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左膝疼痛加重、活动受限1个多月"于2013年9月22日收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肿痛,活动时明显,上下楼梯及下蹲时加重,制动休息后可好转,无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反复渐加重。2年前诊断为"双膝骨关节炎"并于我院行右侧全膝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引流管被常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它可以引流出关节内积血,减轻关节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引流管的常规应用提出质疑。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长、早期康复等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引流管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总被引:42,自引:11,他引:31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对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 98例 (112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1.5~ 8年 (平均 4.2年 )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 32侧髋关节轻度疼痛, 4侧髋关节明显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37.5°改善为 69.5°。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 38.2°改善为 5.7°。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假体穿破股骨上端皮质 4例,坐骨神经损伤 3例,早期脱位 2例,髋臼假体脱位 2例,股骨假体下沉 23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采用髋关节前外及外侧联合切口可有效地松解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矫正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应首选受累最严重的关节施术,第二次手术宜在第一次术后 3~ 6个月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刘欣  白人骁 《中国骨伤》2008,21(9):654-655
目的:总结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1992年至2005年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33例共计45个髋关节,比较手术前后疼痛指数、畸形角度、关节活动范围、单腿负重能力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27个髋关节术后无疼痛,疼痛指数平均下降1.0级;术髋屈曲畸形角度平均改善44.17°;术后关节活动度平均改善58.4°;31个手术关节可单腿负重。有22个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假体下陷,1例患者于假体安装后因暴力复位导致坐骨神经挫伤,术后8个月恢复。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严重畸形的中期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52岁,于2022年2月16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就诊,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年”为主诉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逐年加重。专科查体:右侧股骨远端关节肥大,右膝关节内翻畸形,关节肿胀,膝关节周围皮温不高,内侧间隙压痛阳性,右膝关节屈曲范围受限至30°,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既往史: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出血倾向,否认外伤及手术史。  相似文献   

6.
在老年人群中,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疾病比例增高。该疾病表现为关节破坏,导致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通过择期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关节的作用。研究表明,约有40%~60%的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1]。  相似文献   

7.
我院门诊诊治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次翻修致膝关节疼痛的患者,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髋关节异常引起膝关节疼痛的病因进行分析。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因"左膝酸痛半年余"来我科门诊部就诊。自诉半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膝关节酸痛,走路时酸痛较  相似文献   

8.
钱文伟  翁习生 《骨科动态》2007,3(3):153-161
引言 假体周围感染一直是全关节置换术后最具挑战性的并发症之一。尽管近20年来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的下降,但假体周围感染仍是关节置换术后继假体松动之后的第二大并发症.文献报道,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4%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为1%左右5,60而关节翻修手术后的感染率则显著增高,据报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全髋及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功能,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关节置换手术量在接下来的20年会大量增长[1]。2011年,全世界有150万例膝关节置换术,100万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在英国,2005~2010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增长了16%;美国2005~2030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有望增加174%,高达572 000例,每年翻修术增加60%,从100 00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士军  周玉龙 《中国骨伤》2002,15(4):230-230
患者,男,55岁,因发现双膝前方移动性包块伴膝关节疼痛10年,于1999年8月5日入院。10年前发现左膝关节前方蚕豆大小可移动性包块,关节肿胀疼痛,时有弹响;1年后右膝关节出现同样情况,肿块渐进性增长,伴双膝关节疼痛渐进性加重,未予任何检查和治疗。近1年来,双膝关节疼痛加重,屈伸活动明显受限。  相似文献   

12.
何新庄 《中国骨伤》2024,37(2):191-195
目的:评估对侧膝关节疼痛程度对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1年手术侧关节功能障碍及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行TKA的635例患者,男296例,女339例;年龄(69.33±9.38)岁,病程(1.15±0.44)年。根据术后对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为轻度或无疼痛(VAS 0~3分)423例,中度疼痛(VAS 4~6分)105例,重度疼痛(VAS 7~10分)107例。分析比较对侧膝关节不同疼痛程度对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及满意度评分的影响。结果:对侧膝关节疼痛VAS在TKA术后明显降低,年龄大、身体质量指数高、术后手术侧膝关节WOMAC评分高、对侧膝关节中、重度疼痛是患者不满意的危险因素(P<0.05),OR分别为1.285、1.665、2.319、1.863。手术侧膝关节疼痛度高、居家环境为步梯房是患者出院1年后WOMAC评分高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后坚持锻炼、功能性训练是患者出院1年后WOMAC评分高的保护因素(P...  相似文献   

13.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的股骨疼痛文立成马忠泰金群华柴卫兵曹永平股骨疼痛是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1991年1月~1995年3月使用Haris-Galante型(H/G关节)共行非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5例40个关节,其中34例3...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9岁。因周身关节活动受限14年入院。该患者14年前开始出现颈、背、腰部肌肉肿胀、变硬,颈椎、腰椎、双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活动逐渐受限。近2年双侧膝关节内侧上方及右膝关节内侧下方出现硬性包块,逐渐增大,伴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颈、胸、腰椎活动功能丧失。骶棘肌触之质硬;双侧背阔肌外缘质硬,呈骨性,突出皮肤表面。双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以外展为重。双髋关节屈曲活动受限,屈髋90°。双侧膝关节内侧上方及右膝关节内下方可触及骨性包块,压痛。X线片显示:(1)胸壁两侧见软组织…  相似文献   

15.
全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与全髋关节置换术一样,正成为一种日臻完善、普遍应用的外科技术,它对减轻终末期关节病患者疼痛、恢复或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其它治疗难以替代的优点.本院近3年来共开展了此类手术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111-2112
<正>患者,女,64岁,2010年因类风湿性关节炎行双侧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半年前出现左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未诊治。现患者为求系统诊治就诊于我科。专科查体:左膝关节内侧肿胀,局部皮温不高,皮肤颜色正常,左膝关节主动活动度0°~80°。左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周围骨质溶解(图1a),实验室检查:血沉:30 mm,C-反应蛋白:15.47 mg/L,降钙素  相似文献   

17.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好发于滑膜丰富的大关节,如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肩关节等,主要特征是滑膜增生及结缔组织细胞化生形成软骨小体[1]。临床上以关节疼痛、肿胀、关节交锁或出现捻发音为主要表现,多见于中青年男性[2]。我院2014年2月14日收治1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行肘关节置换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汉族,已婚,因"右肘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半年余”于2014年2月14日入院。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 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报告42例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42例骨关节病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随访5年~14年,平均7年11个月.结果手术优良率为88%.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是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显著.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治疗严重骨关节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动期髋、膝关节结核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解决骨关节结核传统手术方法治疗造成的关节功能丧失,以及给患者带来的生活、工作上的不便和精神痛苦等问题。方法对18例活动期髋、膝关节结核的患者,在清除结核病灶的同时,行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12例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膝关节结核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结果 18例均痊愈,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屈曲活动度达90~110°。1例全髋关节置换10年后因外伤出现患髋疼痛,复查X线片示髋臼松动移位。结论骨关节结核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其成功与否,不在于病变破坏的程度轻重,关键在于结核病灶清除的彻底性。另外,严格掌握手术时机,规律、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结核药物,是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