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简称参附组,36例)和单纯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血清白介素-6(IL-6)、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评分、Marshall评分、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清IL-6、IL-10和CRP水平明显升高,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后7天参附组APACHEII、Marshall评分及IL-6和CRP水平均明显下降,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HLA-DR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脓毒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同时存在;参附注射液具有维持促炎/抗炎平衡,双向调节严重脓毒症免疫紊乱作用,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简称参附组,36例)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28天病死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IL-6、IL-10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有下降(P<0.05),但参附组下降更明显(P<0.05)。参附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5.0%(9/36)和37.5%(1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血清IL-6及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参附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清促炎介质IL-6水平,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起到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炎症指标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疗程7天。比较2组治疗前、第3天及第7天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C D4+~/CD8+~比值、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率(CD14+~/HLAD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以及7天内死亡情况、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住院天数,随访28天统计病死率。结果:治疗第3天,对照组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对照组WBC、CRP、PCT与治疗组WBC、CRP、PCT、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CD14+~/HLADR较治疗前升高,CD4+~/CD8+~、CD14+~/HLADR均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ODS发生率、7天死亡率、28天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而言,各指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炎症指标,有效调节脓毒症时机体的促炎/抗炎平衡,但对预后并无影响,其临床应用时机及指征尚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艾宏亮  施翔  尹庆卫 《光明中医》2013,28(6):1122-1124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扶阳作用的参芪扶正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严重脓毒症气虚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拯救脓毒症战役"(SSC)经典治疗,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死亡率。结果 1.第1和7天同一时间点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4+/C8+比值和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明显升高,CD8+T细胞和IgM水平、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降低(P<0.05)。2.7天后APACHEⅡ评分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近期死亡率两组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扶阳法在严重脓毒症免疫抑制阶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9,(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因子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在集束化治疗基础上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参附注射液100 mL静滴,1次/d,连用7 d;对照组每日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连用7 d。记录2组患者治疗开始时、3 d后血浆炎性因子(TNF-α、IL-6、IL-8)、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开始时、3 d后生命体征、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变化,以及24 h乳酸清除率、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和最终病死率。结果治疗3 d后,TNF-α、IL-6、IL-8、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指标下降更明显(P0. 05); 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APACHEⅡ评分下降;观察组24 h乳酸清除率、ICU住院时间、出科时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P0. 05); 2组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脓毒症患者的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微循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国医论坛》2021,36(3):25-2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IN-ɑ)、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5/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38/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后两组患者IL-1、TNF-ɑ、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上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扶阳救逆针刺法可有效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在相同的常规西医治疗(参照2008年SSC制定的"脓毒症治疗指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7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进行APACHEII评分和Mashall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28天死亡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IL-10的动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 II评分、Mashall评分、IL-6和IL-10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II和Mashall评分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28天死亡率为25%,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死亡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15.52天,对照组为11.1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治疗前己明显高于正常,经治疗后7天均下降,治疗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总体病情,延长其生存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抗炎合剂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调理作用及其与感染控制及28 d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6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抗炎合剂,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指标、血清抗炎症因子浓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Mashll评分并统计两组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后与治疗前比较,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CD4~+、CD4~+/CD8~+、Th1/Th2上调,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增加(P0.05),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Mashll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转化生长因子-β浓度下降显著优于对照组,CD4~+、CD4~+/CD8~+、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升高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感染指标、APACHEⅡ评分减低优于对照组(P0.05),28 d死亡率统计显示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炎合剂可明显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提高严重脓毒症患者对感染细菌清除率,减少严重脓毒症患者危重评分,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衡炎方对脓毒症患者的炎性反应及免疫调控机制的影响。方法 48例重度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衡炎方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衡炎方。观察两组APACHEⅡ评分、T淋巴细胞计数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衡炎方组治疗后APACHEⅡ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IL)-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明显下降,而CD+3、CD+4、CD+8均明显增高。结论衡炎方能减轻脓毒症患者的抗炎反应与促炎反应,维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平衡,改善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参多糖对脓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脓毒症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SSC经典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参多糖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使用升压药的时间、生存情况,比较APACHEⅡ评分、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APACHEⅡ评分下降,CD3+、CD4+上升,CD8+下降,CD4+/CD8+上升,NK细胞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计数上升,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多糖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调节炎症反应状态,缩短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AD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均予原发病治疗、器官营养支持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7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第8日)行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百分率及超敏C-反应蛋白(CRP)检测,同时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ICU病死率分别为48.28%(14例)和28.57%(8例).存活患者中,治疗组和对照组住ICU时间分别为(14.36±4.12)d和(18.52±4.91)d;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均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增高,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9.08±3.40)d,短于对照组的(12.86±4.25)d.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ARDS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刘大奎 《新中医》2013,(1):31-3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等的影响。方法:将64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治疗组(西医常规治疗加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天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器官衰竭评分(Marshall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比较28天病死率,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L-6、IL-10水平;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APACHEⅡ、Marshall评分值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7天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APACHEⅡ、Marshall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及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7天,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IL-6、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28天病死9例,病死率为26.4%,对照组病死13例,病死率为4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降低血清促炎介质IL-6水平,调节严重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人参多糖对创伤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参多糖对创伤脓毒症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人参多糖在外科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8例创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经典SSC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参多糖,疗程为7 d。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和生存分析,比较APACHEⅡ评分,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D14+单核细胞HLA-DR,NK细胞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5);2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7天时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之间28 d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IL-10水平明显升高,CD14+单核细胞HLA-DR,NK细胞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均明显上升(P均<0.05)。结论人参多糖可以减轻创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壮医灯草灸疗法对脓毒症患者临床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壮医灯草灸治疗,两组均治疗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等及炎症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白介素-6(IL-6)等水平;采用序贯器官衰竭的检测(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评估患者器官衰竭及病危情况,采用医院壮医证候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CD8+、WBC、CRP、PCT、N(%)、IL-6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参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每组患者入院时均给予6 h的EGDT液体复苏方案治疗,同时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及基础治疗,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1、3、7天血清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记录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间TNF-α、CRP、CD8+计数在治疗前后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而IL-1、PCT及CD3+、CD4+、CD4+/CD8+在治疗前及第1天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在第3、7天治疗组IL-1、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在第3、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APACHE II评分和Marshall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3天差别无显著性(P0.05),在第7天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究其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脓毒症患者5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黄芪组,在相同基础治疗条件下,黄芪组增加黄芪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入院第7、14日测定WBC、TLC(总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CD4、CD8、CD4/CD8、HLA-DR、IL-1β、IL-6、TNF-α水平,并记录APACHEⅡ(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及ICU死亡率。结果全部脓毒症患者中存在WBC、IL-1β、IL-6、TNF-α水平增高,TLC、CD4、CD4/CD8水平下降情况,并且与APACHEll评分及ICU死亡率相关,死亡患者CD4、CD4/CD8水平下降更为显著;治疗后黄芪组较对照组TLC、CD4、CD4/CD8水平回复显著,而CD8、NK细胞、IL-6水平及APACHEII评分下降明显,ICU死亡率也更低。结论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并且影响预后,黄芪注射液治疗有助于调整这种免疫失衡并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胰利胆颗粒联合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行内镜介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观察2组血淀粉酶(PAMY)、尿淀粉酶(UAMY)、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恢复正常值的时间,检测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NEUT)、AMY、Ig A、Ig G、Ig M及CD3+、CD4+T细胞亚群和血清IL-6、IL-15、IL-18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PAMY、UAMY、CRP、WBC、TBil、GGT、AKP恢复正常值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WBC、NEUT、AMY、APACHEⅡ评分及血清IL-6、IL-15、IL-1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血清Ig A、Ig G和Ig M及CD3+、CD4+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颗粒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胰酶水平,减轻胰腺的炎性损伤,疗效优于单纯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感颗粒(儿童装)对轻症型手足口病儿童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感颗粒(儿童装)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5天后两组免疫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 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 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 A高于对照组,Ig M、Ig G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显著升高,CD19~+淋巴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CD4~+/CD8~+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CD19~+淋巴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2、IL-4、IL-6、IL-10、TNF-α、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感颗粒(儿童装)能够提高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胸腺肽α1组及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拯救脓毒症治疗指南(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的方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胸腺肽α1组给予胸腺肽α1(1.6 mg)皮下注射,每日1次;针刺治疗组联合针刺足三里、阳陵泉、内关、关元等穴位,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6天。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Ig G、Ig A、Ig M水平,并比较各组ICU住院时间、再次住院率及28天病死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CD3+、CD4+、CD8+、CD4+/CD8+比值、Ig G、Ig A、Ig M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胸腺肽α1组及针刺治疗组CD3+、CD4+、CD8+、Ig G、Ig A、Ig M升高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胸腺肽α1组及针刺治疗组ICU住院时间缩短,再次住院率及28天病死率下降(P0.05,P0.01)。胸腺肽α1与针刺治疗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免疫指标,调节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参照2008年国际拯救脓毒症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分别于入院前及入院3 d、7 d后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Lac)、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D4~+、CD8~+等指标数值,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每个时点的APACHEⅡ评分、CRP、PCT、Lac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CD4~+、CD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针刺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36.00%和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8 d死亡率为28.00%,明显高于针刺组的8.00%(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具有减轻脓毒症患者的促炎和抗炎反应,从而调节体内抗炎与促炎反应趋向平衡,其机制与减少体内促炎和抗炎介质的释放相关。同时电针足三里穴还能降低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脓毒症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