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题释义: 神经营养素3:是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家族的成员,可促进多种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调节神经元突触活动,并对神经系统发育和成熟起重要作用。神经营养素3在损伤条件下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因而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神经损伤中有临床应用前景。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正常机体中,神经干细胞一般处于静息状态,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刺激下被激活,其中侧脑室外侧壁的室下带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带是产生神经干细胞最为活跃的区域,神经系统损伤后,在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基因的调节下发生增殖、迁移和分化等。 背景:由于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的获取有限,且容易产生免疫排斥以及伦理问题等严重制约其向临床转化,因此如何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并促进其生长增殖、分化,成为近期科研工作者究的热点。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神经营养素3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的作用。 方法:将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每组24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脊髓,其他3组大鼠应用改良Allen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给予相应措施进行干预。造模后7,14,21,28 d时,以BBB评分评价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电生理学检查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造模后28 d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脊髓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实验方案经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降低(P < 0.01),脊髓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并存在多个空洞;与脊髓损伤组相比,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大鼠后肢功能开始逐渐恢复,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电刺激组(P < 0.05),上述病理损伤变化明显改善;②脊髓损伤组7,14 d及电刺激组大鼠7 d时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未测出,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21,28 d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模型组缩短(P < 0.05),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潜伏期缩短更显著    (P < 0.05);③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电刺激组>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脊髓损伤组>电刺激组>电刺激+神经营养素3组。结果表明脊髓损伤大鼠经电刺激及神经营养素3干预后,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病理损伤明显减轻,后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 ORCID: 0000-0002-6353-8874(张培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由于发病机理复杂,其治疗方法也呈多样化,自Dick内固定器应用于该病手术治疗以来,其治疗效果明显好转。我院自1995~2000年应用Dick内固定器加后侧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新途径、新术式。方法:自2003年5月~2005年10月我科对收治的12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患者,按照meyers-mekeever胫骨髁间区骨折的分型[1],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例。采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镜入路撬拔复位骨折,克氏针作导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4~32个月,平均18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正常11例,1例固定螺钉退出,撞击髁间窝,膝关节伸直受限,关节镜下手术取除螺钉,功能恢复满意。复查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区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创伤小,复位固定可靠,既达到内固定的效果,又避免了切开复位对组织的创伤和对关节腔的侵扰,并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重建钛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4年12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共有26例,sanders分类型4例,型16例,型6例。在C型臂监控下行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根据kerr评分标准,优20例,良4例,可2例。结论熟悉跟骨解剖结构,掌握好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切开复位重建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5.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采用AO锁骨钢板治疗22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肩关节功能根据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1例。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洲创伤骨科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特点.提高对非洲创伤骨科的认识.帮助我医疗队员熟知非洲医疗状况。方法对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近4年3 482例创伤骨科手术病员的诊断方法、致伤原因、骨折部位、手术方法、复位方式与创口愈合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非洲创伤骨科诊治的影响因素。结果 "绘图诊断法"对简单骨折诊断准确率达98%,对复杂部位的复杂骨折诊断及分型准确率为94%有效的指导了治疗方法的选择。创口感染与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固定方法等相关,"有限内固定+外固定"及闭合复"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结论非洲国家医疗设备、材料、药品缺乏、血源紧张及艾滋病等因素,限制了"高.精、尖"手术的开展.创面的感染是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绘图诊断法"及"有限内固定+外固定"的诊治方式是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6例多发性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年龄层次将其分为青年组(n=34)、中年组(n=30)和老年组(n=32)三组;将同期入院体检的43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n=43)。观察对比四组患者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4 d(T2)等围术期时段内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T2时,四组受试者各凝血指标对比均统计学意义(P0.05);T0-T1时,四组受试者TT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的a PTT、P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Fbg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P0.05)。T0-T2时段内,中、青组受试者的PCT、MPV及PDW等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均同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受试者上述各指标检测结果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中、青三组受试者在T0-T2时段内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受试者,且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骨折后,患者易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及血小板参数异常情况;相较于中、青年患者,老年骨折患者多发性创伤骨折后发生血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8.
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前臂不稳定性骨折4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剑  赵强  衡孝来  王进 《海南医学》2011,22(11):22-24
目的 探讨采用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不稳定的闭合型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非洲儿童42例,男29例,女13例,平均6.3岁,均为不稳定的闭合型前臂骨折,其中桡骨远端骨折4例,桡骨近端骨折3例,尺骨近端2例,尺桡骨双骨折33例,均行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采用Anderson 前臂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  相似文献   
9.
由外伤、感染、肿瘤瘤段切除后引起四肢骨缺损相当常见,骨缺损长度超过3cm者,在基层医院处理相当棘手。我们自1990年以来,应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缺损共18例,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6岁。其中外伤及感染引起的上肢骨缺损10例,下肢骨缺损4例,肿瘤瘤段切除骨缺损4例。缺损长度最长12cm,最短4cm,平均7.5cm。X线显示愈合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1年。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8个月,平均4.2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