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锻炼方法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呼吸锻炼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食管癌术后患者90例,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锻炼,干预组A采用常规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干预组B采用常规呼吸锻炼+吹气球锻炼。比较3组患者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A与对照组比较,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B与对照组相比较,胸腔引流管达到拔管指征的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A与干预组B比较,在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吹气球锻炼,可促进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且操作方便易于开展推广。在呼吸锻炼的同时,护理人员应重视并加强患者的气道清除能力,以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与吹气球呼吸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由护士指导进行缩唇呼吸训练,B组由护士指导进行腹式呼吸训练,C组由护士指导进行吹气球呼吸训练,比较3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及对训练方法的接受和掌握情况。结果吹气球锻炼组患者肺活量、第1秒呼气容量、SaO2等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训练后呼吸困难程度及训练实施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吹气球锻炼组呼吸困难程度最轻、实施情况最好。结论吹气球呼吸功能锻炼具有患者易掌握、依从性高、减轻呼吸困难效果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训练法与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在预防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124例行食管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在围术期使用吹气球呼吸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法,比较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8.2%)显著低于对照组(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应用吹气球呼吸训练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52例COPD患者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对照组采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两组患者均进行呼吸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肺功能各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肺功能各指标均高于各组训练前,组内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肺部围手术期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部围手术期不同呼吸功能训练方式对术后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肺部手术病人100例,按住院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呼吸频率、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训练后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1),最大通气量、时间通气量、指脉氧饱和度均有不同提高,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训练第4天两组指脉氧饱和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均能改善病人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但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优于其他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其训练方法直观、病人易于掌握、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实验组术前、术后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最大深吸气量(IC)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第7天PaO2、FVC、FEV1、IC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能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激励式肺量仪对呼吸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缩唇呼吸+激励式肺量仪进行训练;对照组33例,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进行训练。居家训练6个月后,将2组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的呼吸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吸气量和SpO2的提高,呼吸频率(RR)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病人训练的频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励式肺量仪能增加COPD病人呼吸康复的依从性,提高呼吸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激励式肺量仪对呼吸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6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缩唇呼吸+激励式肺量仪进行训练;对照组33例,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进行训练.居家训练6个月后,将2组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的呼吸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吸气量和SpO2的提高,呼吸频率(RR)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2组病人训练的频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激励式肺量仪能增加COPD病人呼吸康复的依从性,提高呼吸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16例符合标准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术后6 h行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结果:观察组术后胸导管留置时间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吹气球呼吸功能训练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肺功能锻炼能帮助肺部手术患者提高肺通气量,加快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因而成为肺部手术前后的常规治疗.临床上术后肺功能锻炼主要方法有:呼吸训练器使用法及吹气球法.呼吸训练器价格昂贵,体积大,选用者少.气球因具有成本低、材质小、易于存放携带等优点被广大患者选用.然而,吹气球法也存在一定缺点:气球开口处较短小,不利于患者拿捏及吹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深呼吸训练器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本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4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开展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开展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深呼吸训练器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在常规健康教育及延续性护理干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锻炼。出院第12周及第24周后,分别用肺通气功能(FEVl、FE‐Vl/FVC)、呼吸困难程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和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训练,都能增加患者的肺通气功能(FEVl、FEVl/FVC),但在出院后第24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气球吹摆法肺功能锻炼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较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锻炼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运用八段锦联合呼吸训练器借助慢病随访系统进行康复管理后对肺功能、呼吸困难、锻炼时间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方法 两组患者稳定期均给予常规气雾剂治疗,入组后统一扫码加入慢病随访系统,干预组给予八段锦操联合呼吸训练器训练;对照组给予缩唇式腹式呼吸联合散步或快走训练。分别在锻炼第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线上随访。结果 干预3个月、6个月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干预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FVC、FEV1、FEV1% (%)值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EV1/ FV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和6个月比较,干预组FVC、FEV1、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强相关;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弱相关。干预组康复锻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干预1周、6个月,干预组患者6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组间1周、6个月的6M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间1周、6个月的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八段锦联合呼吸器训练能改善呼吸困难,增加肺通气功能;能让患者依从性、锻炼时间、康复效果三者呈互为促进作用;慢病随访系统为呼吸康复开展提供可行性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运动能力、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缩唇腹式呼吸);干预组给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对比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个体化呼吸训练模式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实施呼吸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高淳分院胸外科行开胸手术的35例食管癌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术前均实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常规宣教及指导呼吸训练;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开胸手术的食管癌患者35例为观察组,患者术前实施个体化呼吸训练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呼吸锻炼依从性等。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及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高的人数均高于对照组,且肺部感染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应用个体化呼吸训练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执行呼吸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科2005年1月~12月在我科开胸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用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比较两组肺通气功能指标及BODE多维综合分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最大通气量百分比、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FEV1、FVC、FEV1/FVC等肺通气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BODE多维综合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缩唇呼吸训练器运用于NSCLC患者的肺功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肺功能相关指标,提升BODE多维综合分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缩唇腹式呼吸辅以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病人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COPD稳定期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COPD稳定期病人作为研究组,实施缩唇腹式呼吸辅以阻力呼吸训练器,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对两组病人的肺功能、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氧分压(PaO_2)、生活质量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aO_2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辅以阻力呼吸训练器应用于稳定期COPD老年病人,能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需要进行肺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在肺部手术的术前以及术后进行常规咳嗽训练,并且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口头交代深呼吸。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进行常规咳嗽训练的基础上使用呼吸训练器,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手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呼吸以及咳嗽训练,并且配合呼吸训练器进行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肺癌患者术前进行呼吸训练的研究,寻求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方法:86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爬楼梯训练、吹气球训练进行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入院第1d、训练后1周)肺功能测定和血气分析测定指标.结果: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组优于A组.结论:吹气球训练呼吸法对改善肺叶切除术后呼吸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