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组)和对照组(预混人胰岛素30R组)各30例,进行为期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效降低血糖(P〈0.05),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O.05)。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并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组临床观察肥胖IGT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成人肥胖(BMI〉25kg/m2)的IGT患者46例服用二甲双胍0.25—0.5g,tid,干预治疗24周,比较其服用前后CRP、FPG、2hPG、FINS、2hINS、WHR、BMI及HOMA—IR的变化。结果:二甲双胍治疗后,肥胖IGT患者的CRP、WHR、FINS较前明显降低(P〈0.05),BMI、TG、FPG、2hPG、2hINS、HOMA—IR较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提示二甲双胍治疗肥胖IGT患者后,其血糖、血脂、BMI及胰岛素抵抗均有改善,其血管炎性因子CRP也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单药及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药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2h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情况。结果:观察组FBG、2hPG、HbAlc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稳定,可降低胰岛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正 《江西中医药》2004,35(10):41-42
目的 :观察降糖调脂汤与二甲双胍联用时对Ⅱ型糖尿病 (T2DM )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 ,治疗组 30例用降糖调脂汤加二甲双胍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 :两组TG、HDL C、LDL C、FBG、PBG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P <0 0 5。结论 :降糖调脂汤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T2DM合并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口服二甲双胍疗效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疗效。方法:34例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加用口服小檗碱0.6-0.8g/次,3次/日,饭前30分钟服用,治疗时限6—8周。观察用药前后FBG、2HBC、HbAI、BMI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患者PBG、2HBG、HbAI均明显下降(P〈0.001)。无低血糖和明显的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结论:T2DM患者服用小檗碱可控制血糖,无低血糖发作和明显的胃肠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调脂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配合调脂降糖片(组成:水蛭、大黄、黄连等)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及体重(WT)、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WT及BMI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均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FBG、FINS及ISI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FB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LDL—C、HDL—C均得以改善,其中TC降低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I、对照组t—PA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调脂降糖片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肥胖类2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体重,降低体重指数,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并能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新诊断T2DM患者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予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联合二甲双胍0.25 g口服每天3次,对照组予二甲双胍0.5 g口服每天3次,均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糖、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脂代谢得到改善,并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糖、HbA1c、HomaIR及血脂改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BMI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0例口服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诺和灵30R)各30例.观察2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 2组的FPG、2hPG、HbA1c均明显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低血糖事件、胰岛素日用量、体重指数(BMI)变化有差异(P<0.01).结论 长秀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控制体重,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地特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r1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初发2型DM患者随机分均为两组,治疗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用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O)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观察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F1PG、2hPG、HbAlc均降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剐为6.z5%、25.0%(P〈O.01)。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在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出8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对比两组的血糖水平等。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对照组的7.5%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提高降糖效果,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对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上海市嘉定区真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辖区内的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八段锦运动锻炼、用药指导等家庭护理干预,疗程6个月,监测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Weight)、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以上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FPG、HbAlc、TC、TG、LDL-C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维胶囊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维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量指数(BMI)、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34%,对照组总有效率7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FPG、2 h PG、HbAlc、TG及LDL-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PG、2 h PG、HbAlc降低明显(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糖维胶囊联合盐酸二甲双胍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改善血糖和血脂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蒋雪霞  孟君 《河北中医》2014,(2):171-174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肾虚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非月经期加用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 BMI)、血糖和胰岛素相关指标[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PG)、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的胰岛素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载脂蛋白A( Apo-A)及载脂蛋白B(Apo-B)]及性激素相关指标[促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LH/FSH比值]的水平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BMI 均明显下降(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PG、空腹胰岛素、2 hPG、餐后2 h胰岛素、HOMA-IR指数及HOMA-β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FPG、空腹胰岛素、HOMA-IR指数及HOMA-β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HOMA-IR指数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G、LDL-C及Apo-A均降低、HDL-C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TG及LDL-C降低、HDL-C升高(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G、HDL-C、LDL-C及Apo-A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H、LH/FSH及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LH及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H及LH/FSH水平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胰岛素抵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BMI,纠正患者血糖、血脂代谢异常,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调整性激素水平,可有效治疗PCO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荷芪散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9例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8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荷芪散,观察12周,记录治疗前后腹围、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血糖(T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胰岛素、C肽、甲状腺素、瘦素、脂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腹围、BMI、SBP、TG、LDL、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2hPG)、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治疗组的腹围、BMI、TC、LDL、FPG、2hPG、餐后2h胰岛素(2hINS)、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荷芪散治疗代谢综合征对调整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和瘦素抵抗、纠正慢性炎症状态等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1007例体检者检测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等,按BMI分层分析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体检者中正常体重、超重、肥胖三组间比较BP、FPG、TC、LDL—C、HDL—C、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BMI的升高,SBP、DBP、FPG、TC、TG、LDL—C平均水平升高,HDL—C平均水平降低,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是超重和肥胖的重要评价指标,BMI升高是高血压、糖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步行运动治疗法对男性腹型肥胖患者的疗效及对Irisin的影响。方法:60名男性腹型肥胖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各30例,2组均利用微信计步,步行运动12周。电针组在步行锻炼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并比较2组疗效、糖脂代谢及Irisin在实验前后的差异。结果:电针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63.33%),实验后电针组BMI、WC、TG、TC、FPG、2hPG、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HDL、Irisi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实验后的BMI、WC、TG、TC、LDL、FPG、2hPG、HbA1C、UA均低于同组实验前水平,Irisin、HDL均高于同组实验前水平。结论:2种实验方式均可提升Irisin、HDL,降低BMI、WC、TG、TC、LDL、FPG、2hPG、HbA1C、UA,加予电针治疗使BMI、WC、TG、TC、FPG、2hPG、HbA1C的下降及Irisin、HDL的上升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2月来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随餐同服二甲双胍0.5 g/次,2次/d,后依据病情以0.5 g/2周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不超过2.5 g/d,同时早餐前口服吡格列酮,起始剂量15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45 mg/d;治疗组口服二甲双胍,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同时随餐口服维格列汀5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SP)、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总有效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MI、HbA1c、GSP、FBG、2hPBG、TG、TC及LDL-C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BMI、HbA1c、GSP、FBG、2hPBG、TG、TC及LDL-C均较对照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GLP-1和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8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质量,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同时也可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翠萍 《光明中医》2016,(10):1458-1460
目的探讨降糖方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予西格列汀片100mg每天1片,同时予降糖方口服控制血糖;对照组予二甲双胍片0.5每天3次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PG、2h PG、Hb A1c、HOMA—IR、FI.s、TG、TC、B-I指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两组的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Hb 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WC、FI.s、TG、TC、B-I指数显著改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降糖方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虫草活血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凤伟  方诺  李亚秋 《河北中医》2009,31(5):658-659,662
目的观察虫草活血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采用泼尼松、环磷酰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虫草活血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6个月复发率为12%,对照组6个月复发率为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活血胶囊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还能升高血浆白蛋白,降低24h尿蛋白定量,纠正脂质代谢紊乱状态,对降低近期复发率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