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梅州市1992—2007年艾滋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2—2007年梅州市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以及2000—2007年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梅州市自1992年报告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底,共报告HIV/AIDS 65例,其中HIV感染者31例,AIDS患者34例(死亡24例)。感染者以男性(70.77%)、20~49岁青壮年(80.00%)为主。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53.85%;血液传播占12.31%,母婴传播占1.54%。结论梅州市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进入关键时期。今后要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1997-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杭州市1997-2003年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流行情况,了解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趋势.为制定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杭州市1997年来的HIV/AIDS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3年共检出182例HIV/AIDS患者.其中AIDS 11例。检出的182例中,男性占86.26%,20~39岁的青壮年占75.82%:经静脉注射感染的占74.18%.性接触感染的占8,79%,但到2003年性接触传播在上升,静脉注射感染在明显下降,以流动人口为主,但2003年本地或常住户口者大幅上升,与历年平均水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X^2=6.48,P〈0.05):2003年是报告数最多的一年.占29.67%。结论 杭州市HIV/AIDS疫情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疫情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目前是该市低成本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利时机.广泛、全面、持续的宣传教育及推广安全套、清洁针具交换及美沙酮替代疗法是控制该市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河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哎滋病(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艾滋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廊坊市进行回顾性调查,对自1995年以来的AIDS常规监测、高危人群哨点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廊坊市自1995年发现首例AIDS至2004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252例。HIV感染者传播途径以经血液传播为主要途径(占97.2%),同时已出现经性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的病例。HIV感染者年龄分布主要以30~49岁的中青年人为主,占87.26%(137/157),男女性别比为1:1.1,农民占97.6%。结论河北省廊坊市AIDS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应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完善综合防治措施,遏止AIDS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情况,为艾滋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分析 HIV/AIDS 在苍梧县各年份中发病和死亡情况及人群、地区等分布情况。结果苍梧县2010—2015年 HIV/AIDS发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为男性高于女性,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上成年人群中,男性主要发病年龄集中在30~54岁(占72.63%),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占62.50%)。苍梧县岭脚镇报告发病人数最多(占30.07%);传播途径主要是异性传播,其次是毒品注射、同性传播及母婴传播。结论苍梧县2010—2015年艾滋病流行呈逐年下降趋势,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降低HIV/AIDS的流行和发病。  相似文献   

5.
2002-2007年深圳市公明地区艾滋病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公明地区2002-2007年HIV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染来源和流行趋势,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7年公明地区艾滋病监测资料及个案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2002~2007年共发现120例HIV/AIDS病例,男性97例,女性23例;感染主要通过静脉吸毒(51.67%)和性接触(29.17%)途径;120例HIV/AIDS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5.83%(103/120)。结论2005年以后HIV/AIDS在公明地区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今后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长,需加大防制力度,防止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1992~2003年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朝琼 《华南预防医学》2004,30(5):20-20,22
目的 分析深圳市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深圳市1992~2003年的AIDS常规、哨点监测资料。结果 1992~2003年深圳市共报告HIV/AIDS病例540例,2002~2003年发现的感染者占总数的67.2%(363/540),省外流动人员占53.9%(291/540),省内流动人员占34.3%(185/540)。感染者中无业人员占57.4%(310/540),年龄在21~40岁之间的446例,占总数的82.5%。感染途径中,经静脉吸毒途径感染的311例,占总数的57.6%,经性接触途径感染的183例,占33.9%。结论 深圳市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主要在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中传播,应对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HIV的感染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增城市2000-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00-2011年增城市艾滋病常规监测和哨点监测资料、HI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增城市2000-2011年共发现HIV/AIDS病例92例(死亡10例),其中第1阶段(2000-2005年)为局部流行期,共报告16例,第2阶段(2006-2011年)为播散期,共报告76例。男性66例,女性26例;20~49岁年龄组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88.04%(81/92)。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共71例占77.17%(其中外地流入人员59例,本地流出人员12例)。第1阶段HIV/AIDS病例的感染途径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5.00%(12/16)。第2阶段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8.95%(60/76),其中异性性接触传播占68.42%(52/76),通过静脉吸毒传播占10.53%(8/76)。结论增城市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传播途径由原来的以血液传播为主转变为以性接触传播为主,需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和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遏制艾滋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8.
杨艳华  王翠华  王德厚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54-1555
目的分析承德市10年来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为制定承德市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承德市艾滋病流行特征,提出防治措施。结果截止到2007年底承德市共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AIDS)45例。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占69%,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68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75:1;传播途径为血液途径占54%,性途径占46%,近年来性途径大幅度上升,2007年新发现的病例中,全部为性途径传播。结论承德市艾滋病流行进入快速增长期,需要加大宣传教育、重点人群监测、高危行为干预的力度,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遏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速度,从而降低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和发展趋势 1.1流行现状 从全球来看,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来,截至2005年12月,累计活着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3940万。仅2004年,就有490万新感染者,死亡310万。从1984年开始进行艾滋病的血清流行病学检查,证明艾滋病毒于1982年传入中国,1983年首次感染大陆的中国公民。1985年一个美籍阿根廷艾滋病患者来中国旅游,在北京发病死亡。1989年首先在云南发现经静脉注射吸毒的艾滋病毒感染者。1994年下半年发现供血者感染了艾滋病毒。此后,艾滋病在中国大陆迅速传播。2005年中国政府报告截止年底累计活着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为144000例,其中艾滋病人32000例,死亡8408例,这个数字远低于实际数字。卫生部估计截止2005年10月活着的HIV/AIDS病例已达65万(54~76万),其中艾滋病人7.5万例。约2.2万为供血和输血感染,约5.3万是经注射吸毒、性途径和母婴途径感染。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疫情发展非常严峻,估计2005年新发现的艾滋病毒感染者7万人(6~8万人),其中经性传播占49.8%,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8.6%,母婴传播占1.6%。艾滋病死亡2.5万人(2~3万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钟山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病学特征与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7~2012年钟山县报告的HIV/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钟山县1997~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982例,其中HIV感染者551例,AIDS患者431例,死亡386例。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6.09%(649/982);男女性别比为2.7:1(715/267);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7.90%(765/982),其次为注射毒品传播,占17.82%(175/982)。结论钟山县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福州市户籍的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8年发现福州市现住址的HIV/AIDS合计434例,年均发现率为1.73/10万;其中艾滋病发病219例,死亡45例。各年分别发现106例、i01例、99例和128例。2005~2008年年均发现率(110万),男性为2.08.女性为1.36(P〈O.01);0~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分别为0.13、1.16、3.44、2.70、1.81、0.99(P〈0.01);城区、山区县、沿海县分别为3.08、0.52、1.32(PdO.01)。434例中.各医院就诊者检测检出的占42.40%.自愿咨询检测检出的占22.35%.其他羁押人员体检检出的占9.91%,其他途径检出的占25.34%;传播途径为异性性接触、静脉注射吸毒、同性性接触、母婴、不详的分别占61.75%、9.45%、3.00%、0.92%、24.89%。[结论]2005~2008年福州市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状态.异性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大部分通过医院就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检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东莞市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的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7-2012年≥50岁HIV/AIDS病例的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2年共报告≥50岁HIV/AIDS病例195例,男性153例,女性42例,男女性别比为3.64:1;50~59岁108例(占55.38%),60~69岁45例(占23.08%),≥70岁42例(占21.54%);文化程度以小学及文盲为主,占65.13%(127/195);职业以家础家务/待业为主(占26.15%,51/195),其次为农民(占20.51%,40/195)。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9.74%(175/195)。病死率为35.38%(69/195),高于同期总体疫情的死亡率(14.56%,299/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滋病对东莞市50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已逐渐显现。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艾滋病对该人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艾滋病流行状况与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艾滋病流行和防治现状,探讨对策。方法:对1986-2000年广州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和防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广州市报告首例国外输入的HIV感染者,1991年报告首例AIDS病人,至2000年底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06例,在广州死亡29例,其中AIDS病人68例,在广州死亡25例。流行经历了传入期(1986-1989年)、扩散期(1990-1994)和快速增长期(1995-2000年),分别发现HIV感染者4例、24例和378例。流行特征是HIV感染者主要以男性(86.95%)、20-49岁中青年(91.87%)为主;传播途径主要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7.64%,性传播途径占23.15%,尚未发现母婴传播。结论:广州市HIV广泛流行,形势严峻。今后防治对策应加强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继续加强艾滋病监测和预防控制网络建设,加紧实施以宣传教育为主的艾滋病综合性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入境境外人员中HIV/AIDS的感染、罹患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评估HIV/AIDS引发国内人群传播和流行的风险性。[方法]对1996-2005年发现的HIV/AIDS资料进行回溯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其可能引发在国内人群传播和流行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10年间共发现HIV/AIDS43例,检出率为0.10%。其中HIV-1感染41例,HIV-1+2感染2例;被诊断为艾滋病病人的4例,其中已死亡2例;HIV感染并发梅毒6例。通过性接触(同性屏性)和吸毒感染的28例(占65.12%);手术输血感染2例(占4.65%),否认感染史或未接受流行病学调查13例(占30.23%)。他们在中国(境内)平均居留290d,承认在我国(境内)有性伴侣/不洁性接触史的有15例(占性接触感染者的53.57%),性伴侣最多的达50多个,最少的也有2个。[结论]艾滋病正通过入境境外人群不断地从境外传入国内,造成国内人群传播和流行的风险性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陆丰市2002--2012年艾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陆丰市2002--2012年HIV/AIDS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陆丰市2002--2012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116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6.90%,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68/10万,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2.44/10万。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发病年龄以20—49岁年龄组最多,共89例,占76.72%。男性94例,女性22例,男女性别比为4.27:1。病例职业以农村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为主,共72例,占62.07%。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分别为甲子镇、碣石镇、内湖镇、南塘镇、甲西镇.该5个镇报告病例数占总发病数的60.34%(70/116)。感染途径以不洁性行为途径和吸毒途径为主,分别占47.41%(55/116)和33.62%(39/116)。结论陆丰市2002--2012年HIV/AIDS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今后应建立健全艾滋病防控体系,全面落实艾滋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红星  郁新 《职业与健康》2013,(23):3147-3148
目的通过了解海门市艾滋病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治对策与措施。方法收集1998--2012年海门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后海门市的HIV/AIDS疫情呈快速增长势头,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92.17%),男男性行为者(MSM)占30.43%。人群分布以40—49岁为高峰年龄(36.52%),农民占30.43%,流动人口占73.04%。结论应加大对该市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员的AIDS防治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对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麻城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麻城市HIV/AIDS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城市2005—2012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70例,死亡19例。年龄分布以20~49岁人群为主,共67例,占95.71%;男性50例,女性20例,男女性别比为2.5:1;职业以民工(41例,占58.57%)和农民(16例,占22.86%)为主。异性传播37例,占52.86%;同性传播30例,占42.86%。91.43%(64/70)的病例有外出务工史。结论麻城市近年来艾滋病流行呈明显上升趋势,建议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监测,针对男男性接触者采取行为干预与卫生知识宣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定海区艾滋病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定海区的每例HIV/AIDS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全区共发现HIV/AIDS 37例,其中AIDS 7例,死亡报告2例;3种传播途径均有发生,性接触占70.3%;发生4起家庭内传播疫情共10例HIV;艾滋病发病分为2003年以前的传入散发阶段和2003年及以后的快速增长阶段;检出途径以被动监测为主,占81.1%;感染人群以20~39岁组为主,占73.0%,男女性别比1.8: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89.1%,流动人口占59.5%,本地居民占40.5%,已婚占51.4%,未婚占29.7%。汉族为主,占83.8%,职业分布呈较分散趋势。结论:定海区艾滋病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疫情上升势头迅猛,家庭内感染疫情严重,流动人口感染者的高检出率和高失访率给当地人群造成很大威胁,防治形势异常严峻。今后应进一步扩大各类艾滋病重点人群的主动监测覆盖面,加大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宣教和干预力度,切实有效管理流动人口感染者,遏制艾滋病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9.
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年成立性病艾滋病防治所,10年来(从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通过对各类人群监测共累计报告HIV/AIDS389例。为了解10年来宜昌市艾滋病疫情防控状况,特对该市HIV/AIDS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在宜昌市的流行,现将2003.2012年宜昌市HIV/AIDS疫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2005-2006年HIV/AIDS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禅城区2005-2006年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禅城区2005-2006年共发现HIV/AIDS20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26例。在208例HIV/AIDS中,男女性别比为7∶1。20~39岁的中青年占85.58%;职业以无业、农民及民工为主,占82.21%;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占54.81%;其次为性接触传播,占18.27%,首次发现本地男同性恋者感染HIV。地区分布以外地流动人员为主,共200例,占96.15%;本区户籍8例,占3.85%。结论禅城区的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静脉吸毒和性接触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强对流动人员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采取更为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