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覃红桂  肖远琼  韦雪  廖燕湘  赖微 《护理研究》2013,27(16):1610-1611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冲洗法在封闭式负压引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引流方法,观察组术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结果]对照组引流管堵塞率高,观察组堵塞率为零;观察组创面肉芽组织红润,为二期手术植皮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结论]生理盐水冲洗法在封闭式负压引流管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引流管堵塞,创面肉芽组织红润。  相似文献   

2.
卢娜 《全科护理》2013,11(8):697-698
对40例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后病人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冲管,留置引流管期间做好管道的维护、引流液的观察和冲管护理,留置7d-10d的负压引流管均保持引流通畅,未出现管道堵塞,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冲洗对治疗皮肤缺损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我科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创面处理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后即进行持续冲洗,B组在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后行间断冲洗,C组行封闭负压引流术后不做常规冲洗。对三组患者在创面清洁时间、引流通路堵塞情况、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在创面清洁时间上,A组比B组、C组明显缩短;引流通路堵塞情况,A组比B组、C组明显降低;在睡眠质量方面,A组较B组、C组有明显提高;在疼痛程度方面,A组较B组、C组降低。结论: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行持续冲洗,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缩短创面清洁时间,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程度,防止引流通路堵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滴注法在防止负压封闭引流术中引流管堵塞的效果。方法将43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按治疗顺序分为观察组22例与对照组21例。观察组在行负压封闭引流术时放置输液器,引流管接负压后定时滴注;对照组引流管接负压后未予滴注。观察术后第2天至第5天(拔管前)两组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引流管通畅未堵塞,对照组5例堵塞经冲洗后通畅,8例完全堵塞。结论对负压封闭引流患者采取定时滴注可有效防止引流管堵塞。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术引流管堵塞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40例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观察组应用500 ml生理盐水持续滴注;对照组应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间歇冲管,观察两组创面引流量、堵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5 d内引流量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 d内堵管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500 ml的生理盐水持续滴注能有效地预防封闭负压引流术的堵管发生,增加引流量,促进组织生长,提高了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导管堵塞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术前准备时引流导管要剪留侧孔,术中引流管不宜留置太深,术后要防止引流导管受压、弯曲、脱落、密切观察引流管内水柱有否波动或通过压力探测仪监测颅内压来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过程中如有堵塞现象,可用无菌生理盐水10-20mL以等量置换方式冲洗管道,也可用手向外挤压引流管或用10mL注射器抽出引流管内血块,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者,再用每毫升生理盐水内含50U肝素钠的肝素盐水5mL或尿激酶盐水5mL(内含尿激酶1-2万U)冲洗管道,倘若仍然无效,则行对侧脑室穿刺。结果:经上述处理后,所有病例脑室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完成降颅内压治疗。结论:通过上述各项措施可有效保持脑室引流导管道通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引流管在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负压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一次性创伤负压引流专用管;观察组32例将一次性创伤负压引流专用管的引流部分剪掉,根据创面的大小重新在负压引流专用管的圆管部分剪孔,比较两组换药间隔天数和引流管堵塞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间隔天数比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090,P〈0.01),观察组堵塞率为17.6%,对照组堵塞率为6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97,P〈0.01)。结论在糖尿病足难愈性溃疡负压创伤治疗中,使用适当增大引流管侧孔的方法可保证创面的引流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引流管冲洗装置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多功能引流管冲洗装置由1枚三通阀、螺旋式接头冲洗管、负压吸引器、肝素帽组成。将冲洗液经过螺旋式接头冲洗管和PTCD引流管链接,对胆道进行冲洗,由于三通阀可以控制药流的方向,可反复多次冲洗,最后由负压吸引装置缓慢、匀速地对冲洗液和胆汁进行吸引。本装置运用于临床70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胆道冲洗的患者,效果良好,可保持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引流管的通畅有效,促进减黄效果,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输液泵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预防导管阻塞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应用负压引流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泵入组和普通组,泵入组45例,采用输液泵持续冲洗预防导管阻塞,普通组行传统的导管冲洗法。结果:泵入组导管阻塞率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应用输液泵进行持续冲洗,能够降低负压引流导管阻塞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导管冲洗防止封闭式负压引流管堵塞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艳  李俊  朱文婧 《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80-80,F0003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尤其对大面积皮缺损,久治不愈的创面外露以及严重感染等效果较好.VSD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清洁,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目前被骨科医生用于处理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但在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引流管堵塞致引流不畅,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治疗失败[1].2009年3月~2011年5月我科采用生理盐水500ml每日1次进行负压引流管冲洗,有效的预防了引流管堵塞,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肝胆手术后两种腹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5月~2007年3月间行肝脏手术病人10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和对照组(49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分析、比较两组引流的疗效。结果:采用双套管负压冲洗引流的病人发生引流管堵塞3例,隔下感染及积液4例,采用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的病人发生引流管堵塞12例,隔下感染及积液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手术后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在防止引流管堵塞、隔下感染疗效优于传统的单腔腹腔引流管引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8):1522-1524
观察肝素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堵管的效果。选取医治的94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均行手术外固定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肝素冲管治疗,对照组行生理盐水冲管治疗,比较两组堵管及创面愈合情况。观察组管道畅通率(91.49%)比对照组(61.70%)高,VSD使用时间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术后第1、3、6d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创面组织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肝素冲洗预防负压封闭引流可明显降低下肢开放性骨折早期堵管率,促进引流通畅,且可缓解创面疼痛,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对减少胃肠术后腹腔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就诊的胃肠术后行腹腔引流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胶引流,观察组采用双套管负压持续引流,观察2组患者腹腔内感染例数及细菌分布情况,患者引流时间、引流量及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 2组患者共有25份细菌培养阳性,2组在病菌检出例数、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份标本中共计检出病原菌39株,在葡萄球菌检出情况上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引流液变清时间、引流液变清后再拔管所需时间、总置管时间、平均日引流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套管负压引流术用于腹腔术后的持续引流,能有效减少腹腔感染,缩短引流时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建琼  卢昱  吴直惠 《华西医学》2010,(7):1247-1249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护理措施,进一步明确护理目标。方法对2009年3月-11月收治的27例皮肤创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采取对负压的观察、创面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21例24处皮肤缺损患者术后负压引流通畅,5例6处创面因管道堵塞及时发现予以生理盐水冲洗后恢复畅通,1例1处创面因患者下床活动致泡沫和贴膜脱落,重新更换敷料继续封闭负压引流。6例通过静脉补充全血、人血白蛋白,纠正了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引流时间6~15d,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色泽正常、血供丰富,行二期植皮封闭创面。结论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缺损优于传统换药方法,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敷料的内置引流管的对侧正中,用手术刀切开8~10 cm切口,且切口不到底部。将一次性输液器去掉头皮针,剪除过滤器,在近断端的输液管两侧纵向剪出6 mm×3 mm椭圆型侧口5~7个,然后将剪好侧口的输液管用丝线包埋于VSD敷料的正中切口内,输液器的另一端接生理盐水。结果:本组60例患者,仅1例患者在第一次手术后第3 d发生堵塞。其余59例均未发生堵塞。50例经7~10 d引流后创面缩小,肉芽新鲜,行植皮或二期缝合后愈合。10例行2次VSD手术后,创面新鲜,行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覆盖愈合。结论:改良方法能较好的解决负压封闭引流术后引流管的堵塞问题,是负压封闭引流术后预防引流管堵塞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临床大量应用,我科自2012年1月以来,尝试用双氧水间断冲洗预防引流管堵塞,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2年1月~6月,对我科收治的71例外伤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急诊行VSD引流术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断加压冲洗在慢性骨髓炎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负压封闭引流期间,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持续冲洗方法,观察组进行间断加压冲洗。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感染发生率及引流管堵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骨髓炎患者在负压封闭引流期间采用间断加压冲洗法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创面感染发生率及引流管堵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治疗各类创伤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45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并进行护理.结果 45例患者,经过1~3次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每次7~10 d后,创面愈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保证创面良好的密闭,有效的负压,引流管的通畅是引流成败的关键.对创面细心的观察和准确有效及时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韩永丹 《现代护理》2007,13(15):1374
挤压头部引流管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护理操作方法,当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时传统的挤压方法不能有效的将积液引流干净,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种新的挤压方法,现介绍如下。1方法在距头部引流管插管处5~10cm处设A点,距A点15~20cm处设B点。左手拇指、食指用力捏住引流管A点,右手拇指、食指紧捏B点,用力拉长,使A、B2点之间管道处于闭塞,塌瘪状态,松开左手,由于引流管复原致管腔内负压,使头部积液能迅速流入B点,如此反复操作。2优点操作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的将头部引流液引流干净,避免堵塞,缩短置管时间,还可避免引流液倒流,降低了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术后引流管堵塞床旁改良管中管冲洗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例术中放置橡胶引流管因侧孔堵塞致术后引流不畅,在床旁于原引流管的体外暴露端任意部位戳一小孔,在此插入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冲洗引流.结果 经过引流管改良,冲洗引流疏通了堵塞的侧孔,达到引流通畅、减轻症状、控制感染的效果,起到治愈目的 ,效果满意.结论 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更换引流管或再手术引流,患者无任何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