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5岁.因便血3个月于2009年10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量少,每次为鲜血,不与大便混合;大便3~4次/d,伴里急后重;无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纳差、乏力等不适,体质量无明显变化.既往史及个人史均无异常.无肿瘤及遗传病家族史.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4个月.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恶心、呕吐3 d于2009年1月1日入院.发病后无血便或果酱样便,既往无腹部疾病史.体查:体温36.8℃.脉搏148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54/41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萎靡,偶有哭闹,皮肤弹性差,肉门凹陷.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0岁,鞋厂工人.2004年因外伤致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其家隔壁有个养猪场,没有与猪的密切接触史.2009年10月3日,患者因"发热10 d,伴畏寒、寒战、腹痛1 d"由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收住重症监护病房.入院检查:体温36.4℃,脉搏121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53/42 mm Hg (1 mm Hg=0.133 kPa),神志清,对答切题,颈项强直,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121次/min,律齐,腹平软,右中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墨菲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无亢进,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0岁.因上腹部胀痛1个月、加重3d,于2009年4月27日急诊入我院.患者自诉1个月前曾因上腹痛、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提示血、尿淀粉酶明显增高,考虑急性胰腺炎,给予对症治疗后有所好转.3d前再次出现上腹痛,急诊入我院.查体:体温36.6℃,脉搏9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牙龈无充血肿胀.心肺查体未见异常,胸骨无压痛.腹部略膨隆,中上腹压痛明显,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腹部叩诊可疑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稍活跃.  相似文献   

5.
放射性肾病为行腹部或盆腔放射性治疗后所导致的继发性肾脏疾病.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藏族,51岁.因宫颈癌放射治疗后4个多月,便鲜血5 h入院.患者于2009年8月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转内地某医院治疗.在2009年10月至11月接受下腹部区域放射性治疗,5 d/周,总计放射治疗47 d,具体照射剂量不详;同时给予顺铂1次/周×5周.治疗前后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80 g/L,治疗前及期间未发现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异常,亦无肾盂积水征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3岁.2009年5月4日因发现左腹股沟肿物22个月来院就诊,淋巴结活检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先后在我院行12次化疗.10月24日再次入院行第13次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gdp)和甲氨蝶呤(mtx).化疗结束第8天(11月13日)患者体温36.8℃,血压150/86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19次/min,心肺听诊无异常.躯干及四肢皮肤可见少许散在出血点,无腹痛、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泻2~3次/d.血常规:白细胞(wbc)0.39 × 109/l,中性粒细胞0.62.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7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5d,加重3h”于2011年9月14日入院.发病5d来,患者上腹剧烈间断性绞痛,呈阵发性加重,无放射疼,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2℃,无头痛、腹胀、腹泻、呕吐及其他不适,大小便正常.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4d,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有30年的饮酒史,既往有“高脂血症”1年余.查体:体温37.5℃,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8.
周某,女,32岁,第一次住院(2009年5月15日):因反复血尿20d入院.患者20d前开始出现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少尿,无腰酸腰痛,无畏寒发热,在当地医院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 +,隐血+ + +,肾功能尿素氮(BUN) 37.8mmol/L,血肌酐(Scr) 919.6u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HB)55g/L,拒绝血透,予"百令胶囊、多糖铁复合物"等口服治疗,效果不佳,仍有血尿,且逐渐出现眼睑及颜面水肿.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7岁.头晕,血压增高4年于2004年1月5日入院.最高血压190/110 mmHg(1 mmHg=0.133kPa),连续服降压0号1片/d,近3年改服吲哒帕胺2.5 mg/d,血压维持在(160~140)/(90~80) mmHg.CT检查发现右肾上腺肿瘤.无心悸、胸闷、气短、腹痛、腹泻及尿频、尿痛等病史.体检:体温36.7℃,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94 mmHg,皮肤无紫纹,无满月脸及水牛背,心率82次/min,律齐.双肾区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2009年、2010年2 a对神经外科住院病人进行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并于2010年对病房应用循环风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干预,比较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危重病人房间及抢救室消毒2次/d,二、三级护理病人房间1次/d.结果 共调查病人2 176例,2009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4.3%,2010年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性,39岁,左上腹部疼痛3 d,呈"刀剜样",伴恶心、呕吐,进食加重,于2009年2月14日入院.体检:体温38.5℃,心率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1 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0岁,因“阴囊弥漫潮红肿胀4d,破溃坏死2d”于2011年9月21日来我院就诊.4d前阴囊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肿胀,自觉疼痛,颜色逐渐加深,红斑表面出现水疱、大疱和血疱.2d前表面破溃形成两处溃疡,伴大量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味,疼痛剧烈,同时出现高热,遂来我院就诊.患者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无寒战,无肌肉疼痛,无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既往史:风湿病5年,一直服用糖皮质激素,无任何家族性疾病.查体:体温39.4℃,脉搏8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8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体型肥胖,体质量95 kg,可见Cushing面容,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14岁,因"双侧腰部间断疼痛5年"于2009年10月30日入院.疼痛多在受凉或劳累后出现,每年出现2~3次,每次疼痛时间持续2 d,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不伴恶心、呕吐,无肉眼血尿,无发热等不适.既往无肾脏疾病病史,家族中无肿瘤或特殊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1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于2009年8月8日收治入院.患者于2009年5月5日因原发性肝癌、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甲基泼尼松龙三联方案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009年7月5日患者出现间断发热、腹泻,无咳嗽、咳痰、腹痛,无尿频、尿急、尿痛,体温波动在37.3~38.4℃.患者既往无结核病史,术后无明确结核病患者接触史.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7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78 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平坦,上腹部可见"人"字形手术瘢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胃肠型及蠕动波;T管固定在位,引流通畅;腹软,无柔韧感,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58岁,以腹泻、发现胰头占位入院.患者15个月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开始3~4次/d,逐渐加重,最多7~8次/d.腹泻多在餐后,呈稀水样,伴恶臭.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32岁,农民.因腹胀、腹痛、腹泻3d,突发左下肢肿胀、疼痛7h于2009年6月7日入院.患者于3d前出现脐周腹部隐痛,伴腹胀、腹泻,大便4~5次/d,便稀,色黄,未治疗.7h前感左小腿处酸胀,疼痛明显,并发现大腿处肿胀明显,遂即出现全下肢酸胀、沉重、疼痛不适,伴腹胀、腹泻,无肺动脉血栓栓塞表现.1个月前在驻地医院因“宫外孕”行“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18例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舒尼替尼口服,每天1次.按照50 mg/d,连续用药4周,停药2周(4/2方案)和37.5 mg/d持续给药方案治疗.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 符合要求的18例晚期GIST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4.0周(95%CI:22.7~65.3周).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11例,疾病进展5例,1例不能评价.不良反应最常见为手足综合征和白细胞减少.结论 舒尼替尼可有效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能耐受的晚期GIST,中国患者基本可耐受37.5 mg/d的持续给药方案,不良反应可通过减量、间断停药或对症治疗处理.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6岁.因全身体表多发性肿物入院.患者于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右腹部出现肿物,生长缓慢,渐高出皮肤,不伴疼痛及刺痒,自诉四肢亦逐渐出现肿物,均未行治疗.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发热、贫血、消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20余年;2009年患腔隙性脑梗塞,经内科治疗后痊愈;无外伤史及手术史.体格检查:T36.0℃,P80次/min,R17次/min,BP20.0/14.7kPa.  相似文献   

19.
患者为女性,46岁.2009年1月因尿毒症在我院行肾移植,2009年6月12日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伴恶心、呕吐,无大便.腹部平片提示急性肠梗阻.常规治疗无效,24h尿量减少至400 ml.2009年6月14日患者入我院,体温37.8℃,脉搏120次/min,血压90/60mm Hg(1 mm Hg=0.133 kPa),腹部膨隆,全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叩诊为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未闻及肠鸣音,可闻及气过水音,移植肾大小正常,无触痛,质地中等.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25岁,因左侧腰部疼痛2个月,腹痛3d于2001年12月5日急诊入院.3d前,左上腹突然疼痛,疼痛呈阵发性胀痛,无放射痛及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暴饮暴食;无咳嗽、咳痰;伴乏力、盗汗,消瘦.渐渐全腹疼痛,肛门坠胀,无外伤史.体检:T 36.0℃,R 20次/分,P 87次/分,BP 120/67.5mm Hg,精神差,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