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天王补心丹(Tian Wang Bu Xin Dan,TWBXD)加减有效成分通过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调控睡眠剥夺模型能量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www.organchem.csdb.cn.)设定口服利用度(OB) ≥ 30%、类药性(DL) ≥ 0.18的筛选条件,检索下载TWBXD加减中所有中药的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在RCSB PDB (RCSB Protein Data Bank)数据库中检索获取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相关靶标蛋白的晶体结构;借助MOE(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软件,将受体与配体进行预处理及分子对接;20只雄性SPF级大鼠采用多平台水环境法模拟睡眠剥夺模型,每组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天王补心丹组(20 g·kg-1);一共予以4周的睡眠剥夺造模,后2周进行药物干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水;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MPK、PPAR和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筛选获得TWBXD加减组成的中药有效成分142种;分子对接结果表明,TWBXD有效成分能够分别与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上的靶点相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与模型组比较,天王补心丹组大鼠下丘脑中AMPK、PGC-1α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 < 0.05,P < 0.01)。结论 天王补心丹加减有效成分可通过特定位点与AMPK/PPAR/PGC-1α信号通路中的特定蛋白靶点结合模拟机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发挥调控睡眠剥夺模型能量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玉竹为例探讨含多糖成分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TCMSP(https://old.tcmsp-e.com/tcmsp.php)、Batman-TCM(http://bionet.ncpsb.org.cn/batman-tcm)等数据库搜索玉竹活性成分,以OB(oral bioavailability,OB)≥30%、DL(drug likeness,DL)≥0.18为筛选阈值,构建“玉竹”成分库;在此基础上,加入玉竹多糖与肠道菌群作用的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构建“玉竹+SCFAs”成分库。收集“玉竹”“玉竹+SCFAs”两成分库中的成分的对应靶点,建立成分靶点库。以“糖尿病”(diabetes)为主治病症,建立疾病靶点库。然后分别取“玉竹”成分靶点、“玉竹+SCFAs”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再对两交集靶点进行PPI(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 PPI)、GO(gene ontology, GO)、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并比较两者的异同。以高糖高脂饮食诱导,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玉竹多糖,采用qRT-PCR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TNNB1、RAP1B的表达。结果 “玉竹”成分库共有9个成分,在此基础上增加乙酸、丙酸、丁酸,得到“玉竹+SCFAs”成分库;“玉竹+SCFAs”成分靶点与糖尿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113个,而“玉竹”成分靶点与糖尿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为94个。PPI分析显示,与“玉竹”比较,“玉竹+SCFAs”不仅增加了SRC、AKT1、PIK3CA等Hub蛋白的度值;同时,排名前10的Hub蛋白还增加了CTNNB1。GO分析显示,“玉竹+SCFAs”治疗糖尿病的细胞定位主要涉及细胞膜、细胞外,而“玉竹”的细胞定位主要涉及细胞膜、细胞核。KEGG分析显示,与“玉竹”比较,“玉竹+SCFAs”归属于RAP1信号通路的靶点数增加,同时P值减小。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玉竹多糖可显著降低CTNNB1及RAP1B的表达。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网络药理学不仅关注小分子成分,同时关注大分子成分,研究结果为含有多糖中药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活血温通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平台检索活血温通方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冠心病疾病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绘制“活血温通方-冠心病网络图”,通过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检索得到活血温通方药物靶点158个,疾病靶点3095个。核心成分为木犀草素、丹参酮IIA、β-谷甾醇、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刺芒柄花素、黄芩素等,核心靶点为TP53、IL6、VEGFA、MYC、MAPK1、EGFR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03个条目,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活血温通方治疗冠心病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机制可能涉及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炎症、促进血管新生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 UA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补肾活血方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DrugBank、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中药各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取尿酸性肾病的靶点基因。David绘图工具筛选出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CytoNC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得到核心靶点蛋白。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将补肾活血方关键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运用乙胺丁醇和腺嘌呤诱导的尿酸性肾病模型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进行基础实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得到补肾活血方治疗UAN的作用靶点234个,其中核心靶点19个,对应5种中药的113种有效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925条基因功能信息,KEGG富集分析发现112条信号通路,涉及Toll样受体、NF-κB、PI3K-Akt、p53、TNF等信号通路治疗尿酸性肾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异黄酮等关键活性成分与ALB、MMP9、TLR4等关键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非布司他组大鼠肾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B水平明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补肾活血方中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TLR4、NF-κB和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少ALB漏出,发挥保护肾脏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量针刺实验数据散在于海量文献中,有待系统分析和挖掘,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文献大数据的穴位刺激效应可视化平台(网址http://xwcjxy.cintcm.com/pviewer/),对于涉及不同实验来源的数据集及其形成的包括机体器官(功能评分)、组织细胞(微观机能)、分子网络等各级水平的穴位刺激效应数据进行抽取,依据数据及其内在关系,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形和图表来表示针刺效应错综复杂的过程。截止2019年,平台纳入文献14284篇,可视化展示内容涉及针刺穴位459个,针次穴位频次累计19943次,功能评分、微观机能、分子水平等针刺效应频次累计7565次。本文对平台的文献检索、筛选以及多种可视化展示功能进行了详述和示例,以期为科研人员前期筛选文献、了解研究现状、确定研究方向提供辅助支持,为针刺生物学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规范化的数据支持及可视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抗癫痫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及分析平台检索石菖蒲有效成分及主要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癫痫疾病的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3.7.1和 String绘制石菖蒲-癫痫靶点互作关系图,运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石菖蒲主要有效成分与癫痫相关靶标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构建戊四唑诱导的癫痫模型初步评价石菖蒲提取物及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结果 由 TCMSP 筛选得到4个有效成分及76个主要靶点。癫痫疾病以“Score”大于1.5分进行筛选得到3685个靶标。GO富集分析得到BP条目10个,细胞CC条目9个,MF条目10个(P<0.01),主要涉及核受体活性、离子通道活性、激素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蛋白激酶活性、钙调蛋白结合等。KEGG 富集得到14条通路,主要涉及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Ca2+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桉脂素、山奈酚和8-异戊烯基山奈酚与癫痫关键靶标GABRA2、PPARG等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菖蒲水提取物及主要潜在有效成分桉脂素和山奈酚在PTZ致小鼠癫痫模型上显示出较好的抗癫痫活性。结论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石菖蒲提取物和潜在有效成分的抗癫痫活性,并且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了其抗癫痫作用机制,发现石菖蒲可通过多个成分如桉脂素、山奈酚、8-异戊烯基山奈酚,多靶点如GABAA、PPARG等,多条通路如雌激素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对机体产生协调效应从而抑制癫痫的发作。该研究提示石菖蒲治疗癫痫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特点,为石菖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虫类中药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并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筛选含虫类药中药处方治疗胃癌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最高频药物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出109首治疗胃癌的含虫类药处方,涉及中药232味;其中虫类药26味;高频虫类药为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中药多与补虚类药、解毒类药、化瘀类药、化痰类药、化湿类药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潜在治疗作用靶点包括PPARγ、PPARα、INS等99个,这些靶点共富集到27条信号通路,包括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结论 运用含虫类处方治疗胃癌常用蜈蚣、壁虎、地鳖虫、露蜂房、全蝎等虫类药,多与益气健脾、利湿化痰、解毒化淤之品配伍使用。最高频药物蜈蚣可能通过作用于PPARγ、PPARα、INS等靶点,通过干预PPAR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癌症转录失调等信号通路多途径发挥抗胃癌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血疏肝汤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加速康复的机制。方法 基于中医药数据库筛选活血疏肝汤有效成分及有效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从数据库获得术后血栓及疼痛的疾病靶点集合,取疾病与药物靶点的交集获得共有靶点。进一步分析共有靶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获得关键靶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将高频靶点与活血疏肝汤的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了解药物与靶点的亲和力。结果 活血疏肝汤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显示共有132个有效成分,693个有效靶点。取疾病靶点与药物靶点交集得到79个共有靶点,进一步通过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获得关键靶点35个,以此预测活血疏肝汤干预术后血栓及疼痛的信号通路及涉及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显示活血疏肝汤的核心成分与术后血栓与疼痛的高频靶点有较好的结合作用。结论 活血疏肝汤通过多个生物学途径、多个信号通路实现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及疼痛的有效治疗,加速了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骨脂效应成分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飞行时间质谱法表征补骨脂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合SymMap、Herb、TCM-ID、GEO数据库,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筛选了补骨脂抗骨质疏松(OP)的核心药效成分与重要靶点,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软件对核心药效成分与重要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 共筛选得到补骨脂效应成分31个、重要靶点256个,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为核心靶点。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分别筛选出符合条件的417个生物过程和123条信号通路,其中有8条核心靶点参与的通路。采用分子对接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对其中腺嘌呤核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关键信号通路进行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骨脂治疗OP的主要活性成分补骨脂甲素、甲基补骨脂黄酮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蛋白PPARG结合活性较好;细胞实验表明,2个成分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部分AMPK通路相关基因有上调的作用。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可揭示补骨脂有效成分通过AMPK信号通路治疗OP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补骨脂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研究其药理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小承气汤化合物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依据度值和介数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将小承气汤部分核心成分与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小承气汤有效活性成分62个,主要是蒽醌衍生物、酚类和黄酮类成分;筛选出50个关键靶点,包括炎症相关酶EGFR、EGF、TNF-α、MMP9、PTGS2等,神经递质转运、代谢等相关的SLC6A4、MAOA、MAOB、CASP3等;对关键靶点的ontology(GO)分析结果共27条,涉及细胞对白介素1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以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反馈等炎症介质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63条,作用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色氨酸代谢和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芦荟大黄素、β-谷甾醇、儿茶素、木犀草素、厚朴酚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阐明了小承气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的关键靶点和主要作用途径,为该方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和TCMID数据库筛选出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蛋白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搜集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关键靶点;再通过STRING 11.0平台、Omicshare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PI)网络、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找出核心成分及枢纽基因,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明确其发挥治疗效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当归补血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14个化合物成分,36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前20条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等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种度值较高的活性化合物与四类枢纽靶点蛋白均存在较强的结合作用,异鼠李素和AKT1蛋白结合性最强。结论 当归补血汤中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等核心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TNF、IL1B、IL6、AKT1等相关枢纽靶点,调节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相关的通路,达到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清肺化痰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有效成分和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收集清肺化痰方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利用GeneGards等多个数据库筛选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的疾病靶点;然后将疾病靶点与药物预测靶点取交集,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将药物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清肺化痰方中54个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67个潜在靶标改善AECOPD的气道黏液高分泌,涉及TNF信号通路、IL-17、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槲皮素、木犀草苷、β-谷甾醇等成分与AKT1、IL6、EGF等靶标蛋白结合稳定。结论:初步揭示清肺化痰方可直接改善AECOPD气道黏液高分泌,以及其多靶点、多通路的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当归六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检索当归六黄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基于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与PMS相关的靶点,并得到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构建当归六黄汤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获取当归六黄汤112个活性成分,经筛选得到5个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山柰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主要发挥抗炎和雌激素样作用。获取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52个,经筛选得到5个核心靶点,分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IL-1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亚科3 C组成员1(NR3C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激素调节。KEGG富集分析显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主要通过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5-羟色胺能突触、雌激素信号通路、突触小泡循环、腺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当归六黄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可以与核心靶点蛋白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型。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茵陈蒿汤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挖掘茵陈蒿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与OMIM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导入String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3.7.2软件筛选核心靶点,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筛选靶点-成分网络图中根据degree值筛选出前5个关键成分,并将该网络中的基因靶点以degree值高低进行排序,选择前5个核心靶点,然后从RCSB PDB数据库和Pub Chem数据库获取靶点与成分的三维结构和化学结构,使用Pymol软件对蛋白质分子进行去水、去磷酸根等操作,最后使用AutoDockTools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茵陈蒿汤中共筛选出21种有效活性成分,关键成分5个,分别为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其治疗ICP的的核心靶点14个,分别为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靶点主要涉及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细胞运动的正向调节、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蛋白激酶活性等生物学过程,通过乙型、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MAPK、 IL-17、TNF信号通路等多途径发挥治疗ICP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茵陈蒿汤治疗ICP是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芦荟大黄素、谷甾醇、大黄酸等多种成分作用于JUN、CASP3、TNF、TP53、MYC、EGFR、AKT1、VEGFA、MMP9、MAPK1、EGF、IL6、CXCL8、MAPK8等多种基因靶点,从而影响MAPK、 IL-17、肿瘤坏死因子、ErbB、 Toll样受体以及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发挥功效,该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究防衰益寿丸中君药抗衰老作用并验证。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等数据库筛选防衰益寿丸君药的活性成分及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igSee和OMIM疾病数据库中检索衰老相关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查询其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基因名称;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成分、疾病、两者交集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通过R 3.6.1软件对防衰益寿丸君药抗衰老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将核心靶点与对应的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 研究共筛选出31个活性化合物,预测得到152个作用靶点,共收集2257个衰老靶点。通过靶点映射表明药物活性成分作用于AKT1、TNF、MAPK8、MPAK1、CASP3等97个共同表达靶基因,发现靶基因主要参与被动跨膜转运蛋白活性、铵离子结合、血红素结合、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衰老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表明核心靶点AKT1、MAPK1、TNF及HMOX-1靶点可与活性成分原阿片碱、花生四烯酸及山奈酚小分子化合物稳定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防衰益寿丸能够调控多条通路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大脑胆碱能神经通路功能,增加脑内乙酰胆碱的含量,改善老龄小鼠血脂水平。结论 研究初步探究并验证了防衰益寿丸君药抗衰老作用的核心活性成分(人参皂苷类成分、山奈酚、花生四烯酸、原阿片碱等)及关键靶基因(如AKT1、TNF、CASP3、MAPK1、HMOX1等),网络关系构建及通路富集(如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揭示了药物抗衰老的潜在通路和机制,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药理作用,为进一步深入阐释其抗衰老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研究方法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筛选瓜蒌、薤白、半夏3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并检索其作用靶点,根据GeneCards数据库查询与冠心病有关的靶点。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STRING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PPI)网络,分析相关生物功能注释和通路,用SYBYL-X 2.0软件完成靶基因与有效成分的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活性成分46个,药物相应靶点277个,疾病靶点450个,获取交集靶点82个,PTGS2、ADRB2、SCN5A、CASP3、NR3C2、AR等靶点处于网络图的核心位置。富集分析显示,主要通过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转录正调控,DNA模板、药物反应、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信号转导、缺氧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干预冠心病;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外间隙、质膜、胞外区、胞质、细胞外泌体等;具有蛋白质结合、酶结合、蛋白质同源二聚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受体结合、转录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瓜蒌薤白半夏汤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瓜蒌薤白半夏汤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本研究系统筛选了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靶点和生物学机制,为后续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范梦月  刘静  孙蓉 《中草药》2020,51(9):2297-2306
目的筛选藿朴夏苓汤治疗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物质基础,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查阅文献及临床报道分析藿朴夏苓汤与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的方证关系。运用TCMSP数据库筛选藿朴夏苓汤中潜在活性成分,将活性成分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3CL水解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进行分子对接,根据结合能筛选与两者均有较好结合作用的核心成分。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成分靶点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核心靶点的GO分析,Cytoscape软件Clue GO插件进行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方证关系分析藿朴夏苓汤用于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筛选出藿朴夏苓汤中潜在作用成分12个,核心靶点67个。其中通草中的通脱木皂苷元Ⅰ,茯苓、猪苓中的过氧麦角甾醇,半夏中的黄芩苷与SARS-CoV-2 3CL水解酶、ACE2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Pathway、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藿朴夏苓汤中12个潜在作用成分参与调节刺激反应、信号转导、细胞死亡等生物过程以及白介素信号通路、癌症EGFR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途径、编程性细胞死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等。结论藿朴夏苓汤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治疗早期COVID-19湿邪郁肺证患者,菲酮、黄芩苷、酸枣仁皂苷、啤酒甾醇、常春藤皂苷元、过氧麦角甾醇、柠檬二烯醇、麦角甾-7,22-二烯-3-酮、通脱木皂苷元Ⅰ、泽泻醇B-23-醋酸酯、泽泻醇B、新橙皮苷可能为其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阻断SARS-CoV-2病毒蛋白合成,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通过调控白介素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讨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的关键靶点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综合数据库搜集益肾养髓方中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筛选其有效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提取脊髓损伤疾病相关基因。随后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并将其上传至在线STRING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并对关键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获得益肾养髓方化学成分1071个,有效活性成分139个,药物靶点217个,脊髓损伤疾病相关靶点1524个,药物与疾病共同靶点118个。根据PPI蛋白互作网络的结果得出,益肾养髓方治疗SCI疾病的关键靶点为STAT3、AKT1、JUN、MAPK1、IL6、RELA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提示与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因子活性、转录因子活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包括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结论 本研究从整体层面初步预测了益肾养髓方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为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