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肌力训练、有氧运动训练、神经肌肉运动训练、其他疗法等四方面介绍了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概况,并进行了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制定,总结当前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展望,为膝骨关节炎的运动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动早已被研究证实可有效预防或治疗抑郁症,并已成为许多研究者推荐的抑郁症干预方法,但缺乏对既往有关抑郁症的运动干预方法的研究成果的有效整合,且目前各国仍缺乏统一的临床运动疗法指南。本文系统、全面地探讨了运动对抑郁症的影响,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运动量等因素对不同人群抑郁症的干预效果,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了抑郁症的发生及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本文表明在抑郁症的运动干预中,有氧运动是最常选用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通常为中等强度到高强度,高频率和高剂量是推荐采用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量;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主要为其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一系列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从而增强神经元可塑性并改善神经分泌系统功能,减少神经炎性反应和氧化性应激对脑组织造成的损伤。本文能够为我国抑郁症临床运动处方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运动抗抑郁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动是防控慢性病和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方法。作为居民运动的指南, 现有的运动处方存在直接借鉴国外经验、质量控制参差不齐、人群特征分类笼统的局限性, 影响了在我国人群中应用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循证化、精准化运动处方"的运动处方模式, 改良了现有运动处方的局限性, 在证据来源上选用基于亚洲人群的研究, 在证据审查上要求规范的质量评估, 在证据应用上力求候选人群精准分类和证据个性化应用。循证化、精准化运动处方为中国居民提供了更加科学精准的运动处方指导, 实现了体医融合, 有利于慢性病防控和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 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影响其运动目标的确立和克服困难的信念,了解其现状对肺癌患者运动行为有良好的预测作用。但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测评工具的常模,使得测量结果缺乏参照标准。 目的 建立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常模。 方法 将安徽省按地理位置划分为皖北、皖中、皖南3个区域,于2021年1—8月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600例肺癌患者,采用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建立该量表的均数、百分位数和划界常模。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5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19%。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总分为(67.66±14.90)分,效能期望维度得分为(63.09±18.13)分,结果期望维度得分为(73.48±14.10)分。本研究按性别、年龄分组(19~35岁为青年组,36~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建立了安徽省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均数常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有无规律运动习惯、有无伴随疾病、医院级别、科室类别、BMI、地区划分是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以上述变量为依据建立分类常模;以5%为间隔,建立5分位至95分位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的百分位常模;以(-s)、(-0.5s)、(+0.5s)、(+s)为界点,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按照量表总分由低到高分为极低、低、中等、高、极高5种状态。 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了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安徽省的常模,可为研究该人群运动自我效能水平提供参考标准,也为进一步探讨肺癌患者运动自我效能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中运动可提高透析充分性,减少透析并发症,优化透析效果。该文旨在梳理国内外透析中运动的相关文献,综述透析中运动的运动类型、运动内容、运动效果,提出透析中运动相关举措,为透析中运动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字面上讲,有氧运动就是在运动的时候也不觉得有缺氧表现,运动后不气喘吁吁、倒觉得舒畅放松。其实,有氧运动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运动时没有缺氧症状,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严重的肌肉疼痛等,出现了上述表现就说明运动超负荷了;二是运动有一定的强度,运动强度可分为轻、中和剧烈运动三种,以计算心率作指标,运动后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00-年龄)的50%~70%为中度,大于70%为剧烈运动;三是运动要持续20~40分钟,运动少了无用,过多也无益。有氧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预定的时间和强  相似文献   

7.
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医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及缺乏运动对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综合性科学 ,属新兴的医学学科。运动医学研究是随着体育运动对人体运动能力需求的不断增加而发展进步的。 2 0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划时代的突破以及 2 1世纪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生物技术将以巨大的活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促进运动医学研究向更新、更高的层次发展。本文综述了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和新技术对其推动作用 ,以及运动医学研究的潜在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8.
徐峰  郭仁龙 《九江医学》2013,(4):99-102,105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排球运动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特殊地位,本文以构建大学生健康、文明、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目标,在分析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基本意蕴的基础上,探讨了排球运动在大学生体育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阐述了高校排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为高校排球教学提出合理建议,以期推动排球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 水中运动治疗是一种新兴的物理治疗技术,为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新思路,但目前水中运动应用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康复效果尚不明确,且相关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尚不清楚。 目的 对水中运动治疗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 方法 2021年6月,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脑卒中患者水中运动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1-06-15。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AMSTAR 2、PRISMA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分级系统对纳入文献的主要结局指标进行等级评价。 结果 共纳入9篇脑卒中患者水中运动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7篇。9篇文献中,1篇方法学质量为中等,1篇为低,7篇为极低;7篇报告质量相对完全,1篇存在一定缺陷,1篇存在严重的信息缺陷;共包括9种结局指标,49个证据体,证据质量等级均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水中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和肌肉力量;使用水中运动联合陆地运动训练,被证实能够收获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论 水中运动安全性尚佳,已被证实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移动能力及肌肉力量,纳入系统评价的整体研究质量和结局指标证据质量普遍较低,未来应扩大样本量、完善方案设计,深入探究水中运动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从而为脑卒中水中运动治疗的循证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人体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建立一种人体骨骼肌在体三维形态快速重建的新方法。方法:选取上肢屈肘运动、下肢屈膝运动为典型运动,利用核磁共振测量技术,将屈肘运动分成4个相位,每30°进行一个静态相位的测量,不负重。将屈膝运动分成4个相位,每30°进行一个静态相位的测量,不负重。获取屈肘、屈膝运动下的骨骼肌核磁共振序列图像数据。利用水平集图像处理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配准、分割研究,利用体素法进行骨骼肌的三维形态重建,获取人体骨骼肌在屈肘、屈膝运动过程中的在体三维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获取了屈肘、屈膝运动中在体骨骼肌的动态核磁共振图像数据,建立了相应的三维形态模型。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水平集理论和体素法的人体骨骼肌软组织医学图像处理与三维形态重建方法,为骨骼肌相关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夏蔚雯 《当代医学》2021,27(8):9-11
目的探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格赛尔发展量表(Gesel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49例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n=24)和观察组(采用磁刺激神经调控治疗,n=25)。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刺激神经调控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Gesell评分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成亮 《医学综述》2014,(23):4408-4409
分析比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评价脊柱手术患者脊髓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236例,同时进行皮质体感诱发电位与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分别对其检测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观察。结果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86.20%,特异度为97.97%;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的灵敏度为42.00%,特异度为95.48%,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结论经颅电刺激诱发电位较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能够更为理想地监测脊柱手术中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中的差异.方法 60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和60名健康人进行多点刺激法和递增法运动单位数目估计.表面记录电极置于拇短展肌.多点刺激法:刺激电极分别于腕,腕上6 cm,肘,肘上6 cm四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波幅M波;然后从0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直到出现可辨认的单个运动单位电位,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记录3个递增的M波.递增法:刺激电极在腕点刺激正中神经,以超强刺激诱发最大M波值,之后自阈强度刺激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收集10个递增的M波.结果 正常对照组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估计(MUNE)结果:228±30(多点刺激法,相关系数为0.88~0.91,变异系数13.20%~15.24%);198±26(半自动递增法,相关系数为0.86,变异系数13.30%~15.65%).ALS患者拇短展肌MUNE结果为64±6(多点刺激法);59±7(半自动递增法).结论 此两种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检测方法可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Fourteen 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 (CSM) patients were clinically diagnosed and proved by MRI and surgery. The results of 11 patients showed that 8 (72.7%) had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 abnormality with prolongation of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 in 7, and absence of motor action potentials after C7 stimulation in one. Five of the 11 patients showed norm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s) along the same arm. The short term (2-4 weeks) follow-up study in 10 patients showed normalization of the prolonged CMCT in one and reappearance of MEPs with C7 stimulation in another. Non-invasive and painless magnetic transcranial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pathways is useful in the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SM patients, and is better tha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探讨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表现。方法对经核磁共振影像(MRI)证实的22例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进行了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测试。结果枕骨大孔区髓外肿瘤患者的MEP异常率为95.5%,表现为潜伏期延长,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延长,波幅降低。MEP的异常表现与肿瘤部位有关。结论MEP改变较临床评估更为敏感,且能客观定量地反映运动功能的损害程度。MEP可预测预后,能作为评价手术效果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and neuropathic pai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ACKGROUND: Motor cortex stimulation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central pain. 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central and neuropathic pain of peripheral origin were treated by chronic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between May 1993 and January 1997. The mean follow-up was 27.3 months. The first 24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according to the technique described by Tsubokawa. The last 13 cases (8 new patients and 5 reinterventions) were operated on by a technique including localization by superficial CT re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neuronavigator guidance. The position of the central sulcus was confirmed by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he somatotopic organiz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was established preoperatively by studying the motor responses at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through the dura. RESULTS: Ten of the 13 patients with central pain (77%) and 10 of the 12 patients with neuropathic facial pain experienced substantial pain relief (83.3%). One of the three patients with post-paraplegia pain was clearly improved. A satisfactory result was obtained in one patient with pain related to plexus avulsion and in one patient with pain related to intercostal herpes zoster. None of the patients developed epileptic seizures.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confirm that chronic stimulation of the motor cortex is an effective method in treating certain forms of refractory pain.  相似文献   

17.
于靖  赵沂敏 《北京医学》2010,32(10):804-806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3组,第1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第2组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评价和比较。结果第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Fugl-Meyer评价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上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足下垂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8.
探析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运动障碍的影响。将10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别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和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共同治疗(观察组),每组50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认知能力和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80.00% vs 92.00%)显著增高;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奥拉西坦联合经颅磁刺激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障碍功能的效果较单纯奥拉西坦治疗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对其运动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瘫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康复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治疗组53例,给予常规治疗+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正常对照组为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结果与康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电刺激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及其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电刺激治疗组患儿具有显著较高的GMFM评分(P<0.05)。与电刺激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ACA、MCA及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给予双乳突法头部低频电刺激可以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疗效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麻醉兔的大脑皮层运动区的某些点,可引起双侧瞳孔缩小和心率减慢。切断双侧颈交感神经干对缩瞳反应无影响,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瞳孔括约肌作用后,缩瞳反应明显减弱。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心率减慢反应减弱,静脉注射心得安后,心率减慢反应则完全消失。结果表明兔大脑皮层运动区内存在缩瞳区及心率减慢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