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琪  俞明明  邵巧晔  崔巍 《浙江医学》2021,43(22):2411-2414,2440
目的探讨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0至2019年收治的127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30例。总结远处转移特点,分析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果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46.7%)、腹膜(46.7%)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572,95%CI:1.041~12.250,P<0.05)是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预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7、6.15滋g/L、0.759、0.807和0.710、33.35U/ml、0.621、0.830。30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最终完成随访21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8例;总生存期22(12,28)个月,2年生存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的散发性转移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腹膜多见;淋巴结状态是影响其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对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可能影响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血清IL-37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就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作为结直肠癌组,另取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37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血清IL-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直肠癌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IL-3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血清IL-37水平降低。临床分期高、有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生存时间短的患者血清IL-37水平低于临床分期低、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生存时间长的患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类型、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患者血清IL-3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IL-37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RlR=0.043(95% CI:0.014,0.102)]、淋巴结转移[RlR=0.038(95% CI:0.016,0.097)]、远处转移[RlR=0.049(95% CI:0.013,0.120)]和IL-37水平[RlR=0.067(95% CI:0.028,0.168)]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L-37水平降低,血清IL-37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王剑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0):655-65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糖类抗原242(CA 242)的浓度变化对结直肠癌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1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A 242。并比较结直肠癌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20天时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 242水平的变化。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CA 242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CA 242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D-二聚体和CA 242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临床辅助诊断,有助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效果、判断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CRC)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类型和肿瘤标志物等因素的关系,研究 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2012 ~ 2014 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499 例行手术治 疗的CRC 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因素进入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体类型浸润及术前CA153 表达水平与 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 >0.05)。术前CEA、CA724、CA199、CA242 及CA125 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 正相关(P <0.05)。浸润深度、癌周脉管癌栓、组织学类型及CA242 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 术前检查肿瘤标志物CEA、CA724、CA199 及CA125 对判断CRC 淋巴结转移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玉海  魏强  魏云海  蔡炜龙 《浙江医学》2022,44(13):1381-1385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长径(MTL)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7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121例,无淋巴结转移149例。所有患者根据切除的肿瘤标本获得MTL。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LNR)结直肠癌患者的MTL;分析MTL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27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MTL为0.7~12(4.19±1.53)cm。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MTL、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L(OR=1.238,95%CI:1.034~1.483)和CA19-9(OR=3.420,95%CI:1.474~7.933)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不同N分期、LNR的结直肠癌患者MT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N分期及LNR的增加MTL逐渐增大。MTL评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605,最佳截断值为4.25cm,灵敏度为0.545,特异度为0.631。结论MTL大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TL>4.25cm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在手术前后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1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是否有转移分成2组,远处转移组15例,无远处转移组46例;行根治性切除41例(根治组),姑息性切除11例(姑息组),剖腹探查9例(剖腹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检测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和肿瘤组织、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GE2及健康体检者血的PGE2含量.结果: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PGE2水平明显升高,外周血PGE2水平在DukesJD期者显著高于Dukes A、B、C期者(P<0.01),结直肠癌患者无远处转移组外周血PGE2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关系(P<0.01),肿瘤组织的PGE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1).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后外周血PGE2显著下降,其中根治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姑息组和剖腹组术后PGE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PGE2升高是肿瘤源性的,外周血PGE2动态检测可视为判断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有否复发或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曹亚萍  费素娟  李莉 《西部医学》2021,33(7):1010-1015
【摘要】目的 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RLR)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20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501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癌组)、40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结直肠息肉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24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者外周血RLR、CEA、CA19 9水平,比较RLR、CEA、CA19 9三者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率,分析结直肠癌组RLR与CEA、CA19 9之间的Spearman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患者外周血RLR水平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LR与CEA、CA19 9成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128、0227(P<005)。通过ROC曲线,RLR、CEA、CA19 9最佳截断值时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557%、637%、397%,特异度分别为676%、792%、879%。有远处脏器转移的晚期患者RLR明显高于无脏器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检测RLR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RLR联合CEA、CA19 9检测可提高诊断结直肠癌的灵敏度,有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724水平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 RA C)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中的变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21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EA、CA242及CA724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EA、CA242及CA724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在治疗后血清CEA、CA242及CA724水平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显著(P0.05)。结论血清CEA、CA242及CA724水平可以准确敏感的反应结直肠癌的治疗情况,是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的重要指标,P RA C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效果显著,显著降低了血清中CEA、CA242及CA724水平,能有效提高单纯使用腹腔镜手术的切除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乔海军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978-982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CA19-9)的相关性以及对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以6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3d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SAA、CRP、CEA、CA19-9水平,并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SAA与CRP、SEA现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CRP与CEA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CEA与CA19-9呈正相关;SAA、CA19-9诊断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意义,CRP无统计学意义;SAA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7%、69.15%、58.6%;CA19-9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7.7%、71.3%、51.7%。SAA联合CA19-9诊断结直肠癌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87.8%、36.7%。结论:SAA、CRP与CA19-9具有一定相关性,SAA与CA19-9在诊断Ⅱ~Ⅳ期结直肠癌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724(CA724)、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在结直肠癌诊断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2年11月我院临床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67例为结直肠癌组,同期159例结直肠良性病变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A724、CA125、CA199、CEA血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4种肿瘤标志物单独及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学评价指标。结果:两组4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肿瘤标志物中CEA有较高的灵敏度(68.7%)、约登指数(0.586)、阳性预测值(73.0%)及阴性预测值(87.9%);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度(86.6%)、约登指数(0.688)及阴性预测值(93.9%)。结论:CA724、CA125、CA199、CE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高血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10年以上糖尿病史的结直肠癌患者为实验组(n=31)和结直肠癌无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n=60),分析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情况、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的特点。结果无糖尿病组伴有高血压者16.7%;结直肠癌伴2型糖尿病组为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糖尿病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率为21.7%,合并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组为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高血糖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TNM分期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较单纯结直肠癌患者更易发生转移,2型糖尿病增加了结直肠癌转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黎相照  薛小磊  许锦文 《广东医学》2016,(16):2452-2454
目的:探讨凝溶胶(GSN)蛋白在结直肠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Envision 法)检测69例结直肠癌组织(原发癌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5例淋巴结转移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SN 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原发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癌旁正常组中的 GSN 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而原发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06)。 GS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TNM 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低分化结直肠癌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结直肠癌(P =0.009),晚期结直肠癌(Ⅲ+Ⅳ)中 GSN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结直肠癌(Ⅰ+Ⅱ)(P =0.001),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GSN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P =0.001)。结论结直肠癌早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肿瘤的形成有关,而随着肿瘤进展到晚期,GSN 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恶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测定与血清癌胚抗原做对比,探讨其变化水平在临床判断病情和评估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定量测定9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并选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测定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血浆D-dimer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胃癌无转移、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3组患者之间,血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恶性肿瘤转移与无转移组之间CEA及D-dimer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18例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其中宁波市第一医院1675例,宁波市第二医院1409例,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734例;截至2019年12月31日,246例患者完成术后随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HER-2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结直肠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率,比较不同HER-2表达水平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结果3818例结直肠癌患者HER-2(-)、(+)、(++)、(+++)分别为3017、684、75、42例,HER-2表达阳性率为21.0%。不同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转移器官情况的结直肠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类型、位置、解剖学部位、、浸润深度以及无神经及脉管侵犯的结直肠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6例完成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中,HER-2(-)、(+)、(++)、(+++)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4.9%、79.0%、78.9%、7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HER-2表达与其性别、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转移器官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但与预后无关,对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D二聚体(D-D)、糖类抗原724(CA724)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另选取56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分别纳入胃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受检者的D-D及CA724水平,分析胃癌患者病理指标与D-D及CA724水平的关系,以及影响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前,胃癌组及胃良性病变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胃癌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胃癌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良性病变组患者的D-D及CA72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浆膜层浸润的患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固有层及肌层浸润者,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者D-D及CA724水平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作为因变量,将浆膜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低分化作为自变量,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浆膜层浸润和有淋巴结转移,以及低分化均为胃癌患者D-D及CA724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P<0.05)。CA724以6.90 U/mL为临界值时,单独CA724监测胃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83.93%,D-D以0.50 mg/L为临界值时,单独CA724监测胃癌的敏感度、准确度均为82.21%,当D-D及CA724联合监测时,其敏感度及准确度均为96.43%(54/56),提示D-D及CA724联合监测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独D-D及CA724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单独D-D=5.973,χ2单独CA724=4.940,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监测外周血D-D及CA724指标水平可较好地反映其疾病情况,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SAA、CRP、CEA和CA19-9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CA19—9的相关性和SAA对于结直肠肿瘤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纳入结直肠癌患者41例,测定术前S从、CRP、CEA和CA19—9水平,并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AA和CRP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90。以诊断有转移的结直肠癌(进展期结直肠癌)为目标,建立SAA的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z=0.831,以SAA=4.045mg/L为临界点,得到SAA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76.2%。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的SAA和CRP水平高度相关,说明肿瘤转移与炎症反应有关联。SAA对转移性结直肠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术前分期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袁航  屠世良 《浙江医学》2019,41(18):1952-195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8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检测miR-34a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47.9%、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直径、远处转移等均无关(均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均有关(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低于非甲基化患者(均P<0.05)。远处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但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不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miR-34a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有关,可能参与肿瘤进展转移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彭忠  郑成军  江培  陈雷  宋桂芹 《西部医学》2019,31(5):782-785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在胃癌腹膜转移中的诊断价值,为胃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治的68例胃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腹膜转移分为转移组(20例)与非转移组(48例);手术或化疗前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724、CA242、CA211、CA19 9、CA125水平,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血清水平、阳性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比较联合检测以及各指标单独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转移组血清CEA、CA724、CA242、CA211、CA19 9、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转移组血清CA724、CA125、CA21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242、CA19 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CA125、CA211联合诊断(Y1)与所有检测指标联合诊断(Y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e ,AUC)值均大于单项指标诊断(P<0.05)。结论 单项指标中CA125诊断胃癌腹膜转移效能最高,其与CA724、CA211联合诊断可作为胃癌腹膜转移的有效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碧玉  庄晓泉  黄芳  赵勇  向俾庭 《海南医学》2013,24(8):1154-115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腹腔引流液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浓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第1、2天腹腔引流液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浓度,并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结果术后第1、2天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组腹腔引流液中CEA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淋巴结转移组CEA浓度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组,CA19-9、CA125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淋巴结转移组第1、2天腹腔引流液CEA、CA125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CEA浓度低于第1天,CA125浓度高于第1天,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术后第1、2天腹腔引流液中CEA、CA19-9、CA125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腹腔引流液中CEA浓度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正相关性,而CA19-9和CA125临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0.
于雷  蔡相军  张一鸣  徐国帅  刘洪涛 《浙江医学》2019,41(2):143-146,14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9、RUNX1表达情况,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分析SOX9与RUNX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OX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RUNX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不同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侵及浆膜、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直肠癌组织中SOX9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TNM分期、血癌胚抗原(CEA)水平、有无侵及浆膜、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的患者直肠癌组织中RUNX1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RUNX1均高表达13例,均低表达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呈负相关(rs=-0.54,P<0.05)。结论SOX9、RUNX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临床上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情况,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