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中应用调强技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应用切线野三维适形技术治疗,治疗组应用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技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种放射疗法计划靶区与重要器官保护效果,计划执行效率。结果治疗组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加合理,危及器官的高剂量受照体积更小,相比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逆向调强技术对于靶区剂量分布与重要器官保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临床肿瘤学和医学影像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技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IMRT)有了迅速发展。IM-RT具有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获得更高的靶区剂量均匀性,从而可适当提高肿瘤的照射量,被确认为21世纪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方向。1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概述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以各种物理手段的放射治疗技术,根据肿瘤靶区的形状,通过调节和控制射线在照射野内的强度分布产生不同剂量梯度来达到对肿瘤靶区给予致死性的高剂量照射,而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控…  相似文献   

3.
张晓华  李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8-149
目的对比分析直肠癌术后盆腔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的三维剂量学特点,选择最适合直肠癌术后的辅助放疗照射方案。方法选择9例直肠癌术后盆腔放疗患者,对每名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适形调强和简化调强放疗三种不同方案。治疗后评价不同放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和靶区照射剂量、靶区适形指数(CI)、剂量不均性指数(HI)。结果从靶区剂量分布来看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均匀度最高;从靶区适形指数来看,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强于其余两者;简化调强放疗技术对重要器官损伤率较低,其机器子野跳数亦显著低于适形调强放疗。结论简化调强放疗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有明显剂量学优势,适合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盆腔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放疗技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10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普通外照射及适形、调强放疗计划,处方剂量均为40 Gy/20 f,比较三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别。结果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相比普通放疗计划,能显著提高靶区的适形度(P<0.01);而适形和调强计划对靶区的适形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放疗计划较普通外照射及调强放疗计划能明显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P<0.01),调强放疗计划对提高靶区剂量的均匀性较普通外照射并没有优势(P>0.05)。脊髓所受的剂量在调强放疗计划中最低,普通外照射计划其次,适形放疗计划较高(P<0.01)。结论对于部分椎体转移性肿瘤、预计生存时间较长者可以选用调强放疗计划来提高椎体局部剂量以加强镇痛效果和控制肿瘤。  相似文献   

5.
<正>放射治疗是头颈部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常见的放疗手段有常规放射治疗、适形(3D-CRT)/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常规放射治疗常涉及面颈联合野或鼻前野等,3D-CRT/IMRT通过三维计划系统(3D-TPS)对靶区剂量进行合理的分布,以期提高靶区剂量覆盖和降低周围主要器官的照射剂量。放射性龋齿是头颈部肿瘤后的主要后遗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放射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3D-CRT/IMRT明显降低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需要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调强放射治疗组24例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组18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射治疗方法给予放射治疗。结果:在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为63.6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40.6Gy和44.8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大剂量是61.3Gy,直肠和膀胱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2.8Gy和25.9Gy。在扁桃体癌的放射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39.8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29.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PTV内的最小剂量是57.9Gy;脊髓的最小剂量是12.8Gy。在上肢软组织肉瘤术后治疗中,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45.0Gy;使用调强放射治疗脊髓最小剂量是14.4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相比较,前者能使放射治疗的靶组织内的剂量分布均匀一致性得到明显的改善。四肢软组织肉瘤术后,不能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但可以采用调强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别采用3D-CRT、IMRT和VMAT三种照射技术设计Graves眼病放疗计划,对其剂量分布及其相关参数进行比较,以指导临床选择更优的放射技术治疗Graves眼病。方法从医院临床数据库中随机抽取20例诊断明确且接受放射治疗的Graves眼病(双侧)患者,采用精确定位技术,通过螺旋CT扫描获取定位图像,得到球后靶区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据,然后均采用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逆向调强照射技术(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照射技术(VMAT)进行治疗计划的设计,比较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双侧晶体(L-LEN和R-LEN)的剂量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相关的剂量学参数。结果对于计划靶区PTV的Dmax、Dmin、Dmean、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三种照射技术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双侧晶体的参数Dmin、Dmean和Dmax,三种照射技术之间比较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MAT照射技术在剂量学的分布上整体优于3D-CRT照射技术和IMRT照射技术,它不仅有较好的靶区适形度,而且正常组织晶体的受照剂量也很低,为患者临床放射治疗Graves眼病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 )、不同射野数目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RT)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计划靶体积(PTV)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保护以及机器跳数方面的差异,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外照射的合理方法。方法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需行盆腔放疗的患者,分别制定4个野3DCRT ,5野、7野及9野IM RT ,5个野sIM RT 计划,处方剂量50 Gy ,通过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度、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及机器跳数,比较5种计划的优缺点。结果5F-IM RT、7F-IM RT、9F-IM RT的PT V剂量分布均匀性好于3DCRT和sIM RT。5种放疗计划中以7F-IM RT 及9F-IM RT 靶区的适形度最优,5F-IM RT 次之,sIM RT 稍逊于 IM RT ,3DCRT最差。IM RT及sIM RT在高剂量区对小肠、膀胱及直肠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3DCRT。sIM-RT仅在20 Gy剂量水平对小肠的保护作用逊于7F-IM RT及9F-IM RT ,但对于直肠、膀胱的保护不逊于IM RT。sIM RT的机器跳数大于3DCRT ,但明显低于IM RT放疗计划。结论 sIM RT 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放疗技术,在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廖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69-3570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鼻咽癌患者38例,均接受调强适形放疗.结果:本组患者均在49天内完成放疗,平均治疗时间46天.肿瘤区(GTV)放射剂量平均71.4 Gy,临床靶区(CTV)平均放射剂量61.5 Gy,计划靶区(PTV)平均剂量59.3 Gy.治疗结束后3个月,完全缓解率60.5%,部分缓解率为34.2%,无变化率5.3%.随访2年总生存率89.4%(34/38).皮肤和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以及口干症是主要不良反应.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较好,对临近正常结构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患者放射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我科54例接受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患者摆位的经验,以期提高摆位精度。方法采用适形调强治疗,全部采用等中心激光灯摆位和热塑网膜加体架固定,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验证,分析治疗中心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结果治疗中心在X,Y,Z轴方向上的误差均小于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之间的距离,满足适形调强治疗的临床要求。结论通过及时进行电子影像监测和改进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高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摆位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段、胸上段食管癌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累及野放疗中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进而为临床治疗选择最优放射治疗方案;比较不同大小肿瘤(直径〈3 cm及&gt;5 cm)不同放疗计划对危及器官的影响,进而选择较优的放疗计划。方法选择12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三种治疗计划(A.常规放疗;B三维适形放疗;C调强适形放疗),在规定CTV至少达到95%处方剂量前提下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剂量曲线比较三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及脊髓、气管、肺正常组织受量的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大小的肿瘤三种放疗计划对脊髓的剂量学影响。结果三种计划的靶区的平均剂量以IMRT计划为好,IMRT同时减少了脊髓及气管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管肿瘤直径大小,以IMRT计划最好。结论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采用调强适形放疗,能在提高靶区剂量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及器官,较三维适形放疗有剂量学优势,是目前较好的一种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放疗中三维适形和调强两种不同方法产生的计划在靶区的剂量分布,探讨正常组织受量的区别,比较两种计划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98个胃癌术后放疗患者,分别运用三维适形和调强制作计划,比较靶区适形度、均匀性、正常肝组织和双肾的受量等。结果三维适形计划与调强计划相比,适形度和均匀性较差;对于正常组织剂量,调强放疗计划对肝脏的保护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二者在肝脏Dmean上和双肾的平均剂量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计划各方面指标均优于三维适形计划或与之相当,可以作为胃癌术后放疗的主要方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两种不同照射方法的比较,找到更适合于宫颈癌术后盆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过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02例,将102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1例,A组患者对其盆腔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B组对其盆腔进行调强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调强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均匀性没有三维适形的好,但是其适形度相较于后者明显更好。而且,调强放疗计划还降低了小肠、骨髓、膀胱、直肠的受照剂量,以及它们在几乎所有剂量范围内的受照射体积。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在手术后所进行的放射治疗,调强放疗计划相较于三维适形放疗计划降低了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概率,并且更好的做到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方法(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3DCRT)治疗肺癌,实现了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放射治疗。结果有效率达(CR+PR)78.8%;放射治疗不良反应仅在1-2级内。结论该放射治疗技术与实践证明,放射治疗靶区与肿瘤形状一致或相近,靶区接受的剂量最大,提高了肿瘤控制率,减少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降低了放射治疗副反应,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是一项具有临床价值、科学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值得在肺癌放射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红  王学涛  陈红云  王辉 《天津医药》2007,35(11):878-880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能够使剂量分布形状与肿瘤形状相一致,剂量分布锐利,它要求照射时靶区的位置和形状不随时间而改变,但是由于器官运动和摆位误差的影响,放疗靶区的位置和形状总是与患者CT模拟定位时的不一致[1]。从十几年前开始,放射肿瘤学家就开始研究检测或控制器官运动的方法[2],以减少放疗的摆位误差提高疗效。目前这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前列腺癌含盆腔淋巴引流区放疗计划中比较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同步加量束流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SMART)三种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分期T2-3N0M0的10例前列腺癌患者行CT扫描,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分别设计以上三种计划,予相同处方剂量,前列腺和精囊70Gy,盆腔淋巴引流区50Gy。采用等剂量分布曲线,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的Dmax、Dmin、Dmean、V95%、适形指数、剂量均匀性指数及正常组织所受剂量来比较计划。结果 PTV1、PTV2靶区适形性和PTV2的剂量分布均匀性SMART较3D-CRT更佳,3D-CRT较CRT更佳(P<0.05),PTV1的剂量分布均匀性CRT较3D-CRT及SMART更佳。对直肠和股骨头的保护SMART优于3D-CRT,3D-CRT优于CRT(P<0.05)。对膀胱的保护SMART优于3D-CRT和CRT(P<0.05),3D-CRT和CRT相比较优势不明显。对小肠和结肠的保护三种方式没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靶区和正常组织,SMART优于3D-CRT,3D-CRT优于CRT,SMART对含淋巴引流区的前列腺癌放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三维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直肠癌术后放疗且无放疗禁忌证患者342例,分别使用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以及适形调强放疗方案,按照国际标准评价方法比较3种放疗方案的靶区平均剂量、靶区适形指数、剂量不均性指数及子野机器跳数。结果靶区平均剂量院三维适形放疗比简化调强放疗、适形调强放疗剂量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靶区适形指数院三维适形放疗指数最低(P<0.05),简化调强放疗与适形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剂量不均性指数院适形调强放疗最高,简化调强放疗最低,3种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形调强放疗的子野机器跳数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适形放疗与简化调强放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3种化疗方案中,简化调强技术性价比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起 《河北医药》2016,(14):2134-2136
目的:分析比较宫颈癌采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对气管的保护。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Ⅱb~Ⅲb宫颈癌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体外和腔内放射治疗,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CTV(临床靶区)包括宫颈、子宫、阴道等原发肿瘤区域以及髂前、髂外、髂内淋巴结等区域及其周围组织,计划靶区( PTV)以临床靶区为基础,向外放5 mm形成PTV,经HVH图分析,比较2组治疗方法对气管受照体积与剂量的变化。结果经DVH图分析,膀胱、小肠、直肠接受45、54、63 Gy不同剂量时的受照体积IMRT均小于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哪.05);且随着处方剂量的增加,膀胱、小肠、直肠受照体积与剂量也随之增加( P <0.05)。结论对Ⅱb~Ⅲb宫颈癌患者采用IMRT治疗对危险器官的保护均优于3DCRT治疗,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危险器官受照容积随着计划靶区的扩大而减少,且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一种减轻腹部残留或转移性癌瘤放疗毒副作用的放疗计划设计方法。方法 :用美国 TOPSlane治疗计划系统对 2 0例腹部残留或转移性癌瘤患者进行计划设计。结果 :与常规外照射相比较 ,适形放疗能有效避开周围正常组织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 ,病灶体积越小 ,适形度越好。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3D- CRT)腹部残留或转移性癌瘤 ,毒副作用轻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是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技术在鼻腔筛窦癌放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1年4月~2002年5月在我院利用NOMOS公司的孔雀系统实施放疗的鼻腔筛窦癌病人作分析。结果 靶区剂量剖面图显示射野形状和剂量分布形状从三维方向上充分与肿瘤靶区的截面形状相适形,而邻近的重要器官(如晶体、视神经、垂体)的剂量与靶区剂量相差明显。DVH图。结论 IMRT具有明显的剂量分布优势,不但给予肿瘤高剂量放疗,而且避免器官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