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其术前正确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术前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0例中6例阑尾囊状膨胀呈长圆形、2例呈茄子状、2例呈类圆形;3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其余7例密度均匀;4例囊壁有弧形钙化,3例壁出现小壁结节伴轻度强化,壁平均厚约3 mm,5例囊内有细条状分隔。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间收治的42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4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确诊,良性肿瘤32例,其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0例,阑尾黏液囊肿12例;恶性肿瘤10例,包括阑尾黏液性囊腺癌1例,阑尾腺癌3例,阑尾类癌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例,回盲部切除术7例,单纯阑尾切除术28例,阑尾切除+假性黏液瘤清除术1例。结论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早期诊断较困难;术中快速病理检查及术中仔细探查对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在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确诊的胰腺囊腺瘤患者71例,经病理检查,浆液性囊腺瘤共32例分为A组,黏液性囊性肿瘤共39例分为B组,回顾性分析其MSCT特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瘤体大小、部位和囊壁是否均匀。结果 A组患者平均瘤体大小为(5.10±1.59)cm,B组患者平均瘤体大小为(9.73±3.29)cm,两组患者平均瘤体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头颈部15(46.9%)例,体尾部17(53.1%)例;B组患者在头颈部5(12.8%)例,体尾部34(87.2%)例,两组患者瘤体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囊壁均匀24(75.0%)例,囊壁不均匀8(25.0%)例,B组患者囊壁均匀7(17.9%)例,囊壁不均匀32(82.1%)例,两组患者囊壁是否均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囊腺瘤的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点,MSCT在胰腺囊腺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33个病灶)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平扫、MRCP和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1例,囊壁薄且均匀,囊内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潴留性囊肿2例,均与胰管相通,其中1例伴发胰头囊腺癌。假性囊肿2例、坏死性包裹4例,均有胰腺炎病史,2例假性囊肿囊壁均匀,囊内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4例坏死性包裹囊壁厚薄不一,囊内信号不均。浆液性囊腺瘤5例,囊壁及间隔纤细,各囊腔之间信号相同,3例呈蜂窝状。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可见壁结节,3例患者各囊腔间信号一致;黏液性囊腺癌5例,均可见壁结节,各囊腔间信号不一。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呈与主胰管相通的“葡萄串”状囊性病灶。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3例为囊实性,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厂医院普外科1993-08-2007-08的14例收治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阑尾良性肿瘤:黏液囊肿4例,阑尾黏液囊腺瘤2例,阑尾腺瘤1例。阑尾恶性肿瘤:类癌5例,阑尾腺癌2例。其中2例并腹膜假性黏液瘤。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随访12例,1例腺癌者术后4年死于癌转移,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阑尾肿瘤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对术中可疑者应仔细探查和快速病理检查,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以提高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6.
阑尾黏液囊肿是由于阑尾近端梗阻,黏液潴留在阑层腔内形成的囊性占位性病变。临床上少见,术前诊断较区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黏液囊肿21例病例,对其超声表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伟力  罗钢 《江西医药》2012,47(12):1063-1064
目的 总结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6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例黏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节段性切除+胰胃吻合术1例;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3例,其中1例行腹腔镜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术.随访2个月-5年,均存活,生活质量良好,无复发.1例晚期黏液性囊腺癌未行根治性手术,于术后6个月死亡.结论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有潜在的恶性,一旦确诊都应行根治性切除手术.尤其要注意避免将胰腺囊性肿瘤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而行不当的囊肿内、外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享胰腺囊性病变的外科诊治经验,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特点。方法:2002至2012年收治161例胰腺囊性疾病患者,行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治疗。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结合病理分类的变革和差异讨论胰腺囊性肿瘤在外科诊治决策上的趋势。结果:161例中,胰腺囊性病变位于胰头/钩突部74例,颈体尾部8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9例,胰体尾切除术50例,胰腺中段切除术6例,全/残胰切除术4例,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18例和囊肿内/外引流术24例。手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假性囊肿、先天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癌)、黏液性囊腺瘤(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癌)和实性假乳头状瘤(癌)。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术后胰瘘的总发生率为44.7%(A级19.2%、B级25.5%)。结论:应充分重视胰腺囊性病变,尤其是胰腺囊性肿瘤。对于胰腺囊性肿瘤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样瘤的诊治已是临床研究热点,而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的鉴别诊断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腹膜假性黏液瘤(My Xomatous Peritonitis.Peeudomyxoma Peritonei)是一种临床十分罕见的疾病,多属于低度恶性,其特征是腹腔内有大量的黏蛋白聚集。大多数来源于阑尾或卵巢癌,亦有见于胰腺癌、乳癌和胆管癌、结直肠癌。男性患多为青壮年,多发于阑尾,女性患多见于绝经后,多发于卵巢,肿瘤大多原发于阑尾(52%)、卵巢(36%),也见于结肠、子宫内膜与胰腺。其中64%为腺癌、32%为囊腺癌.另有4%肿瘤无法分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卵巢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08年8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16例卵巢囊腺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浆液性卵巢囊腺瘤8例(其中单房性浆液性囊腺瘤5例、浆液性乳头性囊腺瘤3例),且见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内钙化1例。黏液性卵巢囊腺瘤6例.交界性黏液性卵巢囊腺瘤1例,浆液性卵巢囊腺癌1例(双侧卵巢发病)。术前诊断14例(87.5%),误诊2例(12.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显示卵巢囊腺瘤、囊腺癌的特征.在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囊腺肿瘤上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总结卵巢的肠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 intestinal type)和宫颈管内膜样型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tumour,endocervical like)的临床病理学诊断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及大连市妇产医院2001~2011年病理档案中31例诊断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mucinous boderline ovarian tumour,MBOT)的临床特点、肉眼及组织学形态、治疗方式及术后随访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1例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患者中年龄为17~65岁,平均47.3岁;多因盆腔包块(25例)、下腹胀满(4例)为主要临床表现,6例表现为婚后不孕;19例患者阴道B超提示囊内有乳头;血CA125平均值为34.30IU/mL,27例位于正常范围内;肿瘤最大径平均为12.1cm(7~20cm);单侧发病29例,双侧2例;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囊性,其中多房者25例,单房者6例;囊内壁有簇状乳头或菜花样者21例;镜下观察黏液性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或有轻度异型,复层(3层以上)排列呈乳头状或球茎状(肠型29例,宫颈管内膜样型2例);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其中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或囊腺瘤)19例,不能确定良性与交界性或交界性与恶性者10例,误诊为良性肿瘤者2例;术后随访18~52个月,得到随访资料的28例中仅有1例出现对侧复发。结论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是一种潜在恶性的卵巢黏液性上皮性肿瘤,分为肠型和宫颈管内膜样型。在临床诊断(特别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工作中,需多处广泛取材,与卵巢黏液性腺癌仔细鉴别,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12.
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少见的以具备分泌黏液的细胞在腹膜表面和网膜上种植并产生大量胶冻样黏液为特征的疾病,多继发阑尾黏液囊肿、卵巢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为一种低度恶性病变。其特点是不经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只种植于腹膜或肠系膜表面且不向脏器浸润,同时产生大量黏液性腹水。它们的种植灶只和腹腔脏器抢占腹腔有限的空间,最后挤压腹腔正常脏器而致腹胀、肠梗阻、进食困难等等。本院自1995~2008年共收治PMP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在多层螺旋CT的影像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病例(黏液性囊腺瘤10例,黏液性囊腺癌4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肿瘤的大小、部位、囊壁、壁结节、分房、钙化以及增强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病例提示病变位于胰体尾部(12/14),边缘钙化(5/14),病变最大囊的直径大于2cm(9/14),囊壁厚薄不均(8/14),壁结节(6/14),壁结节轻中度强化(5/14)等影像学特征。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较好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作出准确判断,但对不典型表现的诊断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4.
阑尾黏液囊肿是阑尾管腔有黏液潴留,引起阑尾全部或部分之囊状扩张而成,其发病率占阑尾疾患之0.2%左右。Rokitansky 氏于1842年首先报告本病,他与 Virchow 氏(1863)先后误认为癌肿发生胶样变性而成;直至1876年,Féré氏始定名为阑尾黏液囊肿。由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与腹腔假黏液瘤似有一定关系,且临床上可以有多种表现,故长久以来,引起外科学者与病理学者们的重视。Woodruff 氏等于1940年复习了Mayo Clinic 的阐尾切除术43,000例,发现了  相似文献   

15.
阑尾囊性占位1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阑尾囊性占位临床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16例阑尾囊性占位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剖腹探查,其中3例确诊为黏液腺癌,5例诊断为黏液腺瘤,8例诊断为黏液囊肿。手术前确诊3例,误诊13例,10例误诊为阑尾炎,3例误诊为附件囊肿。3例囊腺癌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大网膜切除,其中1例加做输卵管切除,1例仅行活检手术,2例治愈,1例死亡。其余行阑尾切除。结论根据临床条件,手术中尽量行快速病理,如恶性病变,术中尽量行扩大切除或减瘤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及全身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卫梅  叶显俊 《安徽医药》2019,23(12):2484-2486
目的分析阑尾黏液性腺癌伴卵巢转移的声像图特点,分析导致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搜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2009年 4月至 2019年 2月间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4例阑尾黏液性腺癌伴卵巢转移病人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 14例中有 7例伴右侧卵巢转移, 7例伴双侧卵巢转移。术前超声均有明显异常表现,主要归纳为囊性包块型、囊实混合性包块型、大量腹腔积液伴包块型以及大量腹腔积液型。 14例病人术前超声检查均误诊为卵巢原发性肿瘤或其他肿瘤。结论阑尾黏液性腺癌伴卵巢转移发病率低,临床认识不足,且声像图与卵巢原发性肿瘤相似,导致鉴别困难,对于绝经后病人,若盆腔包块表现为双侧性,伴有腹膜假黏液瘤时,提示为阑尾来源卵巢继发性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甘孜州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58例,分为浆液性囊腺瘤组11例,黏液性囊性肿瘤组32例,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组15例。3组患者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 及常规 B 超检查,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及灵敏度。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率高于常规 B 超和 CT 检查,常规 B 超胰腺囊性肿瘤检出率低于 CT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灵敏度高于常规 B 超和 CT 检查,漏诊率低于常规 B 超和 CT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准确率高,诊断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灵敏度好,可为胰腺囊性肿瘤的术前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囊肿的CT表现,提高对阑尾黏液囊肿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的临床及CT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CT特征性表现。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50.4岁(37~76)。结果 CT扫描均显示病灶呈圆形或长椭圆形囊性肿块,病灶均位于右下腹,局部与盲肠壁相连,7例病灶边缘见弧形钙化。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具有较特征性的CT表现,CT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阑尾黏液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99-900
目的:观察阑尾黏液囊肿的高频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高频超声表现的资料.结果:病变均位于右下腹,其中盲肠内侧3例,盲肠后方1例,子宫右侧1例;形态圆形2例,椭圆形及囊袋状3例;阑尾壁失去正常三层形态,各层分界不清;边缘清楚、光整3例,部分边界不清1例,边界不清并与周围组织粘连1例;伴有壁钙化2例;囊内积满液性暗区,内有细小均匀光点3例,有分隔1例,囊性为主,边缘实性组织1例.结论:高频超声是阑尾黏液囊肿术前诊断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囊性占位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28例中良性13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5例,浆液性并黏液性囊腺瘤1例,囊腺瘤表现为薄壁的单房或多房囊性肿物,囊液密度均匀,无壁结节;交界性6例,浆液性及黏液性各3例;囊腺癌9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癌7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表现为囊壁和间隔的不均匀增厚,出现壁结节及实性团块,周围浸润及腹膜转移,腹腔积液形成。结论:单房浆液性囊腺瘤及多房黏液性囊腺瘤具有典型CT表现,CT易于诊断,当病变出现囊壁分隔不规则增厚或壁结节时,提示交界性或恶性变。CT能显示卵巢囊腺瘤及囊腺癌的特征,可为临床提供手术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