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炎指心脏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或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可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引起。非感染性包括过敏、变态反应、化学、物理或药物等。近年来,风湿热和白喉等所引起心肌炎逐渐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2.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心肌炎可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所引起,临床上以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最常见。重症心肌炎起病急、心肌损害重、进展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各种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2012年8月本科收治了1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经过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问:什么叫做心肌炎?哪些原因可以引起心肌炎? 答:心肌炎是指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它可以原发于心肌(例如新生儿柯萨奇心肌炎),也可似是全身性疾病同时或先后累及心肌所致。引起心肌炎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如下: 1.感染性:①病毒性:目前已知能引起心肌炎的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长谦  王彬尧 《新医学》1999,30(9):539-540
进修医生教授,请问什么是心肌炎和病毒性心肌炎?教授心肌炎是心肌细胞及其组织间隙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根据病因不同,心肌炎可分为感染性心肌炎,过敏、变态反应所致心肌炎和理化因素的毒性损伤引起的中毒性心肌炎三类。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炎中常见类型,其中尤以嗜心肌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进修医生常见的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哪些?教授早在19世纪末即有学者报道了流行性胆腺炎患者的心脏表现;1929年,Lucke等对死于流行性感冒(流感)患者进行尸解,结果发现心肌炎症性病变;1942年,SaP…  相似文献   

5.
循证护理的实践程序包括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和循证应用四个阶段.其核心思想是运用现有最新、最好的科学证据为患者提供服务.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部分病例可伴有心包炎或心内膜炎[1].2007年9月~2008年9月,我们对27例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凤春 《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2):885-886
急危症状护理1 高热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反应。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 ,通过体温调节中枢 ,使产热和散热不能保持动态平衡 ,这时 ,产热大于散热而引起病理性体温升高。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 ,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感染性发热占大多数 ,包括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局部或全身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物理性因素 (中暑 )、化学性因素 (深度催眠药中毒 )或机械性因素 (脑溢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等。发热时体温在 39℃以上称为高热。发热时新陈代谢率增高 ,循环加快 ,呼吸次数增多 ;由于感染引起的高热 ,白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筛选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感染性心肌炎患儿107例,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过程和预后。结果中至重型心肌炎13例;64例患儿以感染症状首发,其中33例无心脏特异性症状;104例患儿中52例存在病毒感染,32例存在支原体感染;80例患儿合并2种以上心电图异常: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2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发生心室颤动: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小儿感染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常见,心电图检查阳性率高,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而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凶险,可在数日或数周内死于泵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我院心内科收治1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精心救治及护理,已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临床谱从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引起的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临床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腹泻的诊治思维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振尔 《新医学》1999,30(4):191-192
1引言临床上如腹泻持续或反复超过两个月则称为慢性腹泻。根据病因可将腹泻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又可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从腹泻的发病机制上可将其分为四种情况:①高渗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渗透压增加超过血浆渗透压所引起的;②吸收功能障碍引起的吸收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