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肌张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神经康复重建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将24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12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Bobath技术、推拿、脑循环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基础上应用WOND 2000F2型神经康复重建仪, 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的生物反馈刺激.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 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测定患儿腓肠肌肌张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0.001), 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康复重建治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  相似文献   

2.
王秋  罗蓉  李娜  张莉 《四川医学》2010,31(3):301-302
目的观察系列石膏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马蹄足的临床效果,研究系列石膏治疗对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和步态的改善情况。方法49例1-10岁有马蹄足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应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行系列石膏治疗,采用关节活动度和步态分析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的单盲研究。结果接受治疗的49例患儿其关节活动度和步态全部有明显改善(P〈0.001),仅有2例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系列石膏疗法可以降低患儿肌肉痉挛的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步态,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马蹄足有良好治疗效果,并对患儿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7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每例患儿应用改良Ashworth法进行肌张力评定,测量双下肢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肌张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808,P=0.0173)。治疗后两组患儿内收肌角、腘窝角、足背屈角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2.5191、-2.5161、-2.3201,P值分别为0.0118、0.0241、0.0203)。结论应用康复训练结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扩大双下肢关节活动度,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曹菲 《现代医学》2011,39(6):638-640
目的:探讨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对纠正痉挛型双瘫患儿尖足步态效果的作用。方法:将5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只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家长参与的强化训练,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盲法评定法对患儿足背屈角被动活动范围、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站立及行走功能项目进行评定。结果:(1)治疗前两组各项比较无差异(P>0.05)。(2)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3)两组治疗后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可更好地提高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纠正效果,是值得推广的康复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补阳活血汤佐治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活血汤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痉挛型脑型瘫痪患儿112例,其中治疗组(常规治疗+中药治疗)70例,对照组(仅常规治疗)42例,共治疗3个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3个疗程结束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法评定患儿的肌张力,并进行主要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补阳活血汤佐治组,治愈39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1.4%;常规治疗组,治愈14例,显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阳活血汤佐治痉挛型脑瘫,可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明显改善或消除患儿的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6.
痉挛双瘫型脑瘫患儿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图特征。方法:选取4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表面肌电仪和Ag/Agcl表面电极记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在不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结果:观察组静息位、功能位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肌电积分值及RMS值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自主收缩时的原始肌电信号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1)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存在表面肌电信号的异常。(2)表面肌电仪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神经肌肉系统功能状态的评价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水疗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71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按摩、蜡疗、痉挛肌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水疗。评定方法包括胡莹媛等残疾儿童功能评定法中的运动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8.6%),前者较后者的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水疗能有效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平衡能力和身体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李红  童光磊  张敏  易昕  蔡云飞 《安徽医学》2013,34(8):1070-1073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方法 75例下肢痉挛脑瘫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运动疗法;研究组37例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后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GMFM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运动疗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快速降低肌张力,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otomend多关节主被动训练在偏瘫痉挛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分别选择2016年和2017年在我科康复治疗的偏瘫患者各2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严格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组间病种(梗塞、出血)、年龄、性别、Brunnstrom分期、痉挛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处理:两组均采用神经发育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理疗、高压氧综合康复,1次/日、5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多关节主被动训练方法。每10个治疗日进行1次康复评定,分别作为中期评定和末期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法评定肌张力。标准:肌张力≥2级为无效;肌张力1~+级为有效;肌张力0-1级为效果优良。结果中期评定、末期评定两组治疗均有效,观察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otomend多关节主被动训练在偏瘫痉挛康复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基于脑—肾—督脉轴理论的督脉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埋线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学疗法(Bobath疗法)和Vojta疗法(又称Vojta诱导疗法)相结合为主的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督脉针刺治疗,埋线组在接受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督脉穴位埋线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对3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及下肢肌肉痉挛程度的改良Tardieu量表(MTS)评估,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1)治疗后,3组患儿的GMF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3组患儿内收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MTS关节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针刺组和埋线组内收角、腘窝角及足背屈角的MTS关节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针刺组与埋线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患儿均未出现晕针、局部感染以及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脏器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基于脑—肾—督脉轴理论的督脉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儿下肢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对提高粗大运动功能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收治的105例脑中卒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月后FMA、BBS和FIM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3、6个月的CSI、FMA、BBS及FIM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损伤诊断治疗系统定位联合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肌肉痉挛效果显著,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瘫痪儿童的疗效。方法 49例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功能瘫痪儿童,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生命体征平稳后,神经系统症状停止进展,行床旁康复治疗,对照组24例在恢复期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1、2、3周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床旁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重症手足口病并肢体功能瘫痪儿童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揿针配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沈阳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揿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结合葛根汤外用熏蒸,治疗隔日1次,8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祛瘀生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痉挛期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选用祛瘀生新针法,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表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生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的降低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促进偏瘫患者的正常运动模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面神经麻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面神经麻痹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对2组进行Portmann评分、H-B分级、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Portmann评分,H-B分级Ⅰ级、Ⅱ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Ⅵ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独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的疗效。方法:将42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时评估患侧肢体肌力。结果:MOTOmed组较对照组肌力恢复有明显差异。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患侧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119例脑血管病偏瘫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77例脑血管病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19例,应用中药、针灸、推拿、熏洗加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以痉挛的Ashworth评定、简式Fugl-Meyer评价和Barthel氏ADL指数为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缓解上肢痉挛的总有效率为4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下肢痉挛、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好转,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缓解脑血管病后的偏瘫痉挛,对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以全部体重负荷下训练和减重训练,经过8周的训练分别给予躯干平衡评定-Sheikh、运动指数评定-RMI评定、痉挛的Ashworth评定。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积分明显升高。说明减重训练提高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减轻痉挛。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康复治疗比传统单一不连续的康复训练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王正香 《现代医学》2014,(6):661-663
目的:探讨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对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症状的效果,为脑瘫患儿提供更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功能锻炼、理疗、推拿、药物等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每天1次的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结果:治疗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分级明显提高,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患儿的肌张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的综合康复训练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状态,而辅以水疗加水中康复护理改善脑瘫患儿痉挛状态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儿的疗效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痉挛型单侧脑瘫患几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者用A型肉毒素治疗,后者用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提高程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及Ashworth痉挛分级.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和GMFM评分提高程度及Ashworth痉挛分级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痉挛型单侧脑瘫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