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病例1,男,23岁。咳嗽4个月余,体检发现纵隔占位4天。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右侧中上纵隔内占位(图1),术前诊断为右中上纵隔内占位,行开胸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肿瘤位于右中上纵隔内,大小约6 cm×5 cm。肿瘤表面外覆血管,与奇静脉弓、膈神经及上腔静脉关系密切。沿肿瘤包膜将肿瘤作完整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3.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4.
病人 男,42岁.体检发现上纵隔包块.查体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128层胸部增强CT显示双肺野清晰,右后纵隔旁见一椭圆形稍高密度影,大小约4.27 cm×6.73cm×3.69 cm,边缘较光滑,增强扫描可见病变渐进性强化(图1).三维重建显示病变与邻近上腔静脉关系密切(图2).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充血,管腔内见较多浓痰.心电图正常.腹腔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2010年4月全麻下经右第4肋间前外侧切口行右侧剖胸探查术.术中见一5.0 cm×6.5 cm×4.0 cm暗紫色囊性包块,囊壁与奇静脉弓相连.游离奇静脉弓近、远心端,分别结扎、缝扎后切断,切除肿瘤.术后剖视囊性包块,内为暗红色静脉血,未见血栓.病理检查符合静脉瘤病理改变(图3).  相似文献   

5.
病人男,75岁.颜面肿胀,气促1月余.查体:颜面肿胀,颈外静脉迂曲.64排螺旋CT见前上纵隔椭圆形肿块延伸至甲状腺,造影后上腔静脉增粗,其内可见两处充盈缺损(图1),左无名静脉受压充盈缺损,右胸积液,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钙斑.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5岁.发现纵隔占位20余年,胸闷、气急10余年,加重2年.胸部增强CT示前纵隔及两胸腔前部巨大混杂密度影,病灶围绕纵隔大血管,上腔静脉受压(图1).完善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手术禁忌,于2011年9月经胸骨正中劈开手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前纵隔并延伸至两侧胸腔.完整切除肿瘤,瘤体约50cm×20cm×10cm,重达4kg,肿瘤表面包膜完整、光滑,质地中等(图2),切面灰黄、灰白色,无出血坏死.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病理报告(纵隔)多形性脂肪瘤.镜下见肿瘤由成熟脂肪细胞及少量"花环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局部细胞有异形.  相似文献   

7.
正病人,男性,80岁。颜面部水肿1个月入院。1个月前颜面部水肿,伴活动后胸闷、气促。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前纵隔占位,侵犯心包及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图1)。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厄贝沙坦片1次/日,血压控制在140/70mm Hg。10年前曾行胆囊切除术。有吸烟史50年,15支/日,未戒烟。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PET-CT检查提示前上纵隔右侧软组织肿块,左侧头臂静脉及上腔  相似文献   

8.
病人 男,26岁.胸痛,胸部CT扫描发现前上纵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图1).2005年9月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开胸手术.术中见前上纵隔肿块约10 cm×10 cm×10 cm大小,包膜不完整.右侧第2肋间胸骨旁肿物向外生长至皮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9.
病人 女 ,34岁。面部肿胀 ,头晕、头胀偶伴憋气 1个月。查体 :头颈部肿胀 ,浅表静脉扩张淤血 ,颈静脉怒张。未触及震颤 ,未闻及血管杂音。心脏超声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双肺影清 ,未见实变影 ;上纵隔增宽 ,双侧膈面光滑 ,心胸比率 04 2。磁共振成像平扫显示前上纵隔上腔静脉处一椭圆形异常信号 ,T1WI呈稍高信号 ,T2 WI呈中等信号 ,境界清楚 ,大小约30cm× 4 0cm× 70cm ,上腔静脉受阻 ,几乎闭塞。三维成像示病变灶位于血管腔内 ,提示血管腔内占位性改变。临床诊断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肿瘤。2 0 0 2年 12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上腔…  相似文献   

10.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切除及重建治疗纵隔肿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静脉壁成形术 ,7例人工血管置换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2例部分切除。术中对左、右无名静脉分次阻断 ,单侧阻断时间 2 2 .15± 6 .2 9min,手术出血量 1342 .86± 6 92 .4 8ml。 结果 侵袭性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5例 ,纵隔小细胞癌 2例。术后早期患者静脉梗阻症状即改善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其余 10例全部健在 ,存活时间已达 6~ 30个月。 结论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重建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 ,其手术是安全的 ;但应注意病变的范围 ,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68岁.体检发现左侧纵隔肿物.外院胸部CT检查示左后纵隔第5椎体旁约3 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图1).查体无特殊.人院后行胸椎磁共振检查提示肿瘤与脊髓无明显关系.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全麻胸腔镜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第5椎体旁,大小约3cm,色紫红,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完整切除肿瘤,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回报:海绵状血管瘤(图2). 讨论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罕见,约占纵隔肿瘤的1%,多数位于前纵隔.肿瘤起源由血管增生形成或血管外、中、内膜细胞增生形成.按肿瘤性质可分为良性和恶性[1].  相似文献   

12.
病人 男,52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胸部CT示左上纵隔内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其内密度均匀,CT值约16.0 Hu,与周围动脉分界不清,提示:左上纵隔囊性占位(图1).加强CT示左上纵隔内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图2).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58岁.体检发现前纵隔内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3个月.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示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结节影,大小约1.11 cm×1.36 cm,CT值约56.5 HU,与主动脉分界清晰(图1). 2012年3月于全麻下经左胸行胸腔镜左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图2).切除一囊性肿物,大小约1.2cm×1.5 cm,质软,暗红色.术中病理结果为"(前纵隔)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病理诊断与术中相符(图3).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周出院,随访1个月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例 1 女 ,2 1岁。因自行车撞伤胸部致胸壁挫伤入院。卧位X线胸片发现右上纵隔增宽 ,查体、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复查胸部X线片 ,诊断右上纵隔肿瘤。未行CT、MRI等检查。 1996年 5月行右侧开胸探查术。手术经右后外侧第 5肋骨上缘入右胸腔 ,发现上腔静脉瘤 ,5cm× 7cm× 9cm大小 ,有直径 2 5cm、长 3cm的狭长颈部 ,与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相连。切除静脉瘤 ,其壁为薄静脉壁 ,内含少量附壁血栓。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炎症及肿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痊愈。例 2 女 ,43岁。 1个月前查体时发现纵隔右侧增宽。剧烈活动后心悸、憋气 5年。查体、实…  相似文献   

15.
侵及上腔静脉及分支肿瘤的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3年至1998年,我们共收治侵及上腔静脉及其分支的肺癌、纵隔肿瘤病人13例,均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0岁,平均43岁。右上肺癌9例(鳞癌5例、腺癌4例),纵隔肿瘤4例(恶性胸腺癌2例、畸胎瘤恶性变和恶性淋巴瘤各1例)。术前CT检查,肿瘤侵及上腔静脉和(或)其分支者11例,可疑者2例;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上腔静脉综合征5例。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明显受压、管腔狭窄、近端血管扩张(图1)。手术方法见表1。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血管吻合无失败者,术后B超及血管造影证实血管再通完好,无…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辅助下行气管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隔及颈部肿瘤所致气管受压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是临床上难处理的一种急症危象 ,其麻醉及手术风险很大 ,病死率较高。 198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0月我们在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治疗 4例巨大纵隔或颈部肿瘤病人效果良好 ,现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4例病人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6~ 6 5岁。颈部肿瘤 1例 ,纵隔肿瘤 3例 ,均为恶性。肿瘤最小9cm× 10cm× 12cm ,最大 2 0cm× 2 0cm× 2 3cm。 4例均有不同程度气管及上腔静脉受压变窄、呼吸困难及上半身浅表静脉怒张。按常规备体外循环管道及预充液 ,全身肝素化后在局麻或…  相似文献   

17.
<正>病人,男性,72岁。胸部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发现前纵隔占位3个月于2022年1月入院。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及胸痛等症状。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无颈、面部和前胸部血管怒张。胸部CT检查:前上纵隔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8.1 cm×4.8 cm×7 cm,平扫CT值为:45HU,增强后明显强化,侵及上腔静脉,包绕左头臂静脉(图1)。  相似文献   

18.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3例纵隔肿瘤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行全上腔静脉置换术,根据3D-CTBA重建影像技术进行术前手术规划,确定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的形态、直径、受累范围和纵隔病灶的大小、部位。充分术前准备,麻醉干预。按照3D-CTBA重建结果,术中精准分离肿瘤周围组织,切除被侵组织肿瘤病灶和受累的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完整切除纵隔肿瘤,应用合适材料(人工血管、自体心包)行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右无名静脉血管吻合重建。平均病灶直径7.5 cm,平均手术时间306 min,平均术中出血183 ml。术后病理诊断侵袭性胸腺瘤2例,胸腺癌1例。3例患者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均得到改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至今均生存。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9岁.因咳嗽1个月,发热7天就诊.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血肿瘤标志物结果正常.胸部X线片示上纵隔一巨大肿物,大小8cm ×7cm×8cm,壁光滑(图1).胸部CT示上纵隔巨大肿物,呈分叶状,8 cm×9 cm×10 cm大小,凸向左侧胸腔,密度欠均匀,其内未见钙化,纵隔内血管受压,向右、向下移位,见图2.主支气管受压狭窄.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双侧胸腔内少量积液,心包无积液.  相似文献   

20.
儿童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患儿女,14岁,发现头面部肿胀1余月,加重伴气喘1余周入院。CT检查:平扫见前纵隔内见巨大肿块,密度不均,与邻近血管分界不清;增强扫描见前纵隔巨大占位(图1),病灶中心层面大小13.4cm×7.9cm×10.7cm,并包绕纵隔血管生长,实性部分三期强化CT值约45~61HU,上腔静脉腔内见条片状充盈缺损区,考虑侵袭性胸腺瘤侵及心包并上腔静脉、左颈静脉瘤栓形成。经多部位穿刺活检,病理(图2)大体见受检组织呈灰白色,病理结果为(右前上纵隔)恶性肿瘤;免疫组化:(右前上纵隔)HBME-1、Calrentin、CK、Vim、CD117、C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