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劳损的常见病变,属运动系统肌肉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肘关节外侧疼痛,活动受限,以旋前伸肘为甚,肱骨外上髁附近常有明显压痛点。治疗上,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通常是口服抗炎止痛药,外治有针灸、推拿、针刀等,严重者还需考虑手术治疗[1]。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的引入为临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肱骨外上髁炎(LE)俗称“网球肘”,为骨科常见病,好发于35~50岁的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反复等特点,常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压痛和活动受限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并发肱骨外上髁骨膜炎和前臂伸肌总腱下滑囊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1-2]。西医多采取保守治疗,如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体外冲击波等,虽然大部分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但副作用较大,且病情易复发,远期疗效不理想;难治性LE则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泪小管炎是眼科少见泪窍疾病,在泪器疾病中的临床发病率仅为2%[1],主要症状为按压时泪小点有脓样物质流出。但因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结膜炎、泪囊炎、睑腺炎等[2],误诊率高达88%[3]。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有效的治疗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泪小管功能[4]。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为冲洗、切开、置管等方式[5],但存在破坏泪小点、泪小管反应增生等弊端[6]。该病属中医“漏睛疮”范畴,也称“眦漏症”。本例患者根据中医“内眦属心”理论辨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内源性眼内炎是致病菌通过血液循环进入眼中,引起葡萄膜与视网膜等眼内结构感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其起病隐匿且发病迅速,发病率较低,临床较少见,占眼内炎发病率的2%~15%[1],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中78%~90%是由局部或全身疾病等易患因素所引发[2]。由于本病临床上无明显特异性眼部症状,早期误诊率较高,达16%~63%[3],易耽误及时诊治,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救治尤为重要,眼内液微生物学检查是内源性眼内炎最有价值、最可靠的诊断方法[1]。现将肝脓肿致内源性眼内炎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癌症负担较重,其中胃癌是癌症性死亡的第三大原因[1]。根据肠型胃癌Correa级联反应可知,胃癌发生前常经历癌前病变(包括萎缩、肠化、不典型增生)阶段,而早期逆转胃癌前病变对降低胃癌发病率有积极意义[2]。胃癌前病变形成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凋亡等多个方面[2-4],而基于肿瘤源于慢性炎症理论的炎-癌转化假说是目前的研究热点[5]。  相似文献   

6.
<正>面神经炎又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1]。该病临床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最直观表现为口眼歪斜、鼻唇沟变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目前,面神经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2]。临床上普遍采用抗炎、抗感染辅以面部功能训练对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3];但是在应用中发现,该种方式治疗周期较长,增加了进展为顽固性面瘫的风险;因此考虑辅以其他治疗方式,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消化性溃疡(PU)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胃和十二指肠为好发部位,除表现有节律性、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外,常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严重者可出现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1]。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作息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PU患者的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PU致病因素复杂,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PU的重要影响因素[3]。  相似文献   

8.
<正>荨麻疹是一种由各种原因致使皮肤与其他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的瘙痒性皮肤病,临床常以风团、瘙痒为主要表现。当风团具有规律性地发作且持续时间大于6周时则被定义为慢性荨麻疹[1]。慢性荨麻疹发病率在0.1%~3%之间,患者常反复瘙痒,甚者病程可持续数年,患者深受其困扰[2]。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与严重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相当,可见其生活质量深受影响[3]。  相似文献   

9.
<正>慢性盆腔炎妇科高发病率的炎性疾病,以腰骶部酸痛、小腹坠胀、白带异常为常见表现,可诱发月经不调、异位妊娠、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1]。西医治疗本病以抑菌抗炎、控制症状为主,由于盆腔特殊的解剖结构,通常难以根治,易迁延不愈、反复发作[2]。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方法多样,不仅能改善体质和缓解症状,而且在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3-4]。  相似文献   

10.
<正>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在冬春季节多发[1]。临床可表现为咳嗽、发热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且该病很容易导致慢性咳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肺炎支原体是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其致病机制是通过黏附及细胞毒效应直接损伤呼吸道上皮,或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肺炎及其他系统损伤[2]。临床对于支原体肺炎主要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较常用的是阿奇霉素,其可有效抑制支原体,减轻临床症状,但由于支原体消除较慢,小儿尚未发育完全等原因导致阿奇霉素单用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容易产生耐药性[3];部分患儿可能进展为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中医治疗支原体肺炎能够有针对性地实施个体化治疗,不良反应少,多项研究证实中医药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支原体肺炎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4]。小柴胡汤为《伤寒论》载和解第一方,具有解热、抗炎等药理作用[5];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抗炎、抗病毒、解热、止咳平喘等作用,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6]  相似文献   

11.
<正>产后焦虑是以持续性紧张、担心、恐惧或发作性惊恐为特征的一种情绪障碍,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行为特征,其患病率为13%~40%[1-2]。产后焦虑可能会使得产妇难以较好地适应其母亲角色,并且可能引发产后抑郁症、产妇反应能力降低及婴儿行为问题等诸多不良后果[3]。有研究证实,产后焦虑与母亲依恋的降低[4]、婴儿喂养障碍[5]、婴儿情绪以及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和发展[6]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将细胞外基质聚集,同时合并成纤维细胞增殖、炎症和(或)组织结构破坏的肺疾病称为肺纤维化[1];将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道弹性异常降低、充气并膨胀、肺容积增大,且合并气道壁破坏的情况称为肺气肿,临床可见肺气肿与肺纤维化同时存在者[2],这类患者病情更加复杂,治疗难度也加大[3],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是我们临床中常见且非常普遍的慢性疾病[1],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2],主要是损害人体中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3],引起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脏受损后病理演变结果,也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4.
<正>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程度不一的喷嚏、鼻塞、鼻痒、流清涕,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痒、耳痒和咽痒、结膜充血、胸闷、咳嗽、哮喘发作等[2]。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真菌孢子、食物等是AR的变应原,当患者接触变应原后易导致AR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3]。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由心房中异常的电活动模式取代正常窦性心律导致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AF的易感性与年龄[2]、高血压病[3]、糖尿病、肥胖[4]、睡眠呼吸暂停[5]以及遗传变异[6]具有高度密切性。AF发作次数的增加可以明显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功能[7]。2021年,Lancet的一项研究发现,AF患者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显著增加,近30%中风患者患有AF[8]。此外,AF还与全身血栓、心肌梗死(心梗)和心力衰竭(心衰)的风险增加相关[9]。  相似文献   

16.
正肱骨外上髁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肘外侧的疼痛,且在上肢做旋转或者提拉重物时疼痛加重,其发病率为1%~3%,发病率会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1]。此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如果病情日久迁延不愈,会长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孙树椿教授多年在临床诊治肱骨外上髁炎,对其病因病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3]。1 病因病机孙树椿教授认为肱骨外上髁炎的发病无外乎风寒湿三邪趁虚侵入人体,滞留于肌腠筋骨之间,阻滞气血,  相似文献   

17.
<正>广泛性焦虑症以持续、难以自控地担心某些对象或事件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不安感、睡眠障碍等症状[1]。该病女性的患病率更高,且病程缠绵,易反复发作,影响机体[2-4]。众多研究者通过临床或实验等[5,6]证实了针刺疗法的高效性和科学性,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邓越  李宝珍  王桂玲 《北京中医药》2023,(12):1393-1395
<正>舌咽神经为第九对颅神经,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是临床少见的顽固性疼痛综合征[1],也称迷走-舌咽神经痛[2],表现为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耳、咽支支配区的阵发性剧烈疼痛[3-4],位置较深,程度强于三叉神经痛[5]。GPN发病率为(0.7~0.8)/10万[6-8]。存在泛化痛现象(或为“溢流痛”),扳机点位于咽喉部,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炎性疾病,调查显示人群中约有8%~10%患有慢性牙周炎[1]。目前,常见的临床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阿奇霉素、米诺环素等[2-4];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并有副作用[5]。中医药为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本临床观察选择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6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黄连解毒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UTI)是指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2次,或1年内发作≥3次[1],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绝经女性尤为严重[2]。目前,抗菌药物在急性发作期治疗作用显著,而在发作间期的预防功效存在长期使用耐药菌增加且复发率高等问题[3]。中医药对rUTI病因及发病机制多有论述[4,5],部分医家提出分期论治,主张在清热利湿的基础上予以益气养阴、补肾扶正等[6,7]。本文立足rUTI临证以女性为主且以老年为主体的现状[8],结合老年女性生理特点,总结长期临床实践《医学衷中参西录》和《张氏医通·淋》的心得体会,探讨从脾肾论治老年女性rUTI,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