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肝不同流行特征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甲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5年甲肝疫情资料及相关因素,比较甲肝流行年和非流行年的发病率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在1990-1994年甲肝发病流行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为59.85/10万,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节,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15岁儿童少年发病为主;在1995-2005年甲肝发病非流行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26/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0-50岁成人发病为主。结论加强甲肝疫苗的常规免疫,做好人群甲肝抗体监测及疫情监测,控制甲肝发病。  相似文献   

2.
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SARS发病及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SARS发病及流行趋势,研究SARS发病与流行特征及相应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的影响,为预防与控制SA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及山西省累计发病数据,并绘制出SARS流行曲线.结果对上述地区发病人数进行拟合,各地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无显著性差异.从SARS流行曲线推算出各地发病高峰及时间分布,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曲线有明显影响.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对SARS流行的拟合效果好,可用于理论上探讨预防措施对SARS发病及流行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2004~2008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季节性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地区和流行年度按周统计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季节性分布和流行趋势。结果我国各流行年度流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流行年度和各地区流脑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流脑年度发病率与季节性无关。结论在流脑发病高峰期前加强监测,做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甲肝疫苗接种后甲肝流行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肝疫苗接种后甲肝流行特征探讨兴化市卫生防疫站孙骥华孙飚甲型肝炎的发病与流行,在有效防制措施问世前,流行高峰明显,小年龄组发病占比例大,有时还会出现灶性暴发,造成甲肝发病的居高难下的流行特征。我市属里下河水网地区,甲肝的发病也具有上述流行特征。自19...  相似文献   

5.
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SABS发病及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比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SARS发病及流行趋势,研究SARS发病与流行特征及相应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的影响,为预防与控制SA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及山西省累计发病数据,并绘制出SARS流行曲线。结果 对上述地区发病人数进行拟合,各地曲线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预测值与实际值符合,无显著性差异。从SARS流行曲线推算出各地发病高峰及时间分布,预防措施对疾病流行曲线有明显影响。结论 Logistic回归模型对SARS流行的拟合效果好,可用于理论上探讨预防措施对SARS发病及流行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吴淑勤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24-1425
目的了解天津市北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7—2005年天津市北辰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及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5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84例,呈散发状态,疫情波及全区13个乡镇街,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分布在20~49岁,男性高于女性。居住环境经常有鼠活动,经常在外就餐和从事粮食等食物加工、贩卖等是出血热流行的危险因素。结论出血热发病有季节高峰、并与职业和环境有关,发病与鼠带毒指数相关联,灭鼠是控制出血热流行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7.
安须市么铺镇凉水井村于 1999年 10月 7日发生伤寒暴发流行 ,发生伤寒病人 5 4人 ,发病率为 10 91%。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 ,推断本次流行为一起水型伤寒暴发流行。为探讨该次伤寒暴发流行的特征 ,以利于今后更好地防止伤寒流行 ,现将本次伤寒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1.1 流行强度 该村有村民 116户 495人 ,发病 44户 5 4人 ,患病率为 10 91%。1.2 时间分布 本次伤寒暴发流行于 1999年 10月 7日~ 11月 10日 ,整个流行期历时 3 5天 ,其中 10月 7日~ 11日发病 1例 ,占总发病数的 1 85 %;10月 12日~ 16日发病 2例 ,占总…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出血热流行特,占、与规律以及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7~2004年天津市东丽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情况、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1997~2004.年全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99例,累计发病率3.38/10万。呈散发状态,疫情波及全区的各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45岁。外地流动人口发病高于本区人口。发病与患职业及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出血热发病密切相关,灭鼠是遏制出血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萍乡市部分地区1989年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突然流行。为控制疫情,1990年流行季节前采取了预防接种,但未有效控制,又发生了流行。为了解其原因,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流行特征1990年6月27日出现首发病例,7月上旬发病人数逐渐上升,8月上旬达流行高峰,发病156人占总发病数的49.12%,以后逐渐下降,至9月下旬流行终止。疫情波及全市3个区15个乡镇103个村,共发病317人,死亡3人,罹患率达22.83/10万。以15~5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84.23%(267/317)。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71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两性比为2.95:1。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发病人数的78.55%与12.93%。  相似文献   

10.
我县伤寒间隔10年(1961、1971、1981)1次大流行,每年8月为发病高峰。但自1981年明确M_1株流行后,发病高峰时间发生了变化。对此我们试用园形分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分组将1981年以来伤寒发病资料分为3组。1组:1981~1983年,作为无M_1株伤寒流行年资料;2组:1984~1986年,作为流行年后、M_1株流行前期资料;3组:1987~1989年,作为M_1株伤寒流行年资料。统计计算平均角,以表示发病的集中时间。计算角标准差(δ),(?)±S 估计发病高峰期。结果发病高峰日期1组=215.32°,  相似文献   

11.
五华县1993年脊髓灰质炎暴发流行分析王式春1991~1993年连续三年我市五华县发生脊灰暴发流行。1991年发病12例.1992年发病7例.而1993年发病61例.年发病率高达5.89/十万.现将1993年五华县脊灰暴发流行调查报告如下:1流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织金县霍乱流行情况及防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织金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东侧,为全国特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十分落后。1994年~1998年织金县发生11起霍乱疫情,波及11个乡的12个村寨,发病52例,死亡3例。1 流行特征与流行因素分析1.1 流行特征1.1.1 流行强度1994年发生4起暴发疫情,发病21例,发病  相似文献   

13.
<正> 1 流行概况1.1 流行史及流行强度。高邮市自1960年有肝炎疫情报告以来一直保持较低发病水平,至70年代初期特别是1971年发病急骤升高,当年发病率达160.85/10万,形成高邮历史上第一次肝炎流行高峰,至次年仍保持较高流行强度,从1973年起发病逐渐降低,进入80年代后发病又呈逐步增高趋势,从1989年起发病再次急骤升高并保持高流行强度达6年之久,1993年发病率高达357.41/10万,为历史最高峰,从1994年起发病率逐渐降低,1997年已降至68.63/10万,1988~1997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82.24/10万,病死率为  相似文献   

14.
用园形分布统计方法,对1958~1983年金华地区流行性脑脊翻膜炎流行情况进行了流行季节性特征分析。我仄流脑流行情况,一年中发病时间分布均为单峰型。园形分布统计分析全区26年流脑流行发病时间分布的总平均角为76.36。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对1990~1992年青岛市黄岛区359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流行是自1978年黄岛正式建区以来第二个发病流行周期年(第一次为1981年~1983年),时间间隔6年。这次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除1992年3月份有明显发病高峰,余无明显季节性,其病例分布除局部乡镇、村(单位)一度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外,仍呈散在流行,其流行强度,靠沿海乡镇明显高于内陆乡镇,发病年龄及患病类型以5~15岁中小学生和散居儿童患甲型肝炎为主。造成这次流行的主要因素:易感人群免疫水平低下和外来流动人群增加,自我保健水平差,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潍坊市1959-2011年甲型肝炎(甲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潍坊市1959-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资料,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59-2011年甲肝发病趋势和1990-2011年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趋势。结果潍坊市1959-1989年甲肝发病出现6次大的流行,以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1990-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甲肝14 833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31.32/10万下降到1995年的15.11/10万和1998年的4.06/10万,2001年以后已连续多年控制在1/10万左右,1-14岁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下降。与菌痢发病相比,两者从1990-1995年均为快速下降期,但1996年后甲肝发病率继续下降,菌痢却未再下降,保持在比较平稳的水平。结论潍坊市1959-1989年的甲肝发病呈周期性流行,每隔5-7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免疫策略实施后甲肝发病的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发病呈持续下降趋势,未出现周期性流行,15岁以下儿童发病构成比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东丽区1995-2005年麻疹流行情况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梅 《职业与健康》2006,22(21):1843-1844
目的了解麻疹流行特点与规律以及发病和流行的因素。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了1995—2005年天津市东丽区麻疹流行情况、流行特点和流行趋势。结果1995—2005年全区共发生麻疹病例146例,累计发病率为3.62/10万。1995—2002年发病率较低,处于散发状态;2003年后发病明显升高,并出现爆发疫情;疫情波及全区的各个乡、镇、街。3—4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7个月~44岁,各年龄组均有发病,0~6岁组和25~44岁组发病较多。病例中多数无免疫接种史。结论该区近年来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有效手段,应进一步完善MV的免疫程序,在做好初免的同时,提高复种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97年9月26日~11月22日,高安市相城中学发生一起暴发型皮肤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暴发型疥疮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1)发病时间分布:9月26日该校刘某首例发病,随后9月27~30日陆续发病38例;10月发病65例,11月发病55例,历时59天。先后共有158人发病,其中男82人,女76人。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8岁。在校学生1560人,总罹患率10.128%。从发病时间看,本次流行特点是从与病人有效接触后暴发流行,病人出现较集中,在时间上有一定连续性,无明显高峰期。(2)单位分布:158例疥疮患者中,各年级…  相似文献   

19.
1980—1998年深圳市麻疹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深圳特区成立以来,麻疹流行经历高发、下降和控制3个分期,各期流行特征既相对接近又有所差异。疫情动态显示深圳市麻疹流行有一定的趋势性、周期性和特殊性。发病对象以儿童为主,而成人发病比例逐年增多,发病高峰季节为3~7月份,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较多比例。符合一般流行病学规律。麻疹报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为主要发病对象,其中男性发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安阳市乙脑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安阳市1982年~2006年乙脑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结果安阳市1982年2006年乙脑发病的平均角(a~)为231.2370°,发病高峰日相当于234.449天,即8月23日,95%的病例发生在6月29日~10月16日。乙脑的发病强度不同,发病高峰及其持续时间不同,乙脑流行时,流行高峰相对尖峭,发病高峰日提前而高峰持续时间相对较短;散发时,高峰较平坦,使高峰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同时平原地区高峰期比山区提前14天,高峰时点提前17天。结论安阳市的乙脑发病有季节性升高特征,其流行是由平原向山区蔓延,其防治应"先平原后山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