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7例特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67例于伤后2-48h内行气管切开术治愈60例,死亡7例,治愈率89.6%。结论特重烧伤合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越早,救治成功机会越大。适当扩大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加强术后气道管理,通过早期支纤镜灌洗,定时雾化吸入,喷灌气道以保持气道湿润,必要时机械辅助等措施,是减少肺部感染,提高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烧伤患者往往合并有中、重度呼吸道吸入性损伤,治疗起来比较困难,实践证明[1],气管切开术是挽救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气管切开后,由于吸入性损伤后气道坏死黏膜脱落、反复吸痰和气管套管在气管内活动损伤气管壁等均可造成气管内壁糜烂,导致血管破裂,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气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情况。结果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加强病情观察,适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保证。结论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除出现局部组织瘢痕挛缩畸形,无1例出现窒息、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救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起病急抢救治疗较为辣手,是目前烧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1998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33例,均采取早期急诊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管切开术在吸入性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影响烧伤病死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年龄、烧伤面积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1,2]。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梗阻窒息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而气管切开术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手段。随着对吸入性损伤研究的逐步深入,气管切开术在烧伤外科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但对手术指征和时机存在不同观点。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所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吸入性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气管切开术的合理应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于伤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6.
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6~8h发生广泛小气道阻塞及支气管痉挛,两肺满布哮鸣音、干鸣,气道阻塞症状明显,气管内可见气道黏膜脱落及大量粉红色液体涌出,呼吸困难加重和低氧血症,即可诊断为重度吸入性损伤[1].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inhalation inju-ry)患者死亡率可高达45%~75 %,属特重烧伤,亦是影响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患者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其死亡率可高达90%[2].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吸入性损伤患者换气及通气功能同时受损,由此引发的全身性病理变化,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 对52例烧伤合并气道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气管切开手术不同时机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37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50.63±26.81(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4例,中度9例,重度24例,治疗后死亡5例;15例患者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烧伤面积29.28±17.67(TBSA%),其中轻度6例,中度6例,重度3例,治疗后死亡7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 对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尽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烧伤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治疗的特点,总结其治疗经验。方法对烧伤整形科重病区190例进行气管切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治成人烧伤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小儿烧伤面积>15%TBSA患者共1 047例,190例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占全部入院烧伤整形科重病区患者的18.14%。从气管切开原因分类:单纯为建立机械通气气道需要而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为16例(8.42%);烧伤合并头面颈部烧伤而进行的气管切开19例(10%);因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而进行的气管切开155例(81.57%)。从气管切开时机分类,预防性气管切开96例,延迟气管切开94例。96例预防性气管切开患者中,中、重度吸入性损伤80例(83.33%);94例患者延迟气管切开,其中中、重度吸入性损伤44例(46.80%)。此外,延迟气管切开患者中,烧伤合并面颈部烧伤与不同程度吸入性损伤患者之间延迟气管切开时间没有明显差异,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大约在伤后的24~27 h。结论患者吸入性损伤程度仍然是影响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重要因素;烧伤合并头面颈部烧伤或吸入性损伤患者出现呼吸道梗阻症状大约在伤后休克期第1个24 h,未进行预防性气管切开的此类患者,应该加强对其进行呼吸功能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1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1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1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 ,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 ,应用头孢哌酮、泰能和重组生长激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 :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被治愈。结论 :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 ,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时机和指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后气管切开的时机和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间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入院后早期接受气管切开治疗。年龄10~70岁,烧伤面积3%~100%,死亡41例(23.6%)。伤后8小时内气管切开者102例,9~16小时27例,17~24小时21例,25~48小时10例,伤后49小时以上14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损伤30例,中度损伤69例,重度损伤75例。结论 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小时内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对27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病患是否行气管切开,观察其预后,从而进行比较。结果:行气管切开者生存率(94.73%)高于未行气管切开者(37.50%)。结论:气管切开是抢救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提高治愈率。方法:对3例患者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前行鼻导管吸氧,切开后予以气道湿化吸氧并及时吸痰,应用头孢哌酮、泰能和重组生长激素控制全身感染。结果: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均被治愈。结论:预防性气管切开是吸入性损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气道湿化、吸氧和保持气道通畅是治疗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烧伤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烧伤大多是因为某种意外事故所致的创伤。大面积烧伤常合并有吸入性损伤。中、重度吸入性损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因此保持气道通畅可使危重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本科从2003年1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TBSA)>50%合并有吸入性损伤患者15例,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效果满意,无1例出现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现将气道湿化的方法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1岁。15例患者中有12例伴有呼吸道损伤,其中9例行气管切开术。1.2方法1.2.1雾…  相似文献   

15.
乐欣  吴天斌  邬薇薇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2):1405-1407
目的探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气道灌洗治疗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效果。方法对25例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烧伤患者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行气道灌洗,观察其疗效。结果 25例患者治愈22例,死亡3例。所有患者经纤支镜气道灌洗后,缺氧症状改善,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pH值明显降低。结论早期纤维支气管气道灌洗能有效清除气道内的致伤物质,明显改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6.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合并吸入性损伤后入院行气管切开术的烧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8例,治疗组21例.对照组与治疗组均常规治疗,每6 h行超声雾化治疗1次,治疗组每1 ml超声雾化液中加入表皮细胞生长因子30 000 U,分别比较伤后气管切开前、气管切开后第3、5、7、14 天的PO2,记录气道血性分泌物持续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5天开始,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性分泌物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管时间提前(P<0.05).结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可用于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有助于肺组织的修复,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使病情尽快稳定好转。方法对36例严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护士熟练掌握急救配合要点,认真细致完成护理工作,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对2008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积极治疗后,死亡3例(1例中度吸入性损伤患者、2例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分别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和脓毒血症;不同程度改善18例,其中11例能正常工作及生活自理,5例可从事轻体力劳动,2例生活无法自理需人照顾.结论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应进行及时、合理的综合治疗,包括气管切开、合理给氧、纤支镜气道灌洗、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童亚林 《广西医学》2002,24(12):2052-2053
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吸痰是一经常而又十分重要的工作。此类病人气管黏膜已有损伤 ,要求吸痰时既要有效地将痰液吸出 ,又要防止吸痰时受损黏膜被撕脱以及撕脱后引起的出血、气道堵塞。针对严重吸入性损伤病人气管黏膜受损的特点 ,将临床常用的吸痰方法 ( 1) (简称持续法 )与改进的吸痰方法 (简称间断法 )在体外和体内进行对比观察。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男 2 0例 ,女 6例。年龄 2 2~ 46岁。烧伤面积 9%~ 91 %。中度吸入性损伤 5例 ,重度吸入性损伤 2 1例。吸入性损伤程度和黏膜损伤程度诊断参照黎鳌 ( 2 )…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 对24例大面积烧伤处理,吸入性损伤的治疗,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应用有效药物,加强营养支持,同时进行康复治疗.结果 治愈20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例.结论 正确评估伤情、明确吸入性损伤程度、尽早气管切开是抢救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成功的关键.积极的抗休克治疗是抢救此类患者的首要措施.同时康复治疗在烧伤者救治中也有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