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氯沙坦(losartan)对其影响.方法测定41例CHF患者(CHF组)和40例无CHF患者(无CHF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4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加用氯沙坦者(50 mg/d)和对照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无CHF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1).CHF组TNF-α、IL-6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654、γ=-0.502).治疗4周后,ΔTNF-α(治疗前、后差值)、ΔIL-6与ΔLVEF呈显著负相关(γ=-0.521、γ=-0.433).氯沙坦者治疗4周后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LVEF显著提高(P<0.01).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与LVEF负相关;氯沙坦具有调节血清TNF-α、IL-6水平及改善LVEF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系。方法 :测定 55例 CHF患者及 2 0例健康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IL- 6) ,血浆肾素活性 (PRA) ,血管紧张素 (A ) ;采用心脏超声测定 CHF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血清 TNF-α,IL- 6的水平与 CHF的原发病无关 ,而与心功能状态有关。 2血清 TNF- α,IL- 6水平与 LVEF呈负相关 (r =- 0 .52 ,r=- 0 .64,P <0 .0 5)。3TNF- α与 PRA呈正相关 (r =0 .55,P <0 .0 5)。结论 :细胞因子与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中 TNF-α,IL-1及 IL -6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42例服用培哚普利的 CHF患者、42例常规治疗 CHF患者治疗前后及 3 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结果 :184例 CHF患者较健康人血清中 TNF-α,IL-1及 IL-6显著增高 (P<0 .0 1) ,且随着心功能损害程度加重而升高。 2培哚普利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且培哚普利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 -1及 IL -6降低更为明显。结论 :CHF患者TNF-α,IL-1及 IL-6水平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培哚普利比常规治疗具有较明显降低 TNF-α,IL-1及 IL-6的水平的作用 ,可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 ,达到保护和改善 CHF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 方法选择长期或短期使用培哚普利的缺血性与高血压性CHF患者各32例、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长期使用培哚普利组TNF-α、IL-6水平低于短期组(P<0.05).结论 培哚普利可能直接或间接降低血清TNF-α、IL-6水平,有利于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 择100例CHF患者(心衰组)及50例无心脏病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取静脉血6 ml,采用CBA蛋白分析系统检测白细胞介素-8(IL 8)、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做心脏超声检测.心衰组中随机选择68例分为 西拉普利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两组分别25例和20例完成随访12周.治疗12周时检测血清IL-8、IL-10和TNF-α水平及心脏超声.结果 心衰组患者血清中IL-8、TNF-α、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8、TNF- α及IL-10三者间互呈正相关(P<0.05);IL-8/IL-10及TNF-α/IL-10比值随CHF的加重而升高(P<0.05);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IL-8、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呈上升趋势,心脏超声除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仅LVEF和缩短分数有所改善,细胞因子水平 无显著变化.结论 CHF时各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抗炎性细胞治疗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5例急性肝炎,29例慢性肝炎,23例重型肝炎和2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IL-8、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各型乙型肝炎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升高,以重型肝炎最明显(P<0.05);IL-1、IL-8和TNF-α水平与ALT、TBIL、PT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1、IL-8和TNF-α参与各型乙型肝炎的免疫病理损伤,血清中IL-1、IL-8、TNF-α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血清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TNF-α、MMP-9及白细胞介素(IL)-6等血清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心力衰竭(心衰)严重程度及患者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TNF-α、MMP-9及IL-6等血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等级与TNF-α、MMP-9及IL-6等血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预后改善程度也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HF血清标志物TNF-α和MMP-9的表达水平与心功能等级及预后显著相关,对于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TNF-α、IL-1β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循环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间的相关性.方法 60例CHF病人按心功能及病因不同分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NF-α、IL-1β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相关关系.结果 CHF病人循环中TNF-α、IL-1β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01),两者与病因无关,只与心功能相关.CHF病人血清TNF-α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IL-1β与TNF-α、LVEDd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 CHF病人循环中TNF-α、IL-1β水平的特征性变化及其彼此间的相关关系,充分体现了失衡的细胞因子网络在CHF的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衰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衰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以5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α、IL-6浓度,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血清IL-6、TNF-α、去甲肾上腺素(NE)在CHF各组均升高,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IL-6、TNF-α、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P<0.05).IL-6、TNF-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r=-0.54,P<0.05;r=-0.58,P<0.01).②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TNF-α、IL-6和NE浓度越高.TNF-α与NE,IL-6与NE明显正相关(r=0.57,P<0.01;r=0.51,P<0.05).③随心衰程度加重,血清IL-6与TNF-α浓度越高,且二者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升高,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并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L-6、TNF-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部分研究显示细胞因子改变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不同的细胞因子产物与基因启动子、信号序列、基因内含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现象有关.目的:测定UC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清浓度,从而探讨TNF-α、IL-6与UC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60例UC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的TNF-α、IL-6基因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浓度.结果:UC患者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UC病变位于全结肠者的TNF-α-308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组和直肠组(P<0.05).UC患者血清TNF-α、IL-6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C患者不同基因型间血清TNF-α和IL-6浓度相比无明显差异,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308、IL-6-1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UC发病的易感性无关;TNF-α-308GG基因型可能与UC病变范围有关;健康人中TNF-α、IL-6基因型是其血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而UC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可能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不同类型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3例及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5例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比较,AMI组和UAP组血清IL-6、IL-8、IL-10 、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血清IL-10、TNF-α水平高于UAP组(P<0.05),组间血清IL-6、IL-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IL-10、TNF-α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及使用苯那普利治疗后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60例诊断为CHF的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苯那普利治疗组30例。另随机选取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4w后分别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CHF患者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4w后两个CHF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有降低(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仅有血清TNF-α水平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苯那普利治疗组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清3种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可能与苯那普利的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HBVDNA的水平变化及其在重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87例重型肝炎患者IL-6、IL-8和TNF-α及用PCR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重型肝炎患者TNF-α、IL-6和IL-8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HBVDNA(-)组与HBVDNA( )组的TNF-α、IL-6和IL-8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的部份原因是由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其水平与重型肝炎患者HBV的活跃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老年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5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 TNFRI)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血清IL-6、IL-10、s TNFRI、TNF-α水平及TNF-α/s TNFRI、IL-6/IL-10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老年CHF患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与抗炎性细胞因子的平衡偏移于炎性方向,而两者的改变能够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变化,促炎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50例老年CHF患者和5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和BNP浓度,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受试者左心室参数.结果 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加(P<0.05);CHF组血浆TNF-α和BNP浓度分别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P<0.05),而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P<0.05),并且TNF-α与B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TNF-α在CHF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TNF-α与BNP有助于判断CHF病情的严重程度,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望成为治疗CHF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患者炎性标志物的检测水平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6例CHD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TNF-α、IL-8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1)。结论:TNF-α、IL-8和sICAM-1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病过程,且与病变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121例CHF患者(CHF组)和27例正常人(对照组)(均海拔2260m)测定了Hb、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按Hb水平将CHF患者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结果:CHF患者Hb水平降低,而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心功能恶化,Hb水平逐渐降低,而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逐渐升高;贫血组患者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明显增高,与非贫血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Hb水平降低,CHF患者血清TNF-α和AngⅡ水平逐渐升高;CHF患者Hb水平与TNF-α和AngⅡ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CHF患者Hb水平降低、TNF-α和AngⅡ水平的升高与CHF恶化有关,Hb水平与TNF-α和AngⅡ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SBP组32例,漏出液组35例)血清及腹水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及腹水的TNF-α、IL-6水平.结果:SBP组患者血清及腹水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漏出液组(P<0.01),且腹水瘦素、TNF-α、IL-6又高于血清中的水平(P<0.01或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SBP组治疗无效者初始血清和腹水中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有效者(P<0.01或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瘦素与TNF-α、IL-6变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瘦素、TNF-α、IL-6明显升高,临床上检测血清和腹水的瘦素、TNF-α、IL-6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NAFLD患者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30例,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TNF-α、IL-6检测。结果 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NAFLD患者NF-α、IL-6水平依次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等级呈正相关(r=0.516、0.437,P0.05)。结论 NAFLD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增高,且血清TNF-α、IL-6水平与NAFLD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999-01~2000-12沈阳市传染病院20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 a、IL -8、IL- 6水平,并用电子胃镜检查了其中64例患者的食管静脉情况。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 a、IL- 6、IL -8、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IV胶原C(IV- 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 05)。TNF -α、IL- 6、IL -8与HA、LN、IV -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球蛋白比值(A/G)均密切相关(P<0. 01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水平较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升高,但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提示TNF- α、IL -6、IL- 8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并可能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