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张银凤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4):356-357,360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病率与病原菌分布特点,为加强重症病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b>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综合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其病原菌分布特点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b>共监测ICU住院患者1 321例,发生医院感染110例,医院感染发病率8.33%。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中,发生VAP患者63例,发病率为15.44‰。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居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b>该医院ICU住院患者呼吸机使用率较高,VAP发病率与国内报道接近,严格控制呼吸机使用率和无菌操作是控制VAP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纯水系统的细菌污染情况及消毒方法的效果。 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江苏省某医院纯水系统细菌污染状况及其消毒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该医院纯水系统系由过滤除菌组件与紫外线消毒组件组合而成。该医院纯水系统采集的水中存在细菌总数超标情况,并检出多种条件致病菌。经采用浓度为3 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过滤膜和纯水箱内部30 min后,细菌总数明显降低,未检出致病菌。 结论 该纯水系统处理的水中日常存在细菌污染现象,原因是系统中过滤器更换不及时,定期消毒维护不够造成污染,因此需要对纯水系统及管路定期监测和消毒。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b> 研究临床分离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b>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与分析。结果 <\b> 该医院在2014年全年共有住院患者47 489例,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 922株,其中含多重耐药菌326株,占检出病原菌总数的16.96%。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感染病例最多的是神经外科。MDROs菌株中,居前5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MDROs对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均有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b> 该医院住院患者MDROs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应有重点地开展相关重点部位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和细菌培养法,对某医院使用后呼吸机管路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不同的清洗消毒方法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后,检出细菌数均<2.0 cfu/件,ATP生物荧光法检测RLU值均<70,消毒效果合格率均达到100%。结论 采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和复方过氧乙酸消毒剂浸泡后手工清洗消毒法,对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均达到消毒合格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手工清洗消毒法对小批量呼吸机管路再处理综合性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研究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的微生物生长情况,为提高其清洗消毒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技术,对江西省部分医院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细菌生长情况进行定量检测与菌种分布调查。结果 56家医院共采集504份标本,其中98份检测细菌阳性,阳性率为19.44%,其中不可拆循环管路阳性率达57.14%。经过分离鉴定,检出细菌25种104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构成比为48.00%。结论 一体化内镜清洗消毒槽灌注循环管路中不可拆卸管路的细菌阳性率最高,检出细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优势菌群,提示应定期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胎心监护仪探头细菌污染情况,制定其日常清洁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方法 <\b>通过随机抽样检测方法,对产科门诊胎心监护室12台使用频率基本相同的胎心监护仪探头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b>使用后未经清洁消毒处理的胎心监护仪探头,在经过整晚闲置15~16 h后,有超声耦合剂残留的10个探头细菌菌落数明显减少,其余2个无耦合剂残留的探头细菌菌落数增加;菌种鉴定结果发现,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微球菌属为主,各占67.3%和27.7%。结论 <\b>由于医用超声耦合剂具有杀菌的功效,因此,对于使用具有杀菌抑菌功效耦合剂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每天使用前做好探头的清洁即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b>研究某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防控医院感染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b>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三级甲等教学医院2014年度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与结果分析。结果 <\b>该医院全年从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 97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3.60%,革兰阳性球菌占35.11%和真菌占2.29%。医院感染患者标本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构成比为53.94%,革兰阳性菌构成比为30.57%,真菌占15.49%。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居前4位。结论 <\b>医院感染病原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重点防范多重耐药菌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b> 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呼吸道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 <\b>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驻军医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b> 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在2年时间内从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革兰阴性杆菌838株,居前5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检出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165株,占19.69%,其中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占46.83%。ESBLs阳性菌株除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之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结论 <\b> 该医院患者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以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应重点加强监测和防控,强调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 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体外超声探头及耦合剂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北京市部分医院使用的 体外超声探头及耦合剂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从北京市4家医院采集153 份体外超声探头样品,细菌总数超标率为93.46%,8份超声探头上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超声探头上检出铜绿假单胞菌。采集61份超声耦合剂,细菌总数超标率为60.66%,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使用的体外超声探头及耦合剂细菌污染严重,卫生状况堪忧,存在院内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b>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及其病原菌分布,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b>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院ICU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导管相关感染状况。结果 <\b>共调查该医院ICU住院患者347例,发生医院感染65例、13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8.73%、例次感染率为37.75%。住院总日数为1 352 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发病率为6.01‰,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发病率为1.32‰,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发病率为0.85‰。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居第2、3位的分别是真菌和革兰阳性菌。结论 <\b>该医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以VAP为主,应加强置管患者管理,减少置管操作和留置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采样方法对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动态变化趋势的监测结果,为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动态采样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自然沉降法和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法,对某医院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变化趋势进行监测与比较。结果 自然沉降法与仪器采样法监测层流洁净手术室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总数呈波浪状变化,两种方法采样所得数据之间的秩相关系数为0.733。提示两种采样方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仪器采样法采样得到的细菌总数明显高于自然沉降法。结论 两种空气采样方法对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监测结果存在差异,但均能体现其动态变化趋势,仪器采样法更适合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总数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b>观察不同清洗方法对氧气湿化瓶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b>实验组采用稀盐酸涮洗+酶液清洗,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一的酶液清洗。结果 <\b>重复使用7次后湿化瓶清洁度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储存条件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下,14天细菌残留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天细菌残留情况(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采用稀盐酸刷洗+酶液清洗氧气湿化瓶,效果优于采用单一的酶液清洗;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其它条件下储存湿化瓶可保存14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与管道细菌污染的关系和适当的更换频率.方法 选择综合医院内综合ICU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超过336 h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上机当时、上机后3,7,10,14d进行采样,对患者的下呼吸道、呼吸机管道的送气端、湿化灌内湿化液进行采样.比较不同时点呼吸道和呼吸机管路致病菌的检出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时间为3,7d时下呼吸道、呼吸机吸入管路致病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至10,14 d,下呼吸道细菌定植数量随时间延长而有所增加,不同采样时间的致病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呼吸机吸入管道不同采样时间的致病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呼吸机管道的细菌量不随着呼吸机管道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呼吸机管道的更换频率相关性不大.对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患者,建议约14d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既能降低细菌污染,防止VAP的发生,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耗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消毒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急诊、呼吸科、神经内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内多重耐药菌患者使用的60套呼吸机管路(螺纹管、湿化器)进行集中回收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和常规含氯消毒剂消毒的方式。同时比较两组呼吸机管路的清洗消毒后当日及存放7 d后的细菌监测合格率。结果:消毒当日两组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而存放7 d后试验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机管路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能够有效起到灭菌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清洗消毒的合格率,而且能够延长呼吸机管路的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b>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连续4年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和药敏试验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渐进式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b>4年期间共监测住院患者146 177例,查出MDROs医院感染140例,感染率为0.10%。通过实施实时监测、持续质量改进和手卫生品管圈活动等干预措施,使得住院患者MDROs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的0.16%下降至0.06%。从MDROs感染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居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依次为32.86%、28.57%和26.43%。结论 <\b>该医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b>研究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b>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ICU住院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共调查该院590例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VAP患者56例,VAP的发生率为9.49%,VAP的千日感染率为5.7例/1 000通气日。经多因素分析得出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长期卧床等因素为影响机械通气患者VAP的独立因素。在手术室内由麻醉师实施气管插管操作更有利于患者VAP的防控。结论 <\b>重症监护病房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获得VAP的危险因素较多,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加强消毒隔离等基础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研究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连续4年共调查住院患者11 592例,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感染率为2.41%。从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70株(例),其中多重耐药医院感染156例,占病原菌总数的57.78%。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依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产超广谱β-奶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构成比依次为51.92%、23.08%、17.31%、5.77%和1.92%。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及其置管天数、尿管使用天数、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使用等构成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医院ICU患者多重耐药医院感染率较高,针对独立危险因素制定防控措施,应特别加强多重耐药菌监测。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b> 了解医院使用中一次性医用无菌物品的消毒质量、外观品质及细菌学监测情况。方法 <\b> 对医院使用中的一次性医用无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结果 <\b> 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为100.0%;外观品质监测合格率99.5%;无菌油纱条合格率为97.5%。结论 <\b> 该医院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可以放心使用,但在使用前一定检查外观品质,对油纱敷料必须每批次进行细菌学监测,合格后才能放行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b> 研究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耐药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b> 采用细菌检验技术,对某驻军医院2014年度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进行检验与结果分析。结果 <\b> 2014年度该医院从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2 670株,其中多重耐药菌占病原菌总数的38.02%;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检出构成比分别为73.6%、18.2%和13.4%。病原菌中居前5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分离率居首位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达到75%以上,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较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达100%,MRSA及肠球菌中均检出耐万古霉素株。结论 <\b> 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b> 研究肿瘤患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 <\b> 采用细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2014年度住院肿瘤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b> 该医院在2014年度从肿瘤患者送检的感染类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81株和肺炎克雷伯菌62株。81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43株,检出率为53.09%;6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12株,检出率为19.35%。4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有11株分离自感染患者,感染率为25.58%,以手术部位感染居多;1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有6株分离自感染患者,感染率为50.00%,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仅对碳青霉烯类和酶抑制复合剂等抗菌药物较敏感。结论 <\b> 恶性肿瘤患者感染产ESBLs菌株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广泛耐药性,应加强监测和在药敏试验指导下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