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柯达公司生产的Direct View CR800型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与该公司生产的Dry View 8200型干式激光相机以及国产X线摄影机配套工作,处理全科每d除胸片、消化道造影外的所有X线摄影检查。结果柯达Direct View CR800型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在3a多的临床使用中一直运转良好,所产生的数字式图像清晰度、对比度均优良。结论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使用方便,其影像质量比普通X线摄影好,提供的信息比普通X线摄影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R系统与静脉尿路造影的X线检查影像特点,X线片的成像质量与直接影响X线诊断质量诸多因素,以提高其静脉尿路遣影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一组病历的数字化摄影和传统法摄影所做的静脉尿路造影的对照分析.结果 CR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以X线为成像能源的数字式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泌尿系统影像的显示水平.结论 通过对对传统法和CR系统数字摄影进行静脉尿路造影片质量和效果的分析,评估,表明CR系统较传统的X线摄影方式有很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蒋瑾  杨诚  付凯 《当代医学》2001,7(12):76-78
无胶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是将来的发展方向。目前DSA,CT,MRI,ECT与US(超声)成像技术都已实现了数字化,而广泛应用的X线胶片摄影系统仍为传统的非数字化阶段。改进与革新传统X线摄影技术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简述数字化X线影像发展过程与技术现状,直接数字化成像与间接数字化成像方式的益处。在未来的发展中,直接数字X线影像方式是代替传统X线(增感屏-胶片)摄影系统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R系统与静脉尿路造影的X线检查影像特点,X线片的成像质量是直接影响X线诊断质量.诸多因素可提高其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对一组病历的数字化摄影和传统法摄影所做的静脉尿路造影的对照分析.结果 CR系统做为一种新型的以X线为成像能源的数字式成像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泌尿系统影像的显示水平.结论 通过对对传统法和CR系统数字摄影进行静脉尿路造影片质量和效果的分析、评估,表明CR系统较传统的X线摄影方式有很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梁真 《右江医学》2010,38(4):468-469
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系统是计算机与X线摄影结合起来的、是采用成像板(imagingplate,IP)代替X线胶片使普通的X线摄影转换为数字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实现了X线信息的数字化储存再现及相关联网及传输。CR系统的使用,完成了X线图像由模拟影像向数字影像转变的飞跃,告别了脏、臭、暗、累的暗室内成像,更重要的是杜绝了废片,极大提高了影像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现将CR在综合医院床边摄影中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CR系统(computed radiogranhy)它是通过X线摄影转换为数字图像,作为代替普通X线胶片成像的一种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照片含有丰富信息量及宽容度较大的条件,明显优于X线的成像技术。CR系统与常规X线摄影设备匹配运行,以IP板代替胶片,实现数字化,提高了图像分辨显示能力,用计算机实施各种后处理功能,降低了常规X  相似文献   

7.
随着X线摄影探测器研制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字化影像技术的发展 ,数字X线摄影 (DR ,digitalra diography)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诊断。这些数字化X线成像设备提供了较之常规X线摄影系统更大的动态范围 ,并可对所生成的影像进行后处理 ,从而更好的满足了临床诊断的要求。然而与传统放射成像技术不同 ,数字X线摄影系统其成像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评价传统放射影像质量的技术方法与指标难以适应数字X线摄影系统成像质量评价。量子检出效率 (DQE)是 6 0年代应用于评价天体物理摄影系统成像质量的一个物理量[1] ,它描述了从探测器输入到探测器输出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成像技术在X线领域内包括计算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及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后者中目前常用数字点片成像即DSI(digitalspotimaging),属于数字荧光摄影(digitglfluorography)。另一种为数字式扫描X线摄影(digitalscannedprojectionradiography),属于计算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1设备及方法我院装备有PhilipsDiasnost88遥控X线透视摄影整机有配套DSI系统。这是一种比较新的计算机辅助电视透视摄影技术,可用瞬时(10~20ms)强脉冲电流激发X射线,以传统影像增强技术摄像,视频数…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CR、DR与屏胶摄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影像属于计算机成像,它以对比度分辨率高,辐射量少,成像质量高,大大提高了影像质量的显示能力,突破了常规摄影技术的局限性,为临床提供层次丰富的影像信息。近年来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CR、DR应用于临床,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在细微结构和微小病变的处理上,比较传统的屏胶系统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陈岩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0):1036-1037
探讨电荷耦合器(CCD)数字化X线系统在牙片摄影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采用CCD数字化X线系统对918例患者1026颗牙行牙片拍摄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与传统牙片X线胶片比较,使用CCD系统行牙片拍摄能减少曝光量70%~80%,成像速度快,成像质量优良,并且可以进行图像后处理和存储传输;与传统牙齿胶片X线摄影技术比较,CCD数字化X线系统的牙片摄影在图像质量和检查时间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可以为口腔临床提供更为优质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1.
吸气相HRCT(高分辨CT)对于肺部疾病诊断的价值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肯定。80年代后期出现了呼气相HRCT的研究。目前国内呼气相HRC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气相异常表现与肺功能的关系,有关国人呼气相HRCT的正常所见未见系统研究。拟通过28例正常受试者吸气相和呼气相HRCT检查,探讨呼气相HRCT的正常表现及相关指标,为呼气相HRCT在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张乐  王建军  马春忠 《海南医学》2010,21(18):84-86
目的目的比较计算机X线摄影(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DR)两种成像方式在胸部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以求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抽取胸部影像CR1000例,DR1000例。从应用范围、摄影方式、X线的剂量、成像时间、图像质量、图像的调节与处理等方面将两者进行比较。结果 DR对于胸部影像的甲级片率为70.2%,摄影速度为60人/h;CR的甲级片率为57.4%,摄影速度为30人/h。结论 DR在成像质量、甲级片率等方面优于CR,但两者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覃延 《当代医学》2011,17(19):16-17
目的研究移动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床旁骨骼系统摄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抽取移动CR与移动DR床旁骨骼系统摄影片各120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照片质量:移动DR甲级片率79.2%,乙级片率20.8%,废片率0。移动CR甲级片率65.8%,乙级片率31.7%,废片率2.5%。(2)骨厚实组织结构显示:DR明显优于CR。结论移动DR操作方便,成像快速,有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拼接图像的可靠性。方法:对照组:X线球管中心线对模型1标尺的中点标记进行垂直摄影,照射野包含标尺的两侧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实验组:选用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分别进行两幅和三幅拼接图像的摄影,每次摄影照射野应包含对应标尺的标记,摄影距离120cm。物一台距离3.5cm;然后将相应图像裁剪拼接。评价拼接图像的标尺长度与单幅摄影时标尺影像长度与放大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标尺影像长度为(39.557±0.382)cm,放大率为(1.130±0.00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标尺影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59,P=0.056);采用Welch检验,模型影像放大率与标尺影像放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69.600,P=0.126)。结论:倾斜角度摄影和平行移动摄影的拼接图像与单幅摄影图像的放大率基本一致。倾斜角度摄影比平行移动摄影更能显示X线解剖结构的一致性。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人工拼接图像能真实、客观显示人体影像信息,操作方便、可靠,为临床提供准确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X线与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髋关节PVNS的X线及MRI资料并进行总结.19例髋关节病变均行MRI检查,其中增强扫描9例;X线平片检查10例.[结果](1)X线表现:10例中有6例表现为关节囊肿胀,2例关节周围可见稍高密度肿块影,所有病例均有程度不一的关节间隙变窄,2例未见骨质异常,8例见不同程度关节边缘、头颈交界处及粗隆部浅表性缺损或深在的类圆形、不规则状骨质缺损以及骨性关节面下囊样透亮区,病灶边缘均有硬化边.4例关节边缘可见骨赘形成,3例同时伴骨质疏松.(2)MRI表现:19例中弥漫型17例,局灶型2例.17例弥漫型中5例见关节腔积液,所有病例关节滑膜均呈不同程度弥漫性增生肥厚,其中13例其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或小结节灶,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14例示髋臼、股骨头、头颈交界处及粗隆部出现不同程度骨质侵蚀及凹陷缺损,骨缺损区的信号与增生肥厚的滑膜信号大致相同,其中8个病灶周围绕以低信号环,关节骨性关节面下亦可见囊性变,呈中等稍低T1WI、T2WI信号,邻近骨髓腔内可见弥漫性反应水肿,于T2WL/STIR呈片状高信号,8例增强扫描显示关节内外的滑膜及骨内病灶均明显强化,2例局灶型PVNS均表现为股骨颈外侧单发性肿块,T1WI呈中等稍低信号,T2WI呈中等稍高信号,内见多发点状及小结节状灶,在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其中1例邻近股骨颈外缘见弧状缺损.[结论]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PVNS有定性诊断价值;而X线平片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但在准确诊断上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现代影像学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眼眶皮样囊肿的X线、B超、彩色多普勒、CT、MRI检查结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CT、MRI均可明确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结构和动态,CT能较精确确定空间位置,MRI上信号高低与脂质、H 含量有关。结论上述影像学检查对眼眶皮样囊肿均有诊断价值,CT检查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在脊柱外科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与脊柱外科关系密切,临床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取的医学影像资料一般包括大体照片、线条示意图、放射学图片、手术录像和CAI课件等资源,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影像资料,建脊柱外科资源库,灵活运用各种影像资料对脊柱外科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采用棉拭子倾注法,于2012年对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成像装置行三氯异氰尿酸消毒液消毒前及消毒后1、2、3和6h的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测。消毒前,菌落数均超标(〉10cfu/cm^2),以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居多,菌落总数最高为摄影床(58cfu/cm^2),最低为曝光按钮(19cfu/cm^2);消毒后,放射线服菌落数仍超标,消毒后2h诊断床超标,消毒后3h全部装置超标。提示,数字化X线摄影装置表面细菌污染严重,使用含氯消毒剂可以达到短期有效的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外科是鼻科学领域划时代的变革,其应用和开展与医学影像密切相关。医学影像一般包括解剖图片、线条示意图、放射学图片、鼻内镜图像显示系统、手术录像和CAI课件等资源,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影像资料,建立鼻科资源库,对鼻内镜外科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室术中磁共振(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在手术和常规临床扫描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3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双室iMRI设备引导下行术中扫描的患者110例,常规临床扫描患者4154例。计算联合扫描方式下iMRI设备的效益与产出,制定手术患者在双室iMRI系统中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多模态扫描方案,分析其优势。结果联合扫描为设备提升了72.9%的收入,且无不良事件发生;双室iMRI系统下的“术前-术中-术后”扫描降低了手术患者候机时长;多模态影像结果显示,60.9%的患者在术中首次成像达到手术要求,再次成像后比例提升至91.8%。结论3.0T双室高场强iMRI在手术和常规临床的联合应用大幅提升了设备使用效率,颅内肿瘤多模态成像方案对指导手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