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8例血液肿瘤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4例。异甘草酸镁组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 mg,复方甘草酸单胺组予复方甘草酸单胺注射液60 mL,2组试剂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复常天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复方甘草酸单胺组(P<0.05)。异甘草酸镁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复方甘草酸单胺组发生颜面部水肿4例,血压升高1例。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单胺,且副作用显著低于复方甘草酸单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甲亢性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 60例甲亢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双环醇,治疗组单用异甘草酸镁,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应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2组均以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护肝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0.1 g+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能明显改善肝功能(P均<0.01),住院天数显著缩短(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5例,在预防性保肝药物基础上,治疗组予异甘草酸镁0.15 g,对照组予硫普罗宁0.2 g,静脉滴注1次/天,直到转氨酶降至正常。每3天复查1次肝功能,对比9 d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复常率。结果治疗组9 d内ALT复常率为95.83%,AST复常率为92.42%;对照组ALT复常率为74.23%,AST复常率为71.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具有肝功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临床疗效优于硫普罗宁。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272-1274
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疗效。选择接诊的80例因抗结核药引起的肝损害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前停止使用抗结核药。治疗组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肝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983,P=0.0007);治疗组在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甘草酸镁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抗结核药物而引起的药物性肝炎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既往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害再次化疗时对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2例既往曾出现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恶性肿瘤患者(再次化疗前肝功能指标正常)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1例,均使用原方案继续化疗。对照组化疗时不预防用护肝药物;治疗组化疗时联合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d-1,维持14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比较2组治疗前后ALT、AST及TBIL的差值。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及TBIL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治疗前后ALT、AST差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组TBIL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既往出现过化疗药物性肝损害的患者,再次化疗时具有防治肝功能损伤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2021,41(3)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300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3%,143/150)高于对照组(77.33%,116/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15/150)与对照组(8.00%,12/15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采取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指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镁离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NAFLD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异甘草酸镁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质量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滴注;联合组28例,在异甘草酸镁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环醇片2片/次,2次/d,口服。治疗2周后,评价3组疗效,观察3组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6.43%)高于异甘草酸镁组(89.29%)和常规治疗组(78.57%),异甘草酸镁组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低于异甘草酸镁组、常规治疗组,异甘草酸镁组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双环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在治疗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的价值。方法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保肝治疗,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85.5%明显高于对照组52.78%(P<0.05),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乳腺癌化疗致中重度肝损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在结直肠癌术后FOLFOX方案辅助化疗中,对药物性肝损害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采用FOLFOX方案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从每周期化疗首日开始预防性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在出现肝损害后,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合并葡醛内酯注射液进行治疗;B、C组不预防应用护肝药物,在化疗开始后观察到肝损害时,B组予异甘草酸镁合并葡醛内酯注射液进行治疗,C组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合并葡醛内酯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开始首日起观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钾、血压和浮肿的变化。结果 A组高分级肝损害发生率略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对结直肠癌患者FOLFOX方案辅助化疗所致药物性肝损害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持续镇痛联合穴位治疗对肝癌切除术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肝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采取病人主诉疼痛时,遵医嘱给予止痛治疗及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持续镇痛48h联合足三里穴和内庭穴位治疗,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4天的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的变化,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最大直径。[结果]观察组术后第4天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镇痛联合穴位治疗能有效促进肝癌切除术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60例次接受MARS治疗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行MARS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外周血象和电解质的变化,统计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单次MARS治疗8h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P均<0.05);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外周血象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凝血指标、肾功能亦无明显变化(P均2>0.05);电解质指标中,除二氧化碳结合力在MARS治疗后有显著下降外,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对32例患者随访1个月,有18例(56.3%,18/32例)患者仍然存活,14例(43.7%,14/32例)患者死亡。结论MARS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辅助治疗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异甘草酸镁对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疗效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A、B、C、D、E共5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100、150、200、250及300 mg异甘草酸镁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肝功能各指标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所占病例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50 mg以上4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病例数、ALT、AST及TBiL均显著低于A组,且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50 mg异甘草酸镁即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肝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首选剂量。  相似文献   

15.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1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5 8.8% ,最终存活率仅为 11.8%。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常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血浆置换、血液灌流在人工肝支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70例重症肝功能衰竭患者予以血浆置换、血液灌流两种模式的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变化。结果:经过上述两种模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明显下降(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结束时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二种模式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两种治疗模式均能有效清除肝功能衰竭或合并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各种有毒物质。血浆置换治疗能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明显提高,出凝血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在老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的降脂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8例老老年患者,均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 mg(每晚1次),观察服药前后血脂、肝肾功能及肌酸激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升高,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无明显变化.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降脂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结合营养支持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其对肝功能、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是否具有影响,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60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于肝移植前被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术后均予营养支持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治疗组于术后24h给予rhGH(思增)10U/d皮下注射10d。于术后1、4、8和14d采集静脉血,观察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尿素氮等营养指标;CD4/CD8、免疫球蛋白G(IgG)、IgM、IgA等免疫指标;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酸(ALT)水平;维持血糖安全范围(8~10mmol/L)所需胰岛素用量;术后28d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肝穿活检)及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4d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4/CD8、GH、IGF-1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4d和8d控制血糖所需外源性胰岛素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4d白蛋白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14d内AST、ALT水平及28d内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前提下,rhGH结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加速改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营养不良,未体现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优势,对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未见显著影响。由于其所致血糖升高降低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