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简称“标准化测压”)模式用于社区高血压筛查的效果。方法从上海市奉贤区简单随机抽取4个社区,根据社区来源不同将筛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以社区非高血压患者作为筛查对象人群,干预前两组均采用常规测压方法,从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研究。干预组采用有人值守的标准化测量血压方法作为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测压方法。采用SPSS 20.0进行χ2检验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间血压末位数分布均衡性,通过正态性检验比较两组间血压值分布情况,通过倍差法分析干预措施前后血压升高率的变化。结果参与干预组标准化测量血压的社区居民共15 368人;参与对照组常规测压社区居民共19 811人。干预组干预后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9.55%~10.41%,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均衡(P值分别为0.932和0.871),对照组干预后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1.31%~42.58%,SBP和DBP末位数值均显示分布不均衡 (P均<0.001)。通过为期1年的标准化测量干预,干预组干预后血压升高率为26.29%,与人群抽样调查结果接近,干预组血压升高率增幅是对照组增幅的7.61倍(OR=7.55,95%CI:6.75~8.57,P<0.001)。结论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模式适用于社区高血压筛查测压,数据质量高于常规测压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用于首诊测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首诊测压数据,按照血压来源将其分为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分析不同组别血压末位数值分布均衡性和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末位数值频率范围为8.9%~11.3%,血压升高检出率为21.9%;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但未同步入首诊测压组、年内有但当日无标准化测压组、常规测量血压组均对血压测量数值存在末位“0”偏好,当日有标准化测压数据并同步入首诊测压组血压升高检出率高于其他3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不同血压测量模式均为血压升高检出率的影响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室血压标准化测量可以提高首诊测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rrjk》2017,(1)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11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予以社区健康教育,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规律服药、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监测血压、定期复诊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血压水平,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综合性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有高血压晨峰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晨峰现象进行综合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变化、晨峰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24h舒张压和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血压晨峰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压晨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晨峰控制率,降低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家庭自测血压管理,进行患者血压及相关知识培训,主要规范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每天进行血压测量,根据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评估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增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为降压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疆某县城区采取不同高血压管理模式的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A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提供医疗服务;B机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并建立高血压责任医生制度;C机构基于区域医联体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本研究于2013年7月和2015年12月调查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对高血压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机构患者平均收缩压上升0.89mmHg(P0.05),平均舒张压上升0.67mmHg(P0.05),血压控制率下降2.54%(P0.05);B机构患者平均收缩压上升5.31mmHg(P0.01),平均舒张压下降1.70mmHg(P0.05),血压控制率提高2.70%(P0.05);C机构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1.54mmHg(P0.05),平均舒张压下降2.97mmHg(P0.01),血压控制率提高16.24%(P0.05)。根据随机效应模型结果,从基线调查到结局调查,A机构患者血压控制的概率为C机构的0.27倍(P0.05),B机构患者血压控制的概率为C机构的0.41倍(P0.05)。结论:基于区域医联体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7.
谌丁艳  王赟  吴宇  周丽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12):1853-1855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各10所共40 9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达12.49%,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9.07%和5.70%.不同营养状况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30,668.535,101.548,P值均<0.01),肥胖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23.79%,19.72%和9.61%;营养正常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10.67%,7.38%和5.1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血压与BMI存在正相关,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4)。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进行干预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血压得以有效控制,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4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21)和观察组(n=121),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门诊随访,观察组实施社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且观察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遵医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社区管理不仅可使患者血压得到控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改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预测妊娠高血压疾病结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名正常孕妇在18~22孕周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跟踪观察妊娠结局。根据观察结果分为3组:妊娠高血压组、宫内发育迟缓(IUGR)组和对照组。结果:对照组血压24h、早8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昼夜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妊娠高血压组和IUGR组(P<0.01)。结论:对照组的舒张压与高血压组、IUGR组存在差异,故24h和昼夜舒张压可以预测妊娠结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清晨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 218例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11例和对照组107例。对照组采取社区服务中心门诊常规治疗模式并每月定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模式下每周晨起测量清晨血压2次,随访6个月。分析入组时血压以及服用药物情况,比较干预前后诊室血压和清晨血压达标的情况。结果入组时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达标率(46.8%)远低于诊室血压达标率(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降压药物、2种药物联用、3种以上药物联用比较,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晨血压以及门诊血压达标情况均优于干预前,且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清晨血压,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在社区可行性好,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3~2018-12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血压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92%相比,观察组95.1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C、TG、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调控血压、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年龄≥60岁高血压病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低于对照组的37.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可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天津市东丽区新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经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用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及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社区护理干预应用于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能够稳定患者血压,更好地控制高血压疾病,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清晨血压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阴市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3 31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 681例)和对照组(1 637例)。对照组按常规社区随访管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方法监测清晨血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诊室血压控制、干预组自身清晨血压变化及与诊室血压的差异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诊室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诊室血压控制率(62.5%)高于对照组(55.2%,P0.05)。干预组患者家庭清晨血压水平干预后明显下降,清晨血压控制率由26.4%提高到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家庭清晨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诊室血压(P值均0.05),干预后两者收缩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舒张压水平低于家庭清晨血压(P0.05);干预后家庭清晨血压控制率(29.7%)远低于诊室血压(62.5%,P0.05)。结论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清晨血压控制情况,是评估社区患者清晨血压的首选方法,值得在社区大力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昼夜节律下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特点和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血压控制良好(24h平均收缩压<130mmHg,24h平均舒张压<80mmHg)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n=50)、非杓型组(n=61)和反杓型组(n=64)。统计血压、心律失常情况及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3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反杓型组、非杓型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5)。与杓型组相比,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反杓型组降低较非杓型组更显著(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显著高于杓型组(P<0.01),反杓型组短阵房速检出率高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患者频发室早检出率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 结论血压控制良好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变化主要为夜间血压水平升高、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高,更易出现房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能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内科2017年3—12月收治的154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住院ID号,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干预周期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压、评价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健康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健康行为改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内外双轨护理管理模式对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良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焦虑情绪,促进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3~6岁儿童血压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津市3~6岁儿童血压水平,高血压检出率及主要影响因素,对血压高于正常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更好地控制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市18个区县共抽取15940名3~6岁儿童(男8337人,女7603人),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发育指标。血压值位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血压值P10~P91,为临界高血压;超过P95,为血压高于正常。[结果]天津市3~6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9.4%(男童8.6%,女童10.2%),临界高血压检出率为7.3%(男童8.2%,女童6.4%),其中,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13.8%,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男女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年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男女性别间差异亦有显著性,男童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同年龄组女童,城区组男女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农村组同性别年龄组儿童。[结论]应将儿童血压测定列为儿童常规体检内容,及早发现血压偏高儿童,连续监测、实施干预是降低成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永秋 《智慧健康》2022,(30):15-19
目的探究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监测中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9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组成观察组,另选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高血压患者90例组成对照组,患者全部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血压,对比两组患者日间和夜晚血压值以及24小时血压平均值,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结果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平均值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日间与夜晚的舒张压水平、收缩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更高,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夜间与日间的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小时舒张压总负荷显著大于对照组,24小时收缩压总负荷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白大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监测中使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可以获得良好应用效果,患者24小时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波动情况都可以准确记录下来,为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病情进展预测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方法:2017年3月~4月,医院门诊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60例,按照建立研究档案编号进行对照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80例。对照组常规高血压管理,观察组执行新的护理干预模式。6个月后,对比干预前后的血压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脉压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控制率98.8%(79/80),低于对照组72.5%(5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升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