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景强  田庆 《陕西中医》2011,32(10):1310-1311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不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加味温胆汤(半夏、竹茹、陈皮、远志、菖蒲、郁金、甘草、茯苓、合欢花、五味子等)治疗,对照组口服舒乐安定片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加味温胆汤治疗不寐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对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2):246-247
目的:探求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理论依据。方法:从不寐的病因病机及治则入手,通过整理温胆汤相关的古代及现代文献,对其组方、配伍及功效主治进行分析,明确温胆汤是否在辨证审因后依法而成。结论:温胆汤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寐病机及治则治法,以法组方、妥善配伍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温胆汤治疗不寐疗效.方法:将36例患者采用温胆汤进行随证加减治疗,每日一荆,6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及睡眠改善情况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治愈者13例,显效者11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者30例,有效率为83.33%.结论:温胆汤治疗不寐疗效确切,适合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疾病:不寐,证属痰热内扰,痰浊中阻,心神不宁所致不寐,治宜清胆和胃、化痰宁神。郁症,证属肝气郁结,痰热内扰所致郁证,治宜疏肝理气、清热化痰。眩晕,证属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眩晕,治宜理气化痰。癫狂,证属痰热扰心所致狂证,治宜清热化痰、通腑开窍。指出:温胆汤证的病机是痰和热,其方的要点是清热化痰。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6,(11):1449-1451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SOD和NO水平的影响。方法:择取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与治疗组(接受常规西药加黄连温胆汤治疗)各45例。结果:治疗组的内镜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Hp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及NO水平均下降,SOD水平均上升,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黄连温胆汤可增强脾胃湿热型Hp阳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双夏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予双夏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睡前1 h口服舒乐安定1 mg;15天为1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夏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疗效确切,且优于舒乐安定口服疗法。  相似文献   

8.
芩连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治疗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张小萍认为病因以痰热为主的疾病均可用芩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现主要探讨张小萍运用芩连温胆汤治疗汗证、口腔溃疡、不寐、胃痛、便秘、泄泻等,总结其应用芩连温胆汤的临床经验,为临床上应用芩连温胆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芩温胆汤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组予柴芩温胆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PSQI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PSQI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不寐、痰多、脘闷、心烦口苦、目眩、舌红、苔黄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不寐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不寐、痰多、脘闷、心烦口苦、目眩、苔黄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芩温胆汤治疗少阳病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包括失眠在内的相关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临床治疗痰热的基本方。该方临床应用广泛,吾师李敬林教授善用此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显著。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其运用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证不寐的辨治深有感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绝经前后诸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治疗肝郁化火证及痰湿证绝经前后诸证。结果:总有效率8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张忠荣 《陕西中医》2012,33(7):812-81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根据辨证将中风后遗证分为气虚血瘀型、痰血瘀阻型、肾虚肝旺型及痰热上扰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天麻钩藤饮及温胆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对比P<0.05,有明显性差异。结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3,(9):1158-1160
目的:探讨IgA肾病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IgA肾病9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气阴两虚证30例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党参、黄芪、去丹皮、泽泻等加减治疗,阴虚湿热证30例给予益肾祛湿证(熟地、知母、牡丹皮、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等加减)治疗,湿热瘀阻证33例给予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等)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7.4%。结论:IgA肾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辨证不同行分型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在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证的过程中,不同剂型的黄连温胆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随机将在我院确诊为脾胃湿热型痞满证的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通过黄连温胆汤的中药颗粒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通过黄连温胆汤的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例),与对照组中的90.0%(27例)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型的黄连温胆汤对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证,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清 《中医研究》2010,23(11):59-60
<正>温胆汤方出自南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温胆汤衍化而来。该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湿内扰之证。笔者在临证时采用该方治疗失眠、眩晕等病,疗效良佳,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篇》,原文曰“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本方具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之功,专为胆虚痰热上扰之虚烦不眠而设,其治“不寐”之疗效屡用屡验。近年来笔者细考其方,斟酌配伍,对其应用及功效亦有新感,不揣浅陋见诸笔端。 温胆汤方中,半夏辛苦而温、燥湿化痰,陈皮辛温、理气化痰,同归脾胃经,二药合用谓之“二陈”,为后世主治一切痰饮之基础方。竹茹甘凉、清热止呕,枳实苦酸寒、行气破滞;另有生姜之辛温,甘草之甘平。如此组方,集辛开、苦降、温化、清解于一炉,对于痰凝气滞而致的虚烦不眠等证甚为确切。临证时若能紧扣病机随证加减,洵可收灵验之效。  相似文献   

17.
郭王斌 《山西中医》2011,27(1):11-12
陕西中医学院刘淑霞教授从事中医脑系病证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证中根据异病同治治则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痰热型不寐、头痛、眩晕、中风、狂证、痫证等,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有幸跟随刘淑霞教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临证运用黄连温胆汤的经验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健脾养心活血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11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其客观依据。方法:选择心脾两虚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健脾养心的归脾汤,配以丹参、玄参等活血药物,对照组用舒乐安定1mg口服,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结果:两者改善睡眠效果相当,前者在改善兼症,改善脑电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后者。结论:健脾养心活血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证患者的整体疗效优于舒乐安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香芎温胆汤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50例常规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等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香芎温胆汤,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改善中医证候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香芎温胆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相修平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善于审症求因,在临证时尤善用黄连温胆汤治疗不寐、郁证、抽动秽语综合征、痫证等疾病,均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