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α-糜蛋白与尿激酶雾化吸人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仪一糜蛋白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雾化吸人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32.0%,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24.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PaCO2水平[(40.4±8.4)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48.2±9.0)mmHg],PaO2水平[(86.6±11.2)mmHg]明显高与对照组[(72.4±10.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较仅一糜蛋白雾化吸入在支气管扩张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167例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分析,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行雾化吸人治疗的164例为对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R<0.05),两组治疗前RR、HR、PaO2、PaCO2、S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在RR、HR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在PaO2、PaCO2、SaO2比较中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创等优点,可有效改善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功耗,是治疗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剂量舒利迭(丙酸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对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化痰、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异丙托溴铵20μg±沙丁胺醇100txg;治疗组加用丙酸氟替卡松50μg+沙美特罗500μg,两组均吸入给药,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PaO2、PaCO2)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FVC)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Pa02[(73.02±7.14)mmHg]、PaCO2[(39.21±3.87)mmHg]及FVC[(2.57±0.26)L]、FEVl[(1.91±0.19)L]、FEVl/FVC[(74.62±7.39)%]水平与对照组[(65.92±6.48)、(48.60±4.42)mmHg、(2.34±0.27)、(1.63±0.17)L、(69.51±6.7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舒利迭可有效改善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人选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呼吸内科病房2012年1月-2013年6月入院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所有患者人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收缩压(PASP)均〉50mmHg,人院后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治疗。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中位数为70.2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组给予尼可刹米治疗。A、B两组患者人院后测定动脉血气、血常规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10d复查上述指标,比较A、B两组间治疗前后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差异,计算A、B两组治疗前后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系数。结果治疗前A、B两组PASP、动脉血pH值、PaO2、PaCO2、PaO2/FiO2、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治疗后PASP平均为(36.4±6.1)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46.8±8.5)mmHg(P〈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H值(7.40±0.05)、PaO2(86.3±12.1)mmHg、PaO2/FiO2(408.3±58.2)均明显高于B组治疗后的pH值(7.37±0.09)、Pa02(64.3±7.4)mmHg、Pa02/FiO2(316.5±43.4)(P均〈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PaC02(46.3±9.5)mmHg明显低于B组治疗后的PaC02(66.4±13.1)mmHg(P〈0.05),治疗后A、B两组血白细胞总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两组PASP与动脉血pH值、PaO2及PaO2/FiO2均呈负相关性,与动脉血PaCO2、血白细胞总数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通过纠正老年AECOPD患者低氧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有效降低PAS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疗效。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4例。2组均给予常规吸氧、止咳、化痰、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1.0 mg及异丙托溴铵溶液250μg,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每天2次,每次15分钟,连用7天。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aO2和PaCO2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天后2组PaO2和PaCO2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异丙托溴铵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刘立新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39-240,268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吸氧、止咳、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160μg/福莫特罗4.5μg),1吸/次,2次/d,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及FVC、FEV1、FEV1/FVC%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84.56±8.55)mmHg、PaCO2(30.25±3.26)mmHg及FVC(2.91±0.35)L、FEV1(2.02±0.24)L、FEV1/FVC%(72.14±7.41)%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稳定期COPD病情,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与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33例AECOPD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甲泼尼龙组(B组)、布地奈德雾化组(c组),其中B组予甲泼尼龙针静脉推注,40mg·d-1,1次·d-1;C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2mg·次-1,3次·d-1,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7d,A组、B组、c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分别是(52.35±4.25)%、(63.21±4.08)%、(62.44±5.43)%;动脉氧分压(PaO2)分别是(61.14±5.20)mmHg、(69.90±5.69)mmHg、(67.62±8.65)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52.79±4.05)mmHg、(45.71±4.26)mmHg、(46.98±5.17)mmHg;呼吸困难评分分别为(2.58±0.47)分、(1.84±0.53)分、(1.89±0.42)分。治疗后3组患者FEV1.0、PaO2、PaCO2及呼吸困难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组与布地奈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ECOPD治疗中,雾化吸入布地奈德6mg·d-1与静脉使用甲泼尼松龙40mg·d-1有相同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氨溴索联合新型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普陀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NHMD患者55例,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29%(25/28),高于对照组的66.67%(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10.71%(3/28),低于对照组的33.33%(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通气24、48h的氧分压(PaO2)分别为(62.69±2.51)、(79.32±2.85)mmHg(1mmHg=0.133kPa),均高于对照组[(51.37±2.64)、(70.58±2.7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24、48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53.38±2.06)、(48.53±1.94)mmHg,均低于对照组[(58.26±2.14)、(53.02±2.1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通气24、48h的PaO2/FiO2分别为(18.58±1.62)、(22.64±1.15),均高于对照组[(58.26±2.14)、(19.83±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86%(5/28),低于对照组的48.1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为(25.34±1.92)d,低于对照组的(30.82±2.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联合NCPAP治疗NHMD患儿效果较好,能够减少并发症,有效地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剂量氨溴索对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贵  张春林  曹良海 《四川医学》2011,32(9):1378-1380
目的观察大剂量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指数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86例入住ICU的ARDS患者随机分成大剂量氨溴索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氨溴索[15mg∕(kg.d)]分3次静脉滴注治疗,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O2/FiO2)和PaC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ICU时年龄、呼吸频率(次/min)、PaO2/FiO2以及PaCO2(mm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明显比对照组慢([19.5±5.6)VS(2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O2/FiO2明显比对照组高([356.0±36.7)VS(290.6±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PaCO2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28d病死率虽比对照组低(23.3%VS 30.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氨溴索能提高ARDS患者的氧合指数,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症吸入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及气道痰液引流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宿迁市钟吾医院ICU收治的28例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镇静、肌松、持续俯卧位通气状态下监测初始仰卧位、俯卧位1h、俯卧位2h、恢复仰卧位2h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痰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与初始仰卧位比较,患者俯卧位1h、俯卧位2h时PaO2[(85±12)mmHg和(97±10)mmHg比(65±11)mmHg]、PaO2/FiO2[(150±37)mmHg和(158±50)mm如比(130±28)mmHg]明显升高(P〈0.05),且恢复仰卧位2h时持续存在[PaO2(87±11)mmHg,Pa02/Fi02(150±52)mmHg,P〈0.05],MAP、HR、CV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2h时气道痰液引流量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15.3±2.0)mL比(8.1±1.1)mL,P〈0.05],而俯卧位1h、恢复仰卧位2h痰液引流量与初始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0)mL和(8.3±1.2)mL比(8.1±1.1)mL,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改善严重吸入性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氧合,且恢复仰卧位后氧合改善持续存在;可改善气道痰液引流,但恢复仰卧位后改善引流作用消失;俯卧位通气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俯卧位通气可用于严重吸入性肺炎并ARDS的辅助治疗,需气道充分引流的患者可适当延长俯卧位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内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按200mg/kg快速滴注固尔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一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舍指数的改变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2.2±12.5)rnm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6.0±2.5(P〈0.05),A—aDO2,上升为(0.45±0.11)mmHg(P〈0.05)。治疗3h、6h、12h、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0年6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和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观察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Pa02(75.1±6.7)mmHg和PaC02(33.5±5.1)mmHg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0.0±6.2)mmHg、(39.9±5.6)mmH则(P〈0.05);治疗组的FEV,(90±18)%明显高于对照组(82±15)%(P〈0.05);治疗组的咳嗽、气促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7.6±4.2)d、(8.1±4.6)d、(6.2±1.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0.4±7.0)d、(11.0±4.0)d、(8.4±1.3)d1(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39%)和总有效率(9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4%、78%)(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10%)低于对照组(24%)(P〈O.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2011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化痰、吸氧、抗感染等常规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片并使用面罩进行NIPPV,对两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及肺动脉压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PaCO2为(44.3±6.7)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2±7.2)mmHg(P〈0.05);Pa02为(63.7±21.6)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19.5)mmHg(P〈0.05)。实验组患者肺动脉压为(43.6±15.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7.2±16.7)mmHg(P〈0.05)。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6.1%.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NIPPV能改善呼吸,提高Pa02,减少二氧化碳潴留,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呼吸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张莉  何薇薇  解宁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5):56-58,61
目的 考察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肺部感染C反应蛋白(CRP)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南京分院确诊为呼吸衰竭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0例(观察组),行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治疗,选择2012年3月前呼吸衰竭合并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5 d对照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血气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45/50)]高于对照组[7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15 d IL-6 f(9.7±3.9)、(33.3±5.1)ng/L]、IL-8 [(18.4±5.8)、(82.1±22.7)ng/L]、TNF-α[(12.0±2.3)、(25.2±7.6)ng/L]和CRP[(4.5±1.9)、(23.5±2.7) mg/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 IL-6、IL-8、TNF-α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血气指标PaO2[(89.6±12.5)mm Hg]、PaCO2[(36.8±4.1)mm Hg]、SaO2[(98.7±5.0)%]、HR[(82.3±8.2)次/min]、RR[(21.6±3.2)次/min]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5 d PaO2、HR、SaO2和RR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4.0%(12/50)]低于对照组[58.0%(29/50)].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联合NIP-PV可显著降低重症肺部感染患者IL-6、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40例(无创正压通气+特殊护理),Ⅱ组40例(常规氧疗+特殊护理)和Ⅲ组40例(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护理),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后,Ⅰ组患者的,PaCO2为(53.87±4.53)mm Hg,PaO2为(83.24±2.45)mm Hg,pH(7.41±0.03);Ⅱ组PaCO2为(62.86±4.51)mm Hg,PaO2为(69.02±3.41)mm Hg,pH(7.28±0.04),Ⅰ组改善明显好于Ⅱ组(P〈0.05);Ⅰ组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Ⅲ组的总有效率80%(χ2=4.114 3,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配合特殊护理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变化和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57例,明显大于对照组的44例(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H分别为(80.8±12.6)mm Hg、(7.40±0.02),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aCO2为(43.9±6.4)mm Hg,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以及FEV1%分别为(2.20±0.08)L、(1.86±0.33)L、(66.7±13.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在AECOPD的治疗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更广泛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及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喘息气急症状缓解率[95.0%(38/40)]高于对照组[70.0%(28/40)],观察组半年复发率[0(0)]低于对照组[10.0%(4/4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3±1.0)d]较对照组[(8.7±2.1)d]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清楚病情特点和变应原比例[95.0%(38/40)]、遵医嘱按时服药比例[92.5%(37/40)]、掌握雾化吸入技术比例[72.5%(29/40)]均高于对照组[45.0%(18/40)、50.0%(20/40)、42.5%(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O2[(41.7±10.1)、(40.4±9.2)mm Hg]及SaO2[(75.9±13.1)%、(76.1±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 PaO2[(90.4±11.3)mm Hg]高于治疗前[(41.7±10.1)mm Hg],对照组治疗后72 h PaO2[(83.3±10.5)mm Hg]高于治疗前[(40.4±9.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2 h SaO2[(98.7±5.1)%]高于治疗前[(75.9±13.1)%],对照组治疗后72 hSaO2[(90.1±3.4)%]高于治疗前[(76.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PaO2[(90.4±11.3)mm Hg]及SaO2[(98.7±5.1)%]均高于对照组[(83.3±10.5)mm Hg、(9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三七皂苷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6%。;两组治疗后WBC、N、ESR、CRP水平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WBC由治疗前的(10.585±4.201)×109/L下降至(8.719±2.999)×109/L;N由治疗前的(0.769±0.103)下降至(0.693±0.126);ESR由治疗前的(38.182±29.198)mm/h下降至(13.955±10.477)mm/h;CRP由治疗前的(37.542±20.318)mg/L下降至(7.250±5.127)mg/L,改善更为显著;治疗后PaO2和PaCO2均较治疗前改善,而三七皂苷组PaO2由治疗前的(74.625±32.552)mm Hg(1 mm Hg=0.133 kPa)升高至(85.839±23.476)mm Hg;PaCO2由治疗前的(68.537±15.844)mm Hg下降至(41.316±4.940)mm Hg,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WBC、N、ESR、CRP明显下降,PaO2上升和PaCO2下降。三七皂苷有良好的抑制炎性反应和抗感染治疗作用;亦能改善低氧,减轻二氧化碳潴留,从而改善患者气道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