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药材茯苓是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来源于多孔菌科,是药食两用类中药,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较多,现已在临床应用广泛。现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二萜类、甾醇类、多糖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三萜和多糖类化合物。茯苓的药理作用体现在机体多个方面,主要集中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具有利尿、抗炎、镇静催眠、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面,大部分文献报道主要集中于茯苓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亚湉  王瑞  钱程程  吴瑞  欧金梅 《中成药》2023,(5):1583-1588
乌梅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类型为有机酸类、黄酮类、萜类、多糖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治疗哮喘、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肿瘤、抑菌等作用。乌梅具有多功效、多炮制品的特点,而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指标成分仅为枸橼酸,故本文对乌梅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植物化学成分专有性、化学成分与有效成分、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乌梅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作为一种传统清热解毒药而被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含有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有机酚类等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使之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与转移以及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等。此文就蒲公英抗肿瘤中医理论基础、五大主要有效成分以及其主要抗肿瘤机制进行论述,旨在为蒲公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的干燥果实,是一种主产于广西的道地中药,也是药食两用药材。研究表明其含有罗汉果苷、黄酮类、多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油脂类等多种化合物,且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调节糖脂代谢、保肝、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对罗汉果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分析预测,为罗汉果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无梗五加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无梗五加为药食两用植物,主要含三萜类、木脂素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缺氧、抗肿瘤,为无梗五加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桑黄类真菌有效成分及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黄类真菌是国际公认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型药用真菌类群,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有多糖类、甾类、三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多酚类、香豆素类、生物碱、氨基酸等,其功效包括抗肿瘤、保肝、降血糖、增强免疫力、抗血管生成、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诱变、抗突变、治疗关节炎等,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癌症、糖尿病、关节炎;胃肠道功能紊乱、腹泻和过敏,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具有广泛的应用。桑黄多糖类成分是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存在于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中,分为子实体多糖、菌丝体胞内多糖和胞外多糖(EPS,发酵液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桑黄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抗氧化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药理研究表明桑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肝纤维化、增强免疫的作用。桑黄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激活巨噬细胞、活化淋巴细胞、提高机体的抗肿瘤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抗癌细胞血管生成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其开发的药品用于预防和治疗肿瘤、脂肪肝、肝纤维化、顽固性高血糖效果十分显著,成为继灵芝后又一大焦点。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关于桑黄有效成分及功效研究的一些相关研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概述松科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状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松属植物中普遍含有萜类、黄酮类、木质素类、多糖类、酚类、氨基酸类等化学成分,该属植物的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松属植物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提取物抗肿瘤活性显著。  相似文献   

8.
桑黄抗肿瘤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雯雯  张娜  俞淑文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4165-4168
桑黄(phellinus)作为一种名贵的真菌类药材,具有抗肿瘤、抗肝纤维化、抗氧化等多种生理功能。桑黄含有多糖类、甾体类、萜类、黄酮类、吡喃酮类、呋喃类、生物碱类等物质。其中多糖类提取物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成为当前抗癌药物研究的热点;桑黄的其他提取物如乙酸乙酯提取物等也表现出抗癌活性。该文综述桑黄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着重介绍其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桑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桔梗科植物党参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补益类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炔类、萜类、黄酮类、糖类等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药理作用。现对党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党参属植物资源的临床应用、日常生活保健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艾叶是药食同源的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广泛用于治疗湿疹、 皮炎、关节炎、过敏性哮喘和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艾叶中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作用,主要为萜类、黄酮类 和酚酸类化合物。研究发现,艾叶有效成分具有调控炎症介质的释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和抑制炎症发生 的作用。该文对艾叶中的单萜类、倍半萜类、黄酮类和酚酸类等抗炎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艾叶的 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药用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喹啉类生物碱,吲哚类生物碱,芪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类化合物以及一些具有抗癌活性的多炔类化合物等中草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并探讨了当今抗肿瘤天然产物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步提取山楂中总黄酮和熊果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万运  殷殿书  蒋建兰  元英进 《中草药》2005,36(10):1499-1502
山楂为药食两用中药,广泛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高血脂、冠心病等症。主要含黄酮类和三萜类等有效成分,熊果酸是山楂三萜类物质的主要成分。所含黄酮类有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作用[1],熊果酸能明显降低高血脂小鼠胆固醇、调节血脂的作用[2]。目前工业提取过程仅提取总黄酮而不考虑熊果酸,造成资源浪费,文献也只考虑总黄酮或熊果酸的提取,而没有把两种有效成分综合考察[3,4]。本实验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超声提取,以干粉得率、总黄酮和熊果酸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确立一步提取,同时提高山楂提取物中降脂成分总黄酮和熊果酸的量,为山楂单方或…  相似文献   

13.
蜂斗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到近20年来国内外关于蜂斗菜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的文献,并进行总结概括.蜂斗菜属药用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属内多种植物可药食两用且药用价值前景良好.目前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中以倍半萜类化合物居多,主要是蜂斗菜内酯型和艾里莫芬烷型倍半萜,此外还有oplopane型.另外还含有三萜类,黄酮类,吡咯里啶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成分.蜂斗菜属植物药理活性明确,营养价值高.其中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该属植物无论在新药研究还是食品应用中都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灵芝是名贵中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灵芝含有多糖类、三萜类、氨基酸类、生物碱类、核苷类、甾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多糖类被认为是它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保肝、调节免疫、抗衰老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胡桃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威  李巍  张易  赵余庆 《中草药》2013,44(17):2480-2488
胡桃科植物大多数均为药食同源植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类、萜类、萘醌及其苷类、二芳基庚烷类、酚类、挥发油、有机酸类等,具有抗肿瘤、镇痛、抑菌、抗氧化、抑制酶活性、杀虫、降血糖、抗病毒、增强记忆力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来源广泛,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查阅整理胡桃科植物的研究文献,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有关胡桃科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现状与进展做了总结,发现白花蛇舌革中甾醇类、黄酮类、萜类及多糖类药理活性比较明显,多种成分均具有抗肿瘤、加强吞噬细胞作用.为白花蛇舌草的更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抗肿瘤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和网络药理机制,并且阐明中药方剂中各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本文通过收集肿瘤防治相关的中药复方,并从中选取出现频次较高的单味药,使用CNPC和TCMSP数据库进行化学成分的收集,对有效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利用TCMID及CTD数据库寻找化学成分的作用基因,在此基础上利用Cytoscape构建网络,进行网络机制研究。结果:收集了65个抗肿瘤中药复方,其中出现频次大于10的单味药有4个,分别为甘草、黄芪、人参和黄芩,其已知化学成分分别为172,70,293和92个,抗肿瘤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三萜类、黄酮类、多糖类、皂苷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相关基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化学成分—基因调控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因通路富集网络以及基因-疾病网络,以揭示中药复方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协同作用机制。此外,应用分子对接方法,对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的基因相关蛋白进行了相互作用分析,包括PTG2、EGFR、PPARG、ESR1、MTOR、AKT1、MAPK1、PPARA和MAPK8。大部分化合物都能作用于多个靶点,主要涉及生物碱、黄酮及其苷、有机酸及二蒽酮等结构类型,代表性的化学成分有水仙苷、芦丁、北豆根碱、黄岑素、汉黄芩甙、异夏佛塔苷、亚叶酸、伪金丝桃素等。结论:本文应用统计学方法、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方法,初步揭示了抗肿瘤传统中草药有效成分及其网络作用机制,为中药抗肿瘤多靶点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秋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12,27(2):417-418
目的 对抗抑郁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对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 抗抑郁中药多见于藤黄科、茜草科、银杏科、败酱科、蕃荔枝科、棕榈科、伞形科、天南星科等,其抗抑郁的有效成分主要有苯并二蒽酮类、黄酮类、低聚糖类、生物碱类、间苯三酚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皂苷、有机酸等类型化合物.结论 加强中药抗抑郁有效成分研究,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19.
杨炳友  杨春丽  刘艳  匡海学 《中草药》2017,48(23):5039-5048
小蓟作为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目前研究发现,小蓟主要含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苯乙醇苷类、生物碱类、植物甾醇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止血、凝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菌、抗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查阅近30年国内外文献,对小蓟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小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猫须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娜  许旭东  杨峻山 《中草药》2010,41(5):848-851
猫须草是一种药食两用的植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通过查阅近十余年来关于猫须草研究的文献,对猫须草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药理活性和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其中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烷基糖苷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利尿、抗菌、排尿石、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学作用,以期为猫须草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