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张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03-104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在未化疗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原发性且未化疗肺腺癌患者的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gp、TS、GST-π表达情况,将检测结果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随着肺腺癌组织学分型的降低,P-gp、TS的阳性率相应增高,GST-π的阳性率相应降低;P-gp、TS阳性率越高,GST-π阳性率越低,均提示预后不良。结论:P-gp、TS和GST-π的表达在原发性肺腺癌的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P-gp、TS和GST-π检查有助于对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王恒树  张杰英  崔爱荣  史淑芬 《河北医药》2010,32(17):2337-233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胸苷酸合成酶(TS)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及预后等的关系,为胃癌化疗治疗中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gp、GST-π、TS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6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gp阳性52例(80%);TopoⅡ阳性52例(80%);TS阳性56例(86.15%);GST-π阳性44例(67.69%)。P-gp的表达与胃癌病变直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GST-π的表达与胃癌病变大小有关;TS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系。结论 P-gp、GST-π、TopoⅡ指标除做化疗的指标外,也是临床判断胃癌分期及细胞分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钟良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44-1445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和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腺癌中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6例胃腺癌中P-gP和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6例胃腺癌中P-gP和GST-π表达的阳性标记与胃腺癌临床化疗的相关性。结论P-gP和GST-π联合表达与胃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P-gP和GST-π对胃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1和GST-π的表达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运用S-P法检测30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P-gp、MRP1和GST-π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P-gp阳性表达率为83.3%,显著高于化疗前55.5%(P<0.05);化疗前P-gp阴性患者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P-gp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64.1%(P<0.05)。②化疗后宫颈鳞癌组织中GST-π阳性表达率为83.3%,显著高于化疗前60%(P<0.05);化疗前P-gp阴性患者有效率为83.3%显著高于P-gp表达阳性患者有效率66.7%(P<0.05)。③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中MR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86.7%和93.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前P-gp阴性、阳性患者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6.9%,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g和GST-π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化疗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胎盘型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以及胸苷酸合成酶(Ts)表达情况,并评价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以求为临床选择化疗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ST-π、P-gp和Ts表达,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根据结果计算GST-π、P-gp和Ts阳性率及耐药率,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切片中GST-π检出阳性率为94.0%,耐药率为86.0%;P-gp检出阳性率为83.0%,耐药率为54.0%;Ts检出阳性率为88.0%,耐药率为52.0%;GST-π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等患者临床资料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gp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5cm的患者Ts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直径≥5cm的患者;P-gp与GST-π 表达呈正相关,与Ts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GST-π、P-gp及Ts均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及耐药性,且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gp检出阳性率更高,肿瘤直径小的患者Ts的阳性表达水平也高于肿瘤直径大的患者,且P-gp与GST-π 表达呈正相关,与Ts表达呈负相关;说明联合检测GST-π、P-gp及Ts的表达有助于帮助患者确定化疗方案,及早筛查肿瘤转移情况,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钟良清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29-163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生长因子受体(HER-2)、P-糖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HER-2和P—gp、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5例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率为52%,PR阳性率为51%,HER-2阴性率为54%,P-gp检测为(-)~(+)占85%,GST-π检测为(-)~(+)占69%,与乳腺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结论 ER、PR、HER.2、P—gp联合表达与乳腺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ER、PR、HER-2、P-gp和GST-π对乳腺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在脑原发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发性脑胶质瘤多药耐药(MDR)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101例原发性脑胶质瘤及25例正常脑组织中GST-π的表达。结果:GST-π在正常脑组织中没有表达;原发性脑胶质瘤中GST-π的表达率为64.3%(65/101),阳性表达位于肿瘤细胞表;GST-π在原发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GST-π在原发性脑胶质瘤中的不同表达与胶质瘤MDR的产生密切相关,检测胶质瘤细胞GST-π的表达可预示不同的化疗敏感性及肿瘤恶性度,有利于指导临床更加合理地选择化疗方案及进行个体化化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恶性淋巴瘤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与耐药的关系,为个体化选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已病理确诊的手术切除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原发于鼻腔、鼻咽部淋巴瘤与淋巴结淋巴瘤P-gp、LRP、GST-π、ToPoⅡ,4项指标及其阳性和阴性表达与耐药的关系各37例,将其所得结果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腔、鼻咽部与淋巴结淋巴瘤检测阳性结果对比,P-gp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LRP、GST-π、ToPoⅡ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P-gP、LRP、GST-π在74例恶性淋巴瘤阳性表达耐药与阴性表达耐药对比研究结果,检测阳性患者的耐药发生率、程度均高于阴性患者,两者差异均具极显著性(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在恶性淋巴瘤化疗前检测多药耐药蛋白基因,对调整化疗药物、正确估计预后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患者肿瘤组织标本P-gp、GST-π、Topo-Ⅱ、HER-2的表达,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蒽环类或铂类化疗方案进行化疗,分析蛋白表达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P-gp、GST-π、Topo-Ⅱ、HER-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18.5%、85.2%、81.5%,P-gp和HER-2、GST-π和HER-2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化疗总有效率为44.4%,P-gp、GST-π、Topo-Ⅱ、HER-2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gp、GST-π、Topo-Ⅱ、HER-2的表达与含多西他赛方案化疗疗效间无明确相关性,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及是否可以作为筛选化疗药物的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gp和GST-π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7例肺鳞状细胞癌中P-gp和GST-π多药耐药的表达。结果87例肺鳞状细胞癌中P-gp和GST-π表达的阳性标记与肺鳞状细胞癌临床化疗有相关性(P<0.05)。结论P-gp和GST-π联合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化疗密切相关,检测P-gp和GST-π对鳞状细胞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惠  仝铁  孙袁  林群  梁雪雯 《贵州医药》2006,30(5):391-393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 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 10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P-gp、GST-π、TOPOⅡ的耐药性表达。结果在59例卵巢癌中,P-gp、 GST-π、TOPOⅡ的耐药性表达率分别为61.02%(36/59)、49.15%(29/59)、72.88%(43/59);P-gp与 GST-π、P-gp与TOPOⅡ、GST-π与TOPOⅡ及P-gp、GST-π与TOPOⅡ的耐药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0.67%(24/59)、37.28%(22/59)、32.20%(19/59)、25.42%(15/59);绝经后卵巢癌GST-π的耐药表达(60.52%)高于绝经前患者(33.33%,P=0.045);分化高(G1~G2)卵巢癌TOPOⅡ的耐药表达 (80.85%)高于分化低者(G3)(50.00%,P=0.028);病情进展组P-gp耐药表达明显高于无进展组(P =0.027);P-gp、GST-π、TOPOⅡ的耐药性表达与卵巢癌组织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腹水细胞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卵巢癌中P-gp、GST-π、TOPOⅡ的耐药性表达,对于临床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有一定提示,对预后的判断可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因子P-gp、GST-π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ione S Transferase,GST-π),并探讨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3年无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P-gp、GST-π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8例(75.0%)、44例(68.8%)。P-gp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正相关(P〈0.05);GST-π表达随着分化程度增高而增加(P〈0.05)。P-gp、GST-π的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的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p、GST-π是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但是不能作为评判根治性胃癌术后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胸苷酸合成酶(TS)及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TS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58例结直肠癌标本中P-gp阳性48例(82.76%),TopoⅡ阳性46例(79.31%),TS阳性51例(87.93%),GST-π阳性55例(94.83%),P-gp和TopoⅡ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性别、年龄、病变大小无关;T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但是与病变大小有关;GST-π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P-gp、TS、TopoⅡ指标除做化疗的指标外,也是临床判断结直肠癌分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张洁  李娜  千新来 《医药导报》2013,32(8):1015-1017
目的探讨柔红霉素诱导M2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细胞株Kasumi-1耐药性与多药耐药基因-1(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长期间歇性小剂量递增法诱导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四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耐药程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DR-1和GST-π基因表达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糖蛋白(P-gp)和GST-π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诱导后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倍数为(3.9±0.6)倍,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MDR-1表达无明显差别,耐药细胞GST-π表达明显高于非耐药细胞(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RCR一致,两种细胞P-gp表达情况无明显差异,耐药株GST-π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AML-M2细胞株Kasumi-1对柔红霉素耐药与MDR-1表达无关,与GST-π表达有关,抑制GST-π在Kasumi-1细胞中的表达可能成为逆转柔红霉素耐药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P-gp、GST-π、TOPO-Ⅱ、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唐  梁磊  柏斗胜  徐永建  肖芹 《江苏医药》2007,33(1):13-15,F0003
目的 探讨P-gp、GST-π、TOPO-Ⅱ、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PV-6000法)检测P-gp、GST-π、TOPO-Ⅱ、LRP在58例大肠癌根治术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58例大肠癌中P-gp、GST-π、TOPO-Ⅱ和LRP的阳性率分别为75.9%,70.7%,56.9%和65.5%.P-gp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化类型、Dukes分期、浸润深度无关.GST-π、TOPO-Ⅱ、LRP及四者联合表达与各项病理特征无关.结论 P-gp、GST-π、TOPO-Ⅱ、 LRP等联合作用是大肠癌多药耐药性的主要作用机制,检测患者P-gp、GST-π、TOPO-Ⅱ、LRP的表达对大肠癌的化疗药物和方案选择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杰  刘伟  耿建英 《河北医药》2010,32(2):150-152
目的多药耐药性(MDR)是导致胆管癌化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检测胆管癌组织中MRP—1和GST-π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耐药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1年1至2007年12月收治并行手术切除的21例胆管癌标本,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MRP-1及GST-π mRNA的表达。结果MRP—1和GST-π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76.2%和6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指标与性别、年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MRP-1、GST-π基因在未经过化疗的胆管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胆管癌的原发性多药耐药可能与MRP-1、GST-π有关。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威  宋光  吴国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862-1863
目的 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耐药与多药耐药基因MDR(p-gP)、谷胱甘肽转移酶(GST)、拓扑异构酶(TOPOⅡ)之间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技术,定量分析P-gp、GST、TOPOⅡ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及阴性表达。结果 P-gp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9.6%,化疗耐药中占55.9%;GST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64.0%,化疗耐药中占76.5%;TOPOⅡ在恶性肿瘤中阳性表达率为54.0%,化疗耐药中占35.3%。结论 P-gp、GST、TOPOⅡ参与肿瘤耐药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定量RT-PCR检测33例二醋吗啡依赖患者和19例正常对照血细胞中的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表达水平,同时用银染法检测患者T细胞的核仁机化区(NOR)面积比(Ag-NOR). 结果表明二醋吗啡依赖患者血细胞中GST-π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但与性别,吸毒时间和吸毒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星形细胞瘤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病变组织中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星形细胞瘤中GST-π与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58%,MGMT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无关,GST-π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有关,在高龄组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低龄患者组(P<0.05)。GST-π在<3cm组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3cm组患者(P<0.05)。结论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随着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率显著增高,提示它们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的标志物。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共同参与烷化剂耐药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GST-π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并结合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临床分期,研究乳腺癌组织中GST-π及PCNA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中GST-π表达为63.6%(28/44),临床III期表达显著高于临床I、II期。②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为72.7%,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GST-π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CNA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GST-π检测,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