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中下段直肠,其中低位直肠癌在直肠癌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70%。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低位直肠癌根治性的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意味着必须接受永久性腹部结肠造口。在切除直肠癌各种保肛手术中,就术后肛门功能的优良率而言,最受推荐的仍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1939年Dixon首创)。人们越来越重视在保住生命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且认识到很大比例的低位直肠癌可采用保肛手术(sphincter saving resection,ssa)并获得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占消化道肿瘤第2位[1].低位直肠癌是距肛缘5cn以内的直肠恶性肿瘤,Miles手术迄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此手术要求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人直肠癌与西方人比较,有三个流行病学特点:(1)直肠癌比结肠癌的发生率高;(2)低位直肠癌所占的比例高;(3)青年人(〈30岁)直肠癌比例高。虽然,随着直肠超低位吻合器的应用,可以完成超低位的直肠癌吻合术,但仍有大部分直肠癌采取Miles手术,而永久性的乙状结肠造口给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者自1991至2004年采用直肠经腹腔肛管拖出切除术(改良Bacon术)、直肠前切除低位吻合术和应用吻合器直肠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3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生于腹膜返折以下的低位直肠癌在我国约占75%。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直肠经腹前切除术或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上对早期直肠癌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transanal resection,TAR)的研究日益增多[1],但疗效评价意见不一,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局部复发率的控制仍有疑虑。有文献报道早期直肠癌TAR的远期疗效不低于传统根治术[2],但其30个月的局部复发率可高达8.3%[3]。因此关键在于如何降低TAR治疗后的局部复发率。放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济、实用、安全的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方法。方法:对62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按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要求切除直肠,荷包钳封闭直肠残端,管型直肠吻合器行低位保肛术。结果:低位吻合34例,超低位吻合2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出血,吻合口漏2例(3.2%),吻合口狭窄5例(8.1%),无远切端癌残留。结论:用荷包钳代替直线型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保肛手术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7.
齐宏  姜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0):2333-2333
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是目前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术式,应用双吻合器技术,不但可提高中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而且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是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却明显增加,Carlson等[1]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吻合口漏从非TME的8%增加到TME的16%.2003-2010年我院对153 例中低位直肠癌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应用肛门支撑管,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在直肠良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端扫式直肠探头对121例直肠良恶性肿瘤患者行术前直肠腔内超声检查(TRUS)及直肠癌超声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及分期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21例直肠肿瘤病理诊断良性14例(绒毛管状腺瘤7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腺瘤3例);病理诊断恶性107例(隆起型腺癌44例,溃疡型腺癌50例,类癌6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淋巴瘤3例)。术前直肠腔内超声检出腺瘤12例(12/14),均为中低位肿瘤,2例误诊为直肠癌,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5.7%;术前腔内超声检出直肠恶性肿瘤106例(106/107),99例为直肠癌(低位肿瘤35例,中位肿瘤28例,高位肿瘤36例),仅漏诊1例直肠癌,术前直肠腔内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9.1%。直肠良性肿瘤超声表现为高回声结节,恶性肿瘤均表现为低回声团块。与病理分期结果对照显示,100例直肠癌腔内超声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84.0%(84/100);对直肠癌周围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90.6%,准确性为85.9%。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完整显示中低位和高位直肠癌肿块图像,其检测高位直肠癌(30/36,83.3%)与中低位直肠癌的准确率(54/63,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端扫式直肠腔内超声检测对直肠癌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对高位或肠腔明显狭窄的直肠癌诊断有明显的优越性。对肿瘤较大(直径≥3cm)及基底宽的腺瘤应考虑有恶变的可能。利用直肠内水窗检查以及良好的检查手法操作及技巧是提高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某院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对照组采用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拖出吻合术治疗老年低位直肠癌能缩短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占消化道肿瘤第2位^[1]。低位直肠癌是距肛缘5cm以内的直肠恶性肿瘤,Miles手术迄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此手术要求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2]。性功能障碍是低位直肠癌术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需行结肠造口术,而40%的患者术后会出现性功能障碍^[3]。  相似文献   

11.
双吻合器在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的适应症、优缺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用双吻合器对187例直肠癌进行前切除术,术后随访。结果:应用双吻合器能够完成盆腔超低位结直肠吻合,提高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前切除率,并发症少,复发率为6.4%,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60.8%。结论:双吻合器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的首选吻合器。  相似文献   

12.
陈建伟 《临床医学》2011,31(8):64-6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6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恢复肠道肛管的连续性。结果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101例中,90例肿瘤基底距肛缘约6~8 cm,11例5~6 cm。结论对肿瘤基底距肛缘6~8 cm中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5~6 cm直肠腺癌,肿瘤浸润小于1/2肠周径,且基底未固定,方可采用保肛术。  相似文献   

13.
倪红霞 《护理研究》2014,(11):1375-1376
<正>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术在中低位直肠癌病人中的普遍应用,加上吻合器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病人实施了保肛手术,既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又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对于部分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在低位前切除术经腹吻合时仍存在闭合器放入困难、无法直视下操作等问题。2008年,英国外科医生提出一种新的保肛术式——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anterior perineal plane for ultra-low anterior[1,2]  相似文献   

14.
随着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增加,尤其是直肠癌低位及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开展以及吻合器或双吻合器的普遍使用,越来越多的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病人在根治手术的同时获得了保留肛门的机会,而Kosusgi等报道使用吻合器后直肠阴道瘘总发病率高达9.9%,双吻合器为15.2%。有学者认为,单纯性直肠阴道瘘的病人一般不主张采用手术治疗,相当部分的病人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守治疗或配合转流性造口而获益。现对我院7年来18例直肠癌切除术后直肠阴道瘘病人保守治疗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直肠解剖结构及直肠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逐渐深人,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的进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1982年首例报道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csorrectal Mexcision,TME).使得直肠癌局部复发率明显降低,但增加了吻合口漏的风险。我科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行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结直肠吻合或结肠肛管吻合术167例.其中发生吻合口漏13例占7.8%.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低位直肠癌个体化保肛手术治疗2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01~2006-10我们共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34例,对其中29例分别采取双重器械吻合直肠前切除术、经腹肛门直肠切除术(Parks术)和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直肠切除术(ISR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低位直肠癌是指肿瘤下缘距肛缘7 cm以下或位于直肠下1/3的直肠癌,占直肠癌的75%左右[1]。随着对直肠癌病理组织学研究的深入、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器械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实施了保肛手术。将全直肠系膜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行直肠前切除术中留置肛管预防吻合口瘘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低位直肠前切除术(LAR)中留置肛管的5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直肠前切除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术中吻合口瘘测试阳性,未出现有症状的吻合口瘘,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肛留置肛管可促进LAR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预防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前切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拟接受术前放化疗、直肠前切除术和预防性造口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在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基础上进行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用固态肛门直肠高分辨测压设备对患者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并评价患者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和直肠顺应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物反馈训练能促进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感觉功能的恢复,并降低前切除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直肠癌包括齿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之间的癌变部位,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908年Miles首创的腹会阴联合直肠痛根治术,迄今仍然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