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中学生的应激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应用Cartwight与Coopel应激自评量表对516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20%的学生处于中等应激水平,约1%的学生处于高应激状态,高中生的应激状况高于中专与初中学生,高中女生应激反应高于男生。18~19岁学生应激水平明显高于15~17岁学生,行为应激症状高于躯体症状。提示,中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其中学生紧张、就业及家庭关系、父母下岗等是影响应激状况的因素。因此,应该积极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使他们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69-171
背景:每年都有大学新生由于不适应新生活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报道,新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稳定、和谐。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水平,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1选择绍兴文理学院2003级新生4417名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进行5级评定:1没有、2较轻、3中等、4较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判定大学生是否有心理卫生问题。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记分制,主要记录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次,标准分以50分为临界点,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抑郁严重度指数,指数范围是0.25~1.00。评分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的为中度抑郁;0.70以上的为重度抑郁。于新生进校3个月后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4417份,回收4387份,有效率99.32%。①大学新生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超过常模(t=2.88~4.82,P〈0.01)。共检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333名,占7.59%;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9名,占1.12%。②男女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总均分t=5.56,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361。结论: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②女生较男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两所中学370名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5.67%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焦虑与抑郁等;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镇与农村及男生与女生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城镇中学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丧失因子及健康适应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P〈0.05或0.01);男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激总分和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人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赴黎巴嫩维和二级医院口腔室工作人员手部常见细菌的分布情况及细菌污染的现状,改进消毒措施。方法按照口腔治疗前后,随机不定时地对3名工作人员分别手部采样20份,共计60份进行细菌种类检测和细菌菌落计数。结果60份样本检出的细菌种类和阳性率有所不同,治疗操作者、传递器材者、信息登记者的阳性率依次增高;葡萄球菌阳性率分别是,治疗前:8.3%、16.7%、23.3%,治疗后:13.3%、20.0%、41.7%;链球菌阳性率分别是,治疗前:3.3%、11.7%、18.35,治疗后:11.7%、16.7%、30.0%;放线菌阳性率分别是,治疗前:1.7%、6.7%、11.7%,治疗后:5.0%、10.0%、15.0%。结论治疗后比治疗前、信息登记者比传递器材者和治疗操作者的阳性率高。建议改变工作模式,工作人员都要戴手套,并且信息登记者必须勤换一次性手套,才能有效防止细菌污染。  相似文献   

6.
肇庆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志方 《现代康复》1999,3(7):793-794
目的:为了解市区及乡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市区及乡镇各抽2所1998年中的中学生2510名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结果:4.6%的高中生(乡镇学生为8.3%.市区学生为3.5%)及9.3%的初中生(乡镇学生为8.1%.市区学生为9.5%1有心理健康问题。高初中组的SCL-90总均分与EPQ中E量表分呈负相关.与NP量表分呈正相关;高中乡镇学生SCL-90中9个因子及阳性项目数.EPQ中的NPL分均高于市区学生,差异显(P<0.01)。结论:提示乡镇学生与市区学生中在个性特征上有不同之处,其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化因素、经济状况及环境因素有关.应重视和加强乡镇学生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采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的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同龄护校女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估同一职业同龄女性心理卫生状况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于2003-10-14-和2004-10-22选择某护校2002级女学生189名,2003级女学生103名,同期抽取到心理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25名为凋查对象。对被试学生及患者进行自测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将两组学生的答案输入装有上海《惠诚心理咨询综合系统4.0》软件的电脑中分别计算各因子分。比较2003,2004年二年级女学生及2004年二年级学生与心理障碍患者自测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结果参与被试的学生292名和心理障碍患者2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某护校2003,2004年二年级女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比较显示,除焦虑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外(1.09&;#177;0.49,1.71&;#177;0.50,t=12.40,P〈0.001),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护校二年级学生与心理障碍患者症状白评量表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显示,除恐怖因子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存在湿著性,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5项因子差异存在极显著性(t=3.07,4.33,4.86,3.88,3.00,P〈0.005~0.001)。结论 在各种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焦虑因子成为最不稳定的因子;恐怖因子作为健康人群评定的一项指标意义不大,可以排除在心理测量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精神科护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西安市某医院35名精神科护士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创伤应激障碍自评量表。[结果]精神科护士创伤应激障碍阳性率28.67%,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得分44.83分±12.55分;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验、社会功能受损、警觉性增高、回避症状;创伤后应激障碍总分及反复重现体验、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和社会功能受损维度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630~0.852,P0.05),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635~-0.365,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创伤应激障碍发生水平较高,消极应对得分越高创伤应激障碍发生率越高,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创伤应激障碍发生率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恩平市恩城镇中小学生、学前儿童HBV感染状况和应用乙肝疫苗控制HBV感染效果。方法 1998年应用ELISA法对全镇4811名中小学生、学前儿童进行HBsAg检测,对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三针基础免疫接种,3a后的2002年再对全镇4891名中小学生、学前儿童进行检测HBsAg。结果 1998年学生儿童HBsAg阳性率为13.4%,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的阳性率依次为8.1%、14.6%、13.7%;学前儿童与小学生、初中生之间相比,其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小学生与初中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002年学生儿童HBsAg阳性率为7.3%,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1%、6.5%、11.1%:三者之间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2032年学生的阳性率比1998年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学前儿童等人群中,开展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可有效控制HBV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评价量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美国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心制定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在中国使用的可行性。方法:于2003-12/2004-01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3年春辽宁省的SARS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以及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为观察对象,包括5组,SARS患者组(辽宁省健在的SARS患者4名,其中大连3名,葫芦岛1名),一线医护人员组(直接为SARS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60名),二线医护人员组(参与SARS排查并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从事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50名),普通医护人员组(在普通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30名),大学生组(SARS封校期间在校的医学院校学生30名)。采用的问卷和测量工具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美国为临床医生使用的DSM-Ⅳ创伤后应激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问卷,对所有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心理测量和记录。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编码,建立SPSS 10.0数据库,用秩和检验、Speaman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获得162份有效问卷,将其进行结果分析。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的相关性分析中,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分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与非创伤后应激障碍组进行描述可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均呈正偏态分布,采用Speaman相关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与创伤后应激量表呈高度正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的90%范围是17~42,总的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时版可成为国内筛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应用工具,其临床医学参考范围是17-4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器官捐献手术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影响,以便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增强手术室护士心理防御能力和应激能力。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45名参与器官捐献手术的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结果: SCL-9 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总分大于160分者达53.33 %,大于200分者达31.11%,大于250分者达6.67%,其中强迫因子阳性率为62.22%位于阳性率第一位。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试结果显示积极应对倾向占77.78%,消极应对倾向占22.22%。结论:器官捐献手术对手术室护士的心理造成强迫、焦虑等影响,直接影响心理健康,需要管理者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来改善和缓解工作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2.
曾婧  李鹏  陈丽华 《中国疗养医学》2013,(11):1021-1022
目的探讨某部基层官兵心理卫生实际状况,为维护官兵身心健康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2-08—2013—05某部2167名官兵为对象,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结果SCL-90总分值超过160分的有280人,阳性率为12.9%;SDS标准分≥53分有1098人,占507%;SAS标准分≥50分可能有焦虑症状者309人,占143%。结论某部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整体水平较好,但抑郁得分普遍偏高,要针对新兵的心理特点,在新兵入伍后尽快展开心理适应性训练,使其尽快缩短心理不适应期;改善部队生活质量以及管理方法,使官兵心情愉悦,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以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方法:2004—11随机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9组症状群,每一项均采取5级评分制。1分表示正常,2分表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表示存在中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分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检测,以SCL-90项目得分〉/2分作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划界分。数据采集时间为各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后2个月内,以班为单位进行测查。通过班主任教师组织、由接受过培训的心理学教师做主试,测试中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进行,当场收回问卷并进行整理,剔除测试内容不完整的问卷。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选取山东省淄博市4所中学初一至初四的58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最终资料完整的569份问卷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的检出率:初一学生各因子的检出率都较低;初二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敌对、偏执、焦虑方面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3.7%,28.9%,26.8%、25.8%和20.0%:初三学生敌对、强迫、偏执因子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6_4%、25.7%和22.1%;初四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偏执、敌对、焦虑、抑郁方面的检出率又明显提高,分别为48.2%,35.5%,33.6%,32.7%,30.0%,28.2%。②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各个因子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的差异:初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差于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初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严重,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③不同年级学生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性别上的差异:初一学生在偏执、精神病性、附加项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二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初三学生只在偏执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四学生各项分数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性别差异。 结论:青春期学生存在较大比例的心理问题,大体上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初二、初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性别差异存在年龄阶段性,应及时建立一个有效的青少年健康辅导计划。  相似文献   

14.
徐飞  李岩  宋大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3):7611-7613
背景:体型是指人体的外形特征与体格类型,是判断人体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可作为冠心病、糖尿病的辅助诊断,而国内有关体型的研究不多。目的:探讨大连汉族学生体型的分布规律。设计:随机对照研究。单位:大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人类学研究组。对象:实验于2000—06/2000—10在大连市黑石礁小学、第34中学和第1中学完成,随机抽取1275名7~18岁汉族学生(男630名,女645名),按年龄及性别各分12组。纳入标准:年龄在7~18岁之间的健康汉族学生。排除标准:患代谢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及重大躯体疾病者。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了学生的身高和体质量,并用劳雷尔指数法进行体型的分型。主要观察指标:身高、体质量和劳雷尔指数。结果:大连汉族学生体型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其变化男性较小,女性较大。男女性虽均以瘦长型为主,但女性在11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适中型则呈逐渐增加趋势。总体男性和女性学生体型的瘦长型、适中型和矮胖型分别各占74.3%和71.5%;17.3%和23.1%;8.4%和5.4%。男女性体型的构成比,在11岁、12岁、16岁和17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大连7-18岁各年龄组汉族学生的劳雷尔指数的平均值,2000年均高于1974年。结论:大连汉族男女学生体型以瘦长型为主,26年间体质有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1600名中学生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进行网络成瘾筛查,得分≥5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将网络成瘾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以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本组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为3.7%。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学生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Young氏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治疗后研究组脱瘾率为53.6%,对照组为7.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团体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成瘾行为,降低网络成瘾性,有利于网络成瘾的矫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的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同龄护校女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估同一职业同龄女性心理卫生状况的稳定性。方法分别于2003-10-14-和2004-10-22选择某护校2002级女学生189名,2003级女学生103名,同期抽取到心理门诊就诊的心理障碍患者25名为调查对象。对被试学生及患者进行自测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将两组学生的答案输入装有上海《惠诚心理咨询综合系统4.0》软件的电脑中分别计算各因子分。比较2003,2004年二年级女学生及2004年二年级学生与心理障碍患者自测症状自评量表中各因子分。结果参与被试的学生292名和心理障碍患者25名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某护校2003,2004年二年级女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比较显示,除焦虑因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外(1.09±0.49,1.71±0.50,t=12.40,P<0.001),其余各因子差异均无显著性。②护校二年级学生与心理障碍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显示,除恐怖因子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因子差异均存在显著性,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5项因子差异存在极显著性(t=3.07,4.33,4.86,3.88,3.00,P<0.005~0.001)。结论在各种条件相似的情况下,焦虑因子成为最不稳定的因子;恐怖因子作为健康人群评定的一项指标意义不大,可以排除在心理测量的内容之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量并评价重点中学非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亲子沟通情况。方法:于2005-04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抽取湛江市第二中学非毕业班学生463名(初中一、二年级、高中一、二年级)为观察对象。记录其一般个人资料,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该问卷10个因子6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制。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评定标准:因子平均分在2分以上有其症状,全套问卷总均分在2分以上,表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不良倾向;某个因子平均分在3分以上并有其明显症状,全套问卷总均分在3分以上。表示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不良倾向。采用自编的亲子沟通问卷调查亲子沟通情况。问卷包括17项内容。有关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完成后现场收回。对与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有关的亲子沟通因素进行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放问卷463份,收回合格问卷453份。有效率97.8%。①本次施测的重点中学学生有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倾向的发生率为35.1%,8.6%的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倾向;各种心理症状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感问题检出率20.8%,情绪不平衡17.4%,适应不良13.0%,焦虑13.0%。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12.8%,强迫11.5%,抑郁8.8%,心理不平衡8.2%,敌对6.8%;偏执6.0%。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5个主要亲子沟通因素分别是:“与母亲之间发生不愉快争吵的频率”、“对父亲生活的理解程度”、“对母亲生活的理解程度”、“与父亲聊天的话题”以及“与父亲一起聊天的频率”。(爹重点中学男女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女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和抑郁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学生(P〈0.05或P〈0.01):其他.7个因子上男女学生的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重点中学非毕业班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为35.1%。亲子沟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亲子沟通良好的中学生。其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总均分相对较低,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亲子沟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毕业班中学生睡眠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及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4-04对西安市某中学的初三和高三的两个年级的两个班的119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初三年级61人,高三年级组58人。愿意参加调查即可入组。采用自编睡眠情况调查表(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睡眠质量,有无午休习惯等)。调查参与者睡眠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有90个陈述句构成,根据自己最近1周的实际情况分4级回答,记1-4分,1为无,2为轻度,3为较重,4为严重。量表还包括9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评估参与者心理卫生状况。被测者根据学习成绩及在班级和年级所处的地位对学习成绩进行自我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19名学生均完成调查。①学生睡眠时间分析:90.7%的不足8h,80.7%的学生没有午休的习惯。69.7%的学生感到睡眠质量差。②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结果:以中等度痛苦水平[因子分(因子的总分除以组成因子的项目数)≥2]统计结果,依强度(由大到小)排列为:焦虑38人(32.9%),人际敏感35人(29.4%),敌对28人(23.5%)。强迫26人(21.8%),躯体化25人(21.0%);抑郁15人(12.6%);偏执11人(912%);恐怖6人(5.0%);精神病性5人(4.2%)。(③学习效果分析:认为学习效果差、一般、可以的分别为29人(24.4%),56人(47.1%)。34人(28.6%)。结论:青少年学生存在睡眠时间不足,90%以上的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不足8h,70%的学生睡眠质量差。30%以上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卫生症状和躯体症状。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习效率有较大的影响。7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习效率差或一般。初三和高三学生存在明显睡眠不足和产生身心症状的问题,对学习效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社会支持与在校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4,他引:28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分别从新乡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6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每一研究对象进行评定;SCL-90各因子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2分者为有心理问题组(n=9l),&;lt;2分者为无心理问题组(n=516);比较两组间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和社会支持量表各因子得分情况。结果:在607名研究对象中,有明显心理症状者91名(15%);有心理问题组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1.7&;#177;0.6)、强迫(2.5&;#177;0.9)、焦虑(2.1&;#177;0.7)、人际关系项(2.1&;#177;0.7)得分分别明显高于无心理问题组(£:1.93,2.44,1.96,2.37,P&;lt;0.05);有心理问题组社会支持量表中的主观支持(2.4&;#177;3.1)和利用度(1.3&;#177;2.0)分别明显低于无心理问题组(t=2.74,2.2l,P&;lt;0.05);有心理问题组中女大学生抑郁情绪(2.7&;#177;0.5)比男生(1.9&;#177;0.7)严重,其主观支持(2.7&;#177;1.3)也明显低于男生(1.7&;#177;0.9)(P&;lt;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关,其中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大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0.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了妥择期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自制术前心理应激相关因素量表测试了102例择期手术病人。结果 发现择期手术病人的SCL-90得分除偏执、敌对2因子外,其余因子平均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心理应激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各因子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次为对手术不了解、术前处置及准备、后手术意外等。结论 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比普通人有更多我的心理应激,针对心理应激原做好心理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