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鲜皮 ,为常用中药 ,1 99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有收载 ,为芸香科植物白鲜 Dictamnus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味苦 ,寒。归脾、胃、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 ,用于湿热疮毒 ,黄水淋漓 ,湿疹风疹 ,疥癣疮癞 ,风湿热痹 ,黄疸尿赤等病症 [1] 。近年来 ,在本州的药品检验中 ,发现有以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 Alangium chinense( Lour.) Harms[2 ]的树皮 ;豆科植物金雀花 Caragana sinica( Buchoz)Rehd.的根皮 [3 ] ;远志科植物鸡根 Polygalaaureocauda Dunn.的根皮[4 ] ;海桐花科植物臭皮Pittosporum podocarpum Gagnep…  相似文献   

2.
背花疮的显微鉴定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背花疮的显微鉴别特征及其挥发油的成分。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背花疮的挥发油,利用气-质联用仪对其挥发油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背花疮的药材性状、显微结构特征;明确了背花疮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为背花疮的临床应用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阎便杰  卢风玲 《陕西中医》1996,17(4):184-184
对疮灵酊制剂的制备,质量鉴别作了观察研究,用薄层层析法对疮灵酊中黄连、金银花进行了定性试验,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鉴别。  相似文献   

4.
王宏颐 《中药材》1994,17(6):25-25
药用凌霄花为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Thunb.)Loisel.及同属植物硬骨凌霄(洋凌霄)Campsis radicans(L.)Seem.的干燥花。主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癥瘕,寒热羸瘦,养胎。玄参科植物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 Steud.的花干燥后与凌霄花很相似,不少地区误作凌霄花入药。更有故意去其花萼,只留花冠,伪充凌霄花。泡桐古代主用叶及木皮,治疮肿,杀虫,花则少用。主治猪  相似文献   

5.
赤石脂、龙骨、铅丹的显微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艳  郭明武 《中成药》2008,30(3):466-467
赤石脂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性温,味甘、酸、涩,归胃、大肠经.具有涩肠,止血,生肌敛疮之功效.  相似文献   

6.
射干具有清热解毒、降气祛痰、散血消肿、利咽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热毒痰火郁积、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等,外敷治疮毒肿痛.川射干、白射干作为射干的伪品在基层中药房时常出现,在此将射干及其伪品分别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7.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 Phellodendron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 Phellodendron 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1] 。其混淆品小檗属植物树皮及伪品木蝴蝶树皮已有记载 [2 ] 。最近笔者在饮片验收入库时发现一种新的伪品黄柏饮片 ,经鉴定为杨柳科植物山杨 Populusdavidiana Dode.树皮的加工品。山杨树皮的中药名为白杨树皮 ,具有祛风、行瘀、消痰的功效[3 ] 。本文对二者的性状、理化、薄层色谱、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鉴别 ,结果报道如下。1 性状鉴别白杨树皮呈微卷曲的丝状 ,厚 0 .2~ 0 .…  相似文献   

8.
李媛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8):711-711
大蓟为菊科植物大蓟 Cirsium japonicum DC.的全草或根。具有凉血止血、散瘀消痈的作用 ,用于治疗咯血、衄血、崩漏、尿血、疮痈肿毒等。通常药用是正品大蓟 ,但许多地区将同科植物飞廉 Car-duus crispus L .误作大蓟入药 ,另外大刺儿菜 [1 ] 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f.) Petrak.不仅与大蓟具有相同的异名“大蓟”,而且还有相同的来源。三者的性状及功能主治却不完全相同 ,用时应加以识别。下面将大蓟及其混伪品的主要特征作一比较。1 正品大蓟的特征大蓟草茎圆柱形 ,棕褐色或绿褐色 ,有纵直的棱线。质略硬而脆 ,断面灰白色 ,髓…  相似文献   

9.
臁疮俗称"裤口毒、裙边疮、老烂腿",该病缠绵难愈,治疗极为棘手.中医外科治疗臁疮经验丰富,且疗效较好.《外科正宗》记录大量治疗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其中就有关于臁疮的记载,包括臁疮的成因、证候特点、治法.本文总结其对于臁疮的诊治思想,旨在为当今臁疮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咽宁含片的薄层鉴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咽宁含片是治疗咽喉炎症的一种中药复方口含片,由多味中药提取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敛疮止痛、清咽利喉的功效.笔者对咽含宁片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现将其中的三叶萎陵菜及薄荷脑的薄层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菊科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为二年生大型草本 ,其果实为常用药 ,称牛蒡子 ,其根粗壮 ,肉质而直 ,自《别录》以来 ,历代本草多有记载。性苦寒 ,祛风热 ,消肿毒 ,用于治风毒面肿、咽喉肿痛、牙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1 ]。然而牛蒡根为民间草药 ,药典也未收载 ,很少形成商品。但它作为牛蒡子的副产品 ,常大量堆集而无任何用处 ,少数药材商贩将其制作伪冒药材的原料。目前市场上的牛蒡根均是以伪品或掺伪品的形式出现 ,常被充伪的有川牛膝、丹参、续断等。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1 性状鉴别牛蒡根在市场上一般都以饮片出现 ,直径约在0 …  相似文献   

12.
压疮是由于压力、摩擦和剪切力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所致[1].Abel在美国12家医疗机构调查发现压疮患病率为13.7%,院内压疮患病率为6.1%[2].国内邵逸夫医院报道压疮患病率为1.1%.每年与压疮有关的死亡病例达60000例[3].我院对27例压疮患者采用自制的中药紫草油外涂创面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Ⅱ~Ⅲ期压疮患者共54名,其中男18例,女36例,年龄72~98岁,平均年龄84.6±4.2岁.压疮部位均在背部、骶尾部、臀部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性别、压疮部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蜂蜡、血余炭都是临床常用中药。蜂蜡收涩,敛疮,生肌,止痛;余炭止血,化淤。近期发现,二者均有伪品充当正品使用的情况。确保药材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二者正品及伪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介绍如下。1蜂蜡1.1正品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Fabric ius或意大利蜂Apic m el  相似文献   

14.
牛蒡子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的功效。临床上较常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作痒、痈肿疮毒等症。笔者在市场上发现一批牛蒡子伪品.与真品混用,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其鉴别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静吟  许晓峰 《中药材》2004,27(8):565-566
儿茶为豆科植物儿茶Acacia catechu(L.f.)W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可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等.常作为外科、骨科制剂的原料.在药材采购过程中发现部分批次的儿茶原料药为混伪品,以至影响制剂的质量.用经典的化学反应检测均显阳性反应,不能作为鉴别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正品及混伪品中的儿茶素及表儿茶素进行定量检测,即可加以区分,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蛇串疮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别名"缠腰火丹"、"蜘蛛疮"、"火带疮"、"蛇缠疮"、"蛇丹",俗称"缠腰龙",西医称为带状疱疹.此病以皮肤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为主要表现,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应用薏苡竹叶散加味治疗脾经湿盛型蛇串疮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荔枝草 Salvia plebeia R.Br.别名青菜七 (土家族 )、土香薷(土家族 )等 ,为唇形科植物 ,地上部分入药 ,几乎分布于全国各地。本品味苦、辛、性凉。用于咳嗽、吐血、痢疾、腹泻、外伤。外用治跌打青肿、疮毒。本文对荔枝草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研究 ,为临床用药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 药材性状全草长 15~ 80 cm,多分枝。茎方柱形 ,直径 2~ 8m m,表面灰绿色至棕褐色 ,被短柔毛。断面类白色 ,中空。叶对生 ,常脱落或破碎。完整叶多皱缩或卷曲 ,展开后 ,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 ,长 1.5~6 cm ,边缘有…  相似文献   

18.
穿山甲为鲮鲤科(Manidae)动物鲮鲤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性微寒,味咸。具有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的功效。用于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疮毒、关节痹痛、麻木拘挛。200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项下有炮山甲、醋山甲。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穿山甲用明矾炮制。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祛痰燥湿、防腐消毒、止泄止血的功效。外用、内服均可,内服剂量为0.6~1.5g。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住院危重症卧床压疮发生高危患者89例采取预先评估与实施针对性护理,得出压疮预防的有效措施.方法:入院初用Braden评分表评估得出的89例难免压疮发生的高危病人.运用科学的减压措施、正确管理摩擦力和剪切力、正确管理潮湿和调节营养等方法.结果:89例高危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零.结论:神经内科高危压疮发生患者,与压力、剪切力、潮湿、营养不良有关;早期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住院患者高危压疮的发生率.将护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提高预防压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易发人群,探讨压疮的预防及压疮形成后的护理对策.方法:加强全身营养,卧床病人建立翻身卡,保持衣服、床单清洁、干燥,积极治疗原发病,发生压疮后对症实施治疗及护理.结果:达到了减少压疮发生或经过治疗Ⅰ-Ⅲ期压疮治愈.结论: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有效的压疮预防及护理是治疗压疮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