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Endobutton钢板与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47例,分为双Endobutton钢板组(A组,24例)和螺钉内固定组(B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时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下胫腓间隙(T7BCS)、AOFAS足踝评分优良率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4个月)。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时TBOL、TB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评定:A组优良率为95.8%,B组8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更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特征,无需常规取出,避免内固定物断裂,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其疗效与螺钉固定相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对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04进行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治疗的28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资料。于术后早期、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测量X线片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内侧关节间隙(MW)。记录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AOFAS足踝功能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时AOFAS评分(92.4±2.66)分较术后3个月时(85.3±3.52)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末次随访时(93.2±2.29)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BCS、TBOL及M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弹性固定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具有功能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和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9月至2014年11月采用下胫腓弹性钩钢板(A组,12例)及Endobutton带袢纽扣钢板(B组,17例)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29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当天、术后3月、6月、12月的下胫腓联合关节间隙(TBCS),术后3月、6月、12月踝关节功能评估(AOFAS评分)。结果 29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的随访,A、B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术后负重时间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天、术后3月、6月、12月时TB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AOF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5),术后6月及12月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钩钢板和Endobutton钢板均可有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的损伤,Endobutton钢板术后早期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Endobutton钢板与空心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其中空心螺钉组,Endobutton钢板组各30例。术中、术后对两组患者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随访的TBCS、TBOL、MW测量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AOF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Endobutton钢板在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总体疗效与螺钉组相当,且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和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3-10—2014-09采用金属螺钉(金属螺钉组)和双Endobutton钢板(双Endobutton钢板组)内固定治疗42例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评估其疗效。结果金属螺钉组16例获随访11~20(15.0±2.4)个月。双Endobutton钢板组均获随访15~26(20.0±3.1)个月。术后17个月疗效按AOFAS评分评定:金属螺钉组(87.0±5.0)分,优9例,良6例,可3例;Endobutton钢板组(94.0±2.0)分,优17例,良6例,可1例。Endobutton钢板组AOFAS评分优于金属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P0.05)。结论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内固定较金属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有助于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及4.0 mm AO皮质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2-12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弹性钩钢板组,32例)及4.0 mm AO皮质钉(AO皮质钉组,43例)内固定治疗的下胫腓联合损伤75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结果75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8.3个月。弹性钩钢板组未出现断钉及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AO皮质钉组3例在术后10~12周发现螺钉断裂,1例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弹性钩钢板组AOFAS评分优良率高于AO皮质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下胫腓联合弹性钩钢板内固定疗效明显优于4.0 mm AO皮质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扣带袢钛板(Tight Rope)内固定与金属螺钉内固定2种术式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1—2016-03采用Tight Rope(Tight Rope组)与金属螺钉(金属螺钉组)2种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下胫腓联合分离伴或不伴踝关节骨折。分别记录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后前位X线片上下胫腓间隙(TBCS)、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观察比较2组术后VAS评分、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 2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平均14(11~18)个月随访。2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TBCS、TBO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ght Rope组术后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金属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ght Rope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AOFAS踝与后足评分高于金属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金属螺钉组出现1例螺钉弯曲、1例螺钉断裂,Tight Rope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2组均无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踝关节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Tight Rope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均为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可靠性方法;Tight Rope组可早期功能锻炼及下地负重,踝关节功能恢复较金属螺钉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我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0例,其中带袢钢板弹性固定和皮质骨螺钉非弹性固定各15例。弹性固定组男8例,女7例;年龄37-52岁,平均(45.70±5.16)岁;左侧9例,右侧6例;扭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车祸6例;损伤程度根据Lauge-Hansen分型,Ⅱ型10例,Ⅲ型5例。非弹性固定组男8例,女7例;年龄31-50岁,平均(48.10±3.28)岁;左侧7例,右侧8例;扭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车祸6例;Lauge-Hansen分型Ⅱ型11例,Ⅲ型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部位、损伤原因、骨折分析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疗效有可比性。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7.50±2.50)个月。弹性固定组和非弹性固定组术前X线片中分别测得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bottom clearance,TBCS)>6mm、下胫腓重合(tibiofibular overlap,TBOL)<6mm,术后X线片中分别测得TBCS≤6mm、TBOL≥6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早期负重时间弹性固定组(7.23±0.50)周,非弹性固定组(11.13±0.45)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弹性固定组(89.06±0.93)分,非弹性固定组(87.28±1.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带袢钢板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有利于早期负重及术后功能康复锻炼,是一种有效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双束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13例下胫腓联合完全损伤的患者采用Endobutton钢板进行双束双隧道立体仿生弹性固定。先将下胫腓联合解剖复位,然后在踝关节休息位采用定位导向器自腓骨外侧偏后、胫距关节近端3.0 cm处分别朝前内上方和后内方建立两条骨隧道,再将组装好的3枚Endobutton钢板系统分别穿过2个骨隧道,拉紧后打结固定。[结果] 1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4.37±5.63)个月,末次随访时健患侧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平均(88.76±3.15)分,Mazur评分优良率为92.31%。[结论]双束双隧道弹性固定下胫腓损伤,疗效满意,该固定装置无需在完全负重前取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采用皮质螺钉、带绊纽扣钢板、骨栓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对自2010-03—2015-02诊治的85例存在下胫腓关节分离的旋前-外旋型IV度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栓固定27例,带绊纽扣钢板固定35例,皮质螺钉固定23例,分析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时AOF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1.6(8~1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疗效按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定:带绊纽扣钢板组、皮质螺钉组、骨栓组优良率分别为94.29%、86.96%及77.78%。带绊纽扣钢板、皮质螺钉、骨栓固定术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43.48%和62.96%。3组术后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绊纽扣钢板固定组更符合下胫腓联合的生物力学特点,在3组中术后AOFAS评分优良率最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最低,可作为下胫腓联合损伤内固定治疗较理想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内固定手术治疗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8—2018-08诊治的17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其中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8例(典型组),非典型踝关节Logsplitter损伤9例(非典型组)。开放性损伤急诊行清创后外固定架固定,二期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骨折内固定后检查下胫腓联合关节稳定性,行下胫腓联合关节固定或三角韧带修复,其中7例采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关节,3例行内侧三角韧带深层带线铆钉修复,2例采用下胫腓联合关节袢钢板固定。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8个月,平均30.82个月。术后12个月踝关节AOFAS评分平均68.24分,末次随访平均73.76分。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平均33.06°,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平均15.05°。非典型组术后1年踝关节AOFAS评分明显高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典型组末次随访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均大于典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下胫腓联合损伤复位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 38例下胫腓联合损伤随机分为2组,修复组17例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修复下胫腓韧带;不修复组21例单纯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后不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8例均获随访11~20个月,平均15.4个月。修复组手术时间较不修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下胫腓联合重叠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按AOFAS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4.1%、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皮质骨螺钉内固定后下胫腓前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尼斯结弹性固定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比较2013年5月~2018年6月收治40例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其中21例采用尼斯结弹性固定(尼斯结组),19例采用螺钉固定(螺钉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以及术后AOF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尼斯结组下胫腓固定所用时间显著短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透视次数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有1例患者发生切口浅表感染,经换药、静脉使用抗生素等处理后感染控制,切口愈合。所有患者随访14~32个月,平均(20.48±4.88)个月。尼斯结组下地行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末次随访时,尼斯结组的AOFAS评分显著大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评估方面,尼斯结组踝部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早于螺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斯结组术后下胫腓间隙(TFCS)小于螺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斯结组下胫腓重叠距离(TFOL)显著大于螺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斯结弹性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稳定可靠,弹性固定保留了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生理微动功能,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其中24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固定组),22例未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未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下胫腓重叠距离(tibiofibular overlap,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BCS);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2个月。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为8~12周,中位时间11周;较未固定组的6~10周(中位时间8周)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9,P=0.000)。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均获复位,骨折均愈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37)周、未固定组为(13.91±1.3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945);无下胫腓联合分离复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TBOL、TBCS比较,以及术后1年时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时(除Maisonneuve骨折),如能按损伤情况修复内、外及后踝结构,下胫腓螺钉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免打结锁扣带袢钢板(Knotless TightRope)与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伴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33例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依照下胫腓固定方法,15例采用TightRope固定,18例采用3枚皮质螺钉固定。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术侧与健侧踝关节活动度平均差值等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12~15个月,平均(13.62±1.46)个月。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AOFAS评分均显著增加,各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6、12个月时,两组间AOF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的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显著减少,各组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TightRope组双侧踝关节活动度差值均显著小于螺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螺钉固定组出现断钉1例,改行TightRope固定,至末次随访时,下胫腓联合无分离,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锁扣带袢钢板与螺钉均可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相比之下,锁扣带袢钢板具有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术后无需常规取出内置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Endobutton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的5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术中对内踝和下胫腓联合间隙清理后,采用2枚Endobunon钢板实施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结果 5例术后获平均10(6~15)个月随访。踝关节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周。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估为:术前平均46(35~56)分上升至75(69~81)分;优4例,良1例。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以保留下胫腓联合关节生理微动、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及避免下胫腓联合关节再分离等优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1—2012-06对33例下胫腓损伤采用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内固定治疗。疗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定。结果 3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23.6(12~38)个月随访。术后摄X线片检查示平均13(9~15)周骨折愈合。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伤口均一期缝合,无感染发生。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复位丢失,无骨不连、畸形愈合及踝关节不稳。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定疗效:平均84.7(43~95)分;优12例,良1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外踝钢板双螺钉交接棒技术可以结合2种螺钉的固定优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有效的优点,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9月82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采用切复内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3例采用金属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39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术中并发症。金属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可吸收螺钉组,虽然仅在手术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8~43月,平均(27.33±2.52)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AOFAS、OMA评分和踝关节ROM均显著增加,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3个月时,金属螺钉组的AOFAS评分、OMA评分和踝关节ROM显著小于可吸收螺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AOFAS、OMA、VAS评分和踝关节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的TCS、MCS均较术前显著减少,TFO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在TCS、TFO、MCS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显示,下胫腓复位不良率金属螺钉组为18.60%,可吸收螺钉组为5.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与传统金属螺钉相似,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且下胫腓复位质量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49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下胫腓置钉组(23例)和下胫腓未置钉组(26例)。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踝关节功能,测量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1、3个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部分病例可以免除下胫腓螺钉固定,支持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采用手术治疗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健侧卧位作腓骨后外侧切口行外踝和后踝骨折复位固定,取仰卧位作内踝弧形切口行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然后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6(12~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切口感染或皮肤坏死,随访期间未出现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0.3~15.7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AOFAS评分:优8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86.1%。结论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在获得可靠固定的同时维持下胫腓联合微动关节的特性,避免术后早期取出下胫腓螺钉,使患者能够早期康复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