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腕关节在中立位、极度过伸位及过伸桡偏位时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取腕关节在中立位、极度过伸位及过伸桡偏位时的断层扫描图像,利用Mimics10.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比较此3种位置下的腕关节掌与背侧共9根韧带的长度. 结果 与中立位相比,腕关节极度过伸位时桡舟头、桡舟月、长桡月、尺月、尺头、尺三角及背侧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明显伸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侧桡腕、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多角骨部分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极度过伸位至极度过伸桡偏位时,桡舟头、尺月、长桡月、背侧骨间韧带止于舟骨和三角骨部分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三角、尺头、桡舟月及背侧桡腕韧带明显伸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腕过伸位时尺头韧带、尺三角韧带、桡舟月韧带、尺月韧带、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张力较大;而背侧桡腕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三角骨部分张力较小,这些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腕部韧带损伤的发生及损伤范围.  相似文献   

2.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应用解剖 腕骨的结构复杂,八块腕骨分为近、远两排,从桡侧向尺侧远排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远端与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其近端与近排腕骨形成腕骨间关节。近排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块腕骨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骨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宽,其外有韧带增强。  相似文献   

3.
腕投掷运动时腕关节韧带长度变化的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腕关节在投掷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例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取腕关节在投掷运动过程中的5个位置,即桡偏20°背伸60°,桡偏10°背伸30°,中立位,尺偏20°掌屈30°,尺偏40°掌屈60°时各腕骨、尺桡骨远段的三维重建图像,在重建图像基础上利用Mimics软件测得在腕关节投掷运动过程中掌、背侧腕关节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由中立位至桡偏20°背伸60°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尺头韧带、尺三角韧带长度显著伸长,分别延长(3.4±0.5)、(2.0±0.2)、(2.6±0.5)、(2.1±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由中立位至尺偏400掌屈60°时背侧桡腕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多角骨部分长度显著伸长,分别延长(1.7 ±0.2)、(3.8 ±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月韧带、背侧骨问韧带止于舟骨部分在投掷运动过程中其长度均较中立位时旱增长趋势.结论 腕关节在桡背伸至尺掌屈运动过程中,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尺头韧带、尺三角韧带缩短,提示张力减低,背侧桡腕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小多角骨部分伸长,张力增大,尺月韧带、背侧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于中立位时张力最小,其变化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腕关节韧带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祖彬  曾炳芳 《中国骨伤》2006,19(11):666-667
目的从解剖完整的腕关节入手,阐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特点,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对于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的重要性。方法对8个新鲜解冻的腕关节和6个经甲醛浸泡的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同时对影响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评估。前臂中旋位,垂直于尺骨予20N拉力下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然后先后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结果发现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结论TFCC由三角纤维软骨盘、掌背侧桡尺韧带、尺骨月骨韧带、尺骨三角骨韧带、尺侧腕伸肌下腱鞘、半月板同源物、尺侧囊组成。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掌背侧桡尺韧带损伤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  相似文献   

5.
腕关节韧带解剖及组织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腕关节韧带解剖及组织学特性。方法成人腕关节标本34侧,其中32侧为福尔马林固定标本,2侧为新鲜标本。解剖并观察腕关节韧带的起止、走行、与关节囊的关系及韧带的比邻;测量其长度,取每条韧带的中段测量其宽度和厚度。8侧福尔马林固定标本,解剖出部分腕关节韧带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腕关节韧带掌侧较强韧,同时数量也多。相邻韧带形成多个“V”形结构。桡舟韧带、桡舟头韧带和桡月韧带的组织结构相似,由肌腱样的胶原纤维束组成,胶原纤维束之间有少量的疏松组织,其间有血管分布,胶原纤维束呈小的波浪状。桡舟月韧带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没有粗大的肌腱样胶原纤维束,胶原纤维束很少,而血管束丰富。舟月骨间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掌侧、背侧和近侧的3个部分不同,特别是近侧部与掌侧、背侧部分。背侧部分主要由粗大成束的横行胶原纤维束组成;掌侧部分也由胶原纤维束组成,其排列方向是斜行,在桡舟月韧带与舟月骨间韧带结合处,可见桡舟月韧带的血管束进入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分;近侧部分主要由纤维软骨成份构成,其间无血管神经分布。结论大部分腕关节韧带由密集粗大的胶原纤维束为主构成。而桡舟月韧带,则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间血管丰富,其功能主要是供血。舟月骨间韧带和月三角骨间韧带的近侧部分,主要由纤维软骨成份组成,其间没有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部分腕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特性。方法 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 16侧 ,在SWD 10型材料实验机上 ,以 5mm/min的定速率拉伸部分腕关节韧带直至韧带断裂 ,测定断裂时韧带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结果  8侧桡尺骨远端与腕关节连接的韧带中 ,以尺月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大 ,达 [(2 19.2± 5 5 .4)N ,和 (65 .5± 19.6)N/mm2 , x±s,下同 ]。尺三角韧带和尺侧囊结构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小 ,为 (5 4.0± 2 5 .5 )N、(17.8± 6.0 )N/mm2 ,和 (5 8.7± 17.6)N、(13 .4± 4.7)N/mm2 。另 8侧中 ,舟月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大 (2 86.1± 90 .8)N、(95 .5± 40 .0 )N/mm2 ,而月三角骨间韧带则更大 (3 75 .3± 5 2 .6)N、(179.0± 3 9.0 )N/mm2 。结论 近排腕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桡尺骨远端与腕骨连接的韧带大 ,其中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舟月骨间韧带大。桡尺骨远端与腕骨连接的韧带中 ,尺月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尺侧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大体结构和腕关节镜下相对应部位的结构的表现,为腕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方法 采用正常新鲜冷冻人尸体上肢标本5只,先在腕关节镜下,分别通过"桡腕关节入路"和"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远侧和近侧组成结构(三角纤维软骨,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外观、起止点和走行。然后,切开腕关节囊,肉眼大体观察以上各个组成的形态;并在开放状态下,再次用关节镜观察,对比辨认相应位置的组织结构。最后,将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从尺桡骨远端切下,测量、记录。结果 大体解剖测量表明,三角纤维软骨延续于桡骨远端关节面月骨窝的尺侧部分,覆盖于尺骨小头的表面,中间菲薄,呈三角形,其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远侧桡尺韧带。该韧带的桡侧起点处融为一体,向尺侧走行,逐渐分开形成浅部和深部,浅部包绕止于在尺骨茎突根部,深部汇聚止于尺骨茎突基底的小凹处。通过和大体观察的对比,腕关节镜经常规的"桡腕关节入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平滑地起于桡骨远端关节面的尺侧月骨窝的尺侧缘,三角纤维软骨与月骨窝的关节软骨没有明显的界限,三角纤维软骨的掌侧和背侧部分增厚,形成掌侧和背侧桡尺韧带的浅部,与尺侧关节囊融为一体。通过"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较为"自由"地观察到三角纤维软骨的近侧面、远侧桡尺韧带的深部、尺骨小头和桡骨的乙状切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呈"穹窿状"从桡侧走向尺侧。结论 腕关节镜是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有效工具,"远侧桡尺关节表面直接入路"可以用作观察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近侧组成结构。镜下结构的表现和大体相应部位的对比观察,可以提高关节镜下组织结构辨认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的病理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腕关节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腕关节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方法]获取腕关节0.2mm厚的薄层冠状断层标本,在计算机上对腕骨及主要韧带的断层图像轮廓进行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和三维显示。[结果]重建了腕关节桡、尺骨,远近两列(共8块)腕骨,掌骨(5块)及桡尺韧带、腕关节盘(三角纤维软骨)、关节盘同系物、桡月韧带、桡三角韧带、舟头韧带、桡舟头韧带、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尺三角韧带、尺月韧带、三角头韧带、钩头韧带共28个结构的三维图像。在模型上可对上述结构进行单个结构的显示,也可以进行多个结构的分色显示、透明显示,同时也可以任意放大缩小和任意角度旋转观察。并且,所有结构在任意方向上的径线和角度均可适时测量。[结论]该腕关节三维可视化模型较清晰地反映了腕部骨及韧带的解剖关系,可从多个外科手术角度进行观察,可为腕关节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舟月骨分离的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腕创伤性舟月骨分离及临床并发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和治疗要求。方法 采用7只新鲜冷冻尸体上肢,分别在腕关节完整、舟月骨间韧带切断、中度及重度舟月骨间隙增大四个实验测定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运动时,腕主要运动肌腱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滑动距离和关节运动角度与力臂之间的关系计算机肌腱力臂。结果 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后腕屈伸运动时桡侧伸腕肌腱的力臂明显增大;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及舟月骨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10.
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形成的关系。方法8具新鲜尸体肘关节以远标本,左右各4具。将标本用夹具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参数测试仪,作模拟屈、伸、尺、桡偏运动。并拍摄腕关节中立、前后、侧位片。分别依次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及桡舟头韧带。测量舟月角、头月角、舟月间距。结果随着依次切断韧带,舟月角、头月角分别增大至[(B0.0±8.7)°,(?)±s,下同]、(22.0±7.O)°,舟月间距增宽至(2.25±0.46)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舟骨周围骨间韧带切断的顺序及入路符合舟月骨分离背伸、旋后、尺偏的损伤机制,舟月骨间韧带、桡舟月、桡舟头韧带损伤可产生静态舟月骨分离。  相似文献   

11.
下尺桡关节(DRUJ)由尺骨头、桡骨远端乙状切迹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构成,司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和腕关节由桡偏向尺偏的侧方运动,关节间还能传导载荷.TFCC是DRUJ的软组织稳定结构,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尺-月和月-三角韧带、背侧和掌侧尺桡韧带、尺侧副韧带和尺侧腕伸肌腱鞘、半月板同系物等结构组成,其中尺桡韧带(背侧和掌侧)是稳定DRUJ的最重要的结构.临床上,在处理涉及DRUJ的损伤和疾病时,会遇到DRUJ病变与腕尺侧疼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腕关节造影术田光磊,王澍寰,杨克非腕关节造影术是一种用于诊断腕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以及腕关节囊等结构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它与X线平片摄影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腕关节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基础。指征和禁忌腕关节是一个由挠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  相似文献   

13.
腕舟骨骨折关节镜检查的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腕关节镜研究腕舟骨骨折后腕关节的反应、合并软组织、软骨损伤与腕骨排列的异常。方法 分析了 5 8例次腕舟骨骨折患者的关节镜检查结果 ,镜检中重点观察了腕关节滑膜、关节软骨、掌侧韧带、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和骨折线等内容。结果 舟骨骨折后滑膜增生开始于伤后 2周 ,并经历了波浪式的消涨过程 ,其增生与否与骨折移位无相关性 (P >0 .0 5 ) ;关节软骨的破坏最早在伤后 5周即有表现 ,并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合并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结论 腕关节镜检查能更清楚地观察腕关节的病变 ,并为完善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唐春晖  姚高文  王林  罗伟 《中国骨伤》2018,31(9):863-866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内、外联合固定结合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治疗月骨周围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采用克氏针行腕骨间关节固定,3.0 mm空心钉固定舟骨骨折,可吸收锚钉修复腕骨间韧带,联合跨腕关节支架固定治疗月骨周围损伤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其中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脱位5例,月骨周围脱位6例,观察内容包括舟月角、桡月角、腕骨高度指数、腕关节活动度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X线片示舟月角平均51°(35°~65°),桡月角平均7°(-10°~15°),腕骨高度指数平均0.51(0.50~0.53),5例舟骨骨折均Ⅰ期愈合,未见舟骨及月骨坏死。临床检查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91.5°,握力达健侧的78.5%。腕关节无痛者6例,轻度疼痛者3例,中度疼痛者2例。按照Cooney腕关节评价标准,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超腕关节支架固定,联合腕骨间韧带修补治疗月骨周围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桡骨远端骨折时,腕关节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的关节镜观察.方法 对27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观察舟月骨间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的损伤情况,通过Gsssler腕部韧带损伤等级分型方法和Palmer方法记录损伤级别.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腕关节韧带损伤程度与骨折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27例腕关节镜下观察均出现舟月骨间韧带、月三角韧带损伤,损伤为Ⅰ~Ⅱ级;25例有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损伤大多为Ⅰa型;腕部韧带损伤的程度与骨折的分型无显著关系.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时,腕部韧带损伤率较高,采用腕关节镜辅助治疗有利于准确发现腕部韧带的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port te incidence and extent of injuries of the scapholunate interosseous ligament (SLIL), lunotriquetral interosseous ligament (LTIL) and 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 (TFCC)observed under wrist srthroscope during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Methods Twenty-seven case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treated with wrist arthroscopic assistance.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ere categorized using AO classification.Injuries of SLIL and LTIL were viewed and graded by Geissler's arthroscopic classification of carpal instability/intercarpal ligament injuries.TFCC lesions were recorded by Palmer's classification.Chi squar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tent of these ligament injuries and the types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Results All 27 cases had SLIL and LTIL injuries of grade Ⅰ to grade Ⅱ.25 cases had type Ⅰa TFCC lesion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ligament injuries and the types of fractures.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incidence of ligament injury accompanying distal radius fractures.Wrist arthroscope assisted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can enhance the accurate detection of these carpal ligament injuries.  相似文献   

16.
由于腕关节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机制极其复杂,腕关节损伤治疗效果一直未能尽如人意。腕关节镜技术的出现为腕关节损伤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可用于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舟骨骨折、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损伤及骨间韧带损伤。该文就腕关节镜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腕关节在尺桡偏运动过程中,腕关节韧带长度的变化.方法 对6名志愿者腕关节进行CT扫描,获得腕关节在桡偏20°至尺偏40°内每隔20°的运动范围内各腕骨及尺桡骨远段三维重建图像.男3名,女3名,仅研究单侧右侧腕关节.年龄20~32岁,平均24岁.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过程中,在重建各腕骨及尺桡骨结构图像上以软件测量掌、背侧腕韧带的长度.结果 腕关节尺偏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止于舟骨、大多角骨和小多角骨部分的长度较中立位显著伸长,分别伸长(2.4±0.3)mm、(2.3±0.8)mm、(1.2±0.6)mm、(1.2±1.2)mm与(2.6±1.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桡偏时尺头韧带与背侧桡腕韧带长度显著伸长(P<0.05),分别为(0.8±0.6)mm和(1.0±0.5)mm.结论 在腕关节尺桡偏运动时,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背侧腕间韧带于桡偏位缩短,尺头韧带、背侧桡腕韧带长度于尺偏位缩短.这些位置可能使不同腕韧带张力降低,有利于损伤韧带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是连接手与前臂的唯一关节,面积虽小却由5块掌骨、8块腕骨及远端尺桡骨等15块骨组成,包括远端尺桡关节、腕尺关节、腕桡关节、腕中关节、腕骨间关节及腕掌关节等多个关节。由于手的功能至关重要,而支配手的重要神经血管均经过腕关节,选择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在腕关节处得以充分体现:1充分暴露;2可适当延长切口;3保护神经、血管及肌腱、韧带等重要组织;4减少附属结构的损伤;5尽可能使伤口一期愈合;6切口美观[1]。  相似文献   

19.
腕三角纤维软骨损伤诊断及鉴别诊断是令人困惑的难题,桡腕关节造影的应用价值因某些相关问题悬而未决而尚难定论,其中是否存在先天性穿孔是这些问题的核心。为此作者观察了胎儿腕三角纤维软骨及骨间韧带,发现100例胎儿200个三角纤维软骨有52个穿孔,穿孔率26%,舟月韧带有2个穿孔,月三角韧带未见穿孔。不同性别及妊娠时期穿孔率之间无显著差异。本文证实存在先天性三角纤维软骨穿孔,并讨论了Berger氏分型与病因关系,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正>下尺桡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损伤。自1777年Desault第一次描述该疾病以来[1],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研究不断深入,其解剖、功能及诊断方法等研究逐步完善,治疗理念也不断更新。本文就近些年来下尺桡关节脱位的诊治进展做一综述。1下尺桡关节的解剖及功能下尺桡关节是由桡骨远端乙状切迹与尺骨小头、尺骨小头与纤维三角软骨复合体(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构成的双枢轴滑膜关节,由关节囊、韧带、骨间膜加固,完成前臂及腕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的实现。TFCC是由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