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世敬  张晓南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5):2507-2509
根据艾滋病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易出现免疫系统缺陷和机会性感染,病机概括为虚气(元气亏虚)留滞(气滞痰阻血瘀毒聚),提出培元通滞的治疗原则.从气血阴阳脏腑亏损之别,气滞血瘀痰阻毒聚之异,分别阐述了培元以补气为先、固本以脾肾为要,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活血通络、解毒疗损的临床应用思路和方法.强调治疗本病,培元不忘理气活血、化痰解毒;解毒通滞不忘培补气血、调理阴阳,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2.
论补肾活血化痰是脑梗塞的基本治法肾虚血瘀痰阻是脑梗塞的基本病机。本病多发于中老年,肾虚为本,痰瘀交阻为标,三者相关并存。一则肾虚致痰瘀。中老年人肾脏渐亏或高年多病,久病及肾,肾虚则脏腑功能渐衰,致气血亏虚。气虚运血无力而致瘀血;血为气母,阴血亏虚也可...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4.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2005,23(4):588-589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5.
刘晓荣  郜洁  陈思  李净  邓高丕 《吉林中医药》2020,40(8):1103-1105
免疫性因素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以肾虚血瘀为主,其中肾虚为本,血瘀为标。"肾为免疫之本",肾之精气充盛,阴阳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人的免疫系统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肾与气血的关系包括以下三种:肾虚导致血瘀,血瘀导致肾虚,肾虚与血瘀并见。补肾活血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但需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加强药物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方法有益气、养阴、温阳、活血、化痰、理气等,笔者认为,肾虚血淤痰阻与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密切相关,故益肾活血化痰法在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肾阳亏虚,温煦无力,寒凝血脉、气虚血瘀、痰浊痹阻血脉而发病,治疗上宜益气温阳、宣痹化痰、活血通脉化饮为法。  相似文献   

8.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9.
中风起病急骤,病情危重,以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为主症、中脏腑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中风后遗症多见肾虚痰瘀征象,采用补肾活血化痰法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分述如下.1 基本病机,肾虚血瘀痰阻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肾脏功能多已虚弱.肾为元阴元阳之根,若肾阴亏虚,阴血不足,血行涩滞而致瘀;或肾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也将导致瘀阻脉络;肾气虚气化失职,可致痰阻,日久络瘀.因此,肾虚血瘀痰阻相关并存.由于肾虚失养,痰瘀阻滞经络,筋脉不用,则半身不遂、口眼(口呙)斜为主症;肾虚精气不能上承,以致痰瘀互结,阻塞经络,窍络失灵,则失语或语言不利.头晕目眩、神疲气短、记忆力减退等,则为肾虚见症,故中风后遗症属本虚标实之肾虚痰瘀证.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回顾古今对急性阑尾炎(肠痈)病因病机的论述,归纳其始发病机为气滞痰阻血瘀,提出对本病中医辨证属瘀滞证的治疗应用理气化痰活血法,蕴热证应在理气化痰活血基础上合用清热法;并从西医发病机理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方面进一步论证应用理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合理性.作者还从急性阑尾炎中医病机、对通则不痛理论之"通"字正确理解以及泻下法功用主治等方面进行分析,否定治疗本病一味使用通下法.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529-1531
沈惠风教授认为老年性高血压病,以肾精亏虚、气血不荣为病之本,而肝阳、痰浊、血瘀为本病之标。肾虚是其始动因素。治疗当从益精补肾,培补本虚;并施予平肝潜阳、化痰降浊、活血通络等法兼顾肝阳、痰浊、血瘀等标实之证。举验案3则以为佐证。  相似文献   

12.
吴娇  李刘生  吴煜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01-1404
中医认为癌痛的发生与气滞、痰凝、血瘀、热毒、癌毒及正气亏虚关系密切,病变脏腑与肝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气滞血瘀,脾失运化可产生血阻痰凝,肾失温煦常导致寒凝血瘀.而脾肾作为先后天之本,正气不足与之关系密切,故治疗上应理气疏肝、健脾化痰、温肾活血等.  相似文献   

13.
韩申颖  唐德才 《陕西中医》1998,19(11):502-503
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入手,论证了老年病的病理基础为肾虚血瘀,提出了老年病的治疗大法为补肾活血。由于肾与各脏腑相互影响,血瘀与痰、气、水湿密切相关,所以作者认为,老年病的诊疗思路,应首先抓住肾虚血瘀这一病理基础,以肾虚为中心,重视脏腑间的相互影响;以血瘀为基础,重视气血痰水间的相互转化。在肾虚血瘀的病理基础上,追究其病机演变,并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复聪饮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用复聪饮治疗老年期痴呆,认为本病的发生主因肾虚脑海失聪、痰凝气滞、血瘀脉阻及浊毒损害等。其治疗当以补肾健脾、化痰、活血通脉和清化浊毒为法。  相似文献   

15.
经研究用复聪饮治疗老年期痴呆,认为本病的发生主因肾虚脑海失聪、痰凝气滞、血瘀脉阻及浊毒损害等.其治疗当以补肾健脾、化痰、活血通脉和清化浊毒为法.  相似文献   

16.
益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群  王传航 《河北中医》2003,25(5):381-382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血瘀证是男科疾病常见的一种病证类型。多由于肾精亏虚 ,气化无源 ,肾阴阳失调 ,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肾虚血瘀之证。运用益肾活血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下谨就肾虚血瘀证的理论基础及益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1 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常见病机肾乃先天之本 ,元气之根 ,藏精气 ,主生殖 ,为水脏。肾通过经络与男子外阴、内生殖器和膀胱直接联系 ,肾与男性生殖功能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肾主藏精 ,肾藏之精秉受于父母 ,又不断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是繁衍后代的…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真心痛”等病范畴。从临床实际看,治疗本病不能单纯治心通脉,笔者以为结合准确辨证从肾论治可取得较好疗效。肾为五脏之本,阴阳之根,心肾密切相关,心火有赖肾水滋润,心阳需要肾阳温煦,以推动血脉运行。冠心病患者,若肾之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心阳,在心绞痛发作时,疼痛症状可以不重,然体倦无力、头晕、自汗、胸闷气短、畏寒肢冷、腰酸等症状明显。肾虚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肾虚必然导致心的阴阳气血失调,补肾法治疗冠心病是求本之法。即使是瘀血阻脉为主的冠心病患者,其瘀血也是内脏亏损尤其是肾虚的…  相似文献   

18.
梅国强教授临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思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梅国强临证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思辨特点。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及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脏腑亏损,血脉瘀阻可诱发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心肾脾肺诸脏虚损,标实是血瘀、痰浊、气滞、寒凝。湖北地区冠心病患者以痰热血瘀型多见。提出"痰瘀相关"论,认为痰是瘀的初期阶段,瘀是痰的进一步发展。本病证候规律为气阴两虚为基础,痰浊(热)和血瘀并存。基本治法为清热化痰、调和气血。常用方剂包括加减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温胆汤等,重视兼夹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郑绍周教授治疗缺血性中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会军  武继涛  金杰 《新中医》2001,33(6):12-13
郑绍周教授提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两条基本思路。其一,肾虚血瘀痰阻是贯穿缺血性中风发生发展全过程的基本病机,补肾化痰活血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基本大法。其二,三期治疗原则,即中风先兆,补肾为先,佐以化痰活血;急性期,化痰为急,佐以活血补肾;恢复期,活血为主,佐以补肾化痰。  相似文献   

20.
李亦文  张兆娟 《光明中医》2013,28(3):462-463
王法德主任认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位主要在脑,亦涉及肝、肾、心、脾等诸脏;肾精亏虚是其发病的病理基础,肾精亏损、脏腑虚衰以致痰瘀内生,痹阻脑窍是其发生、发展的共性机制,痰浊、瘀血既是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本病发生、发展的致病因素。治疗本病以补肾、化瘀、涤痰为基本的治疗大法。临床根据患者肾虚、血瘀、痰阻三方面孰轻孰重、哪方面为主,确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