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总结了1000例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患者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气管内插管前的用物及患者准备,插管诱导期及插管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全麻手术中及苏醒期的护理配合等.认为经过仔细的术前准备、麻醉护士的积极配合,麻醉医师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地完成气管内插管,提高气管内插管的质量,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 ,并维护有效机械通气 ,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是维持有效通气的一种手段 ,但在插管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插管意外脱出现象 ,轻者造成气道痉挛、气管损伤 ,严重时 ,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 ,针对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脱管的危险因素。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护理 :(1)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2 )改善全身一般状况的同时 ,做好心理护理 ;(3)做好脱管后各项生命指征的观察 ,监测并给予及时处理。气管插管发生意外脱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100020@赵玉爽 $首都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UE)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ICU气管内插管患者224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2年1~12月收治的ICU气管内插管患者192例为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UE发生率和每100个机械通气日UE发生率。结果:实验组UE发生率、每100个机械通气日内U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的U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55例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口腔护理,其中25重症病例采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出血情况,加强呼吸道和口腔护理,尤其是术后留置鼻腔气管插管病例,加强气管插管护理,保持气管通畅,正确指导饮食.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OSAH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减轻患者术前焦虑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维持有效的机械通气,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是维持患者有效通气的一种手段。但在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出现插管意外脱出现象,轻者造成气道痉挛,气管损伤。严重时,尤其是病情不稳定,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由于突然中断人工通气,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做好气管插管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霞 《天津护理》2008,16(2):63-64
目的:探讨冠脉搭桥患者术前接受有关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的健康教育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方法:对50例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在气管插管期间对护理的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气管插管不适的反应进行研究.其中A组为常规手术患者,术前接受过有关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的健康教育,B组为急症手术未接受过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冠脉搭桥患者在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方面是否接受过术前健康教育对于术后机体对插管的依从性和配合治疗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有关冠脉搭桥手术的健康教育应从每一位患者着手,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规范化指导,提高医护人员对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方法在前期理论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ICU护士小组讨论,确定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方案的框架和内容,形成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口腔护理方案草案,并通过召开专家会议讨论该草案,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口腔护理方案。结果构建了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内容,包括:MV患者口腔护理评估方法及评估工具;MV患者口腔护理干预操作流程;MV患者口腔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流程。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方案构建过程科学、严谨、可靠;方案内容循证依据充分,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国内临床护理环境,对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程序化脱机前后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49例意识清醒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间收治的49例意识清醒的ICU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脱机失败、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脱机失败、再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及程序化脱机前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脱机失败、再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ICU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气管插管早期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同时加强气道监护和管理,设置合理的呼吸机参数及报警参数,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插管期间并发症。结论: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加强气道监护与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钩吻中毒的急救护理经验。方法:对钩吻中毒31例患者,立即给予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护。常规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并设定机械通气初始参数,做好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舒适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全程心理护理。结果:预防性气管插管15例,抢救性气管插管6例,共计需要机械通气者21例。治愈出院29例,死亡2例。结论:确立呼吸支持第一的急救理念和做好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的舒适护理是钩吻中毒急救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60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后的护理原则。方法:对60例经口行气管插管术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对60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其中40例患者成功脱机,20例患者脱机失败。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为3例患者加强病室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呼吸机管理、气管插管湿化护理、雾化吸入护理,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结果:2例因并发其他疾病,分别于应用呼吸机9个月和15个月后死亡,1例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3年,经精心护理,至今存活.结论:临床应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以延长运动神经元病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这一治疗手段是临床上进行抢救危重患者的常用急救措施.患者往往病情危重、病程长、机体免疫力低下,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机会,而经口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口腔持续处于开放状态,由于术后不能进食,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咽分泌物增多,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同时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气管导管和牙垫的妨碍,按传统的特殊口腔护理方法,仅用止血钳夹着棉球,很难对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上腭、舌部及牙齿的污垢进行彻底的清洁,增加了口腔感染的概率,造成口腔溃疡、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次口腔护理时间对气管插管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入住我院ICU的12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在气管插管后4h内(含4h)、4~8h(含8h)、8~12h(含12h)介入首次口腔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首次口腔护理时间的向后推迟,患者的早发性呼肺炎机相关发生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结论在插管后4h内介入首次口腔护理,可降低患者的早发性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与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舒适护理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舒适护理在45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结果 45例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不适感减少,舒适感增强,患者满意度为99.0%。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可提高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首次口腔护理的适宜时间,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120例行气管插管患者,按入院序号分为四组各30例,分别于气管插管6、8、10、12 h内行首次口腔护理;于插管后即刻及6、8、10、12 h等5个时间点采样进行口腔细菌培养,对上颌前臼齿的牙菌斑进行评分。结果:D组各时间点牙菌斑和细菌生长评分呈增高趋势(P0.05)。A、B、C组各时间点牙菌斑和细菌生长评分均高于口腔护理即刻(P0.05)。组内重复方差分析显示,B组牙菌斑和细菌生长评分波动略小于A、C组(P=0.000)。结论:急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首次口腔护理的适宜时间为8 h。  相似文献   

17.
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常需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在延长的机械通气过程中,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有的病例由于呼吸肌疲劳尚未完全恢复而需再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撤机过程反复。如果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到一定时间后及时拔除气管内导管,改用经鼻罩/口鼻罩无创通气来辅助通气,可望有效地避免人工气道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和VAP。作者采用有创一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脱机,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19.
有创性机械通气救治呼吸衰竭护理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经验.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46例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经口腔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的护理措施.结果 有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有效率达87%.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精心护理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管插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常规给予机械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与经鼻气管插管的呼吸道的护理.[方法]心脏手术经口气管插管77例、经鼻气管插管15例,在机械通气阶段加强呼吸道护理.[结果]呼吸模式参数设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无菌操作、保护口腔、鼻腔黏膜完整性、病情动态观察与对比是术后机械通气的关键,经口与经鼻气管插管各有优缺点.[结论]留置气管插管与加强呼吸道管理是保证患儿渡过早期心肺功能不稳定阶段的主要措施,根据惠儿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使患儿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