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种残余消毒剂去除方法在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求更准确地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化学中和法、稀释法和中和过滤冲洗法等三种方法对抑菌作用较强的胍类消毒剂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用5g/L组氨酸、3g/L卵磷脂和30g/L吐温80组成的中和剂,用化学中和法对含50g/L双胍类消毒液中残留作用去除不彻底,各组长菌数不符合中和剂试验要求;但对含5g/L双胍类消毒剂的残留作用可达到有效去除效果。相同的中和剂用中和稀释法,对含50g/L和5g/L两种浓度的胍类消毒剂残留毒性均可达到有效去除效果。用中和过滤冲洗法不能有效去除含量50g/L的胍类消毒液残余作用,但可有效去除含量为5g/L胍类消毒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用上述复方中和剂进行杀菌效果评价验证试验,以含50g/L双胍类消毒液对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60min,用化学中和法与过滤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消毒后检不出存活细菌;而用中和稀释法去除残余消毒剂方法消毒后存活菌数为189000cfu/片,平均杀灭率为91.54%。用含5g/L双胍类消毒液对载体上该细菌芽孢作用60min,三种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检验出的消毒后存活菌数基本一致,平均杀灭率完全一致。结论三种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方法中,以中和稀释法效果最好,可用于高浓度抑菌作用较强的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过滤冲洗法在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试验中去除残余消毒剂的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过滤冲洗试验法与化学中和法进行了平行比较试验。结果过滤冲洗法和化学中和法均能有效去除有效氯为25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残留作用,也可有效去除有效氯为40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采用两种鉴定方法,以含有效氯250mg/L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对悬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均>5.00;有效氯400mg/L,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min,杀灭对数值>4.00;且两组试验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过滤冲洗试验法鉴定消毒剂杀菌效果是一种较快速、准确的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季铵盐类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效果及其残留药物去除方法。方法选用了过滤冲洗法和化学中和法,对季铵盐类消毒剂杀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本试验设计的中和剂3、中和剂4和中和剂5等3组中和剂均可有效中和含量为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类消毒剂。用过滤冲洗法+中和剂5组合方法,也可完全去除悬液试验中含量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用本试验确定的化学中和法和过滤冲洗法去除残留消毒剂进行杀菌试验,含量为1 200 mg/L该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分别5.78和3.67。结论本试验设计的5组中和剂中的3组和过滤冲洗法均可有效去除复方季铵盐消毒剂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研究超滤法在病毒灭活试验中对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效果。方法 采用碘量法和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测定超滤法对病毒灭活实验中含氯消毒剂的去除效果。结果 经过2次超滤处理,反应体系中的有效氯含量稀释约200倍,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回收效率约为77.10%,超滤法能有效去除含氯消毒剂的残留作用。病毒灭活试验中,用有效氯4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10 min,脊髓灰质炎病毒杀灭对数值≥4.00。结论 超滤法能有效去除病毒灭活实验中的残留消毒剂,准确评价化学消毒剂对病毒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珠捕获法在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试验中去除残留消毒剂的应用。方法通过中和剂鉴定试验程序,采用活菌计数法,评价磁珠捕获法去除残留消毒剂的效果。结果裸磁珠Ⅱ的吸附性能最佳,吸附率>99.25%。0.03 mol/L PBS溶液较大得削弱了裸磁珠的吸附性能,其余溶液几乎无影响。磁珠捕获法与中和剂法结合后,能进一步去除残留消毒剂。结论磁珠捕获和中和剂结合法能有效降低中和剂筛选的难度和复杂度,是一种较实用有效的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的方法 。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研究壳聚糖成膜喷剂杀菌实验中去除残留消毒剂的方法。方法 根据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对采用10 g/L大豆卵磷脂+30 g/L吐温-80+10 g/L 硫代硫酸钠磷酸盐缓冲液组成的中和剂对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与先用稀释液稀释再进行过滤冲洗的过滤冲洗法对消毒剂的去除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化学中和法不能完全去除残留壳聚糖对试验菌的抑制作用,而过滤冲洗法得到的回收菌落数符合标准的要求。 结论 过滤冲洗法可完全去除壳聚糖等化学中和法难以去除的消毒剂,该方法适用面广,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7.
复方醇类消毒剂残余作用去除比较困难,为选择其有效的中和剂,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程序,对三种复方乙醇消毒剂的中和剂进行鉴定试验。结果,含0.7g/L的卵磷脂、20g/L的吐温80、5g/L硫代硫酸钠所组成的中和剂,对乙醇与醋酸氯已定复配的消毒剂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用该中和剂对乙醇与苯扎溴铵复配的消毒剂和乙醇与中药复配的消毒剂均达不到中和效果要求。该中和剂及其与三种复配消毒剂的中和产物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均无影响。结论,本实验所选中和剂对乙醇与季铵盐类复方或乙醇与中草药复方中和效果不好,但对乙醇与醋酸氯己定复方中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一种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中和剂的有效性,以准确评价其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法中和剂试验程序,对某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的中和剂进行评价。结果 用含5 g/L聚苯乙烯磺酸钠、5 g/L硫代硫酸钠、1 g/L吐温-80、1 g/L卵磷脂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中和剂,可有效中和该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剂对试验微生物的残留作用,且中和剂、中和产物对受试菌株及其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结论 以聚苯乙烯磺酸钠为主要成份的中和剂可用于氨基酸光敏复合消毒液的消毒效果评价试验。  相似文献   

9.
聚维酮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杀灭效果及影响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科学评价化学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及影响因素,以聚维酮碘为观察对象,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检测聚维酮碘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评价试验中,去除残余消毒剂可采用中和稀释法,配制中和剂可用Hanks生理盐水或0.03 mol/L磷酸盐缓冲液;采用含5%新生牛血清的细胞维持液作稀释液,对Vero细胞贴壁生长基本无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以含有效碘10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剂,作用10m 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达到消毒合格要求;有机干扰物对聚维酮碘灭活病毒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猫杯状病毒作为指标,评价化学消毒剂灭活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培养病毒,以噬斑计数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猫杯状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采用本研究设计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所选出的中和剂能完全中和有效氯含量为1000 mg/L的该消毒剂,但其中和产物对培养细胞有毒。用EBSS溶液作2.5倍稀释后,可消除中和产物对试验细胞的毒性,使其可以用于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以含有效氯1000 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对猫杯状病毒作用1 min,平均灭活率为99.16%;作用5 min,平均灭活率为99.99%。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的噬斑计数测定消毒剂灭活猫杯状病毒的中和剂试验方法,达到操作简单、效果可靠的目的,可作为消毒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微菌落法在评价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方面的应用,建立评价消毒剂消毒效果新技术。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显微镜观察计数方法,以碘伏和含酚消毒剂为对象进行了杀菌效果评价。结果以含对氯间二甲苯酚2400 mg/L的消毒液分别作用15 min和22.5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对数值均>5.00。以有效碘含量为105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作用1min,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杀灭对数值均>4.00。经对常规计数法与微菌落法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所得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用微菌落法评价两种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结果与常规计数法一致,说明在化学消毒剂杀菌效果评价中可以采用比较快速的微菌落法进行活菌计数。  相似文献   

12.
<正> Watson提出的浓时积是定量评价饮水消毒中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灭活效果的一项实用指标。浓时积计算公式c~n·T=K表明,消毒剂灭活某实验微生物到一定效果(例如杀灭90%或99%)时,其浓度(C)与所需作用时间(T)的乘积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空气消毒剂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方法按照评价空气消毒效果的试验体系,用含中和剂的琼脂培养基平板置于六级安德森空气撞击式采样器内,采样后进行培养观察中和效果。结果含100 mg/L硫代硫酸钠的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对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无影响。气雾室内按10 m l/m3用量气溶胶喷雾30 g/L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喷雾后作用30 m in,用含100 mg/L硫代硫酸钠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器内采集空气200 L,培养后平板上白色葡萄球菌生长正常,说明残留消毒剂被有效中和。喷雾消毒剂后,空气采集量对中和效果有影响,本方法中采集量为≤200 L。结论按照评价空气消毒效果的试验体系,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采样的中和剂鉴定方法能准确判断中和剂和中和产物对试验菌生长的影响,并能选择出有效的中和剂。  相似文献   

14.
空气消毒剂中和试验方法的改进及现场消毒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空气消毒效果测定中,残留消毒剂的去除方法与其它消毒试验有所不同。为了探索更科学合理的空气消毒中和剂试验,采用空气消毒效果试验方法,以双链季铵盐为消毒剂代表,对常规中和剂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双链季铵盐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现行常规试验方法对中和产物抑菌作用判定存在问题,改进后的中和剂试验方法提高了中和产物抑菌作用的检测敏感性。经试验观察,以2000 mg/L双季铵盐(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溶液按8 m l/m3用量进行气溶胶喷雾,密闭作用30 m in,对空气中自然菌消除率均为90%以上。结论,改进的中和试验方法能更合理地避免中和产物对检测体系影响,有利于提高空气消毒剂消毒效果检测的准确性。2000mg/L双季铵盐溶液气溶胶喷雾可有效消除室内空气中自然菌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种中和剂对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的中和作用,以筛选出可有效中和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的中和剂配方。方法分别采用载体定量与悬液定量鉴定试验,对三种不同配方的中和剂中和高浓度氯已定类消毒剂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载体定量鉴定试验中,使用中和剂A不能有效中和10 g/L葡萄糖氯已定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在相同条件下,使用中和剂B和中和剂C均可以有效中和该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对试验菌的残留作用。在悬液定量鉴定试验中,使用中和剂A亦不能中和含量10g/L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使用中和剂B只能中和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对白色念珠菌的残留作用,使用中和剂C均可中和10 g/L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对两种试验菌的残留作用。结论中和剂A和B作为常规氯己定中和剂不能有效中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而中和剂C则可用于高浓度葡萄糖氯已定醇溶液杀菌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建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灶试验法实验证明,采用浓度为2 000 mg/L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悬液内狂犬病毒作用3 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大于4.0。实验浓度证明该消毒液对病毒宿主细胞生长有影响,但本研究选用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最高实验浓度的消毒剂对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可以用于该皮肤黏膜消毒剂灭活狂犬病毒效果的检测,操作简便,出结果快,利于统计计算,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建立消毒剂灭活病毒效果的检测方法。结果本研究建立的荧光灶试验法实验证明,采用浓度为2 000 mg/L季铵盐复合消毒剂对悬液内狂犬病毒作用3 min,平均灭活对数值大于4.0。实验浓度证明该消毒液对病毒宿主细胞生长有影响,但本研究选用的中和剂可有效中和最高实验浓度的消毒剂对病毒及其宿主细胞的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免疫荧光灶试验方法,可以用于该皮肤黏膜消毒剂灭活狂犬病毒效果的检测,操作简便,出结果快,利于统计计算,便于观察。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HT5"SS〗观察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的中和效果,为科学评价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规范的6组设计方案,评价3种中和剂对常用手消毒剂涉及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和三氯羟基二苯醚等4种有效成分的中和效果。结果 中和剂A对5种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中和剂B仅能中和稀释后的低浓度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中和剂C可中和中高浓度的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和复合季铵盐。3种中和剂对含三氯羟基二苯醚的手消毒剂原液和稀释液均不能有效中和。结论 中和剂C即D/E中和肉汤,对聚六亚甲基双胍、氯己定、复合季铵盐等多类手消毒剂的中和剂鉴定有实用意义,对于含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剂的中和剂筛选仍然是难点,需要进一步实验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五种化学消毒剂在灭活病毒试验中选择中和剂的试验。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和噬斑计数法(Pfu)观察了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所用中和剂的效果。两种病毒灭活试验中均以噬斑数计算中和剂、中和产物、稀释液三组间误差率。结果在流感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所有消毒剂试验组所得的误差率均小于15%;说明该方法选择的中和剂可用于该病毒灭活试验中残余物去除。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鉴定试验中,除邻苯二甲醛之外,另外4种消毒剂所得的三组间平均误差率均大于15%,说明该中和剂选择试验程序不适合所试验的消毒剂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试验。结论在消毒剂灭活病毒试验中,培养细胞对中和剂及其产物较试验病毒更为敏感,该中和剂对MDCK影响较对VERO的影响小。本试验方法可用于流感病毒灭活试验的中和剂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选择能有效去除残留扁柏酚醇溶液的中和剂。方法〓参考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采用中和剂初选试验和改进的中和剂鉴定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采用双料D/E中和肉汤改进的化学中和法可有效中和4 000 mg/L 扁柏酚醇溶液的残留效应,且中和剂本身及中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运用改进的化学中和法,双料D/E中和肉汤可以作为去除残留扁柏酚醇溶液的中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