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周晨 《当代医学》2010,16(34):40-42
目的对35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因素分析,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35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与同期60例35岁以上浸润性宫颈癌患者进行比较,并对56例35岁以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5岁组与〉35岁组在年龄、孕次、产次、接触性出血、病理分型为小细胞癌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年龄、肿瘤直径、肿瘤类型、病理分级、术前淋巴结情况是影响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年轻女性出现接触性出血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进行妇科检查;当具备一项或多项重要因素时,应考虑手术根治及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以下简称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颓后.方法 对7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及其它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中者年宫颈癌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年轻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应更好地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妇女的发病趋势、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3例年轻宫颈癌≤35岁(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同期收住的420例中老年宫颈癌(〉35岁)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结果 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年轻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年轻宫颈癌临床分期中早期所占比例(I~IIa期)高于对照组,肿瘤病理类型两组存在差异,年轻宫颈癌非鳞癌患者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癌4年内复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病理类型发生变化,短期内复发率较高,需采取综合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4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选取前来我院治疗宫颈癌的妇女作为受试者,总计50例。按照病患实际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均未超过45岁,对比两组病患临床数据,从而分析45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每组25例。结果对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患有早期宫颈癌的病例数量较多,患有非鳞癌患者数量也相对较多。实验组临床期别、瘤体体积同受到术后病理三大高危因素的影响。此外,实验组早期以及中、晚期病理于5年内的生存率分别为75%与39.8%,相比对照组较低。此外,实验组在两年内的复发率相对较高。结论 45岁妇女宫颈癌具有临床期别较早,非鳞癌发病率高,瘤体体积大等临床病理特点,临床期别以及瘤体体积直接影响了术后患者的病理。且45岁宫颈癌病例预后较差、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莉  陈萍  陈晓 《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38-439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96年10月至2005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分析,并对其肿瘤组织或宫颈分泌物进行HPV检测。结果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与同期宫颈癌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11%上升至2005年的42%。≤35岁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为65%,较>35岁者明显升高,后者为32%。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减小,HPV感染率逐渐升高。结论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HPV感染有相关性。故应加强对HPV感染高危人群的监测、随访,做好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5年问140例年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析,并随机抽取同期就诊的140例年龄〉50岁的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探讨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特点。结果年轻妇女宫颈癌构成比逐年上升,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阴道流血(61.3%),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2%),腺癌比率为6.6%,对照组病理类型主要为鳞状细胞癌(70%),腺癌比率为11.4%,两组均以鳞癌为主,腺癌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临床特点与年老者有所不同,可无明显症状,在诊断方面应提高对年轻妇女的警惕及筛查力度,在治疗方面应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年轻宫颈癌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到1995年共收治30岁以下宫颈癌20例,占同期宫颈癌人数的9%.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预后、治疗进行了分析,提出,应提高全民对癌症的警惕性,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放疗,强调动脉灌注化疗结合放疗治疗宫颈癌的优越性,及放疗中应强调减少放疗并发症的同时,使肿瘤接受足够量的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病理特征和治疗预防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62例35岁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和组织学特征、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两组组织学分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妇女宫颈癌发生率逐步升高,要针对其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定,进行规范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年轻宫颈癌患者(≤35岁)5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方式、孕产史、临床表现、妇科体检、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具有下列特点: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性伴侣数多;孕产史多;首发症状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体检多表现为宫颈糜烂;病理类型非鳞癌比例高;预后差(P<005).结论 年轻与中老年宫颈癌在多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提高妇产科医生年轻宫颈癌知识水平,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和人性化原则,尽量保留生育和女性内分泌功能,同时应强调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的高发因素、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10年间收治的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同期子宫内膜癌的6.29%,多发年龄在31-40岁,占84.21%。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不孕,多在主诉症状出现1年以上诊断占78.95%。细胞分化程度高,肌层浸润少,与>40岁组比较差异有显性。<40岁组5年生存率与<40岁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性。结论: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较少,以月经紊乱、不孕为主要表现,症状出现早期诊断率低,细胞分化好,浸润肌层少,5年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1.
周红 《大家健康》2013,(22):18-19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患者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岁年轻妇女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5.5%。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提倡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关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预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以低分化鳞癌居多,FIGO早期患者中,非鳞癌生存率低于鳞癌(P=0.024).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生存率均短于不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非鳞癌病理类型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伴有术后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尤其是淋巴结转移阳性)应积极予以辅助治疗和严密随访,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以及降低病死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十年来宫颈癌的防治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使宫颈癌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轻妇女宫颈癌由于人群的特殊——该人群对生育及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从而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应建立新的概念。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手术治疗年龄≤35岁宫颈癌60例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探讨年轻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相关治疗和预后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年青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经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44例,其中≤40岁者58例,以同期〉40岁宫颈癌患者186例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0岁者宫颈癌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宫颈病变应加强病毒学、病理学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趋势、发病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2月~2005年4月收治的≤35岁宫颈癌患者4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35岁宫颈癌占同期收治病例的22%。宫颈癌年轻化的原因,可能与性生活年龄过早及多个性伙伴、早婚、早育、多孕多产等因素及病毒感染有关。②全部患者均经过手术治疗,9例宫颈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5年生存率为100%。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且腺癌发病率较高;化疗在这类患者的治疗中有特殊意义;提倡应对所有年轻已婚妇女进行普查,以便及时防治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山西省运城地区宫颈癌的年龄分布,为宫颈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共9028名妇女参加了本次研究,所有病例都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资料采用VFP软件进行录入和整理,利用χ2检验分析宫颈癌与年龄分布。结果:宫颈癌总患病率为2.4%,各年龄组患病率:<35岁为0.9%,35岁~39岁为1.8%,40岁~44岁为2.3%,45岁~49岁为3.6%,>49岁为3.9%,随年龄的增长呈趋势增加(χ2=22.3,P<0.01),45岁以上患宫颈癌的危险性是45岁以下的1.88(1.42~2.49)倍。结论:宫颈癌的筛查年龄应提前至35岁以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青年早期宫颈癌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5例35岁以下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Ⅰa期18例(17.14%),1b期23例(21.90%),Ⅱa期64例(60.95%).结果 2年生存率为80.03%,5年生存率为73.18%.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肿瘤大小、深肌层、脉管是否有癌细胞浸润、盆腔淋巴结是否转移、多个性伴侣+合并妊娠、孕次和产次、治疗方式有密切关系(P<0.05),与民族、病理类型、肿瘤类型、初产年龄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予高度重视并早发现早治疗,加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年轻宫颈癌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是否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以及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并随机与同时期>35岁宫颈癌患者110例作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年轻宫颈癌发病有明显上升趋势,临床分期上,研究组以早期癌(临床分期≤Ⅱa期)居多,占80.88%(55/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类型及组织学分级二组差异无显著性,均以鳞癌为主要病理类型,但研究组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术后5年存活率,≤Ⅱa期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b期患者研究组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年轻组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Ⅱa期)所占比例高,接触性阴道流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诊断上应提高对年轻妇女宫颈癌的警惕性,尽量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年轻患者的5年存活率,主张提倡对已婚妇女的普查,及时发现及诊疗癌前病变和早期癌。  相似文献   

19.
赵红晔  杜樾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5):143-143
目的:重点探讨宫颈癌发病的年龄趋势及病理类型。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08年3月2136例病理资料,对其中299例宫颈癌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宫颈癌发病年龄,〈30岁组占6.1%,30—40岁组占23.2%。40—50岁组占35%,〉50岁组占35.7%;病理类型以宫颈鳞状细胞癌为主,占94.9%,宫颈腺癌占4.0%,其中〈40岁占2.0%。结论:宫颈癌病人年轻化趋势很明显,年轻妇女宫颈腺癌发病率相对高。  相似文献   

20.
杨媛媛  刘晓军  王彦 《安徽医学》2013,34(6):712-714
目的研究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例妊娠合并宫颈癌病例,分析其诊断时孕周、临床期别、病理类型不同,治疗方案个体化及其预后。结果 6例妊娠合并宫颈癌中诊断时间:孕早中期2例,孕晚期2例,产后2例。病理类型:宫颈鳞状细胞癌4例,腺癌1例,低分化癌1例。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随访5例预后良好,1例死亡,与病理类型有关。结论妊娠合并宫颈癌诊治中应重视早期诊断、规范个体治疗,以取得母儿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