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肌肉能量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产后女性骶髂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探索骶髂关节功能障碍对产后女性的特殊发病机理及物理治疗策略。方法:选取产后骶髂关节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电疗法及抗阻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和观察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MET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CSE)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3周及6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竖脊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竖脊肌RM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臀大肌和股二头肌RMS评分较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6周后,观察A组竖脊肌RMS评分较治疗3周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B组竖脊肌、臀大肌、股二头肌RMS...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穴位冲击疗法治疗偏瘫肩痛(H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4例HSP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A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痛点治疗,观察B组在观察A组基础上加用体外冲击波穴位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U-FMA),肩关节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U-FMA评分和屈曲、外展和外旋无痛PROM均较前治疗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屈曲无痛PROM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B组的VAS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U-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的屈曲、外展无痛PROM高于对照组(P&l...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核心稳定训练组、体外冲击波组及联合组,每组各30例。体外冲击波组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参数:电压为6 kV,频率为10~15 MHz,压力为1.5~2.5 bar,每次冲击次数为2 000次,能量强度为0.16 mJ/mm2,每周2次,连续3个月。核心稳定训练组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SPS-F11多点多轴悬吊康复训练系统,在同一个康复医师指导下完成;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增加训练时间及次数,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训练;每次4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个月。联合组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核心稳定性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3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3组患者腰椎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估3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计算治疗3个月时3组患者有效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VAS、ODI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后6个月时,3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分别优于核心稳定训练组和体外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核心稳定训练组(P0.05),两者均高于体外冲击波组(P0.05);治疗结束后1年,联合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核心稳定训练组、体外冲击波组(P0.05);治疗过程中3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好,可增强患者腰椎功能、减轻腰部疼痛,安全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分为联合组、冲击波组及对照组。3组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治疗,冲击波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服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及腰椎间孔注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及8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问卷(RMDQ)以及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SF36)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VAS、ODI、RMDQ及QOL-SF36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在治疗1周时,发现联合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6±1.4)分]、ODI评分[(15.9±8.3)分]、RMDQ评分[(9.9±5.4)分]及QOL-SF36评分[(74.6±17.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并且这种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在治疗4周时冲击波组患者疼痛VAS评分[(2.5±1.3)分]、ODI评分[(15.1±7.3)分]、RMDQ评分[(9.8±5.1)分]及QOL-SF36评分[(76.8±16.8)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差异持续保持至治疗8周观察结束时。 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腰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如干扰电、超声波治疗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oland-Morris下背痛功能障碍调查表(RMDQ)及36条目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疼痛、腰部功能障碍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MDQ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疗效指标评分[分别为(2.77±1.76)分、(7.5±5.4)分、(92.8±19.2)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能进一步改善CNLBP患者腰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维步态时空的影响。方法将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n=30)和体外冲击波治疗组(B组,n=31),分别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和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三维步态时空参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的支撑相、步频、步速,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B组的步态周期和步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的A组比较,治疗后B组三维步态时空参数中的支撑相、步态周期、步频、步幅、步速,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或P<0.01)。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易罐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52例, 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患者26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脊柱手法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脊柱手法的基础上增加易罐疗法以牵伸腰背肌筋膜, 易罐疗法每周治疗3次, 每次间隔1 d, 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实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别为(13.50±1.42)分和(6.58±2.47)分, 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且实验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罐疗法可显著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能量体外冲击波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髌骨软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A组采用低能量冲击波治疗,B组采用中能量冲击波治疗,C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股四头肌峰力矩(PT)、视觉模拟量评分法(VAS)、Lysholm评分量表进行评估;观察记录治疗和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P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A组PT值明显高于B组和C组,B组PT值高于C组(P<0.05);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6个月,A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均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前升高(均P<0.05);A组Lysholm评分高于B组和C组,B组Lysholm评分高于C组(P<0.05);3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SWT能有效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安全性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相当;低能量冲击波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疗效优于中能量,两种能量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J型针刀联合青藤碱对骶髂关节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评分(BASFI)、功能障碍指数(ODI)、症状积分及红外热成像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2年5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骶髂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J型针刀联合青藤碱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片,两组均连续治疗16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VAS、ODI和BASFI评分,症状积分及红外热成像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BASFI评分以及症状积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红外热成像温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J型针刀联合青藤碱和口服双氯芬酸钠片均对骶髂关节炎治疗有效,J型针刀联合青藤碱治疗疗效更佳,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节活动度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的影响。方法:选取CNLBP患者4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的疗效及功能进行评估,表面肌电图仪采集竖脊肌、腹直肌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分析均方根值(RMS)和平均肌电值(AEMG),并计算屈曲-放松比值(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F-36评分和竖脊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的RMS值及竖脊肌FRR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PNF训练可显著改善CNLBP患者的功能,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黄海  周晶  魏蒙 《中国康复》2021,36(8):486-490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84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八段锦训练,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6个月时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表面肌电仪分别采集腰部前屈、后伸及最大屈曲状态下竖脊肌平均肌电值信号并计算屈曲-放松比(FRR)。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屈曲与后伸过程中平均肌电值(FLEXAEMG、EXEAEMG)及相应FRR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最大屈曲状态肌电值(MVFAEMG)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时,对照组VAS评分及ODI值较治疗后均升高(均P<0.05),FLEXAEMG、EXEAEMG、FRR降低(P<0.05),MVFAEMG升高(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ODI值与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FLEXAEMG、EXEAEMG、FRR降低(均P<0.05),MVFAEMG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八段锦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慢性腰痛的临床症状且远期疗效更佳,这可能与八段锦训练提高竖脊肌收缩和放松能力并增强腰椎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正常人及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躯干向左(瘫痪侧)及向右(非瘫痪侧)旋转过程中躯干浅表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方法:选取1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及16例健康志愿者,采集2组受试者在躯干左旋(向瘫痪侧旋转)45°、右旋(向非瘫痪侧旋转)45°时腹直肌、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腰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表面肌电图均方根振幅(RMS)。结果:正常人在躯干向一侧旋转时对侧腹外斜肌RMS值大于转向侧(P0.01),转向侧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RMS值大于对侧(P0.01);向左(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和背阔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左侧(P0.01),非瘫痪侧腹外斜肌的RMS值低于正常组右侧(P0.01);向右(非瘫痪侧)旋转时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腹外斜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1),偏瘫侧腰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左侧(P0.05),非瘫痪侧腹外斜肌、腰段竖脊肌和胸段竖脊肌的RMS值小于正常组右侧(P0.01)。结论:正常人在躯干旋转时胸段竖脊肌、背阔肌、腹外斜肌呈现明显的交叉性,转向侧的胸段竖脊肌、背阔肌的肌电活动明显增加,对侧的腹外斜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加;而脑卒中患者则没有这种交叉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keV成像技术对胆囊动脉的显示能力。方法 前瞻性选取体质量指数为25.15~34.91 kg/m2的90例患者,按照扫描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为能谱扫描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和常规扫描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对两组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CNR和SNR。对胆囊动脉行VR、MIP及CPR。由2名观察者分别独立评价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结果 能谱CT单能量成像显示胆囊动脉的平均最佳keV值为(60.62±5.85)keV。A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均高于B组(P均<0.05),但两组CNR及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名观察者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Kappa=0.804、0.773),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808)。结论 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技术可提供良好的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并可显著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护士职业性腰痛(OLBP)预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职护士81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7名。A组接受空白干预;B组接受运动疗法干预;C组接受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在干预前、干预12周后分别采用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工作能力指数量表(WAI)、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护士OLBP发病及相关误工情况、工作能力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W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SF-36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干预12周后,B组与A组相比,WAI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但OLBP发生率、病假天数、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OLB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WAI评分及SF-36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病假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相比,仅WA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基于格林模式的运动疗法可有效降低护士OLBP的发生率,提升护士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在护士OLBP预防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9例SCI后NP患者分成对照组、针刺组和联合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进行rTM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对3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针刺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联合组VAS、HAMD和HAMA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降低(P<0.05),SF-36量表各项评分较针刺组和对照组均有升高(P<0.05)。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SCI后NP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疼痛现象,且在改善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琳  杜俊涛  童心  徐磊 《中国康复》2021,36(12):717-720
目的: 观察悬吊训练(SET)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悬吊训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Barthel指数(BI)以及采集竖脊肌表面肌电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值(MF)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4周后,2组BBS、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2组患者AEMG、MF值组内比较健侧均明显高于患侧(均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健患侧竖脊肌AEMG、MF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健患侧AEMG、MF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但观察组健患侧AEMG、MF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ET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竖脊肌AEMG、MF值及BBS和BI评分,提高脑卒中患者躯干肌肉运动功能,从而提高平衡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柴胡当归散治疗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为柴胡当归散治疗乙肝硬化腹水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113例在消化科收治的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柴胡当归散,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水肿、腹围、24 h尿量、体重)、腹胀缓解时间、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6.49%,对照组总有效率80.36%,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腹胀缓解时间、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柴胡当归散治疗少阳太阴合病证乙肝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神经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康复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行常规检测及麻醉诱导等,对照组实施胸神经阻滞,试验组实施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