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群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2):3431-3433
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05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行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息肉切除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第2天时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息肉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时,观察组血清IL-1、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冷活检钳息肉切除术相比,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具有方便快捷、完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道息肉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尼龙绳圈通过操纵把手经内镜套扎于息肉根部并加高频电切除.结果 该组19例共21枚胃肠道宽基或粗蒂息肉均能成功一次性套扎加高频电切除,术后1周复查示蓝色圈套完全脱落,成功率为100%.所有病例术中未见渗血、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法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院收治的平坦型结直肠息肉患者74例,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平坦型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尼龙绳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26枚息肉采用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切治疗,另外26例30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切治疗。结果:24例尼龙绳套扎后电切组无并发症发生,电切组26例出血3例。结论: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樊荣  谢睿 《临床医学》2010,30(12):59-60
目的评价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活检已排除恶性肿瘤且直径(2 cm的64例77颗息肉,先用尼龙绳套扎,再给予高频电凝切,切除的标本回收再做病理检查。结果 77颗息肉均成功套扎并电切,术后4例残端渗血,1例3 d后尼龙圈脱落残端出血,均止血成功,无一例穿孔。术后大标本病理检查,发现有2例恶性变。结论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大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避免了恶性病变的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治疗结直肠粗蒂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5例结直肠粗蒂息肉(直径≥2 cm)患者采用结肠镜下先予尼龙绳套扎粗蒂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该组65例共78枚粗亚蒂或长蒂大肠息肉均成功套扎并同时行高频电切除术,残端渗血4例,予氩离子束凝固术(APC)处理后钛夹闭合。所有患者均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查结肠镜,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治疗结直肠粗蒂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每组各40例,EMR组采取EMR治疗,高频电切术组用高频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评分,统计和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高频电切术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97.50%和90.00%、5.00%和15.00%、2.50%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内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EMR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较高频电切术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2cm,共131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成功切除息肉。EMR组手术时长[(9.19±1.32)min]长于电切组[(7.71±1.33)min];EM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2.04)d]短于电切组[(4.63±1.81)d];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电切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病变残留、原位复发。结论:EMR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可用于直径1~2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中EMR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直径>2 cm结肠息肉的28例患者,行内镜下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切除治疗并给予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相应的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结肠巨大息肉的方法 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良好的配合技术和护理措施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直肠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上蔡县卧龙街道卫生院普外科治疗的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复发;术后6个月,实验组无复发,对照组仅有1例患者复发。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低,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完成微波联合尼龙绳套扎和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病变的护理,提高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对52例消化道巨大隆起病变患者行内镜下微波联合尼龙绳套扎和高频电切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行微波、尼龙绳套扎、高频电切及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52例消化道巨大隆起病变均顺利切除,未出现严重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护士应根据内镜下微波、尼龙绳套扎和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巨大隆起病变的特点,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769-1771
目的临床观察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大肠巨大息肉患者共4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切除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42例患者经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大肠巨大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成功率为100.0%,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切除物均送病理检验,检验结果显示:绒毛状腺瘤13枚(30.95%)、管状腺瘤10枚(23.81%)、混合性息肉18枚(42.86%),绒毛状腺瘤局部癌变1枚(2.38%),已在内镜下完整切除,未行第二次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结肠镜复查,所有患者病灶部位未发现息肉,愈面愈合较好,未发现异常。结论尼龙绳联合钛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疗效确切,可有效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且手术较安全,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凝切术并发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用先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胃肠道宽基底及粗蒂息肉,后行息肉电凝切术;对照组36例单纯内镜下息肉电凝切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穿孔情况及术后14 d内消化道出血、息肉残留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14 d内出现并发症2例(出血1例,息肉残留1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0例(出血6例,穿孔2例,息肉残留2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在可有效预防胃肠道宽基及粗蒂息肉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疗效肯定、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水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的43例结肠粗蒂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观察患者有无迟发性出血发生。结果 43例患者共成功切除43枚结肠粗蒂息肉,息肉最大直径1.0~3.5 cm,平均2.7 cm;息肉蒂部直径0.5~1.5 cm,平均1.1 cm;内镜下手术时间5~16 min,平均9.2 min。肠腔内灌注水量120~750 mL,平均330 mL。尼龙绳套扎次数1至2次,平均1.1次,尼龙绳一次套扎成功率95.4%(41/43)。息肉完整切除率100.0%,整块切除率100.0%,患者息肉切除治疗有效率为100.0%。43枚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性息肉。无1例患者术中出血;随访期间无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结论内镜水悬浮下双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粗蒂息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与高频电切术治疗宽蒂息肉的术后血清指标。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宽蒂息肉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手术方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入组患者被分为接受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治疗的观察组37例、接受高频电切术治疗的对照组33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出血相关指标;手术前、术后1 h检测血清应激激素、急性时相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血红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早期出血、迟发性出血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h,观察组血清应激激素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管紧张素Ⅱ(ATⅡ)、去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和α1-抗胰蛋白酶(AA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结肠镜高频电圈套器联合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宽蒂息肉,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减轻机体应激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息肉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状态。20世纪80年代前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现在采用内镜下息肉摘除,如高频电凝切、氩离子凝固术及套扎术等,使许多患者免除手术痛苦,减轻创伤,缩短疗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也使得内镜下治疗技术近年来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粗蒂或无蒂宽基息肉时,易出现出血或穿孔等严重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治愈率,我院采用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即单纯尼龙绳套扎或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的方法治…  相似文献   

17.
成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小儿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清洁肠道后应用成人结肠镜及高频电凝圈套器对42例1~14岁结直肠息肉患儿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并送病理。结果:42例结直肠息肉患儿中切除息肉48颗,病理结果:幼年性息肉75%(36/48),炎性息肉16.7%(8/48),管状腺瘤8.3%(4/48)。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显著,成人结肠镜能安全用于小儿的结直肠息肉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地 评价钛夹及尼龙绳对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患者共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时根据息肉形态及特点分别在切除前或切除后联合钛夹或尼龙绳预防术中及术后出血.结果 在87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中,59枚息肉电切后以钛夹钳闭残端;28枚息肉在根部行尼龙绳结扎,23枚息肉结扎后行全瘤高频电切除治疗,5枚息肉结扎后行息肉部分切除送检.全部病变在术中无出血发生,4例(4.6%)发生术后迟发性出血.急诊肠镜下3例经钛夹止血成功;1例(1.1%)经肠镜止血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为预防大肠有蒂巨大息肉高频电切时出血,可根据息肉的形态、根蒂的长短及粗细,采用尼龙圈套或金属肽夹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胃肠息肉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共收治的80例胃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所有患者被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所具有的患者人数为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围术期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相比较,未见显著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具有较对照组更短的饮食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同时观察组还具有较对照组更高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胃肠息肉患者应用无痛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的饮食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冷圈套在抗凝患者结肠小息肉中的安全性,争取为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结肠小息肉切除找到安全、便捷的方法。方法选取在该院门诊及住院部接受抗凝治疗并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直径3~8 mm)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冷圈套组与高频电凝电切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冷圈套技术、高频电凝电切技术切除息肉。比较两组患者在息肉的位置、大小、数量、切除时间、术中及术后两周的出血率、结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标本回收率、病理学检查结果及病理标本中黏膜下层的小动脉血管损伤情况。结果两组平均年龄(46.76±8.52)岁,在性别、肠镜指征、肠道准备评分及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冷圈套组切除息肉操作时间(3.26±0.84)min,高频电凝电切组(5.17±1.25)min,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套组息肉的完整切除率为100.00%(57/57),高频电凝电切组为88.68%(47/5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切除息肉数、息肉直径、位置、术中出血率、术后两周出血率及息肉标本回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理分型及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圈套组切除标本中黏膜下层的小动脉血管未发生损伤,高频电凝电切组有7例受损,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切除接受抗凝治疗患者,冷圈套比较传统的高频电凝电切切除结肠小息肉具有更便捷、病理的判断更准确等优势,但限于单中心、样本量偏低等条件的限制,冷圈套技术在我国针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的疗效与优势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