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5%,4mL/kg)一次性输注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疗效。方法113例DAI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及高渗盐水组(治疗组,63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生活完全自理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高渗盐水一次性输注治疗合并休克的DAI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颅底凹陷症30例临床分析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郝解贺,薛乃照,刘学礼五寨县人民医院高尚林颅底凹陷症最常见为先天性畸形,极少数继发于幼儿佝偻病、骨软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1],其主要是生长过程发育不全,致后颅窝缩小、枢椎齿状突经枕大孔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rnold—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显微外科手术中后颅窝底及寰椎后弓切除对脑组织和寰枕部稳定性的影响及钛网后颅窝扩大成形术对保持后颅窝结构、功能稳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例Arnold—Chiari畸形钛网后颅窝及寰椎后弓扩大成形患者与156例未成型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枕颈部的稳定性及生活质量进行对照。结果12例扩大成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不明显,生活质量高;而未成型者多有头痛、头晕、枕颈交界部不适等症状以及惧怕枕颈部遭受外力的恐惧心理。结论钛网后颅窝及环椎后弓扩大成形术可相对维持后颅窝的生理结构,减少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背景目前普遍认为,传统经蝶入路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治疗效果较差,如何切除向蝶鞍外生长的肿瘤即成为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研究扩大经蝶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以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内镜下扩大经蝶入路手术范围,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蝶窦开口距鼻前棘52.62~63.16 mm,平均(59.68±4.28)mm;距后鼻孔上缘10.47~15.61 mm,平均(12.88±1.46)mm。(2)视神经和颈内动脉隆起率分别为11/20和17/20。(3)海绵窦内侧壁由一层硬脑膜组成,前、后、下海绵间窦和基底窦出现率分别为17/20、12/20、11/20和20/20。(4)双侧颈内动脉内缘在隐匿段间距为12.42~21.76 mm,平均(15.30±1.25)mm;在下水平段中点间距为10.42~18.43 mm,平均(14.03±1.19)mm;在前垂直段间距为16.75~24.88mm,平均(18.87±1.44)mm;在鞍结节内缘间距为9.97~16.18 mm,平均(12.73±0.94)mm。(5)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鞍部之间有7侧直接接触(7/20);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与海绵窦内侧壁蝶骨部之间均可见静脉丛伸入(20/20)。(6)共有9侧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9/20)、7侧沿垂体下2/3走行(7/20)、3侧沿整个垂体走行(3/20)、1侧沿鞍底水平以下走行(1/20)。(7)有4侧(4/20)垂体出现侧突。结论扩大经蝶入路显露海绵窦内结构清晰,适用于处理由鞍内向海绵窦侵袭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5.
<正>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研究表明恶性胶质瘤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也仅一年左右[1,2]。2003年Singh等[3]基于肿瘤细胞和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相似性,以CD133为标志物,采用免疫磁珠法从胶质瘤标本中分离出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相似的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将我科近12年收治的50例老年急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均经CT证实;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60~80岁,平均64.3岁;伤后24 h内就诊40例,伤后24 h~3 d就诊10例;受伤原因:跌伤23例,交通事故15例,碰伤12例.受伤着力点:顶枕部30例,额部10例,颞部10例.  相似文献   
7.
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区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析纵裂人路切除鞍区大型或巨大型不同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呈浸润性生长的、大或巨大型的垂体腺瘤、脑膜瘤、颅咽管瘤、胶质瘤、皮样囊肿等不同性质的鞍区肿瘤采用经纵裂入路的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在36例中,依据术中显微镜下所见及术后CT或MRI复查结果.29例全切,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切除.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无死亡病例.术前视力、视野损害者26例,24例术后当天开始好转,无变化或加重1例.其中有内分泌症状者,术前闭经、泌乳14例,术后泌乳停止13例,1例较术前减少.1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患者中接受随访12例,血激素水平恢复正常10例,较术前明显下降2例.2例肿瘤复发,均行放射治疗.证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纵裂入路是鞍区大型浸润性生长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与0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0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在星形细胞瘤病变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病变组织中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星形细胞瘤中GST-π与MGM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58%,MGMT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大小无关,GST-π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无关,而与年龄和肿瘤大小有关,在高龄组患者的表达显著高于低龄患者组(P<0.05)。GST-π在<3cm组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3cm组患者(P<0.05)。结论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随着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率显著增高,提示它们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的标志物。GST-π与MGM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共同参与烷化剂耐药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A)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大鼠.以上各组分别于第1次手术后7 d灌注处死,取基底动脉行HE染色,测量其内径周长和管壁厚度;TUNEL法检测BA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假手术组、SAH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基底动脉的内径周长和管壁厚比较,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率比较,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诱导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早期应用对SAH后引发的CVS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抑制剂(TIMP-3)的表达及其与恶性程度及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3和TIMP-3在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3、TIMP-3主要在胶质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质表达明显,部分在瘤周较集中。在肿瘤组中MMP-3表达率为72.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而增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TIMP-3表达率为56.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随胶质瘤级别的增高变化不明显,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 MMP-3、TIMP-3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恶性程度、侵袭性有密切的关系,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