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5例新生儿HM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新生儿HMD尽早应用机械通气及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降低病死率。本组早产儿95例中,治疗存活55例,死亡10例,其他(好转、放弃治疗)30例。结论 HMD给药过程中应加强保暖,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呼吸道管理和体位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海香 《吉林医学》2014,(4):865-866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35例肺透明膜病患儿,采取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进行规范化护理。结果:所有患儿经过精心护理,无一例死亡,其中4例出现肺出血,2例颅内出血,1例感染,均经治疗及护理痊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对肺透明膜病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其护理时应严格规范化,可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鲁玉霞户风莉  王礼周 《中原医刊》2005,32(17):F0002-F000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最佳用药时间选择。方法对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24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按用药时间即用药于出生后6~10h、10~14h、14~18h分三组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三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用氧时间,结果生后6~10h用药者机械通气和总用氧时间比生后14—18h用药者明显缩短,结论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应严密监护,及时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做出正确诊断,尽可能在出生6~10h之前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以发挥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Ⅰ~Ⅲ级)26例,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结果、X线胸片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疗效。结果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后,其临床症状、血气指标、X线胸片明显改善,并发症少,减少机械通气的概率,治愈率为92.3%。结论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肯定,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且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针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以及病程发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研究组患儿在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其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评价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显效10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2.5%;研究组患儿治疗显效15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90.0%,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O2以及PaO2/FiO2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PaCO2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表面物质配合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显著,治疗后新生儿各项呼吸窘迫临床症状几乎全部消失,患儿血气情况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值得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简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者132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通过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机械通气参数对比分析结果,判断该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生命体征平稳。治疗后2h、6h、12h的Pa02、Sa02、PaCO:、pH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l〈0.05);治疗后2h、6h、12h的FiO:、PIP、PEEP’、RR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马金凤  林宏华  刘光辉  郑洪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94-1194,127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HMD)中的疗效。方法将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予以置暖箱保暖、管饲喂养、治疗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呼吸机供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PS100mg/kg气管内注入。通过用药后6h、24h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与上机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比较分析,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结果两组病例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可以明显改善其转归,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NICU近2年半以来住院的133例HMD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为观察组,55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观察在相同的基础治疗上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结果 观察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0~120 min呼吸窘迫症状明显改善;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吸氧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肺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总病死率及3 d内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HMD,近期疗效确切,病程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减少,远期病死率下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熊淑娇 《中外医疗》2012,31(23):143+145-143,145
目的提高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的生存率。方法选择在该院NICU住院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早期行机械通气、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辅助治疗等。同时,加强综合护理、控制医院感染等临床管理。结果 138例患儿存活119例,死亡19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治疗、规范的临床管理可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李娟  李瑾  赵琳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9):698-700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发病特点、综合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26例HMD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间及参数调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26例HMD中机械通气11例,7例应用PS,治愈8例,好转9例,恶化放弃9例。结论HMD发病极早、病情凶险、并发症多、预后差,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新生儿窒息,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对90例诊断肺透明膜病1~3级的新生儿行PS联合NCPAP治疗,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6h血气分析的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以及呼吸、心率的变化。结果:85例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6h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94.4%。5例治疗无效改用机械通气治疗。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NCPAP用来治疗HMD具有效果好、并发症少、无创伤等特点,减少了机械通气的使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防治的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和20例未确诊需预防用药的早产儿根据家属是否同意用固尔苏将患儿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32例)未使用PS,只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住院天数、机械通气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早期给药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19例患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并同时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给药后24 h PO2/FiO2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呼吸机参数(除PEEP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极低出生体重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早期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明显改善近期预后,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王旭晴  解福平  周柏香 《海南医学》2010,21(13):19-20,29
目的观察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以及与常规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方法将6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加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加常规机械通气加PS,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PaO2和SPO2的变化以及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结果两组在发绀、呼吸困难、PaO2和SPO2的改善上无明显差异,但是NCPAP联合PS的呼吸道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NCPAP联合PS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有良好的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组比较,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总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31例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经验,在机械通气下,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按量通过气管内插管及导管分次注入PS在气管内,加强护理,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防治感染是提高早产儿肺透明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74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预防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进行预防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中未患肺透明膜病患儿后续发病率及已患病患儿的总有效率,综合评价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及肺表面活性物质在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显示,两组患儿中,为患病患儿后续肺透明膜病发生率比较,固尔苏组明显低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已患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无显著相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固尔苏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作用强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两种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唐晓芳 《吉林医学》2012,33(12):255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2例肺透明膜病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该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32例患儿用药后的动脉氧气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吸入氧浓度(FiO2)均较治疗前后显著性的改善(P<0.05)。32例患儿中死亡4例,死亡率为12.5%;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17例,占53.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和通气量,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王小艾  曹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1):102-10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HM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nCPAP或头罩吸氧,治疗组加用PS,其余治疗方法两组相同。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治疗组应用PS后可提高PaO2,降低PaCO2,从而降低了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减少使用机械通气病例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是一种病因治疗,疗效肯定,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李继红 《中外医疗》2012,31(2):79-7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8倒新生几呼吸窘迫综合征志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纽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及cPAP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2姐惠儿在不同时间氧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用药后12、36,48h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能有效改善患儿氧舍功能,减少机械通气应用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路军英 《中外医疗》2009,28(27):47-47
早产儿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也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与胎龄成正比。因此胎龄愈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越高。宫内窘迫及产时窒息均因长期缺氧而降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影响胎儿肺的发育。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重症肺透明膜病取得良好的呼吸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