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造瘘对改善肾后性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患者(64个肾脏)在超声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法蒋导昔放置于扩张的肾盂内,引流溅压。结果 15例患者,61个肾脏(95.3%)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肾功能明显改善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改善肾后梗阻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 (percutaneousnephrostomy ,PNT)是一种微创解除上尿路梗阻、拯救肾功能的有效方法。惯用的穿刺引导方式包括X线定位和CT定位 ,但存在医护人员和患者均接受大剂量射线辐射且需要昂贵的装备等缺陷。我们于 1998- 0 5~ 2 0 0 3- 12采用B超引导下行PNT ,拯救肾后性肾功能衰竭 32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32例 (6 1侧肾脏 ) ,男 13例 ,女 19例 ,年龄 4 1~ 76岁 ,平均年龄 5 7岁。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因 :宫颈癌 9例 ,直肠癌 6例 ,前列腺癌 3例 ,膀胱癌浸润输尿管下端 10例 ,…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在经皮肾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中的价值。方法分析使用B型超声线阵扫描探头实时引导,配以穿刺导向器,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手术97例112侧肾的资料。结果112侧肾1次穿刺成功率为98%,满意放置导管造瘘成功率为9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成功率高、创伤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在肾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CN)治疗肾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 超声引导下对72例肾积水患者行PCN治疗,其中15例患者行双侧PCN,对PCN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共87侧肾置管全部成功,成功率100%;随访至8周,70例患者肾功能在1周内得到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能够改善肾功能,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后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病人32例(61例侧肾脏),肾后性肾功能衰竭原因:恶性肿瘤压迫28例,其它疾病4例.操作方法:同时超声实时观察,按Seldmger氏技术,穿刺成功,置人14G的深部静脉留置导管,调整好深度后,用缝线固定,充分引流尿液.结果:本组32例出院时肾功能衰竭症状缓解,29例血清Cr和BUN恢复正常,23例可以到相关科室继续治疗.结论:本组资料表明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B超引导下的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可作为临床上一种首选、安全和便捷有效挽救肾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效果及其用于评价患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利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对 26 例肾积水患者( 30 例患肾) 进行治疗,超声测量患肾治疗前后肾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及肾实质厚度,术后1周每天记录24小时引流尿量。结果 经皮穿刺肾造瘘术后依据患肾 24 h 引流尿量,分为改善组(22例)及无功能组(8例), 改善组术前肾实质厚度为1.9±0.4cm,无功能组肾实质厚度为1.1±0.2cm,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善组术前叶间肾动脉血流RI为0.67±0.07,无功能组肾动脉血流RI为0.8±0.02,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改善组及无功能组患肾术后肾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肾实质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厚(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操作简便、小创伤、高疗效,成功率及安全性高,能够准确评估和有效地改善患肾功能,为进一步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效果及其评价患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肾积水患者(30枚患肾)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术,超声测量患肾治疗前后肾叶间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实质厚度,术后1周每天记录24 h引流尿量,根据术后患肾24 h引流尿量分为改善组(22枚)和无功能组(8枚),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肾实质厚度和叶间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术前改善组肾实质厚度为(1.91±0.46)cm,无功能组肾实质厚度为(1.09±0.2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改善组叶间肾动脉血流RI为0.67±0.07,无功能组叶间肾动脉血流RI为0.8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改善组和无功能组患肾叶间肾动脉血流R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肾实质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能准确评估和有效改善肾积水患肾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保肾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脓肾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脓肾的病理特点及保肾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对41例一期取石加肾造瘘或输尿管放置双J管的急性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本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岁.左侧19例,右侧22例.发病时间3~18 d,平均7 d.结果 术后随访36例,患肾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33例(91.7%),术后1年发生肾萎缩3例(8.3%),复发结石5例.结论 发病时间较短、梗阻解除后肾皮质血运改善的急性梗阻性脓肾保肾手术是可行的,局部肾皮质厚薄并非保留患肾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Seldinger技术,在B超引导下,用输尿管导管对29例病人作经皮穿刺肾造瘘术34次。首次操作成功率76.5%(26/34),总成功率91.2%(31/34)。造瘘后,7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有5例肾功能得到改善;10例高热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3例另侧肾脏无功能患者,防止了体外震波碎石术后可能发生的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试行了肾镜取石,1例获得成功。没有1例发生需要外科手术的并发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操作容易,损伤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大通道经皮肾造瘘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通道经皮肾造瘘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 及其优点.方法 选择102例肾铸形结石或巨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1例,分别采用经皮大通道肾造瘘取石术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MPCNL).结果 经皮大通道肾造瘘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72 min,术中出血约110 mL,结石取净率90%,二期结石取净率为98%,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或行超选择性肾栓塞治疗.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50min,术中出血约105mL,结石取净率80%,二期结石取净率为90%,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大出血或行超选择性肾栓塞治疗.结论 大通道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能节省手术时间,提高结石取净率,未增加损伤及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肾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造瘘术(percutaneous nephrostomy, PCN)治疗肾积水的临床意义及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行对35例肾积水患者PCN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双侧PCN,全组病例中19例于门诊治疗.总结对PCN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共39次置管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100%.随访至8周,33例患者肾功能在1周内得到改善,有效率94.3%.全组无1例因治疗的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PCN能够改善肾功能,避免肾功能因梗阻而衰竭,是一项操作简便、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PCNL)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240例肾结石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人生命体征,注意肾造瘘管内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及病人术后疼痛部位、性质的观察,防止造瘘管脱落,预防感染.[结果]240例病人手术均解除结石引起的梗阻,术后胸膜损伤2例;无一例出血死亡,无肾造瘘管脱落,无肾造瘘口感染发生.[结论]围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mini-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方法,应用技巧及效果。方法:应用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按照穿刺造瘘成功后的出血情况以及复杂性肾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以及多次气压弹道碎石手术。结果:51例复杂性肾结石应用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成功。其中42例一期mini-PCNL,9例经皮肾微造瘘7天后二期mini-PCNL。一次碎石取净结石占50.98%(26/51),二次碎石取净结石占37.25%(19/51),三次碎石取净结石占7.8%(4/51)。大部结石取出而少量残石于肾边缘小盏2例,残石率3.92%。均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血色素低输血400ml。无邻近脏器损伤、气胸、肾蒂损伤及肾动静脉瘘。结论:B超引导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B超定位穿刺方向及深度易把握。结合mini-PCNL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恢复快及可反复取石的优点。对治疗肾脏复杂结石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赵桂焦 《全科护理》2008,6(36):3319-3320
[目的]探讨经皮肾微造瘘榆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PCNL)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40例肾结石病人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病人生命体征,注意肾造瘘管内引流液量、颜色、性质及病人术后疼痛部位、性质的观察,防止造瘘管脱落,预防感染。[结果]240例病人手术均解除结石引起的梗阻,术后胸膜损伤2例;无一例出血死亡。无肾造瘘管脱落,无肾造瘘口感染发生。[结论]圈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CNL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各种影响因素,总结有效的术中、术后出血防治措施,比较单一止血方法和联合止血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187例肾结石患者中术中、术后出血共42例,发生率为22.6%(42/187)。导致PCNL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有肾造瘘通道扩张出血、经皮肾穿刺出血、肾实质段损伤出血、感染等原因,术中出血23例(23/42,54.8%),11例在3 d内出血,6例在3~7 d内出血,仅有2例在1周后出血;将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均为有显著差异性(P0.05);采用联合止血方法处理后,24例肾结石出血患者得到有效控制,1例无效;单一止血方法处理后,14例肾结石出血患者得到有效控制,3例无效,两组控制率(82.4%,96.0%)和无效率(17.6%,4.0%)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导致PCNL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有肾造瘘通道扩张出血、经皮肾穿刺出血、肾实质段损伤出血、感染等原因,而结石类型、手术时间、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是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临床使用联合止血方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肾造瘘术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改善的临床意义。方法 72例因肿瘤原因致肾功能衰竭患者经肾造瘘术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变化。 结果 72例均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100%。随访4周,其中一周内肾功能明显改善69例,有效率95.8%,其余3例两周内肾功能明显改善。Cr下降范围120-270umol/L,BUN下降范围3.9-8.1mmol/L。 本组发生轻微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6.9%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肾造瘘能够明显改善肾功能,短期内治疗肾功能衰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路梗阻性肾疾病经造瘘管顺行超声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尿路梗阻患者.经皮肾盂造瘘术后从引流管直接向肾盂内注射造影剂行超声造影,观察造瘘管位置及造影剂向肾盂、输尿管、膀胱流动的连续过程。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输尿管通畅15例,通而不畅20例,不通8例。其中诊断造瘘管位置异常2例,肾段小血管出血2例,复杂肾病2例。结论经造瘘管顺行非血管性腔内超声造影可以判断肾造瘘是否成功,同时可判断梗阻性肾疾病的梗阻程度、部位,明确部分病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应用价值,方法2例双侧输尿管结石所致完全性尿路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行经皮肾造瘘术并进行持续尿引流直至肾功恢复后方拔管,结果2例经皮肾造瘘术均获成功,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急诊介入经皮肾造瘘术具有挽救生命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单J管在肾积脓经皮肾造瘘引流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619-1620
肾积脓是各种原因的泌尿系梗阻而引起肾脏的继发感染,在临床上较多见,对其治疗比较复杂。经皮肾穿刺引流是缓解病情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可尽快恢复肾脏功能,并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我院自2001年起应用F7、F8号L400单J管(聚氨酯J型导管)做肾脓肿经皮肾造瘘引流,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20~61岁,平均48岁。左肾24例,右肾14例。积脓程度:彩超报告为中~重度;肾图示:肾功中~重度受损;IVU:27例显示结石造成输尿管梗阻(均为阳性结石,其中3例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形成的石街),1例输尿管术后显示手术部位狭窄;10例患侧肾脏显影不清,改做逆行造影,均显示输尿管不同位置的梗阻。38例病人均有发烧和患侧肾区痛。1.2引流方法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腰部用棉垫垫起,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在肾脊角处用尖刀片切一0.5 cm长的切口,穿刺留置针在B超引导下经切口刺入肾盂处将针芯抽出,见有脓汁流出,立即将单J管卷曲一端沿针心送入肾盂处。见单J管内流出脓汁后再将穿刺套管针缓慢拔出,用无菌棉签粘取脓汁放入无菌试管内送实验室做细菌培养,接上引流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 MPCNL)与后腹腔镜取石术(RLUL)在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45例微创术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29例,RLUL组16例,对比两组出血量、术后高热率(>38.5℃)、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总天数.结果 45例手术全部成功.MPCNL组出血量(120±50)mL、术后高热率(37.9%)、术后下床时间(5.0±1.5)d、住院总天数(7.0±3.5)d.RLUL组出血量(60±20)mL、术后高热率(6.2%)、术后下床时间(1.5±1.5)d、住院总天数(4.0±1.3)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孤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RLUL术较MPCNL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