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凝血]因子I、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5例,入选病人随机单盲分为普伐他汀组69例,常规治疗组66例,另外随机选择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采用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血凝仪法测定[凝血]因子I含量;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含量。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普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前3者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后一氧化氮水平较前明显升高,[凝血]因子I、D-二聚体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伐他汀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从而改善心肌供血,抑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钙早期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试验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个月干预治疗,测定治疗前后hs—CRP和NO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治疗前血浆hs—CR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O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后血浆hs—CRP降低(P〈0.05);血浆NO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变化的意义及血脂康对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心肌梗死26例,不稳定心绞痛34例)4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将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随机分成治疗组(血脂康组)及常规组,观察分析比较两周后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变化。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0、01),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1),甘油三脂水平变化不明显,常规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相比血清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血脂康具有良好调脂作用及抗炎作用,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脑心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IL-6及血脂的影响。方法88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式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及脑心通胶囊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LVEF、CO、E/A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分别为(1.9±0.5)次、(1.6±0.4)min,少于对照组的(4.5±1.3)次、(4.8±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HOL、TG及LDL-C分别为(5.13±0.53)mmol/L、(2.34±0.55)mmol/L、(2.15±0.65)mmol/L,低于对照组的(6.36±0.58)mmol/L、(3.57±0.88)mmol/L、(3.16±0.3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hs-CRP分别为(6.64±2.1)mg/L、(3.3±1.1)mg/L,低于对照组的(8.25±2.2)ng/L、(4.2±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并能改善患者血清hs-CRP和IL-6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焦虑情绪的发生原因和综合性心理干预防治措施。方法1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108例,溶栓治疗后进行心理综合干预(干预组)68例和未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患者(未干预组)40例;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法进行评分,对观察组中焦虑情绪者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治疗。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静脉溶栓对照组(75.93% VS 18.33%,P〈0.01),综合心理干预组给予抗焦虑治疗后HAMA评分较前下降(53.85±6.56 VS 26.83±3.62,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焦虑情绪的发生率非常高,影响溶栓干预的临床效果,采用心理压力管理-增强自信-医护心理疏导综合干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第10天抽取静脉血,应用免疫增强的透射比浊法监测h8-CRP的浓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血浆hs—CRP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10天,两组患者血浆hs—CRP浓度较前均进一步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浆hs—CRP浓度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可进一步降低ACS患者血浆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其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服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及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52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补阳还五汤,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血脂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0例,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另设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前测三组入选者的血脂,ELISA测三组血清MCP-1含量;阳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每位患者在同样常规治疗时还给予辛伐他汀5mg/d,共2周。2周后再测阳性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患者的血清MCP-1含量和血脂。结果实验前三组之间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显著增加(P〈0.01),经过2周治疗后,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清MCP-1含量较自身和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脂外通过抑制血清MCP-1的含量保护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9.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呋塞米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托拉塞米治疗,两组均给予甘露醇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协同甘露醇迅速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发生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影响。方法: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变化及血清hs-CRP、PAPP-A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TC、LDL-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T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G、HDLC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s-CRP及PAPP-A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辛伐他汀在ACS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增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观察比较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10d后GC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后5、10d时观察组GCS评分[(11.8±2.2)、(14.6±1.7)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12.4+1.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SO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91.1±14.8)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4±14.7)nU/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MDA、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3.2±1.1)μmol/L、(3.6±1.2)分、(14.3±11.5)×10^8/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1)μmol/L、(35.8±1.3)分、(23.4±11.4)×10^8/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14d时死亡率为6.5%(3/46),显著少于对照组[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86例急性脑卒中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抑郁情况;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NIHSS和BI均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24.46±5.71)分和(12.62±1.8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5.68±3.82)分和(26.15±2.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和BI评分分别为(16.45±3.21)分和(71.27±8.25)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3.83±2.36)分和(58.43±7.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联合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较好,不仅可缓解抑郁症状,而且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适宜的提肛运动在痔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后肛门坠胀治疗中的作用,为更好地提高PPH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诸城市中医院确诊为混合痔Ⅲ、Ⅳ度,且因行PPH术而出现肛门坠胀患者2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5天起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常规治疗并于第3天行提肛运动。3个月后对患者行指标观察,包括患者出现肛门坠胀的时间、肛门坠胀程度、坠胀持续时间、控便能力及急便感。结果两组坠胀持续时间评分、坠胀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坠胀持续时间评分、坠胀程度评分[(0.04+0.01)、(0.08±0.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74)、(0.98±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除肛门坠胀时间比较,观察组[(3.50±1.14)d]明显较对照组[(5.55±1.01)d]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便感评分、控便能力评分降低[(0.14±0.01)分比(0.37±0.02)分,(0.10±0.00)分比(0.46±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适宜的提肛运动对PPH术后肛门坠胀患者作用较为明显,能有效减轻肛门坠胀,缩短坠胀时间,减轻PPH术后肛门坠胀对患者引起的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尿激酶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93.0±14.4)min]、GCS评分((8.1±2.5)分]、COS良好率[66.7%(20/30)]明显优于对照组[(121.7±18.7)min、(10.2±3.4)分、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残留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后NDF评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DF评分【(25.42±5.14)分】优于对照组【(18.51±3.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与探讨目标性社区护理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龙胜社康中心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140例,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目标性社区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社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知识态度行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态度评分为(40.0±2.0)分,对照组为(28.5±3.0)分,观察组行为评分为(18.5±1.2)分,对照组为(11.0±1.5)分,观察组知识评分为(19.9±2.0)分,对照组为(11.3±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为2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目标性社区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栓情况,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以及冠心病知识态度行为,因此值得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春梅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1):104-107
目的探讨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2年8~12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形式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行编写绘画的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进行健康教育。分别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价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SAQ总分高于教育前[(77.38±3.23)分比(65.17±3.29)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观察组CSMS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8.89±7.55)分比(70.58±8.46)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看图对话健康教育工具模式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间接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了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周彬  赵燕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86-88,9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厄贝沙坦治疗,仅观察组加用骨化三醇,均持续治疗6个月;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后的血生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蛋白尿相关指标[24 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α1-微球蛋白(α1-MG)]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67%(33/36)]和显效率[50.00%(18/36)]均高于对照组[72.22%(26/36)、19.44%(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无效率[8.33%(3/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HbA1c、血钾、血钙和血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6.53±9.57)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76.73±4.58)mm Hg]、24 h尿蛋白[(362.35±26.42)mg/24 h]、mAlb[(136.52±18.36)mg/24 h]和α1-MG[(95.37±17.62)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3.41±13.84)mm Hg、(95.65±6.41)mm Hg、(518.72±47.16)mg/24 h、(229.84±29.45)mg/24 h、(109.43±25.71)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收缩压[(125.66±10.60)mm Hg]、舒张压[(73.66±5.85)mm Hg]、24 h尿蛋白[(163.40±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优于治疗前[(144.82±14.35)mm Hg、(94.28±7.52)mmHg、(524.29±52.35)mg/24 h、(234.55±32.71)mg/24 h、(115.79±23.68)mg/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收缩压、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24 h尿蛋白[(163.4±19.68)mg/24 h]、mAlb[(82.73±21.73)mg/24 h]和α1-MG[(78.93±12.53)mg/24 h]均低于对照组[(362.35±26.42)、(136.52±18.36)、(95.37±17.62)mg/24 h],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89%%(5/36)、11.11%(4/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较好,改善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症状,不良反应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骆国才  张天辉  张庆 《海南医学》2014,25(6):813-815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法将确诊的84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d疗法;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7d疗法。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Hp根除率、溃疡愈合时间、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0.48%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平均愈合和Hp根治时间分别为(4.35±1.25)周和(8.86±2.24)d,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溃疡愈合率和Hp根治率分别为92.85%和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四种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9.24±7.6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50±7.71)分(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醒脑静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2013年6月在桐乡市中医医院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疗程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变化,第28天评价总体疗效.结果 脑出血后血清MMP-9在病程第3天达高峰,观察组为(15129±29.64)ng/mL,对照组为(159.07±31.02)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逐步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第5天[(131.22±26.59) ng/mL比(142.42±25.04)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85.26±15.20)ng/mL比(108.66±19.65)ng/m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第14天均下降至基本正常水平.第14天观察组NIHSS评分[(7.38±2.44)分]低于对照组[(8.46±3.41)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8天观察组NIHSS评分为(5.52±2.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88±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为84.00%,优于对照组(74.00%)(P<0.05).结论 醒脑静可改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碳酸镧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是否服用碳酸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碳酸镧观察组16例,均服用碳酸镧,每次500 mg,23次/d;对照组23例,口服碳酸钙,0.75g/次,每天2次。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6个月后,观察组血磷水平均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各时点血磷下降明显[(1.80±0.25)mmol/L vs.(2.21±0.33)mmol-/L、(1.56±0.19)mmol儿vs.(2.28±0.26)mmol/L、(1.51±0.17)mmo;/L vs.(2.29±0.25)mmol/L](P<0.01)。2组血钙下降均不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PTH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614.8±178.38)pg/ml vs.(982.63±716.34)pg/ml](P<0.05)。结论碳酸镧治疗维持性透析患者高磷血症较传统降磷方法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