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列腺癌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上升趋势。由于早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大约50%~80%的前列腺癌(Pca)病人就诊时已发生广泛转移、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n,sa)在前列腺癌(Pc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ECT)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Pea)骨转移最好的方法。因此我们对我院2004年-2008年期间即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检测又做ECT骨显像的186例前列腺癌(Pea)患者的资料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在前列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无明显差别,然而比较良、恶性活检组的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均值)发现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着显著地差别。方法:使用罗氏E601和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定量试剂盒、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试剂盒检测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并且计算出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均值)。结果: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无明显差别;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也在前列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无明显差别,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均值)在前列腺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有明显差别。结论: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I)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均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显著地差别。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抗原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核医学教研室许苏眉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李龙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为前列腺组织所特有[1],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PSA被公认为前...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筛选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前列腺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血清9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1.59±0.93)μg/L;前列腺癌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72.34±69.87)μg/L,阳性率9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3.47±2.37)μg/L,阳性率23.7%,与正常对照比较,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筛查的意义尚无定论 对无症状的老年男性进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有意义,但可能导致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两项重要研究——欧洲前列腺癌筛查随机研究(ERSPC)和美国前列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卵巢癌(PLCO)筛查研究——却对PSA筛查降低前列腺癌相关死亡风险的作用给出了似乎矛盾的结果。于是乎,PSA筛查的价值仍然不确定。  相似文献   

6.
IanHaines及其同事呼吁获取公共资助的两项主要试验临床数据,以解决围绕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前列腺癌的争论。一直以来,利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前列腺癌筛查的价值存在较大争议,全球各地指南对此意见不一。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泌尿外科协会建议对55~69岁男性进行PSA检测,而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前列腺癌筛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收集血清90例,其中,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癌组、良性组各30例,比较三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1.59±0.93)μg/L;前列腺癌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72.34±69.87)μg/L,阳性率93.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为(3.47±2.37)μg/L,阳性率23.7%,与正常对照比较,轻度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而与前列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其诊断的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0 例健康男性、41 例前列腺癌和52 例前列腺良性疾病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果: 健康男性血清PSA 为2-05±0-6 ng/ml, 与国外报道的正常值相近。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良性疾病组测值有显著性差别( P<0-01)。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綦江区50岁及以上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将筛查后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筛查组,另以同期因下尿路症状及血尿、尿潴留、骨痛等症状就诊而被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临床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分级、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结果:筛查组患者平均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病理级别和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低于临床组(P < 0.05~P < 0.01),而行前列腺癌根治性手术例数明显多于临床组(P<0.01)。结论:中老年男性行前列腺癌健康筛查,可以达到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目的,有助于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方案和更佳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0.
莫利才  蒋武斌  汪佳佳  韩子华 《浙江医学》2023,45(6):590-593,598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健康指数密度(PHID)对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18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且经多参数MRI检查发现PI-RADS v2评分3分前列腺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会阴认知融合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穿刺前测定各项PSA衍生物指标,穿刺过程中测量前列腺体积。比较前列腺癌低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ROC曲线分析前列腺体积、PSA衍生物指标对PI-RADS v2评分3分中高危前列腺癌的预测效能。结果 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低危前列腺癌7例,穿刺阴性50例,为低危组;中危前列腺癌34例,高危前列腺癌27例,为中高危组。中高危组患者前列腺体积、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fPSA)均明显低于低危组,而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同源异构体(p2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健康指数(PHI)、PHID均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直肠前列腺超声造影(CETRU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的112例前列腺癌和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SA指标[包括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及CETRUS检查结果[包括前列腺体积、时间-强度曲线(TIC)、峰值强度(PK)、达峰时间(TP)、斜率(Sharpness)],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PSAD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f-PSA、T-PSA、f/T-P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S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D为0.31时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好。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CETRUS检查P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P、Sharpness、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ETRUS检查与PSAD可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信息。CETRUS检查具有快进快退、快速达峰、加速时间短等血流灌注特点,可用于指导穿刺活检策略,提高穿刺活检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薛敦  汪志民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77+180-177,180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近20多年来,一直作为诊断前列腺癌不可缺少的标准。但PSA对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很低,用来筛选前列腺癌多年来一直被人质疑。有报告称,每年美国有160万成年男性因为PSA大于4ng/mL而去做前列腺活检。在这些活检中,80%未发现前列腺癌。而经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中,有15%的PSA却低于4ng/mL。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特异抗原(Pn)在临床上已广泛地用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标志.但仅依据PSA来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率,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缺血梗死等均可引起血清PSA值的升高。我们对10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的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联合检测来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平  周健  唐杏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3):295-295,297
目的:探讨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10ng/m140例,经直肠超声检测前列腺体积及内层腺区体积,并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指标。结果:40例中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前列腺癌10例,二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差异无显著性,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前列腺移行带特异性抗原密度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4~10ng/m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血清FPSA/T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宁  陈夏明 《医学文选》2006,25(4):637-63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对前列癌患者(Pca)3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BPH)81例以及52名无前列腺疾病的正常男性血清的TPSA和FPSA比值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ng/mL作为诊断前列腺的标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1.4%、76.7%,若以血清TPSA大于4.0ng/mL为阈值,同时结合FPSA/TPSA并以15%为阈值,诊断前列腺的灵敏度为95.6%,特异性为92.1%。结论联合TPSA、FPSA/TPSA的检测,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人们对其研究也日渐增多。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在发现症状时癌多半已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更具有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定量检测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监测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前列腺癌26例,前列腺增生症65例,前列腺炎29例,非前列腺疾病23例,正常男性100例,于早晨空腹采静脉血3ml,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ACCESS2)进行PSA定量测定。结果前列腺癌组PSA值78.42±11.69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症组、前列腺炎组、非前列腺疾病组及正常男性对照组PSA值(P〈0.01)。结论 PSA可作为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肿瘤标记物和前列腺疾病疗效监测的有价值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对我国高龄男性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经PSA筛查诊断的≥75岁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并与同时期临床诊断的前列腺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前列腺癌被越来越多的男性所重视,欧美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位居男性肿瘤的第二位。由于前列腺癌是一种有早期治愈可能的恶性肿瘤,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血清PSA也可升高。我科2007年4月-2008年12月对62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PSA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