP检验,根据诊断方式分为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确诊组、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诊断组,对收集的数据采取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并进行比较。结果 55例PCP患者总体血浆降钙素原浓度较正常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55例患者中有51例降钙素原位于正常值范围,占总体92.7%。CRP浓度较正常值轻度升高,55例患者中有47例CRP轻度升高,占比87.5%。其中临床诊断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与CRP水平均高于确诊组,但是这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PCP患者降钙素原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但CRP水平轻度升高,这可能对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并无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最初常见于早产儿、器官移植及肿瘤、免疫缺陷的患者.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感染和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广泛、长期、大剂量应用,恶性肿瘤放化疗以及器官移植患者数量增加迅速,本病发病率有所升高,PCP病情进展迅速,致死率极高,临床上应提高对其的警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肺部危重并发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血液科接受HSCT后发生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治疗及转归。结果:共纳入23例符合PC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PCP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1 d;影像CT以弥漫性磨玻璃样渗出影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BDG)中位数为894.25 ng/L,共有91.3%的患者大于60 ng/L;60.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低于1×10 9/L;65.2%的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200/μL。21例患者在肺泡灌洗液mNGS中检测到肺孢子菌属序列,15例患者为混合感染。治疗上给予TMP-SMX抗肺孢子菌后18例患者好转出院,5例死亡。 结论:HSCT后患者并发PCP为肺部急症,进展较快,常合并混合感染,血清BDG升高对PCP诊断具有指导意义,肺泡灌洗液中二代测序(mNGS)对肺孢子菌敏感性高,及早进行肺泡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治,明显降低病死率;PCP患者进展为需要机械通气及高流量吸氧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HIV阴性免疫力低下合并肺孢子肺炎(PC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1例临床存在肺部感染并不能排除PCP的HIV阴性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痰液标本,分别运用ITS-巢式PCR法和ITS-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中耶氏肺孢子。结果 71例患者中,18名临床诊断为PCP。巢式PCR检测阳性结果 25例,假阳性率为36.00%,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89%、83.01%和64.00%。若阈值为103copies/mL,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巢式PCR。PCP患者中,实时定量PCR检测出耶氏肺孢子的基因载量显著高于非PCP患者。结论在HIV阴性免疫力低下患者中,RT-PCR较巢式PCR能更准确、快速地诊断PCP,并可区分耶氏肺孢子定植与感染。  相似文献   

15.
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是由卡氏肺孢子菌引起的一种非典型肺炎,是艾滋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性感染~([1])。过去卡氏肺孢子菌被归为原生生物,但是目前认为卡氏肺孢子菌属于真菌,科学家将其更名为jirovecii肺孢子菌,但是为了避免混淆,其缩写仍然沿用"PCP"~([2])。有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免疫力正常的成人会再次感染卡氏肺孢子虫,但是绝大多数并不会  相似文献   

16.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免疫功能妥协人群常见的急性、亚急性致命性肺炎,其病原体称为肺孢子菌或卡氏肺囊虫.PCP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容易误漏诊.现将2例PCP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neumocystis,PCP)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6例并发卡氏肺孢子菌肺炎的患者根据护理问题采取适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通过护理干预预后改善。结论所涉及的护理措施可应用于PCP患者的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化疗后患者发生肺孢子菌病(PCP)的危险因素;为急性白血病FLAG方案[氟达拉滨30 mg/(m2.d),第1~5天;阿糖胞苷1~2 g/(m2.d),第1~5天;粒细胞刺激因子5μg/(kg.d),d1~d5)]化疗后肺孢子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白血病化疗后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肺孢子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患者年龄14~19岁、体质量指数14~18 kg/m2,发生PCP前3个化疗方案中均至少包含2个FLAG方案;PCP起病时均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PCP发病时间大约在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恢复后3 d,发病时淋巴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比例明显减少,6例患者均采用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棘白霉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症状于1周内好转。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FLAG方案化疗后,当患者年龄14~19岁、体型偏瘦时,在中性粒细胞恢复后,需监测CD4+T淋巴细胞数量,出现CD4+T细胞数量明显减低时,需密切留意肺孢子菌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小分子靶向药物及生物制剂的应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由于卡氏肺孢子菌机会性感染发生卡氏肺孢子菌病(pneumocystis carini pneumonia,PCP)的风险明显增加,且此类PCP较艾滋病相关PCP进展快、死亡率高。磺胺类药物是PCP的一线治疗药物,诸多学者提倡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Z)预防PCP,但该药物不良反应及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就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PCP的危险因素、使用TMP-SMZ预防PCP的有效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耐药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非HIV感染患者PCP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及咳嗽,12例有发热,为中~高热.血气分析:所有患者均有低氧血症(PaO2<70 mm Hg),12例有呼吸衰竭(35.2~57.7 mm Hg);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网状结节影等肺间质改变.8例患者合并其他细菌感染,4例为多种菌混合感染,4例合并一种细菌感染.4例患者在确诊PCP前2~4 d使用抗肺孢子菌药物,9例确诊后使用,其中6例确诊较早(病后5 d内),3例确诊晚(病后10~20 d).2例死亡后才确诊,未用抗肺孢子菌药物.死亡7例,3例为吸毒患者(其中2例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3例为确诊晚的老年患者(其中2例亦有多种细菌混合感染),1例为未能用抗肺孢子菌药物、死亡后确诊的无基础病患者.结论 非HIV感染PCP患者病死率高,对有干咳、呼吸困难和发热,且X线检查有肺间质病变的患者,尤其是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应注意PCP的可能,及早进行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防其他感染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