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部分老年人肥胖与肌少症共存并相互作用,易导致多种不良临床结局,但目前关于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少见。目的 分析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及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老年肥胖患者140例,其中单纯肥胖者115例(单纯肥胖组),肌少症合并肥胖者25例(少肌性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及代谢指标、老年综合评估结果及身体成分。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为17.9%(25/140),其中男性、女性肌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18/84)、12.5%(7/56)。少肌性肥胖组患者年龄、收缩压、内脏脂肪面积(VFA)大于单纯肥胖组,体质指数(BMI)小于单纯肥胖组,脂肪肝发生率、血肌酐高于单纯肥胖组,血红蛋白、白蛋白(Alb)、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血钙、25-羟维生素D、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抑郁发生率、肌肉含量、蛋白质含量、无机盐含量低于单纯肥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VFA增大、BMI及Alb降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肥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17.9%),年龄及VFA增大、BMI及Alb降低是老年肥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三酰甘油各种n-6与n-3必需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组分及其n-6/n-3PUFA比值与代谢综合征患者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方法比较在体检中新发现的代谢综合征和健康人群的代谢参数、HOMA-IR及PUFA的差异,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三酰甘油PUFA各组分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两组HOMA-IR、腰围、血糖、血脂、胰岛素及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三酰甘油的C18:3 n-3(亚麻酸)、C20:5 n-3(EPA)、C22:6 n-3(DHA)及总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n-6/n-3 PUFA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三酰甘油n-6/n-3 PUFA比值、n-3 PUFA、EPA和DHA与代谢综合征患者HOMA-IR相关,n-6/n-3 PUFA比值对HOMA-IR的预测作用较强,补充膳食n-3 PUFA的同时可能还需要考虑避免n-6 PUFA的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3.
杨晨  何华娟  李建蒲  陈军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381-4388
背景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肌少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全球将约有2亿肌少症患者。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而目前国内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与肌少症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 了解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的二级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5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肌少症诊断指标、实验室指标,采用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根据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体质指数(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07例患者中,肌少症组53例(49.5%),非肌少症组54例(50.5%)。体形消瘦者、体质量正常者、超重者、肥胖者肌少症检出率分别为83.3%(5/6)、64.2%(34/53)、30.0%(12/40)、25.0%(2/8),随着BMI等级增加,肌少症检出率降低(χ2趋势=15.027,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0.175,95%CI(0.059,0.518)〕、超重〔OR=0.039,95%CI(0.003,0.513)〕、肥胖〔OR=0.019,95%CI(0.001,0.459)〕、MNA-SF评分升高〔OR=0.832,95%CI(0.697,0.992)〕、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升高〔OR=0.914,95%CI(0.843,0.991)〕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保护因素(P<0.05),高龄〔OR=1.139,95%CI(1.073,1.209)〕、收缩压升高〔OR=1.038,95%CI(1.001,1.076)〕、舒张压升高〔OR=1.095,95%CI(1.035,1.159)〕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P<0.05)。BMI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95%CI(0.656,0.843)〕,最佳截断值为22.0 kg/m2,灵敏度为52.8%,特异度为88.9%。 结论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肌少症患病率高。高龄、较高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是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女性、超重、肥胖、较高的维生素D、营养良好是肌少症的保护因素。BM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肌少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并探讨其在肌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患者,其中肌少症患者48例,非肌少症72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和CRP。结果:肌少症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7±0.9)×109/L,非肌少症组为(5.5±0.8)×109/L;肌少症组血NK细胞(CD3-CD56+)为(30.4±6.6)%,非肌少症组为(25.4±7.2)%;肌少症组血CRP为(6.3±1.2)mg/L,非肌少症组为(3.8±0.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外周血总淋巴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NK样细胞(CD3+CD56+)、记忆T细胞(CD4+CD45RO+)、初始T细胞(CD4+CD45RA+)、双阴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少症患者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NK细胞、CRP均高于非肌少症组,提示肌少症组患者可能存在机体微炎症和固有免疫反应过强。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高原地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3水平与骨骼肌减少症(肌少症 Sarcopenia)发病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3(骨化三醇 Calcitriol,Cal )干预下肌少症相关因素的变化,并观察Cal是否能够改善肌肉功能.方法 收集肌少症病例120例,正常对照组(Con)90例;肌少症组(Sar)给予Cal不同剂量口服干预治疗24周(低剂量组60例,0.25 μg/d;高剂量组60例,0.25 μg /次,2次/d).干预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1,25-二羟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及炎性因子TNF-α、IL-6、IL-10、hs-CRP水平,计算HOMA-IR指数、BMI、ASMI,测量步速、握力,观察1,25-(OH)2D3水平与肌少症的相关性,Cal干预前后以上指标的变化,口服Cal是否对肌少症有益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前各组与Con组比较1,25-(OH)2D3水平、IL-10、ASMI、步速、握力均明显降低(P<0.01);HOMA-IR、IL-6、TNF-α、hs-CRP明显升高(P<0.01);给予Cal干预治疗后1,25-(OH)2D3水平、IL-10升高,步速及握力明显改善(P<0.05);HOMA-IR、IL-6、TNF-α、hs-CRP明显下降(P<0.05),且随剂量增加效果更加明显,但ASMI无明显变化.BMI各组均无明显变化.Cal干预前后肝肾功能、血钙、血磷无明显变化.结论 肌少症的发病与1,25-(OH)2D3水平降低有关;Cal可以降低炎性因子IL-6、TNF-α、hs-CRP,升高IL-10,有抗炎、调节免疫的作用;Cal可改善肌肉功能及肌力; Cal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体重指数对肌少症的诊治无意义;Cal口服0.5 μg/d 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沈燕萍  陈旭娇 《浙江医学》2020,42(20):2236-2239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由增龄导致的骨骼肌质量伴力量下降和(或)躯体功能减退的老年综合征,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下降、死亡风险增加等不良后果。营养素缺乏是老年肌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维生素缺乏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老年人因运动减少、多种共病、多重用药以及合并多种老年综合征等因素容易发生维生素缺乏。国内外研究表明,维生素A、D、E、K、B、C缺乏与肌少症相关。本文就全谱维生素家族(包括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与老年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性作一综述,为精准营养干预肌少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背景 肌少症与增龄相关,表现为进行性的全身肌量减少和/或肌强度下降或肌肉生理功能减退。不仅会引起疾病,还会导致高额的社会医疗支出。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率,探究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以利于肌少症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方法 入选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慢性病患者(≥60岁)共236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及慢性病、过去3个月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30)、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量表)评估患者抑郁、营养状况。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诊断标准诊断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63例和非肌少症组17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营养不良及风险、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握力、步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2,95%CI(1.007,1.099)〕、BMI〔OR=0.885,95%CI(0.793,0.988)〕、骨质疏松症〔OR=2.217,95%CI(1.100,4.467)〕、Hb〔OR=0.936,95%CI(0.909,0.964)〕、TG/HDL-C比值〔OR=1.501,95%CI(1.074,2.099)〕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有回归关系(P<0.05)。根据BMI四分位数分组,不同BMI分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MI 24.7~27.0 kg/㎡组患者肌少症发生率低于BMI≤22.4 kg/㎡组(χ2=12.844,P<0.001)。根据TG/HDL-C比值四分位数分组,不同TG/HDL-C比值患者肌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骨质疏松症、Hb水平降低、TG/HDL-C比值升高与住院老年慢性病患者肌少症的发生相关;BMI与肌少症的发生呈U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31-36+169
目的探讨n-6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TNF-α和IL-1释放的抑制作用及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构建健康成年SD大鼠4组模型(sham、IR、n-3 PUFA+IR和n-6 PUFA+IR),通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的表达水平;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n-3 PUFA+IR和n-6 PUFA+IR组的CK、CK-MB和LDH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改善;ELISA检测发现n-6和n-3 PUFAs处理组,TNF-α、I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LR4、NF-κB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显著降低。结论 n-3 PUFA和n-6 PUFA通过TLR4/NF-κB途径抑制促炎因子TNF-α和IL-1的表达,从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介导的NF-κB信号传导途径可能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肌少症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综合征,其可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年关于肌少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的国内外研究也越来越多。肌少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如营养、运动、疾病、激素、年龄等)有关,其防治方法也有多种(如补充维生素D、抗阻训练、激素替代、应用肌肉生长抑制因子抑制剂等),但大部分未达成共识,有的正处于临床试验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营养状况,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入选18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测定25(OH)D浓度,同时收集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等指标。根据25(OH)D的四分位数从低到高分为4组(Q1-Q4),分析25(OH)D浓度与血脂各项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从中选取维生素D缺乏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80名(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补充组和未补充组,2组均给予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调脂治疗,补充组在生活方式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补充维生素D3 400 U/d,3个月后再次检测2组血清25(OH)D与血脂各项指标。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OH)D缺乏者比例高达70.3%。相对于Q4组,Q1组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rein cholesterol,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降低,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25(OH)D与TG、TC、LDL-C、血脂异常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25(OH)D与血脂异常的发生独立相关。3个月后补充组血清25(OH)D明显上升,且补充组血脂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未补充组。结论:血清25(OH)D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普遍缺乏,25(OH)D水平与血脂异常相关。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诊治过程中,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