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突出腰椎间盘的再吸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突出腰椎间盘的再吸收应明1腰椎间盘突出症(lubm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也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自1934年Mixter和Barr首次证实椎间盘突出与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关系以来...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于2000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5例,占腰椎间盘手术的10.4%,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CT影像不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CT表现并不典型,应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判断,并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2004年5月~2005年11月,笔者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2例,其中CT检查不典型的10例,不典型率为9.8%,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213例分析孙庆举陈松果王海燕辛越王俊勤孙华CT扫描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其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我院1992年6月~1996年6月经CT诊断并手术探查的2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如下。临床资料213例中,男...  相似文献   

6.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方法 应用德国LINK公司的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手术治疗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4.5椎间盘置换5例,腰5骰1椎间盘置换1例,全部病例均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经MR或CT确诊。结果 6例患者术后经半年以上随诊,腰腿痛症状完全消失,术后4天下床活动,术后3个月检查置换椎间盘恢复活动。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适合55岁以下1~2个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具有临床症状缓解迅速、彻底,能保持脊柱稳定和恢复腰椎间的活动,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随诊时腰腿痛改善的状况,探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对2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LDD治疗,治疗后随访50~74个月,根据JOA下腰痛评分系统判定治疗改善率,评价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的中期效果.结果 根据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改善率≥75%为优、50~74%为良、25~49%为町、0~24%为差.本组病例随诊结果: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5例,优良率72.0%.结论 适应证准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PLDD治疗后腰腿痛中期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分型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CT表现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 CT分型。方法 :选择1996~ 1998年间来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30例 ,回顾性分析其 CT表现 ,并依据 CT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膨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9例占 37.7% ;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35例占 2 6 .9%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41例占 31.5 %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5例占 3.8%。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CT分型为腰椎间突出症术前选择方案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牵引熏蒸针灸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自2002年至今采用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交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临床治疗的主要疾病之一,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疼痛科的主要方法.我科自1999年-2008年间实施1000名患者2657次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部病例经随访6个月-8年得到完整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自 1934年Mixter和Barr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 ,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诊断逐步完善。在明确临床诊断的基础上 ,需要手术治疗时 ,选择手术治疗方法以传统开放手术到近年来开展的微损伤手术 ,可以说是一场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技术革新 ,本文就此进行综述。1 传统后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的后路手术要经过切开皮肤 ,剥离骶棘肌 ,牵开暴露椎板咬除部分或全椎板 ,切除黄韧带 ,摘除髓核 ,椎管内外彻底止血等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对1998年6月~2004年11月手术治疗的96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现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合并腰椎管狭窄率高达77.8%。96例经1~8.5年随访,优良者85例,优良率89.0%。结论: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退变严重,合并症多,椎管狭窄率高,应制订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5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体会李放治吕小玲作者单位:422001湖南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我院自1988~1996年手术治疗5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1临床资料本组男312例,女208例,年龄20~68岁,平均42岁,病程3月~30年,平均8年...  相似文献   

14.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36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全部病例随访1~12年,平均2年8个月。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4.4%。结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复杂,手术入路应根据上腰椎的解剖特点及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2002年4月-2004年10月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用综合康复治疗,主要方法有牵引、斜板手法、揉压闪颤手法、封闭疗法和功能锻炼运动疗法,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心理治疗等综合疗法。结果 治愈率81.37%,总有效率99.38%。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解除患者的一系列症状。病程与疗效有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牵引复位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徐晓军 《颈腰痛杂志》2002,23(2):144-146
目的 探讨利用牵引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  1991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对5 6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L4,5、L5,S1 )患者中的 35 0例采用牵引复位治疗 ,经 6月~ 3年对其中的315例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牵引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优良率 90 .6 %。结论 牵引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确实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97年Foley及Smith首次应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已经有一千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这一手术,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75年GIJAKATA首次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较好疗效后,这一介入手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我院1998~2002年对1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PLD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潘文谦  庄垂加  武志鹏 《中国骨伤》2001,14(11):677-678
笔者自 1990年以来 ,一直从事运用腰椎骨盆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尽管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疗法 ,但降低腰椎间盘内压力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要任务。目前尚无专著论述此疗法 ,致使临床操作无规范性可循 ,笔者撰写此文 ,借以抛砖引玉 ,愿与同道商榷。1 关于牵引的时间问题根据病情需要 ,分为两类 :一类是床边持续牵引 ,这类牵引时间宜长 ,每天应保持 12~ 16小时以上 ;另一类牵引床机械牵引 ,牵引时间宜短 ,每次 2 5~ 30分钟 ,每日 2次 ,一疗程为 3~ 4周。2 关于牵引的角度问题任何一个椎间盘都可因退变劳损而产生突出 ,但由于最…  相似文献   

20.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自2002年4月一2004年9月采用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共40个椎间盘?结果本组病例取得良好疗效,优良率达90.6%。结论PLDD是一个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比较安全,并发症少,经费较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