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运用手术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A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B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恢复优良率。结果:A组患者尺偏角、桡偏角、腕掌屈度、腕背伸度、前臂旋后、前臂旋前指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跟踪随访,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88%,明显高于B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桡骨远端骨折通过手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各项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合局部解剖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156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下段骨折,根据2011年5月前后采用不同的手法复位方式分为对照组84例和治疗组7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位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的优良率分别为93.1%,76.2%;Ⅰ型骨折的复位效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型骨折复住效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合局部解剖手法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骨折复住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成锋  吕一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407-140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远端骨折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及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儿童闭合性尺桡骨远端骨折中,18例单纯靠手摸心会一次性整复成功,14例在X光机的帮助下一次性整复成功。均在4—6周后拆除石膏外固定,复查X光片,骨折对位、愈合良好,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功能好,旋转、掌屈、背伸均与健侧相同。结论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可以使患儿早期康复。与手术对比,经济、方便、省时,不需要内固定,且皮肤不留手术疤痕。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前臂尺桡骨骨折的经验。方法对20例尺桡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后尺桡骨髓内钉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12mo,骨折愈合时间7~13wk,平均10.5wk,1例骨折延迟愈合,未发生骨不连。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本组优10例,良7例,可3例。术后肘关节伸屈活动功能丧失约15°~35°,平均17°,前臂旋前功能丧失10°~50°,平均20°,前臂旋后功能丧失15°~40°,平均31.5°。结论应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方法是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良好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Essex-Lopresti损伤是涉及到下尺桡关节脱位,骨间膜损伤和桡骨头骨折的一种复杂损伤,是一种很难诊断和治疗的损伤,合并前臂骨折更加少见。文中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合并同侧前臂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至2010年确诊的20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先解剖复位前臂骨折,后恢复桡骨长度,复位并稳定下尺桡关节,术后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根据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系统,肘关节功能平均分74(60~95)分,结果优2例,良11例,差7例,优良率65%。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临床评分:腕关节功能平均分88.5分(75~98)分,优6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83%。结论 Essex-Lopresti损伤合并同侧前臂骨折,先解剖复位尺骨骨折利于桡骨长度重建或恢复,伴有前臂骨折的Essex-Lopresti损伤,桡骨头骨折和骨间膜的损伤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尺桡骨干双骨折患儿,行手法复位后,对稳定性骨折,随机采用前臂夹板联合长臂石膏或单纯前臂夹板外固定,48例患者采用夹板联合石膏外固定,60例患者采用单纯夹板外固定。术后定期拍摄正侧位X光片,术后3、6个月测量肘、腕关节活动度,及6个月进行Grace-Eversmann前臂骨折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1年,所有患者都得到临床愈合,单纯夹板组在3个月时肘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夹板联合石膏组(P<0.05),6个月时两组肘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差异,术后3、6个月时两组腕关节活动均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两组Grace-Eversmann前臂双骨折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5.8%(联合固定组)和95.0%( 单纯夹板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稳定性尺桡骨干双骨折,单纯夹板固定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无需额外加石膏联合固定。  相似文献   

8.
手法整复尺桡骨骨干双骨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桡骨干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而居第2位,治疗复杂,预后不佳。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骨折多发生在中1/3或下1/3处。由于解剖功能的复杂关系,两骨干完全骨折后,骨折端可发生侧方、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较高,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特别是旋转移位,并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进行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本人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6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前臂不稳定性骨折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剑  赵强  衡孝来  王进 《海南医学》2011,22(11):22-24
目的 探讨采用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闭合型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非洲儿童42例,男29例,女13例,平均6.3岁,均为不稳定的闭合型前臂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4例,桡骨近端骨折3例,尺骨近端2例,尺桡骨双骨折33例,均行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采用Anderson 前臂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臂中下段前正中切口入路暴露桡骨下段骨折,予以复位后采用肱骨近端解剖锁定板塑型后予以固定骨折断端17例,术后随访时记录患侧和健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和桡偏尺偏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和力量,随访时拍摄患X线片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患儿肘关节功能.结果17例全部活动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3.5个月.根据Anderson前臂骨折术后功能评价标准,15例为优,1例良,1例可.结论桡骨下段长斜形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后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塑型后予以固定,其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1.
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16例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72例小夹板固定,44例石膏固定。结果:随访101例,骨折全部1期愈合,按照Dienst等功能评估标准,夹板固定组优41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81.9%;石膏固定组优25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为77.3%。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彬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154-155
目的:对成人Monteggia骨折的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28例Monteggia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若失败则行切开复位术,对环状韧带进行修补或切除、重建,然后实施骨折解剖复位,采用加压钢板对尺桡骨或尺骨实施固定,桡骨小头陈旧性脱位的切除桡骨头。术后采用石膏托对患肢进行屈肘固定8~11 d,实施前臂旋前、旋后的主动活动以及肘关节的主动轻柔屈伸,术后6周对前臂及肘部实施功能性锻炼。对桡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结果:术中7例桡骨头合闭复位不成功,3例环状韧带切除、重建,4例实施了环状韧带修补,其中,1例修补后旋转受限。5例桡神经损伤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功能均恢复。28例疗效依据Morrey和Borberg评估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优16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2.86%(26/28)。结论:通过对桡骨的复位以及骨折部位的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Monteggia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尺桡骨骨折采用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配合外敷促愈膏的疗效。方法:手法整复,闭合穿针内固定配合外敷促愈膏。结果:治疗不稳定性尺桡骨骨折28例,愈后良好占88.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Elastic intramedullary nailing,EIN)治疗儿童四肢骨折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10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EIN治疗345例儿童四肢骨折,其中肱骨骨折32例,尺桡骨骨折62例,股骨骨折156例,胫骨骨折95例.结果:随访全部...  相似文献   

15.
任凯  朱微粟 《四川医学》2013,(8):1182-1184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物理疗法对Colles骨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6月Colles骨折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整复配合物理疗法治疗Colles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复位固定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骨手法整复对尺骨斜形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将67例(120处骨折)新鲜尺桡骨斜形闭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62处骨折)用手法整复复位及固定,对照组33例(58处骨折)用手法复位克氏针经皮固定,观察两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成功病例对位情况、复位成功病例术后1周复位丢失情况、临床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成功率9032%,对照组91.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位成功62处中,解剖对位47处,移位0.5-2咖者8处,移位2.1-3mm者4处,移位3.1-5mm者3处。对照组复位成功58处中,解剖复位43处,移位0.5-2mm者9处,移位2.1-3mm者4处,移位3.1-5mm者2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复位成功病例术后1周复位丢失情况,观察组丢失1%~10%者46处,丢失11%~20%者10处,丢失21%-30%者6处,对照组丢失1%-10%者37处,11%-20%者13处,21%-30%者8处,31%~40%者3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愈合情况,观察组90.32%,对照组86.2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骨手法整复对尺桡骨斜形骨折既有复位作用,又有固定作用。它能提高闭合复位经皮固定的成功率,减少骨折复位的丢失率,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时间,减少放射线对医患双方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闭合性无神经损伤的尺桡骨远端双骨折8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成角折顶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治疗1年后采用VAS疼痛评分、掌倾角、尺偏角、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And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患儿均达骨性愈合。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VAS评分[(1.18±0.71)分,(1.02±0.66)分,t=0.977,P=0.331],掌倾角(6.18°±1.82°,6.63°±1.85°,t=1.096,P=0.277),尺偏角(17.65°±2.80°,18.23°±2.51°,t=0.968,P=0.336)、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2.25±0.63)分,(2.40±0.74)分,t=0.973,P=0.33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Anderson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疗效,观察组组优28例、良5例、可5例,差2例;对照组优3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3例并发症,对照组出现6例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均能缓解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改善腕关节活动度,然而手法治疗,创伤小,操作简便,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