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子宫肌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 c-myc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复合法(SP法),检测60例子宫肌瘤和12例正常子宫肌层组织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4.1%,子宫肌瘤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层及子宫肌瘤周围的正常肌层(χ2=41.842、28.082,P<0.001).直径>5 cm和直径≤5 cm子宫肌瘤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直径大的肌瘤较小肌瘤组织PTTG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χ2=6.415,P<0.05).bFGF、c-myc蛋白的表达与PTTG蛋白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718、0.573,P<0.01).结论 子宫肌瘤组织中PTTG蛋白高表达,可能是通过激活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从而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IF-1α蛋白在49例胰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IF-1α蛋白在49例胰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9.6%(39/49),而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两者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lt;0.01)。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的大小、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lt;0.01),而与胰腺癌的部位、病理分级无关(P&gt;0.05)。结论HIF-1α的高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14(4):304-306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p16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CyclinD1和p16蛋白在70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用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做参数,分析CyclinD1和p16蛋白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结果①CyclinD1蛋白阳性率在胃癌为67.1%,在癌旁正常组织没有表达(P<0.01);在高分化癌为42.3%,低于低分化癌的80.6%(P<0.01)和未分化癌的87.5%(P<0.05);在PCNALI高组为97.1%,明显高于PCNALI低组的63.6%(P<0.01).②p16蛋白阳性率在胃癌为40.0%,低于癌旁的65.7%(P<0.01);在高分化组为69.2%,高于低分化组的27.8%(P<0.01)和未分化组的0.0%(P<0.01);在PCNALI高组为17.7%,低于PCNALI低组的61.1%(P<0.01).③胃癌中CyclinD1和p16蛋白均阳性的5例,均阴性的为0,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42例,前者阴性而后者阳性的23例,二者间有非常显著的关联(P<0.01).结论①在胃癌中CyclinD1过表达而p16表达缺失,二者呈负相关.②CyclinD1过表达及p16缺失均与胃癌的发生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并且也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的表达,并分析PTTG的临床意义及其与bFGF和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宫颈癌组织中PTTG、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选取同期30例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例和10例健康人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率为56.67%,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率(χ^2=14.244;P〈0.01)。FIGO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χ^2=10.809;P〈0.01),病理分级G3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G1/G2组(χ^2=6.787;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4);PTTG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或病理类型无关(χ^2=0.045,0.395;P〈0.01)。PTTG蛋白表达与bFGF及c-myc蛋白表达均呈明显正相关(τ=0.287,0.190;P〈0.01)。结论PTTG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能是通过上调bFGF和c-myc蛋白的表达而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SP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SP和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演变关系.并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及胃癌细胞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3例胃癌组织、17例癌旁病变组织和13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p53 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SP、p53阳性细胞进行了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异形指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 胃癌组织中S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01).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粘膜组织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正常胃粘膜组织未见表达.胃癌组织SP、p53两基因共同表达率为36.4%(12/33).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SP阳性细胞面积上大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2),而形状因子、异型指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3细胞核在等效直径、形状因子和异型指数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结论SP与p53基因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SP免疫阳性细胞并非全是胃组织中残留的内分泌细胞,部分属于癌细胞.对P53蛋白进行阳性定量可作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mRNA及其蛋白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以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食管癌及相应的40例癌旁组织中PTTG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标本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中PTTG基因呈过度表达,食管癌组织中PTTG mRNA的平均表达水平(0.71±0.08)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0.32±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34/40)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9/40)(P〈0.01)。其阳性率高低,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食管癌组织中,bFGF蛋白表达阳性、阴性标本中,PTT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74±0.03和0.59±0.02。结论 PTTG基因和bFGF基因的异常表达可对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及其与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胆管癌患者的病理标本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的40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TTG和bFGF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分析PTTG和bFGF表达与胆管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TTG和bF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中PTTG基因蛋白表达阳性38例,阳性表达率为82.61%,对照组中PTTG基因蛋白表达阳性19例,阳性表达率为47.5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bFGF表达阳性34例,阳性表达率为73.91%,对照组中bFGF表达阳性10例,阳性表达率为25.00%,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织中PTTG和bFGF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均无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胆管癌表达水平中PTTG与bFGF表达情况呈等级正相关(r=0.29,P<0.05).结论 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显著,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有关,两种指标联合监测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p53和CD34在食管鳞癌组织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3例食管鳞癌(ESCC)组织中的MIF、p53的表达,新生血管热区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MVD)进行研究。结果:食道鳞癌MIF、p53总体阳性表达率及MVD分别为93.8%(60/64)、84.3%(54/64)及(31.12+12.20)/高倍视野,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lt;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p53及MVD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lt;0.05),MIF、p53和MVD在低分化食管鳞癌的表达率分别为:100%、95.2%和(40.13&#177;20.04)/高倍视野,与高分化食管鳞癌组织差别具有显著性(P&lt;0.05);MIF和p53及MVD表达呈正相关(P&lt;0.05)。结论:MIF、p53和MVD在低分化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的表达有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MIF是与食道癌密切相关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2007年12月-2008年11月对30例子宫肌瘤组织及正常子宫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bFGF、MVD、PCNA的表达,及bFGF与MVD、PCNA的相关性.结果 子宫肌瘤组织中bFGF、MVD、PCNA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并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且bFGF与MVD、PCNA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bFGF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和刺激细胞增殖促进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TSS〗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35例,在位内膜组织38例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3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用组织学评分对实验结果进行半定量统计,比较其表达强度.结果①VEGF在三组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位内膜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异位内膜组同在位内膜 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EM患者的VEGF在异位内 膜组和正常对照组均无周期性变化,而在EM患者的在位内膜中VEGF的表达强度分泌期比增生期明显增强,在月经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③bFGF在正常子宫内膜及EM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均有表达,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周期性变化;④VEGF和bFGF在EM患者增生期和分泌期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VEGF和bFGF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均有表达,从而表明VEGF和bFGF的促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卵巢癌组织PTTG蛋白表达及其与bFGF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②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3例卵巢癌、2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TG和bFGF蛋白的表达,并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计数肿瘤血管数量。③结果 卵巢癌组织PTTG蛋白表达率为66.7%,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率(X^2=19.957,P〈0.01;P=0.03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X^2=4.823,P〈0.05),淋巴结转移组PTTG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X^2=5.799,P〈0.05)。卵巢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与bFGF蛋白表达及MVD呈明显正相关(X^2=6.758,t=2.008,P〈0.05)。④结论 卵巢癌组织中PTTG蛋白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bFGF蛋白的表达促进微血管形成而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组织中Angiopoietin-2、TRAIL与凋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 indueing ligand,TR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7例胃腺癌组织中及相对应的正常胃黏膜中Angiopoietin-2、TRAIL蛋白的表达,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癌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结果angiopoietin-2在胃癌组织中明显表达(52.39%),而在癌旁正常黏膜呈弱表达(7.46%),低分化癌的angiopoietin-2的表达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angiopoietin-2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TRAIL在正常胃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97.01%高于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7.76%(P<0.05);TRAIL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TRAIL的表达率越低(P<0.05),TRAIL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直径、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为1.85±0.66.angiopoietin-2蛋白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TRAIL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中凋亡指数分别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Angiopoietin-2与TRAIL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s=0.112,P>0.05).结论Angiopoientin-2可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恶性进展;TRAIL可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3.
Fas基因在人月经周期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凋亡诱导因子Fas基因与正常妇女月经周期性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40例正常月经周期各时限子宫内膜组织中Fas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基因蛋白在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149.20±87.80)明显低于分泌期子宫内膜中Fas蛋白的表达评分(251.80±63.70);Fas蛋白在增生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10.00±52.90)明显高于增生晚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评分(99.50±79.80),P<0.01;Fas蛋白在分泌早期子宫内膜中表达评分(260.60±66.80)与分泌晚期子宫内膜表达评分(244.50±63.40)相差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并参与月经周期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β蛋白、C-erbB-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ERβ、C-erbB-2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86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β、C-erbB-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作对比分析。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ERβ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gt;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肿块大小,腋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与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gt;0.05);(2)ERβ阴性患者中接受内分泌治疗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29%和84.06%)高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组(分别为53.87%和5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β、C-erbB-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ERβ阴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效果明显,检测ERβ的表达水平是预测内分泌治疗效果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完整子宫功能的意义及子宫功能缺失对机体有些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68例年龄35~45岁的妇女及166例同等条件妇女因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12、24个月测定外周血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甘油三酯(TG)、胆固醇总量(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并行OGTT实验(对OGTT两项异常认为糖耐量异常),骨密度测量,同时对性生活满意度,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计算P值,P&lt;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lt;0.01为有特别显著性差异。结果育龄妇女手术后性激素FSH、LH、T均有升高(P&lt;0.01),E2、P下降(P&lt;0.01);血中TG、LDL、ApOB浓度升高(P&lt;0.05~P&lt;0.01),HDL、ApOA1明显下降(P&lt;0.01);OGTT两项异常者明显增多(P&lt;0.05);骨密度下降(P&lt;0.05)。  相似文献   

16.
PTTG与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大肠癌标本,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TTG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和61.7%,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TG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有相关性(P<0.01,P<0.05),而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P53的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直径无关(P>0.05),仅与其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在大肠癌组织中PTTG与P5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5,P<0.01).结论 PTTG与P5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且均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密切相关,说明二者可以结合起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潜在淋巴结转移的一项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子宫肌瘤组织中硫酸基转移酶2A1(SULT2A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保存的子宫肌瘤标本110例(子宫肌瘤组),同时选取正常子宫肌层组织70例(正常子宫肌层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ULT2A1、Bcl-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子宫肌瘤组SULT2A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9.09%,明显高于正常子宫肌层组(P<0.05);子宫肌瘤组分泌期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SULT2A1和Bcl-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s=-0.008,P>0.05)。结果提示,SULT2A1和Bcl-2表达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瘤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B超检查、血清CA125检测的价值.提高子宫腺肌瘤术前诊断率。方法分析65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和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3O例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相近,但子宫腺肌瘤组临床表现以痛经为特点;三组B超符合率分别为87.58%,19.12%和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血清CA125阳性率在子宫腺肌瘤组明显高于子宫肌瘤组(P&lt;0.01)及腺肌瘤合并肌瘤组(P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30(3):199-200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扩散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MMP2和CD44V6在7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MMP2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在肠型组、弥漫型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1);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2)CD44V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肠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组(P<0.01);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P<0.05);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3)胃癌MMP2和CD44V6两者表达间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MMP2、CD44V6在胃癌中均过度表达,MMP2、CD44V6均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析高发区正常贲门上皮(NOR)10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组织23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组织16例,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DYS)14例,贲门癌(GCA)70例和低发区NOR 32例,CSG 组织38例,CAG组织15例,DYS 18例,GCA 组织39例中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贲门癌高发区从CSG→CAG→DYS→GCA,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8%、86%和81%; GCA组织中低分化组C-erbB2蛋白阳性率(57%)低于高、中度分化组(92%)(P<0.05).低发区从CSG→CAG→DYS→GCA,C-erbB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1%、20%、56%和51%;GCA组织中低分化组C-erbB2蛋白阳性率(80%)高于高、中度分化组(33%)(P<0.05).结论贲门上皮极轻度病变已发生不同程度的C-erbB2表达变化,并随病变进展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高发区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的升高趋势,特别是DYS,明显高于低发区居民;C-erbB2是贲门上皮癌变,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